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庄公究竟是不是春秋时代第一个霸主呢?其实这是有争议的——目前史学界关于春秋五霸并没形成统一的说法,而是存在七个不同的版本:在《史记索隐》中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在《辞通》中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郑庄公;在《四子讲德论》中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越王勾践;在《白虎通·号篇》中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在《汉书注·诸侯王表》中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吴王夫差;在《荀子·王霸》中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在《鲒崎亭集外编》中是齐桓公、晋文公、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在关于春秋五霸的七种不同说法中只有《辞通》是认可郑庄公的霸主身份的,所以郑庄公究竟算不算春秋霸主其实是有争议的。如果我们按最宽泛的标准——即只要有一种说法认可就算,那么郑庄公就是春秋时代诞生的第一个霸主。那么为什么关于郑庄公究竟是不是春秋霸主会出现争议呢?
郑庄公是郑武公和申侯的女儿武姜所生的长子,因为出生时是难产(还有一种说法是他是其母武姜在睡梦中生下的),武姜不喜欢他,而宠爱他的弟弟叔段。由此我们也不难看出周礼及其所要维护的老贵族们已经不可避免走向了没落,这种没落是从人性开始的,按周礼的要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而言为人父母者就该有为人父母的样子,在那个医护技术极端落后的年代女性生孩子几乎就是鬼门关前走一遭,但因为难产就记恨孩子的母亲恐怕世间少有。母亲爱自己的孩子是源自天性,而武姜却在从小娇生惯养的贵族小姐的生活中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唯我独尊心态,谁让自己难受就要加倍报复回来,哪怕是自己的至亲也不行。郑武公看出自己的妻子并不喜欢他们第一位孩子,索性给这孩子起了寤生这个名字,据说就是难产的意思。对此我想弱弱地问一句:生老大时难产就起名叫难产,生老二是顺产是不是就叫顺产呢?我们先来看看郑庄公的人生经历。其实郑庄公的弟弟不叫顺产,他叫叔段。
随着寤生和弟弟叔段的成长,武姜天天跟郑武公吹枕头风,一直坚持废掉寤生的世子地位,改立叔段。郑武公却始终坚持默默看着寤生成长,坚定不移维护着寤生的世子地位。或许有人认为郑武公是一位好父亲吧:从来没抛弃放弃过这个不受母亲待见的孩子,可换个角度想想叔段不也是他的孩子吗?说到底维护寤生的世子地位是一种政治权衡。此时在地球的另一边希腊的雅典城邦正在搞民主选举,每任领袖任期一满就得由人民自由选举下任领袖,而在东方的华夏大地上却早早就建立了嫡长子世袭制度,根据这套制度不要说自由选举下任领袖,就算同属王室子弟只要母亲不是正室夫人或者哪怕出身晚了个把时辰就命中注定只能一辈子给哥哥当陪衬,自己的孩子接着给哥哥的孩子当陪衬。对于非嫡长子而言这套制度是不公平的,但却是简便有效的,在西周王朝时期凭借这套制度成功杜绝了王室子弟之间的内部争斗,维护了华夏诸侯团结一致外御蛮夷的局面。郑武公无意改变这套制度,以免导致自己身后子孙为夺嫡而自相残杀。可惜愿望很丰满,现实太骨感:非嫡长子们已被维护嫡长子世袭制的周礼压抑了几百年了,现在好不容易碰到这个礼崩乐坏的时代谁还愿意继续隐忍下去。至于兄弟之情在政治权力面前有太多的人根本不会太当回事,与之类似的故事日后会在华夏皇族子弟中一再上演。
