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知识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高清简谱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音乐资讯 - 禀「稟」112

禀「稟」112

所属分类:音乐资讯
1
2024-10-07
地平线四背景音乐

奏稟(奏禀),◆上奏。○《新唐書‧裴度傳》:“近開[延英]益稀,恐萬機奏稟,有所壅閼。”○《宋史‧職官志一》:“大事奏稟得旨者為‘畫黃’,小事擬進得旨者為‘錄黃’。”

資稟(资禀),◆I天資,稟賦。○[宋][蘇轍]《除尚書右丞諸公免書》:“某家世寒陋,資稟冥煩。”○《水滸傳》第六一回:“有出人英武,凌雲志氣,資稟聰明。”○《清史稿‧選舉志二》:“擬仿照同文館例,於[上海]添設外國語言文字學館,選近郡年十四歲以下資稟穎悟、根器端靜之文童,聘西人教習。”◆II規定發給的糧米。○《新唐書‧裴胄傳》:“初,[李兼]嘗罷[南昌]卒千餘人,收資稟為月進,[胄]白罷之。”○《舊唐書》作“資糧”。

姿稟(姿禀),◆天資,稟賦。○《明史‧儒林傳一‧趙汸》:“﹝[趙汸]﹞生而姿稟卓絕。”○[清][黃宗羲]《五軍都督府都事佩於李君墓志銘》:“雖君得之姿稟,然耳濡目染,其受門第之益,抑又可誣耶!”

月稟(月禀),◆見“月廩”。

幽稟(幽禀),◆幽靜的本性。○[宋文同]《霜柏亭試墨》詩:“山風吹早晴,裌服覺微凜。煙雲有佳尚,竹石得幽稟。”

英稟(英禀),◆聰明的資質。○[宋][黃庭堅]《養浩堂銘》:“三子承學,皆有英稟。”

驛稟(驿禀),◆謂驛站所需的經費。稟,通“廩”。○《新唐書‧逆臣傳上‧孫孝哲》:“有商胡[康謙]者,[天寶]中為[安南]都護,附[楊國忠],官將軍。○[上元]中,出家貲佐[山南]驛稟。”

異稟(异禀),◆非凡的天資。○[漢][陳琳]《答東阿王箋》:“此乃天然異稟,非鑽仰者所庶幾也。”○[宋][陸游]《除寶謨閣待制謝表》:“臣材非異稟,家本至寒。”○《明史‧方伎傳‧袁珙》:“[珙]生有異稟,好學能詩。”○[郭希仁]《從戎紀略》附《錢君定三傳》:“生有異稟,目光射人,體清癯。”

衣稟(衣禀),◆指朝廷或官府所賜給的衣服糧食。亦泛指生活供給。○《新唐書‧陸贄傳》:“被邊長鎮之兵,皆百戰傷夷,角所能則習,度所處則危,考服役則勞,察臨敵則勇,然衣稟止於當身,又為家室所分,居常凍餒。”○《元史‧文宗紀二》:“詔列聖諸宮后妃陪從之臣,永給衣廩芻粟。”

修稟(修禀),◆1.良好的稟賦。○[前蜀][杜光庭]《趙球司徒疾病修醮拜章詞》:“伏念臣跡處塵寰,素昧修稟,立身履行,寧免愆違?”◆2.寫稟帖。○[清][黃六鴻]《福惠全書‧蒞任‧馭衙役》:“次日申詳本道,且修稟謝罪。”

性稟(性禀),◆稟性,本性。○[唐][裴鉶]《傳奇‧崑侖奴》:“生少年,容貌如玉,性稟孤介,舉止安詳,發言清雅。”

通稟(通禀),◆謂通知稟告上級或主人。○《負曝閑談》第六回:“當下家人把他讓進書房坐下,家人便上去通稟。”○《掃迷帚》第十一回:“請勿造次,中必有故。若遽通稟省憲,派兵前來,事倘子虛,其何以應?”[沙陸墟]《魂斷梨園》第二九回:“凡是生人,沒有命令,一概不許進房,你在這裏等一刻,待我進去通稟。”

