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像拿笔一样拿着筷子的上方。把第一支筷子拿在常用的那只手上,粗的一端朝外,更尖更细的一端朝手心里。握在筷子从顶端算起的三分之一处。剩下的那一根筷子抵在食指和中指之间,用大拇指尖按住,食指的第一截应该平放在筷子上面。
2,用无名指抵住更低一点的筷子,另一支筷子先跟前一支筷子指向同一个方向,而且筷尖是对齐的。把那根更低的筷子放置虎口,位置偏向拇指底端。用无名指头抵住筷子的另一端,位置大概在从筷子头算起三分之一处。
3,用中指控制筷子开合。中指的第一截或第二截按着上面的那一支筷子。
食指随着筷子和中指自然活动。
只有筷子尖要开合。筷子头实际上自动会挨得更紧。
4,用食指控制筷子夹东西。用食指的第一截压筷子的上端,这样就筷尖就可以相合了。
中指也应该随着筷子和食指活动。
夹东西的时候,把筷尖分别放在食物的两端,食物置于筷子中间,然后合起筷子,在筷子中间的那一口食物就能被夹住了。
5,拇指保持不动。拇指要伸直不要弯。
下方的那根筷子在整个过程中基本是不动的。
1、顶碗舞
鄂尔多斯蒙古族从元代承传下来的传统民间舞蹈。形式新颖,动作优美,气质高雅,风格独特,具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在整个蒙古族民间舞蹈发展史上占据重要的位置
2、筷子舞
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间舞蹈形式之一。表演者两手各握一把筷子,手持筷子的细头,击打筷子的粗头。动作有双手胸前交叉击打筷子,也可击打双肩;双手腹前交叉击打筷子;双手胸前击打筷子,接一手打肩一手交叉打腿。
3、盅子舞
流传于鄂尔多斯的一种舞蹈。每逢佳节、喜庆欢宴之际,人们在酒足食盛之时,拿起桌子上的酒盅舞蹈起来,以表达喜悦之情。每一只手持两个盅子,击打出各种快、慢、碎、抖等声音,随着音乐舞动的双手用盅子击打出各种节奏。
4、角斗
流传在自治区以摔跤之乡著称的锡林郭勒草原的一种模拟性舞蹈。由一个人表演两个人摔跤的生龙活虎般的拼搏动态,而且表现得比生活中的摔跤还要生动、灵巧、幽默、滑稽,所以深受群众的喜爱。
5、普修尔乐舞
又称托普修尔乐舞。巴拉特蒙古用蒙古语跳民间舞称为贝.贝伊勒,汉语意为身体的律动。
筷子是代表性的东方餐具,在世界上使用筷子的国家除了咱们之外,也是主要集中于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汉文化圈之内。随着华人与中餐在世界各地的影响力不断上升,筷子在很多西方国家也开始变得非常常见。欧洲、美国很多地方的普通家庭,也都会准备筷子,虽然使用的频率远不如汉文化圈国家那么频繁。
世界上最主要使用筷子的国家,应该就是中日韩三国了,当然还有韩国北边儿的兄弟朝鲜,两者的文化习惯基本完全一样,也就一起说了。筷子在中国出现之后数百年,渐渐传入了朝鲜半岛与日本列岛,成为两地的“传统餐具”。虽然中日韩三国都是用筷子吃饭的国家,但三者的筷子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
首先就是材质,中国与日本的筷子一般都是木质或者竹制,而韩国的筷子一般都是不锈钢或者铜材金属制。
其次是形状,中国的筷子一般都是一头圆一头方,象征天圆地方;日本的筷子比较短,一般是中国筷子的一半到三分之二,而且两头都是圆的,筷子尖非常尖锐;而韩国的筷子长度中等,而且并不是圆的,一般都是扁的。
光是从外表上,就能很容易分出中日韩三国之间筷子的区别。相对于中国的筷子,日本人由于经常食用鱼类,需要比较尖细的工具挑开鱼刺,所以出现了现在的日式筷子;而韩国的筷子一般都是用来夹取烧烤之类,金属的筷子更加耐用而且方便清洗,也不容易损坏让细菌滋生。不过韩国的筷子非常容易打滑,在使用上也就比较困难。
除此之外,非东亚筷子文化圈之内国家使用的筷子,一般跟中国国内的筷子都没有多少的区别。比如东南亚与欧美各国的筷子,大多还是因为华人饮食习惯的影响,所以这些地方的筷子跟国内基本没多少的差别。
中国人用筷子,可谓得心应手几乎是“无所不能”,无论是吃饭还是喝汤,都能用筷子完成,除了一般的夹取食物,中国人也能用筷子挑鱼刺、夹开肉饼肉丸,完成挑、分、夹等很多进食动作。然而大多数的外国人,包括深受中原文化影响的韩国人,也很难做到。比如韩国人只能用筷子夹取食物,而像是吃饭之类还是要用勺子,韩国人通常用勺子挖饭,然而夹菜放上去拿着勺子吃,在中国人看来相当多此一举。
东南亚地区除了越南之外,其他地方的土著族群原本都是“手抓一族”,像是泰国、缅甸、印尼等,非华人移民的当地居民,原本都是用手抓取食物的。在东南亚除了华人群体之外,当地的土著也开始学着用筷子进食,像是吃火锅、有汤汁类食物还有比较烫的食物,都需要使用筷子,筷子在东南亚除越南、新加坡与马来西亚之外,出现的频率其实一般般。