郑武公坚持把君位传给了寤生,这就是日后的郑庄公。庄公即位后武姜就替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武姜便请求封给太叔京邑,庄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大夫祭仲说:“分封的都城如果城墙超过三百方丈长,那就会成为国家的祸害。先王的制度规定,国内最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它的五分之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京邑的城墙不合法度,非法制所许,恐怕对您有所不利。”庄公说:“母亲想要这样,我怎能躲开这种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太后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处置,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滋长蔓延就难办了。蔓延开来的野草还不能铲除干净,何况是您受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垮台,你姑且等着瞧吧。”过了不久太叔段使原来属于郑国的西边和北边的边邑也背叛归为自己。公子吕说:“国家不能有两个国君,现在您打算怎么办?您如果打算把郑国交给太叔,那么我就去服待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不要使百姓们产生疑虑。”庄公说:“不用除掉他,他自己将要遭到灾祸的。”太叔又把两属的边邑改为自己统辖的地方,一直扩展到廪延。公子吕说:“可以行动了!土地扩大了,他将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庄公说:“对君主不义,对兄长不亲,土地虽然扩大了,他也会垮台的。”太叔修治城廓,聚集百姓,修整盔甲武器,准备好兵马战车,将要偷袭郑国。武姜打算开城门作内应。庄公打听到太叔段将发动偷袭的时候说:“可以出击了!”命令子封率领车二百乘,去讨伐京邑。京邑的人民背叛太叔段,太叔段于是逃到鄢城。庄公又追到鄢城讨伐他。五月二十三日太叔段逃到共国。
后世史书在评价此事时几乎一边倒地认为:郑庄公就是一个隐忍着母亲和弟弟的老好人,而叔段则是蓄谋已久居心不良。对此我只能说写史书的人要么智商不在线,要么以为读者智商不在线。其实郑庄公哪是什么老好人,他是一名老谋深算的政客,国际政治学界有一种说法“一个优秀的政客首先是一个优秀的演员”,这话用在郑庄公身上再贴切不过。他用整整二十多年的时间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在母亲和弟弟面前唯唯诺诺老好人,不仅成功瞒过了母亲和弟弟,使他们放松了警惕,甚至连心向自己的祭仲和公子吕都没能看穿这位主子的真实用心。实际上郑庄公早就在叔段身边安插好自己的眼线,以致于他对叔段的一举一动全都了如指掌,当叔段举兵时这些特工人员立刻煽动京邑人民背叛叔段,要知道在当时的分封体制下京邑人民长期听命于叔段,在他们心中根本就没有郑庄公这个国君的存在,如果没人发动他们是不会起来反对叔段的。其实郑庄公早就看自己的弟弟不爽了,但却一直扮演着一个好哥哥的形象,当叔段当真傻乎乎地举兵造反后他就像一只玩弄够了老鼠的猫一样一拉尾巴就准备开吃。