天稟(天禀),◆1.《藝文類聚》卷五五引[南朝][梁][王僧孺]《<詹事徐府君集>序》:“孝睦天稟,友愛冥深。”○[唐][司空圖]《效陳拾遺子昂感遇》詩之一:“強欺自天稟,剛吐信吾徒。”○[宋][陶穀]《清异錄‧肉雷》:“[來紹]乃[唐]酷吏[俊臣]之裔,天稟鷙忍,以決罰為樂。”○[宋][王安石]《答孫少述書》:“其天稟疏介,與時不相值,生平所得,數人而已。”○[茅盾]《子夜》六:“但說謊是他的天稟,他立刻想得一個極冠冕堂皇的回答。”◆2.天賦;天性。○《藝文類聚》卷五五引[南朝][梁][王僧孺]《<詹事徐府君集>序》:“孝睦天稟,友愛冥深。”○[唐][司空圖]《效陳拾遺子昂感遇》詩之一:“強欺自天稟,剛吐信吾徒。”○[宋][陶穀]《清异錄‧肉雷》:“[來紹]乃[唐]酷吏[俊臣]之裔,天稟鷙忍,以決罰為樂。”○[宋][王安石]《答孫少述書》:“其天稟疏介,與時不相值,生平所得,數人而已。”○[茅盾]《子夜》六:“但說謊是他的天稟,他立刻想得一個極冠冕堂皇的回答。”

特稟(特禀),◆亦作“特秉”。◆1.特別具有。○[晉][葛洪]《抱樸子‧對俗》:“若謂彼皆特稟異氣,然其相傳,皆有師奉服食,非生知也。”○《舊唐書‧回紇傳》:“[迴紇葉護],特稟英姿,挺生奇略……才為萬人之敵,位列諸蕃之長。”○[明][張燮]《東西洋考》卷十:“權知[交州]三使留後[黎桓],兼資義勇,特稟忠純,能得邦人之心,彌謹藩臣之禮。”◆2.指特別的稟賦。○[王闓運]《彭壽頤哀詞》:“君懷特秉,厲皎秋霜,少依聖化,折節文章。”

書稟(书禀),◆文書。○[清][袁枚]《新齊諧‧汪二姑娘》:“[紹興][吳某],行三,在[趙州]刺史署中主刑名,後又延一管書稟者,亦[吳]姓,行三,[蘇州]人。”

手稟(手禀),◆寫給尊長的書信。亦謙稱自己寫的信札。○[明][盧象昇]《與蔣澤壘先生書》之二:“手稟不虔,緣在戎次。”

實稟(实禀),◆根據實數賑濟糧食。○《後漢書‧和帝紀》:“三月庚寅,詔流民所過郡國皆實稟之,其有販賣者勿出租稅。”

生稟(生禀),◆猶稟賦。○[宋][葉適]《祭呂太史文》:“公以生稟之知,世家之舊,備義理於一身。”

申稟(申禀),◆稟告,向上級官府報告。○[宋][沈括]《夢溪筆談‧官政一》:“每歲發運司和糴米於郡縣,未知價之高下,須先具價申稟。”○《元典章‧刑部十三‧獲盜》:“今據各處申稟,不見於是何官錢內放支。”○《水滸傳》第三回:“府尹稟道:‘下官問了情由,合行申稟老經略相公知道,方敢斷遣。’”

日稟(日禀),◆見“日廩”。

氣稟(气禀),◆I1.《禮記‧中庸》“天命之謂性”[宋][朱熹]集注:“性道雖同,而氣稟或異,故不能無過不及之差。”○《明史‧儒林傳二‧劉邦采》:“刮磨砥礪,以融氣稟,絕外誘。”○[清][王夫之]《張子正蒙注‧太和》:“有生之後,雖氣稟物欲相窒相梏,而克自修治,即可復健順之性。”○[魯迅]《集外集拾遺補編‧破惡聲論》:“顧民生多艱,是性日薄,洎夫今,乃僅能見諸古人之記錄,與氣稟未失之農人。”◆2.謂受之於氣。《韓非子‧解老》:“稽萬物之理,故不得不化;不得不化,故無常操;無常操,是以死生氣稟焉,萬智斟酌焉,萬事廢興焉。”後世用以指人生來就有的氣質。○《禮記‧中庸》“天命之謂性”[宋][朱熹]集注:“性道雖同,而氣稟或異,故不能無過不及之差。”○《明史‧儒林傳二‧劉邦采》:“刮磨砥礪,以融氣稟,絕外誘。”○[清][王夫之]《張子正蒙注‧太和》:“有生之後,雖氣稟物欲相窒相梏,而克自修治,即可復健順之性。”○[魯迅]《集外集拾遺補編‧破惡聲論》:“顧民生多艱,是性日薄,洎夫今,乃僅能見諸古人之記錄,與氣稟未失之農人。”◆II即餼廩。俸祿。○[章炳麟]《秦政記》:“[明]制貴其宗室孽子諸王,雖不與政柄,而公卿為伏謁;耳孫疏屬,皆氣稟於縣官。”