在西方,人们使用筷子通常还是因为无法抵挡对于东方饮食的诱惑。西方很多人也非常羡慕中国人光用一双筷子就能吃饭、吃面条、吃鱼、吃肉,几乎吃所有食物都能用筷子完成。对于很多东方食物,刀叉其实是无可奈何的,或者说比较困难,比如拉面、火锅以及等等等等。想吃的欲望,就是西方人不断学习怎么使用筷子的最大动力,在欧美很多非华人家庭也都会准备筷子以备不时之需。
大致来说,筷子用的最顺手的是中国,造型特别的是日韩,用法奇怪的是欧美。
蒙古族舞蹈产生于民间,其特点是节奏明快,热情奔放,语汇新颖,风格独特。动作多以抖肩、翻腕来表现蒙古族姑娘欢快优美,热情开朗的性格。男子的舞姿造型挺拔豪迈,步伐轻捷洒脱,表现出蒙古族男性剽悍英武,刚劲有力之美。保留节目有\"筷子舞\"、\"马刀舞\"、\"驯马舞\"、\"盅碗舞\"、\"挤奶员舞\"、\"鹰舞\"、\"牧民的喜悦\"、\"祝福\"\"鼓舞\"等。
孔雀舞是我国傣族民间舞中最负盛名的传统表演性舞蹈,流布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瑞丽、潞西及西双版纳、孟定、孟达、景谷、沧源等傣族聚居区,其中以云南西部瑞丽市的孔雀舞(傣语为"嘎洛勇")最具代表性,相传一千多年前傣族领袖召麻栗杰数模仿孔雀的优美姿态而学舞,后经历代民间艺人加工成型,流传下来,形成孔雀舞。
顶水舞因舞者头顶水罐起舞而得名,是朝鲜族女性表演的传统舞蹈。朝鲜族妇女习惯用头部顶着器物行走。在插秧、锄草季节,妇女们常头顶水罐将饮水或米酒等送至田间地头。
芦笙舞主要分布在中国贵州、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湖南等地的侗族,分别系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的壮傣和侗水两个语支。其先民是古代“百越”中“骆越”支系“西瓯”的后裔。隋唐时期至宋代,曾被称作“峒”和“洞”,以后才以“侗”为该民族的族称。广西柳州地区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侗族,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都要举行具有丰富多彩内容的盛大民族活动。
藏 族 舞
藏舞有着源于高原的淳朴的味道。
++长期穿着厚重的藏袍,所以藏舞的重点在于膝盖的屈伸,连绵不断的屈伸延续出藏族的韵律。
藏族的典型步伐:三步一撂,三步一踏等。
藏族舞的种类有踢踏、果谐、弦子、锅庄、热巴等。
2.蒙 族 舞
蒙舞要求舞者大气,气场要大,节奏明快,热情奔放,这源于蒙古辽阔的草原,牧民们在一望无际的草原放声高歌,尽情欢舞。
蒙族体态规格上半身微微向上扬,尤其是胸腰部分,眼睛定位上方45度,双臂架起。
蒙族的特定动作:碎抖肩,翻腕来表现蒙古族姑娘欢快优美,热情开朗的性格。男子的舞姿造型挺拔豪迈,步伐轻捷洒脱,表现出蒙古族男性剽悍英武,刚劲有力之美。
蒙古舞的舞种有顶碗舞,酒盅舞,(基本上是在原地跪、坐、立而舞。主要赁借手、腕、臂、肩的樟、挑、拉揉和以腰为轴的前俯、后仰进行表演),筷子舞(因为蒙古族人民好客,通常围着篝火用餐起舞),鄂尔多斯舞等。
3.维 族 舞
贵族的气息,一个眼神,一个回头,一个拧身都充满火一样的热情。
维族舞蹈中,从头、肩、腰、臂、肘、膝、脚都有动作,传神的眼神更具代表性。
维族基本体态:身体微微向前倾,身体的3分之2的重心放在脚掌上,身体最大限度的拔高,胸腰向上,头,鼻子尖微扬。
维族舞的典型特性动作:动脖,弹指头,翻腕子,脚的步伐有三步一抬,前后点步,垫步,单腿跪蹲等。
维族舞蹈种类颇多,最为常见的有赛乃姆,盘子舞,手鼓舞等。
4.朝 鲜 族 舞
朝鲜族舞蹈通常被称为最难掌握的民族舞,因为它极其赋予内心的韵律和不同于各个民族的体态。
朝鲜舞的体态:含胸,重心沉于下,由丹田发力,双膝放松,舞蹈动作以舞步、扛手、围手、横手、顶手等为主,注意手和脚的末梢神经。
朝鲜族的种类很多,而且每个不同的舞种节奏,表现力都不同:古格里,安旦,羊三道,长鼓舞,扁鼓舞,扇舞等。
5.傣 族 舞
傣族舞蹈的特点:
1、三道弯傣族舞蹈富有雕塑美的典型的基本特征,第一道弯从立起的脚掌至弯曲的膝部,第二道弯从膝部到胯部,第三道弯从胯部到倾斜的上身。手臂的动作也是三道弯:指尖至手腕,手腕至肘,肘至臂。腿部的动作还是呈三道弯:立起的脚掌至脚跟,脚跟至弯屈的膝,膝至胯。
2、一顺边,手、脚、身体一致,都顺着一个方向,因而在舞姿造型上不仅有三道弯的特点,也具有“一顺边”之美。
傣族的基本体态:基本动律多为腿保持半蹲状态,重拍向下,双膝放松在弯曲中屈伸、动作,以屈伸带动身体颤动和左右摆垮;双脚后踢,快踢慢落;
傣族舞蹈分为水傣,花腰傣,孔雀舞等 。
这就是中国民族舞的五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