郑庄公的政治秀并非就此终结:赶走了叔段的郑庄公把母亲武姜安置在城颍并发誓说:“不到黄泉不再见面!”过了些时候有个叫颍考叔的,是颍谷管理疆界的官吏,听到这件事,就把贡品献给郑庄公。庄公赐给他饭食。颍考叔在吃饭的时候,把肉留着。庄公问他为什么这样。颍考叔答道:“小人有个老娘,我吃的东西她都尝过,只是从未尝过君王的肉羹,请让我带回去送给她吃。”庄公说:“你有个老娘可以孝敬,唉,唯独我就没有!”颍考叔说:“请问您这是什么意思?”庄公把原因告诉了他,还告诉他自己后悔的心情。颍考叔答道:“您有什么担心的!只要挖一条地道,挖出了泉水,从地道中相见,谁还说您违背了誓言呢?”庄公依了他的话。庄公走进地道去见武姜,赋诗道:“大隧之中相见啊,多么和乐相得啊!”武姜走出地道,赋诗道:“大隧之外相见啊,多么舒畅快乐啊!“《左传》的作者左丘明对此事记载道:此后母子和好如初,这可真够恶心缺德的,本来关系就不好还要怎么和好如初?所谓和好如初不过是由公然对立变回到以前的面和心不合。说白了这又是郑庄公的一次政治秀——此时虽然已进入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但周礼的影响尚未完全消失,身为一国之君公然软禁母亲,这事要是传开了出逃在外的叔段以及和郑国有矛盾的诸侯立刻就有一个现成的政治把柄抓在手中。于是为了给郑庄公一个台阶下由郑庄公自编自导自演的黄泉见母的大戏就此上演,助演者颍考叔和武姜。
周王朝是一个强调宗法亲情的王朝,为此曾制定过系统的周礼,用以规范君臣父子之道。郑庄公成天戴着面具和自己的母亲、弟弟演戏,装作一个维护周礼重视亲情的大孝子、好哥哥,其实在他的内心身处周礼根本分文不值,所以他也压根不会把早已过气的周天子当回事。郑庄公除了从父亲郑武公那儿继承了郑国的君位之外,同时也继承了周王室卿士的官职。此时的周王室还不像后来那样毫无存在感,被诸侯拥立上位的周平王虽然迫于形势不得不分权于诸侯,但始终想有朝一日恢复自己身为天下共主的权威。于是趁着郑庄公刚即位立足未稳,又有叔段在一旁虎视眈眈的大好形势,周平王任命虢公为卿士以牵制郑庄公。郑庄公开始怨恨起周平王来,周平王说:“没有的事(偏心于虢公)。”于是周王、郑国交换人质:(周平王)的儿子狐在郑国做人质,郑庄公的儿子忽在周王室做人质。此前只有诸侯国君之间的交往才会互换人质,而周天子只会要求诸侯上交人质,如今天子公然与诸侯互换人质无异于昭告天下周王室已沦落到和诸侯国平起平坐的地步。可在周平王死后周王室又准备让虢公掌政。四月郑国的祭足帅军队收割了温邑的麦子。秋季又收割了成周的稻谷。从此周王室和郑国日益对立起来。
郑庄公才不管周天子打算让谁掌政,他始终坚持以周朝卿士和诸侯国君的双重身份活跃于政治舞台上,他凭借自己的智谋和权术扮演了一个特殊的角色:周朝遭犬戎之乱而东迁,已经到了不靠诸侯国的救护就不能自保的地步,丧失了往日的实力和威望。犬戎之乱又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破除了人们对周朝的迷信,向社会公开展现了礼仪制度的虚弱和强力的重要,说直白些就是人们心中的信仰由周礼变成了强权,因为只有强权才能保护自己和家人。此时要想号召列国,在政治舞台上有所作为,依靠周室是绝对不行的,必须要有自己的实力。鉴于这些情况,郑庄公把自己事业的立足点坚决地放置于郑国,不惜与自己的弟弟、母亲以武力相对抗,与周天子闹翻也决不动摇,他以极大的精力经营自己的国家,终使郑国成为东周初期崭露头角的诸侯国。郑庄公要发展自己的国家,首先遇到的是地理条件的制约。郑处于四战之地,南有蛮楚、北有强晋、西有东周,郑国无法与之争锋,只能向东发展,而东邻卫、曹、鲁、宋、陈、蔡诸国中,宋国国大爵尊,在东方小国中又有号召力,是郑国发展的严重障碍。
鉴于这种情况,郑庄公把向外用武的目标定于宋国,这是在当时情况下的最佳战略。为了实现对于宋国的军事胜利,郑庄公实行了以下的战略方针:第一和齐、鲁建立稳定的同盟关系。齐、鲁处在宋国的东北部,建立了和齐、鲁的同盟关系,就形成了对宋的牵制和包围,他几次和齐、鲁二君约会,在攻取宋国的郜、防二邑后将其送给鲁国,都是为了巩固三国的同盟关系。第二假借王命伐宋,号召列国。郑是一个新起的小国,在诸侯中未孚众望,但郑庄公是周朝卿士,具有特殊的身份,于是庄公宣称宋公久缺朝贡,自己以卿士的身份,承王命率兵讨伐。郑国通过这种方式纠合了更多的国家,又形成了对宋国的舆论压力,事后还对不追随出兵的许、郧(今山东宁阳东北)小国以“抗命”的罪名予以教训,几乎灭掉许国。