啟稟(启禀),◆稟告。○《續資治通鑒‧宋度宗咸淳九年》:“敕兩府大臣:‘凡有啟稟,必令[恂]與聞。’”[清][昭槤]《嘯亭雜錄‧緬甸歸誠本末》:“[劉]自遣標兵後,屢接提鎮啟稟,知賊勢已猖,欲躬往。”○[許地山]《凶手》第二幕:“啟稟相公大人:學生在清明那天晚間,確在[孫榮]家後門看見尸體一具。”

批稟(批禀),◆經上級官府批過的稟帖。○《文明小史》第五四回:“[秦鳳梧]取出批稟給[倍立]看,[倍立]久居[中國],曉得官場上的情形,看過批稟上印着制台的關防,知道不錯。”

面稟(面禀),◆當面稟告。○《紅樓夢》第二回:“既是你的女婿,就帶了你去面稟太爺便了。”

密稟(密禀),◆秘密稟報。○[清][黃六鴻]《福惠全書‧蒞任‧揭帖式》:“如某官實無劣蹟,當即密稟回覆,並不可輕洩。”

祿稟(禄禀),◆用作官俸的粟米;官俸。○《周禮‧天官‧宮正》“幾其出入,均其稍食”[漢][鄭玄]注:“稍食,祿稟。”○[賈公彥]疏:“其祿,與之米稟,故云祿稟也。”○《舊唐書‧代宗紀》:“設令廉恥守分,以奉科條,猶有祿廩之煩,役使之弊。”○[宋][王安石]《上執政書》:“至于所以賜某者,亦可謂周矣。為其貧也,使之有屋廬而多祿廩;為其求在外而欲其內也,置之京師,而如其在外之求。”○《續資治通鑒‧宋真宗天禧元年》:“祿廩至厚,地望亦優,其間不無濫被升擢者,願賜裁損。”○《明史‧食貨志六》:“天下之事,極弊而大可慮者,莫甚於宗藩祿廩。”

牢稟(牢禀),◆亦作“牢廩”。◆糧餉。○《後漢書‧西羌傳‧東號子麻奴》:“諸將多斷盜牢稟,私自潤入。”○[李賢]注引《前書音義》:“牢,價直。”○《資治通鑒‧漢靈帝中平四年》:“[烏桓]以牢稟逋縣,多叛還本國。”○[胡三省]注:“牢,價直也。稟,給也。”○《宋史‧呂公弼傳》:“衛兵年四十以上,稍不中程者,減其牢廩,徙之[淮南]。”

進稟(进禀),◆謂下級向上級報告。○[宋][范鎮]《東齋記事》卷一:“既而二人各以己意進稟,而詔從[荊公]之請。”○《楊家府演義‧懷王舉家上太行》:“聽見外面叩門,遂起來看之,正撞遇守門人進稟。”○[清][黃六鴻]《福惠全書‧蒞任‧賓館告示》:“持帖進稟,以便肅迓。”○《說岳全傳》第二一回:“但是解糧雖是大事,應該着中軍進稟,不該擅白擊鼓。”○[陶成章]《浙案紀略‧罪辮文案》:“﹝[金梁]﹞又進稟[浙]撫,控告[陳漢第]、[孫翼中]輕蔑朝廷。”

謹稟(谨禀),◆敬詞。稟告。○《官場現形記》第四回:“只見上面寫的是:‘……肅此謹稟,恭叩大人福安。’”

計稟(计禀),◆計議和稟告。○[元][王惲]《中堂事記》卷中:“宣撫司若遇緊要并機密公事,須當赴朝省計稟,即仰乘坐鋪馬走遞。”

會稟(会禀),◆聯名向上級報告。○[清]林則徐《增兵循化卡外緝捕黑錯寺戕殺土千戶楊國成一案各犯摺》:“臣等正飭查問,隨據[洮州]廳營會稟,查知正賊[束奴脫巴]在[黑錯寺]之[紅窠兒]地方潛匿。”

回稟(回禀),◆舊指向尊長報告情況。○《兒女英雄傳》第十二回:“只是這段情節不可不細細回稟父母知道。”

紅稟(红禀),◆[清]代平民向官府、下級向上級有所請求的一種呈文。○[清][馮桂芬]《江蘇減賦記》:“先以紅稟言於[曾][李]二公,皆不許,遂壓。”

賀稟(贺禀),◆祝賀的稟帖。○《清史稿‧邦交志二》:“每屆年終,兩部長必與駐[藏]大臣呈遞賀稟,駐[藏]大臣循例優加賞犒。”

