芭蕉叶上诗简谱
女声独唱
歌曲《芭蕉叶上诗》(女声独唱)简介文本——
这首歌曲由黎锦晖作词作曲,王人美演唱,1931年8月由胜利唱片公司录制。《芭蕉叶上诗》最初是明月社的一出舞台歌舞剧,1932年上海天一影片公司找到黎锦晖,希望用他的班底,改编拍摄彩色有声歌舞长片《芭蕉叶上诗》。这在无声影片当道的时期,可是电影界的一件大事件。此时正逢明月社经济上遭遇困难,黎锦晖自然同意。最终的班底是:黎锦晖挂名编剧,孙瑜、李萍倩执导,副导演黎锦光,演员有王人美、黎莉莉、韩树桂、严华、谭光友、杨枝露等,音乐由严折西、张簧、聂耳、王人艺等负责。如此大牌的阵容,按理说票房是有保证的,但天一公司总经理邵醉翁希望拍出新意,尽管名义上有正、副导演,但他凡事自己亲自指挥,不仅灯光、镜头、表演事事过问,连录音时乐器离开话筒的位置也依个人喜好随意改动。最终,一出舞台上的名剧,在银幕上变得面目全非,不伦不类,引来舆论指责,票房变现自然不佳。不过这并没有影响《芭蕉叶上诗》这首歌曲的流传。
但正是这部《芭蕉叶上诗》形成了明月社内以聂耳为首的进步派与以黎锦光为首的保守派短兵相接的局面,双方的观点争执不下。聂耳以“黑天使”的笔名发表了《评黎锦晖的“芭蕉叶上诗”》和《中国歌舞短论》,对于黎锦晖的“软性歌舞”提出批评,最终不欢而散,聂耳在《新闻报上》刊登启事,声明“因志趣不合,自愿脱离明月社”。多年以来,这首作品一直被认为是“音乐”与“软性歌曲”的代表,被“雪藏”起来。
《芭蕉叶上诗》讲述一位营长的爱人,名为昭昭,因怀念营长,题诗于芭蕉叶上。正欲邮寄之际,遇到村中男女举行秋季踏歌节,昭昭便与众多女友结队参加。不料将芭蕉叶遗失在地。村中有一个无赖,早就贪涎昭昭美色,偶然间拾到昭昭丢失的芭蕉叶,将自己的名字刻录在叶上,并通报营长,对昭昭进行诬陷。最初,营长上当受骗,信以为真,恼羞成怒,幸亏村长之女秀秀知其内情,劝告营长不要误伤好人,这才真相大白。
1932年联华影业公司拍《野玫瑰》,孙瑜编导,孙瑜慧眼识珠,把王人美由明月歌舞团的“四大天王”之一变为联华影业公司新片《野玫瑰》的女主角。影片获得很大成功,因为王人美演得自然而真实。为什么会这样?导演说,因为她是在演自己。她饰女主角野玫瑰,一举成名。她和黎莉莉一起拍摄歌舞片《银河双星》后,又与金焰合作《大路》等片,继而拍了彩色歌舞片《芭蕉叶上诗》和故事片《都会的早晨》、《春潮》等。1933年明月歌舞团改体,她便正式参加联华影业公司,成了联华签约演员。她那泼辣粗犷的性格和表演,使她获得了"野猫"的美称。
《芭蕉叶上诗》文本歌词
歌曲《芭蕉叶上诗》(女声独唱)歌词文本——
黎锦晖 词曲;
王人美 演唱。
青山寂寂,
风雨凄凄,
堤柳依依,
江波细细。
相对泪相流,
客船难久系,
顷刻相逢,
顷刻别离,
顷刻的叮咛,
尽是真情美意。
如何安抚情怀,
怎样爱护身体?
咳!
别时言语记心头,
哪一句依他到底?
意深深,情蜜蜜,
都向芭蕉叶上题!
疏林挂月,
秋水笼烟,
荷芰将残,
芭蕉欲谢。
频忆泪频流,
离恨终难绝,
顷刻欢娱,
霎时分别,
转瞬的春光,
变作新秋时节。
依稀携手吟诗,
隐约并肩赏月,
呀!
梦中情景记心头,
哪一天才能真切?
意绵绵,情怯怯,
都向芭蕉叶上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