第三扶植宋国内部的反对势力。宋国前君主的儿子公子冯出奔到郑,宋国曾为此出兵讨之,郑庄公对公子冯采取保护措施,厚相招待。宋国在一次内乱后国人欲迎立公子冯为君,公子冯临行前泣拜于郑庄公之前表示:自己返国后“当世为陪臣,不敢贰心”。在郑庄公的执政期内郑国确实取得了对宋国的胜利,但郑国又从来无力吃掉宋国,这种和平胜利是郑对于宋所能取得的惟一形式的大胜利,这里不利的政治地理环境起了决定的作用:郑处在几个大国之间,又几乎无险可守,即使某一天有力吃掉宋国,那相邻的大国也绝不会坐视其崛起,必然要以武装干涉的形式使郑回到自顾不暇的地步。事实上,到了春秋中后期,南北大国为了争霸天下而斗武,就把郑国沦到了争霸的夹缝中而常常使之喘息不定,北晋南楚各怕对方吃掉自己或伤害自己,需要一个避免正面接触的缓冲地带,因而各需郑国以屏障的角色存在于自己身边,但它们又要打击对方、++于天下,因而郑就成了经常的用兵之地。郑庄公之后有几世执政,常常是朝晋暮楚,实在是源于地理环境的不得已所为。而这是郑庄公本人所不曾料及的。
郑庄公虽然取得了对宋国的胜利,成为春秋初期的小霸主,但他面临着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如何对待周天子?周平王东迁之后周王室实力日衰,但周王朝余威尚存。周平王死后继位的周桓王一心想恢复周天子对天下的统治地位,极力打压当时的近畿强国郑国,这引起郑庄公的不满。作为周朝卿士,他应当尽忠于王室,他是诸侯瞩目和敬重的人物,但他把自己事业的立足点放在对本国的经营上,要兼并、扩张,要破坏周朝既定的实力划分,甚而要凭实力号召列国,那必然和周室发生不可调和的矛盾。他既要利用卿士的角色,又不愿恪守卿士的本分,这种矛盾的处境和心态决定了他对周天子在总体上采取的是又打又亲的手段。当王室要限制他的发展和自由时,就打击王室;当这种打击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自己的需要时就亲近王室,打击王室是为了抵制王室对自己的限制,是为了向列国++;亲近王室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卿士身份,或保持自己对若干国家的号召力。他为了防止国内反叛而久不入周供职,但当闻知周平王欲分政于虢公时即日驾车入周,可见他即使在坐镇守国的危急时刻也密切注视着朝中动静,他经营郑国,同时又不愿放弃左右周政的权力。于是他和周平王互相交换人质。这样做既可以施恩于太子,以作为亲近王室的手段,也可以控制周太子,以作为打击王室的手段。周桓王辞他回国后,他派兵抢收周地粮食,事后又准备亲去谢罪修好。对于优秀政客兼优秀演员郑庄公而言这样的两面表演不过是雕虫小技而已。郑国要发展,对周王过于亲附不行,不亲附也不行。郑庄公对周王又反抗又亲近的手法,对郑国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他对周室的打击以及周室对他亲近态度的表面认可与接受,严重地降低了周室在诸侯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从而降低了他对卿士身份利用的有效性。这是他能够预料但却无法避免的矛盾。郑庄公在率军袭击戴城,继而击溃宋、卫、蔡三国联军后,举行了一次隆重的庆祝会,他自信十足地问大臣:“寡人赖天地祖宗之灵,诸卿之力,战则必胜,威加上公,于古之方伯如何?”方伯即一方之长,是古代诸侯中的领袖之称。庄公此语,吐露了他的志向,表达了一生事业的追求目标,正是为实现这种志向和目标,他做出了极为艰苦的努力。