官稟(官禀),◆官府的糧食。○《新唐書‧楊瑒傳》:“今考功限天下明經、進士歲百人,二監之得無幾,然則學徒費官稟,而博士濫天祿者也。”

共稟(共禀),◆謂同受節度。○《漢書‧西域傳上‧大月氏國》:“[大夏]本無大君長,城邑往往置小長,民弱畏戰,故[月氏]徙來,皆臣畜之,共稟[漢]使者。”○[顏師古]注:“同受節度也。”一說,共,同“供”;稟為廩給之義,故“共稟”謂供給糧食。參閱[王鳴盛]《十七史商榷‧漢書二一‧共稟》。

給稟(给禀),◆見“給廩”。

告稟(告禀),◆稟告。○《水滸傳》第二二回:“上下請坐,容老漢告稟。”○《明成化說唱詞話叢刊‧包龍圖斷白虎精傳》:“二人當廳去告稟,[龍圖]見了便生嗔。”

奉稟(奉禀),◆俸糧。奉,通“俸”。○《新唐書‧盧鈞傳》:“﹝[盧鈞]﹞以奉稟資助,凡數百家。”

遞稟(递禀),◆向上級呈送報告。○[清][黃六鴻]《福惠全書‧錢穀‧催徵》:“如頑戶任催不納,排年遞稟摘拘。”○[陶成章]《浙案紀略》上卷第三章第三節:“[成章]主議改成師範學校……因親至杭州學務處遞稟,請其轉達三司。”

寸稟(寸禀),◆書簡的謙稱。○《歧路燈》第七二回:“唯恐送役東旋,無以復命,恪具寸稟,令其齎回,仰慰眷注。”

傳稟(传禀),◆傳達稟告。用於下對上。○[清][黃六鴻]《福惠全書‧蒞任‧待游客》:“凡有往來遊客進城拜州縣,門軍須問明某官銜、某姓名……婉言答覆,請回寓所,即寫報單傳稟。”

承稟(承禀),◆1.稟告。○《後漢書‧吳漢傳》:“﹝[謝躬]﹞裨將虜掠不相承稟,[光武]深忌之。”○[宋][宗澤]《條畫五事疏》:“臣欲隱忍不言,首鼠承稟。切慮事干國體,臣雖萬死,奈宗廟朝廷天下根本,與數百萬生靈何。”◆2.奉命。○《魏書‧郭祚傳》:“[祚]承稟注疏,特成勤劇。”

呈稟(呈禀),◆猶稟報。○[宋][岳珂]《桯史‧朝士留刺》:“昔有一朝士,出謁未歸,有客投刺于門,閽者告之以某官不在,留門狀,俟歸呈稟。”○[清][黃六鴻]《福惠全書‧編審‧立局親審》:“所有生員,非係本身之事,不得代人呈稟。”

長稟(长禀),◆由官方長期供給糧米。○《南史‧孝義傳上‧卜天與》:“[孝武]即位,贈[天與]龍驤將軍、[益州]刺史,謚曰[壯侯],車駕臨哭。○[弘之]等各贈郡守。給[天與]家長稟。”

稟奏(禀奏),◆向帝王陳述,說明。○《宋史‧職官志二》:“大事則稟奏。”

稟資(禀资),◆猶稟姿。○[元][劉壎]《隱居通議‧駢儷二》:“故[江西]制置招討使侍郎[吳公],稟資明銳,遭世艱虞。”

稟姿(禀姿),◆指天賦的資質。○[清][孫枝蔚]《旅興》詩之五:“稟姿無愚智,但貴有師承。”

稟知(禀知),◆謂將事情或情況告知尊長。○《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四回:“[繼之]先到藩署謝委,又到督轅稟知、稟謝。”○[裴文中]《戎馬聲中》一:“我也贊成,以為我們底能力也就止於此了。又與L夫人商量妥協後,就去稟知L老太太。”

稟應(禀应),◆猶承應;遵從。○《資治通鑒‧後漢隱帝乾祐三年》:“仍詔[河]北兵甲錢穀,但見[郭威]文書立即稟應。”

稟議(禀议),◆下屬就上官提出的議案發表意見或建議。○[宋][葉適]《忠翊郎武學博士蔡君墓志銘》:“樞密院召君稟議,欲使賀虜正旦。”○[宋][周密]《齊東野語‧端平襄州本末》:“[唐州]守[楊侁]稟議,因言本州統制[郭勝]有異志。”○《明律‧吏律‧事應奏不奏》:“若於親臨上司官處稟議公事,必先隨事詳陳可否,定擬稟說。”

稟仰(禀仰),◆猶敬仰。謂敬奉仰從。○[晉][袁宏]《後漢紀‧光武帝紀四》:“[援]獨言[朱勃]終當何時稟仰我。”○《明史‧劉綱傳》:“朝儀久曠,於誰稟仰,何以殿為?”