周桓王不甘心周王室日益衰微的现状,他决心打压一下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出头鸟郑庄公:公元前707年周桓王统率周军及陈国、蔡国、虢国、卫国四国部队讨伐郑国。郑庄公率大夫祭仲、高渠弥等在繻葛(今河南长葛北)列阵御敌。当时周军分为三个军阵,周桓王率领左军和陈国军队力图打败郑庄公。郑庄公摆开了一种名为“鱼丽”的全新阵势,战车前冲,步卒后随,先打实力最弱的陈国军队,使蔡国和卫国军队畏惧而仓皇退出战场,然后集中兵力从两边合击周军,周师大败。周桓王被郑将祝聃一箭射中肩膀,忍痛勉强指挥军队逃出重围。祝聃要追逐活捉周桓王,郑庄公制止说:“君子不希望逼人太甚,何况欺凌天子呢?我们是自卫,国家能免于危亡就足够了。”战后郑庄公为了表示尊王,还特派大夫祭仲去慰问受伤的周桓王及其左右随从。祝聃这一箭把周天子彻底从神坛射落凡间,如果说周郑交质标志着周王室沦为和诸侯国平起平坐的话,祝聃射王中肩则标志着周王室已经连诸侯国都不如了,人们完全看清了在周天子和霸主之间究竟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大。可以说正是由于郑庄公的所作所为使人们彻底看清了周天子的虚弱,于是周天子最后残存的一点威望也荡然无存,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诸侯争霸的序幕严格意义上至此拉开。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将郑庄公视为春秋时代第一个霸主并无不妥。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争议呢?主要还是因为郑国没能像后来的齐国、晋国一样号令全天下的诸侯会盟,这被视为是成为霸主的重要标志。郑国即使存在霸业,那么郑国的霸业也是昙花一现,根本无法与之后的齐、晋等国相提并论。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郑国的衰败呢?
郑国本来就不是很大,只是靠着国君的敏锐眼光抓住机遇才能占领先机。然而郑国的发展几乎完全依赖于郑庄公的个人能力,后来蔓延整个春秋战国时代的变法创新是和郑国绝缘的。可以说郑国只是身体迈入了春秋战国的大争之世,而思维意识还停留在旧时代。事实上像郑国这种体量不大且身处中原四战之地的国家必须不断通过制度创新保持自己的绝对优势,然而郑国却并没做到这点。当管仲在齐国展开一场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各方面的全方位改革时郑国却爆发了严重的内乱,而这显然只会利于自己的竞争对手。郑国的内乱和郑庄公手下一个大臣息息相关——这个人名叫祭足。祭足是一个极其有个性的人物:他曾骂过郑庄公的母亲太后武姜,也曾跑去割了周天子的麦子,也许在这个世界上除了去死就没他不敢干的事。祭足本来是郑国边境一名底层公务员,尽管相比平民百姓好歹算是体制内人物,但按周礼规定的世卿世禄制度:他们家祖祖辈辈都该守着自己位于最底层的官职,绝无晋升的可能。然而春秋时代正是周礼逐渐解体的时代或者用孔子的话说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而圆滑的祭足抓住了时代提供给他的机会从而很快得到领导的赏识。郑庄公上台后祭足更是一步登天——直接成为郑庄公身边的近臣。郑庄公需要像祭足这样在朝中没任何根基背景的人物,正因为他没有根基背景就只能紧紧依附于提拔自己的郑庄公,另一方面祭足要想成功上位就必须扳倒朝中那些瞧不起他的世家贵族子弟,于是他就成为了郑庄公打击世家贵族以强化君权的一把利剑。也许是因为以前穷怕了,在获得权力后祭足更怕失去权力,为巩固到手的权力几乎什么龌蹉的事他都肯做。