稟學(禀学),◆猶受學。○《後漢書‧馬援傳》:“[朱勃]小器速成,智盡此耳,卒當從汝稟學,勿畏也。”

稟恤(稟恤),◆亦作“稟卹”。◆謂發公糧賑濟。○《後漢書‧郎顗傳》:“稟卹貧人,賑贍孤寡。”○《周書‧宣帝紀》:“鰥寡困乏不能自存者,並加稟恤。”

稟秀(禀秀),◆天生秀麗。○《舊唐書‧后妃傳下‧肅宗章敬皇后吳氏》:“伏惟先太后圓精挺質,方祇稟秀。”

稟性(禀性),◆猶天性。指天賦的品性資質。○《後漢書‧郎顗傳》:“臣備生人倫視聽之類,而稟性愚愨,不識忌諱。”○[宋][梅堯臣]《依韻和持國新植西軒》:“稟性久且堅,物理豈無偶。”○《紅樓夢》第四六回:“[鳳姐]知道[邢夫人]稟性愚弱。”○[何香凝]《孫中山與廖仲愷》:“[仲愷]一生稟性清廉,雖然幾度執掌國家財政事務,然生活簡樸,始終如一。”

稟形(禀形),◆謂天賦的形貌。○[明][李東陽]《<三壽圖>歌》:“布衣韋帶相蕭疏,稟形鍾氣非二初。”

稟謝(禀谢),◆向尊長道謝。○《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四回:“[繼之]先到藩署謝委,又到督轅稟知、稟謝。”

稟問(禀问),◆向尊長詢問事情。○《水滸傳》第五三回:“[公孫勝]道:‘且容我去稟問本師真人。’”◆补证条目■向尊长询问事情。○宋洪迈《容斋续笔·范德孺帖》:“今家兄雖得歸潁昌,而尚未聞來耗。已累遣人稟問所行路及相見之期,人尚未還,未知果能如約否。”

稟聞(禀闻),◆謂得知下級報告。

稟畏(禀畏),◆猶敬畏。○[宋][范仲淹]《又上呂相公書》:“眾皆望風稟畏,以濟邊事。”○《資治通鑒‧唐代宗廣德二年》:“諸將[田神功]等不復稟畏,[光弼]愧恨成疾。”

稟脫(禀脱),◆稟告官府,請求開脫。○《醒世恒言‧李道人獨步雲門》:“因此合郡的人,都到州裏去替他稟脫。”

稟帖(禀帖),◆舊時民眾或下級呈官府的文書。○《儒林外史》第二四回:“因把他這些話,又寫了一個稟帖,稟按察使。”○《紅樓夢》第一百回:“即寫了稟帖,安慰了[賈政]。”○[沈從文]《泥塗》:“好把請願稟帖送到區裏去。”○[梁斌]《紅旗譜》四十:“縣長給省政府上了稟帖,說[馮老蘭]‘玩忽國法,抗交稅款’。”

稟體(禀体),◆指天賦的體質。○[清][二石生]《十洲春語》卷上:“花眷稟體怯弱,宜薄寒。”

稟堂(禀堂),◆衙門裡所設的公堂。○[元][孟漢卿]《魔合羅》第三摺:“我這裏慢慢的轉過兩廊,遲遲的行至稟堂。”

稟朔(禀朔),◆奉行正朔。喻臣服。○《梁書‧武帝紀上》:“浹海宇以馳風,罄輪裳而稟朔。”○[唐][司空圖]《復安南碑》:“綿宇隸必封之俗,窮荒輸稟朔之心。”

稟授(禀授),◆給予。○《淮南子‧原道訓》:“包裹天地,稟授無形。”○[高誘]注:“稟,給也;授,予也。”

稟受(禀受),◆猶承受。舊常指受於自然的體性或氣質。○《淮南子‧修務訓》:“各有其自然之勢,無稟受於外。”○[漢][王充]《論衡‧氣壽》:“非天有長短之命,而人各有稟受也。”○[唐][韓愈]《秋懷》詩之二:“運行無窮期,稟受氣苦異。”○[金][王若虛]《臣事實辨》:“[浩]問[劉惔],自然無心於稟受,何為善人少惡人多?”[明][沈德符]《野獲編‧吏部二‧士大夫癖性》:“蓋好尚懸絕,各出稟受,何必盡同。”