郑庄公死后其子郑昭公继位,祭足依旧是朝廷重臣,可他和郑昭公从一开始就不大合得来。后来祭足在一次出访宋国归来之后就在宋国支持下废黜了郑昭公并拥立郑昭公的弟弟做了郑国新君。关于祭足推翻郑昭公一事正史上堂而皇之记载着他是被宋国胁迫而为,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郑庄公死后祭足实际成为郑国的头号权臣,甚至势力强大到足以废立国君,而郑国又明明强于宋国,结果一个强国的实际执政者被一个弱国胁迫是什么情况?祭足通过废立国君成为了郑国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国君反而成为了他手中的提线木偶,他为进一步争夺权力和郑国君主的同族不断斗法:祭足以铁腕手段清除了郑国内部对他不满的各路政敌,甚至连自己的女婿也被清除。就这样祭足从一个边关小官到朝堂大臣,再到废立国君的一代权臣,就其个人成就而言的确富有传奇性。然而对郑国而言:这就未必是什么好事了。从祭足个人的人生经历来看:在当时的专制人治社会一个人要想发财成名最好的途径就是做官,做了官之后就要脱掉道德的袈裟,实现所谓“人性解放”——说得再直白一些就是放弃一切底线。当然这样的行为只适用于不讲法律的人治社会——在人治社会里权力和财富可以互换,与此同时权力是不受监督制约的,所以绝对的权力必然导致绝对的腐败。失去监督制约的权力,仅仅幻想做官之人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行足以自我约束是不切实际的——恰恰相反在人治社会中能从你死我活的权力斗争中活下来并成功上位者几乎没有谁不是厚黑学的集大成者。祭足正是一位从你死我活的权力斗争中活下来并成功上位的厚黑学的集大成者,为了保住自己手中的权力他不惜废立国君——这么做他自己的权力是巩固了;郑国却为此付出了政局不稳的代价。
谢邀@悟空问答。
小哥出品,必属精品!
金庸小说里谁最喜欢炫技?
毫无疑问,最喜欢炫技的当属吐蕃国国师-大轮明王鸠摩智,这个人可以说是一个炫技狂人,他有多热衷于炫技呢?
小哥一一为大家道来。
鸠摩智炫技天龙寺
鸠摩智在天龙寺疯狂炫技,把天龙寺的一波当场送到了传说中的“震惊部”,大家看看炫技狂人鸠摩智是如何炫技的?
鸠摩智佛法高深
鸠摩智人未到声先至,一语道破枯荣大师修炼的“枯荣禅功”出处,让枯荣大师大吃一惊,大家此次寒暄之后,鸠摩智进入谈话主题,说起来和慕容博的交往,最后愿意用慕容博抄录的《少林寺七十二绝技》交换《六脉神剑》,大家看看他是怎么做的呢?
鸠摩智袍袖一拂,箱盖无风自开,只见里面是一只灿然生光的黄金小箱。鸠摩智俯身取出金箱,托在手中。
小哥就问大家,这气派如何?果然五本对《七十二绝技》非常动心。
后来鸠摩智依次表演了‘拈花指’、‘多罗叶指’、‘无相劫指’三项指法,又一次让五本震惊了,最后枯荣大师毕竟修为高深,不动声色的严厉批评了五本,鸠摩智计划泡汤,就以“火焰刀”对战天龙寺五本+枯荣大师,最后不敌落荒而逃。
鸠摩智在天龙寺大显身手,最后虽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但是从这件事开始,鸠摩智在炫技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鸠摩智炫技少林寺
在少林寺鸠摩智是如何炫技的呢?
突然外面一个清朗的声音远远传来,说道:“天竺大德、中土高僧,相聚少林寺讲论武功,实乃盛事。小僧能否有缘做个不速之客,在旁恭聆双方高见么?
俗话说来的早不如来得巧,鸠摩智就是这么拉风,在少林寺高僧和天竺高僧机辩的时候,他不早一步、不晚一步,犹如金刚下凡一般,来到少林寺,先远远喊话,露了一手高明的内功修为。
鸠摩智内功表演完,自然要表演轻功,一句话最后一个字说完,他就已经出现到了大庭门口,什么叫做“装逼(炫技)于无形?大家好好向鸠摩智学习,他的这个行为就是“装逼于无形”,话说“无形装逼最致命”呢。
果然,鸠摩智如此做法,乃是有备而来,他接下来的做法,又把少林寺和天竺高僧送去了“震惊部”共同震惊。
鸠摩智道:“方丈要小僧主持公道,分辨是非,那是万万不敢。只是小僧适才在山门外听到玄生大师和哲罗星大师讲论武功,颇觉两位均有不是之处。”
群僧都是一凛,均想:“此人口气好大。”玄生道:“敬请国师指点开示。”
大家看看,这个炫技境界简直是超凡脱俗、出神入化啊。
鸠摩智先论佛法,再论武功,在佛法造诣方面,估计就只有扫地僧能压鸠摩智一头,因为天龙寺佛学代表枯荣大师已经败了,我们看鸠摩智如何以佛法转接到武功讨论的呢?