稟食(禀食),◆謂官家給食。○《墨子‧七患》:“饑則盡無祿,稟食而已矣。”○《漢書‧西域傳上‧罽賓國》:“驢畜負糧,須諸國稟食,得以自贍。”○《後漢書‧班勇傳》:“且[西域]之人無它求索,其來入者,不過稟食而已。”

稟施(禀施),◆猶給予。○[漢][王充]《論衡‧幸偶》:“並為人,或貴或賤,或貧或富……非天稟施有左右也,人物受性有厚薄也。”

稟聖(禀圣),◆舊謂天賦聖明。○[宋][王禹偁]《慰公主薨表》:“伏以某國公主,自天鍾秀,稟聖含華。”

稟生(禀生),◆1.猶受生。○[晉][慧遠]《求宗不順化》:“凡在有方,同稟生於大化。”◆2.稟性。○《梁書‧殷鈞傳》:“小人無情,動不及禮,但稟生尪劣,假推年歲。”○[宋][岳飛]《辭初除賜銀絹札子》:“然臣稟生奇蹇,賦分寒薄。”

稟贍(禀赡),◆謂以公糧賑濟百姓。○《後漢書‧韓韶傳》:“[韶]愍其飢困,乃開倉賑之,所稟贍萬餘戶。”○《資治通鑒‧漢章帝建初元年》:“春,正月,詔[兗][豫][徐]三州稟贍飢民。”

稟請(禀请),◆向上請求。○[清][黃六鴻]《福惠全書‧蒞任‧宅門告示》:“凡稟請簿籍文卷,俱要寫具稟單,以憑查發。”○《“五四”愛國運動資料‧青島潮》:“該公司在查路時及行車時,倘因事稟請[山東]巡撫派兵保護,應立即准如所請。”

稟牆(禀墙),◆衙門前的照墻。○[元][孫仲章]《勘頭巾》第二摺:“大人[張鼎]行至稟牆邊,見一個待報的囚人,稱冤叫屈。”○[元][孟漢卿]《魔合羅》第三摺:“﹝[張鼎]﹞云:則見稟牆外一個待報的犯婦,不知為甚麼,好是淒慘也呵!”

稟氣(禀气),◆天賦的氣性。○[漢][王充]《論衡‧氣壽》:“人之稟氣,或充實而堅強,或虛劣而軟弱。”○[晉][陶潛]《飲酒》詩之九:“深感父老言,稟氣寡所諧。”○[宋][葉夢得]《石林燕語》卷十:“[蔡元度]稟氣弱,畏見賓客。”

稟命(禀命),◆1.奉行命令;接受命令。○《左傳‧閔公二年》:“師在制命而已,稟命則不威。”○《舊唐書‧德宗紀上》:“至是[田悅]初稟命,[劉文喜]殄除,群兇震懼。”○《元朝秘史》卷九:“凡那裏百姓事務,皆稟命於你,違了的就處治者。”◆2.指受之於天的命運或體性。○[漢][王充]《論衡‧氣壽》:“凡人稟命有二品:一曰所當觸值之命,二曰強弱壽夭之命。所當觸值,謂兵燒壓溺也;強壽弱夭,謂稟氣渥薄也。”○[宋][梅堯臣]《冬至感懷》詩:“稟命異草木,彼將漸勾萌。”

稟明(禀明),◆向尊上說明情況。○《紅樓夢》第七回:“今日你就回家稟明令尊。”○《老殘游記》第十四回:“只是有一件事,我得稟明在前。”○[巴金]《春》三:“我看不如稟明我們太太早點用花轎把[琴小姐]接過來罷。”

稟履(禀履),◆謂天生的舉止。○[明][顧起綸]《國雅品‧士品四》:“[萬都督][民望],才清思逸,稟履高曠。”

稟令(禀令),◆猶受命。○《書‧說命上》:“王言惟作命,不言臣下罔攸稟令。”○[孔]傳:“稟,受;令,亦命也。”○[宋]程大昌《考古編‧夫子論二》:“四時於其當行而自行,百物於其應生而自生,捨天則無所稟令,而天豈臨事旋出此令歟!”○《宋史‧孟珙傳》:“由是諸將稟令惟謹。”

稟靈(禀灵),◆秉受靈秀之氣。○[南朝][宋][顏延之]《赭白馬賦》:“稟靈月駟,祖雲螭兮。”○[唐][劉禹錫]《賀冊皇太后表》:“伏惟皇太后稟靈作配,誕聖表祥。”