他这番话连责二人之非,群僧只听得面面相觑,不知他其意何指。
鸠摩智不仅仅批评了天竺高僧和少林寺高僧,还顺便装了一下。
玄生朗声道:“据国师所言,有人以一身而能兼通敝派七十二门绝技?”鸠摩智点头道:“不错!”玄生道:“敢问国师,这位大英雄是谁?”鸠摩智道:“殊不敢当。”玄生变色道:“便是国师?”鸠摩智点头合十,神情肃穆,道:“正是。” 这两字一出,群僧尽皆变色,均想:“此人大言炎炎,一至于此,莫非是疯了?”
大家看看,少林寺的这些和尚佛法修为真是不行,鸠摩智一来,他们是震惊一次又一次,这样折腾几次,还不得把人折腾的崩溃掉?但是鸠摩智并没有罢手,他继续施压,因为他要让天竺和少林在他吐蕃面前低头,管他什么天竺大乘佛法、中土禅宗佛法,都不如吐蕃密宗来的高明,佛法如此,武功更是如此。
说到武功,怎能不露两手?鸠摩智又开始炫技了。
鸠摩智先来一招“大金刚拳法”,下来是“般若掌”,再来摩柯指里面的“三入地狱”高明指法,紧接着“袈裟伏魔功”,最后再用“拈花指”彻底击败少林寺高僧玄渡,炫技到这个程度,少林寺彻底屈服了。
少林众高僧心下叹服,知他这三捺看似平凡无奇,其中所蕴蓄的功力实已到了超凡入圣的境地,正是摩诃指的正宗招数,叫做“三入地狱”。
玄生见他这三下出手,无不远胜于己,霎时间心丧若死。
霎时之间,大殿上寂静无声,人人均为鸠摩智的绝世神功所镇慑。
可惜,世事无常,很多事情大家都以为会圆满收场的时候,偏偏突逢变故,鸠摩智炫技天龙寺最后落荒而逃,在少林寺眼看着大功告成,结果杀出来一个虚竹,虚竹来势也不凶猛,还有点唯唯诺诺,但是打起鸠摩智的脸来,那可是重伤鸠摩智于无形。
鸠摩智为求炫技脸皮厚若城墙
在藏经阁的时候,扫地僧横空出世,在场众人除鸠摩智一人外无不叹服,鸠摩智为什么不服呢?因为他觉得这个老和尚故弄玄虚,所以他要当着大家的面打脸这个故作高深的扫地僧。
看,他来了他来了,他带着很厚的脸皮出手了。
忽听得嗤、嗤、嗤三声轻响,响声过去更无异状。玄生等均知这是本门“无相劫指”的功夫,齐向鸠摩智望去,只见他脸上已然变色,却兀自强作微笑。
我就问大家,大家觉得炫技狂人鸠摩智厉不厉害?众目睽睽之下悄然出手,奈何动静还是有点大,被大家发现之后,他自然面不改色、脸带微笑,炫技失败不可怕,当场认输才是最可怕的,鸠摩智炫技虽然输了,但是气势不能输。
一句话,在气质这一块,大轮明王拿捏的恰到好处。
通过小哥上面的分析,大家是不是觉得非常有道理,金庸先生武侠小说炫技狂魔非大轮明王鸠摩智莫属,因为他实在是太喜欢炫技了,要问他为什么这么喜欢炫技呢?一句话,“小僧也想低调,但是实力不允许啊”。
谢谢大家。
欢迎朋友们顺便点赞支持小哥原创。
喜欢的记得点关注哦!