稟料(禀料),◆穀倉的穀物。○《新唐書‧柳璟傳》:“﹝[柳璟]﹞復為十篇,戶部供筆札稟料。”

稟糧(禀粮),◆供給糧食。○《資治通鑒‧漢獻帝初平四年》:“[虞]不能制,乃遣驛使奉章陳其暴掠之罪,[瓚]亦上[虞]稟糧不周。”

稟控(禀控),◆指向上控告。○[楊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記》第八章:“倘有以上不法情節,准由地方官紳稟控,嚴行究辦,決不姑寬。”

稟見(禀见),◆謂晉謁在上者。○《二刻拍案驚奇》卷四:“舊治下[雲南]貢生[張寅]稟見。”○[李劼人]《大波》第一部第一章:“若以官場體統而論,該他來稟見我。”

稟假(禀假),◆謂俸給及借貸。○《後漢書‧張禹傳》:“[禹]上疏求三歲租稅,以助郡國稟假。”○[李賢]注:“稟,給也;假,貸也。”○《資治通鑒‧漢靈帝建寧元年》:“黃門從官騶蹋踧[蕃]曰:‘死老魅!復能損我曹員數、奪我曹稟假不!’”[胡三省]注:“稟,給也;假,借也。”

稟火(禀火),◆承受火的鍛煉。○[南朝][齊][謝朓]《齊雩祭歌》之五:“稟火自高明,毓金挺剛克。”○《舊唐書‧音樂志三》:“毓金為體,稟火成身。”

稟化(禀化),◆承受天地自然的化育。○[晉][慧遠]《沙門不敬王者論‧出家》:“知生生由於稟化,不順化以求宗。”

稟穀(禀谷),◆官府給予糧食。○《後漢書‧桓帝紀》:“民有不能自振及流移者,稟穀如科。”

稟給(禀给),◆猶稟食。○《後漢書‧南匈奴傳》:“其年,南部苦蝗,大飢,[肅宗]稟給其貧人三萬餘口。”○《資治通鑒‧晉懷帝永嘉五年》:“民失業,歸[慕容廆]者甚眾,[廆]稟給遣還,願留者撫存之。”○[清][王士禛]《池北偶談‧談异五‧六丁》:“獨學舍稟給皆久廢,用兵已來,捐貲者率許在籍肄業……雍中人才寥寥,素餐為慚耳。”參見“稟食”。

稟告(禀告),◆向上級或尊長報告事情。○[清][李漁]《慎鸞交‧譎諷》:“那稟告父母的話,大半還是推託之詞。”○[魯迅]《故事新編‧奔月》:“你便去稟告,說晚飯請她等一等。”○[歐陽予倩]《忠王李秀成》第二幕:“你有什麼冤枉,說出來,我替你稟告王爺就是。”

稟覆(稟覆),◆見“稟復”。

稟復(\禀复,◆亦作“稟覆”。◆向尊長回報。○《清平山堂話本‧西湖三塔記》:“﹝[奚宣贊]﹞來到堂前稟覆媽媽:‘今日兒欲要湖上閑翫,未知尊意若何?’”○《水滸傳》第十三回:“兵馬都監[李成]上廳稟復[梁中書]道:‘[周謹]鎗法生疏,弓馬熟嫻;不爭把他來退了職事,恐怕慢了軍心。’”

稟付(禀付),◆猶稟賦。○[宋][蘇軾]《上韓魏公乞葬董傳書》:“知[傳]所稟付至薄,不任官耳。”

稟服(禀服),◆猶敬服。○[宋][范仲淹]《讓觀察使第二表》:“凡百將佐,無不稟服。”○[明][李贄]《復鄧石陽書》:“其為人倔強難化如此,始焉不肯低頭,而終也遂爾稟服師事。”

稟奉(禀奉),◆指俸祿。○《南史‧儒林傳‧嚴植之》:“[植之]自疾後便不受稟奉,妻子困乏。”

稟分(禀分),◆天賦的資質。○《宋書‧劉穆之傳》:“[高祖]既不能厝意,又稟分有在。”○[宋][葉適]《鞏仲至墓志銘》:“然後知人之稟分高下絕殊,固非切磋誘掖所能增長矣。”

稟法(禀法),◆猶取法。○[宋][曾鞏]《上歐陽學士第一書》:“俾蹈正者有所稟法,懷疑者有所問執。”

稟度(禀度),◆猶受教。○《孔子家語‧辯政》:“此地民有賢於[不齊]者五人,[不齊]事之而稟度焉。”

稟單(禀单),◆舊時向衙門陳述事情的文件。○[清][黃六鴻]《福惠全書‧蒞任‧宅門告示》:“凡要稟請文卷,俱要寫具稟單,以憑查發。”○[洪深]《香稻米》第二幕:“可是到了田忙的時候,你們總可以上張稟單,說什麼農事忙,沒有人手,怕荒廢了田畝,一派鬼話,就許好保出來的。”

稟達(禀达),◆向上級報告。○[清][薛福成]《庸盦筆記‧史料一‧訥相臨洺關之敗》:“[廣平]知府為之稟達省垣。”

稟從(禀从),◆猶懍遵。

稟賜(禀赐),◆官家的賜與。○《後漢書‧董卓傳》:“牢直不畢,稟賜斷絕,妻子飢凍。”○《南史‧何承天傳》:“[東方曼倩]發憤於侏儒,遂與火頭食之稟賜不殊。”○《資治通鑒‧唐僖宗廣明元年》:“神策軍士皆[長安]富家子,賂宦官竄名軍籍,厚得稟賜。”

稟辭(禀辞),◆舊指官員赴外地任所前,謁見長官請示辭行。○《醒世恒言‧薛錄事魚服證仙》:“你如何不稟辭[河伯],也去跳[龍門]?”○《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回:“他又求了藩臺給他一個到[通州]勘荒的差使,當天奉了札子,當天就稟辭去了。”○《老殘游記》第七回:“[老殘]出去雇了一輛騾車,將行李裝好,候[申東造]上衙門去稟辭。”○[清][容閎]《西學東漸記》第十四章:“余籌備既畢,乃稟辭[曾督],別諸友而首途。”

稟詞(禀词),◆舊時稱向上書面或口頭陳述的言詞。○[清][黃六鴻]《福惠全書‧蒞任‧堂規式》:“詞訟人犯拘齊掛審後,該承行即將原被告狀詞稟詞,彙齊粘連卷宗送閱。”鄭觀應《盛世危言‧招工》附[吳劍華]《查視秘魯華工記》:“接豬仔稟詞,輒數百紙,據其所述苦情及寮主苛虐之狀,受者喪膽,聞者酸鼻。”

稟承(禀承),◆承受;聽命。○《南史‧章昭達傳》:“﹝[陳武帝]﹞頻使[昭達]往[京口]稟承計畫。”○[宋][范仲淹]《耀州謝上表》:“﹝臣﹞或未稟承,則於臣為恥,於朝廷無損。”○[清][劉大櫆]《<嚴遙青詩集>序》:“後之學者,無所稟承。”○[清][昭槤]《嘯亭雜錄‧金川之戰》:“諸將無所稟承,率觀望不前。”

稟操(禀操),◆謂稟賦與操守。○《北史‧高道悅傳》:“[道悅]資性忠篤,稟操貞亮。”

稟才(禀才),◆天賦的才華。○[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神思》:“人之稟才,遲速異分。”

稟報(禀报),◆指向上級報告。○《老殘游記》第四回:“地保、更夫就將這情形詳細稟報。”○[清][黃六鴻]《福惠全書‧筮仕‧稟啟式》:“雖趨任尚俟卜期,另具稟報,而瞻依之切,於得籤之日,即已神馳左右矣。”○[歐陽予倩]《忠王李秀成》第一幕第二場:“這回打開[寧波],[李世賢][李將軍]功勞最大,聽說這兩天他也會到[杭州]來稟報王爺。”

稟白(禀白),◆稟報。向上官或尊長報告事情。○[宋][蘇轍]《論吏額不便二事札子》:“臣遂稟白三省執政。”○[清][蒲松齡]《聊齋志异‧崔猛》:“求訴稟白者盈階滿室。”○[清][王韜]《淞濱瑣話‧徐麟士》:“數人即於簾外稟白:聞言遠客既臨,當以禮見。”

稟安(禀安),◆謂向尊長請安。○《文明小史》第五六回:“﹝[余日本]﹞第二日上[直隸]總督行轅稟安稟見。”

班稟(班禀),◆各級廩祿。○《新唐書‧竇參傳》:“時定百官班稟,[參]嘗為大理司直,故多其入,使在丞上。”

平四背景音乐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免费下载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本站内容信息全部来自于网络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我们免费提供百科知识在线搜索等服务,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zhdjxd@foxmail.com

Copyright @ 2023-2024 pc.pingguod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