张惠妹最经典的歌曲如下
1、听海(歌曲)
《听海》是台湾歌手张惠妹演唱的歌曲,由林秋离作词,涂惠源作曲、编曲,收录在张惠妹1997年6月7日发行的个人专辑《Bad Boy》中。1998年2月,荣获好乐迪KTV97年度点播冠军
2、如果你也听说(歌曲)
《如果你也听说》是中国台湾流行音乐女歌手张惠妹演唱的一首情歌,由周杰伦作曲,李焯雄填词,收录于张惠妹2007年8月3日发行的专辑《STAR》中。2008年该歌曲先后获得第三届数位KKBOX音乐风云榜年度十大歌曲、HITO流行音乐奖年度十大华语歌曲奖和Music Radio中国TOP排行榜港台金曲奖等奖项。
3、哭不出来(歌曲)
《哭不出来》出自1997年6月张惠妹发行的第二张个人专辑《BAD BOY》。作为专辑的第一首歌曲,它充分展示了张惠妹唱抒情慢歌的功底,歌曲大开大合、旋律优美、音域要求高。随着专辑的销售创下纪录,这首歌也成为该专辑多首流行金曲之一,成为张惠妹的代表作之一。
4、姐妹(歌曲)
《姐妹》于1995年9月以单曲形式发行,是张惠妹自出道以来的第一首歌,之后收录于张惠妹1996年12月13日发行的首张同名专辑中,由张雨生作词、作曲。销售量超过108万张,打破96年台湾本地歌手的销售纪录。
5、我最亲爱的(歌曲)
《我最亲爱的》是中国台湾歌手张惠妹演唱的一首歌曲,由Rusell Harris作曲,林夕填词,收录在张惠妹2011年4月23日发行的专辑《你在看我吗》中。2011年,该歌曲获得MusicRadio中国TOP排行榜年度金曲奖。2012年12月12日,该曲获华语金曲奖十大华语金曲奖。
6、解脱(歌曲)
《解脱》收录于张惠妹1996年的首张个人专辑《姐妹》中,由许华强作曲、姚若龙填词,是阿妹经典代表作之一,后被众多歌手翻唱。该曲是KTV点唱金曲。
7、好胆你就来(歌曲)
《好胆你就来》是一首台语摇滚歌曲,由阿弟仔作词作曲,Martin Teng编曲,华语女歌手张惠妹演唱。并收录在专辑《阿密特》里。该曲于2009年6月26日在中国大陆发行。于2010年获得第21届台湾金曲奖最佳年度歌曲奖。
8、趁早
《趁早》是由十一郎作词,张宇作曲,张惠妹演唱的歌曲,被收录在专辑《不顾一切》中。后来在《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中被改编,广为传唱。卡拉OK抢唱曲,张宇、十一郎年度代表作,阿妹继“听海”后又一必红伤情歌。
9、剪爱(歌曲)
《剪爱》出自张惠妹1996年发行的首张个人专辑《姐妹》,作词林秋离,作曲涂惠源。由张雨生亲自担当制作人。专辑中《姐妹》、《原来你什么都不要》、《解脱》更是KTV点唱金曲,专辑发行一个星期就疯狂卖出30万张,全台湾销售量破百万。《剪爱》于1996年12月13日发行。
10、掉了(歌曲)
《掉了》是华语女歌手张惠妹演唱的一首歌曲。由吴青峰作词作曲,并收录在专辑《爱情部落格2之因爱而声》里,该曲于2011年8月26日在中国大陆发行,并获得2009年度台湾十大单曲奖。
11、我要快乐(歌曲)
《我要快乐?》是张惠妹于2006年2月17日发行的专辑,共收录10首歌曲。专辑制作人是陈子鸿。2007年,该专辑获得中国TOP排行榜“港台推荐唱片奖”。专辑取名《我要快乐?》是为了提醒听众追求自己的快乐,因此张惠妹特别在专辑名中加了“?”。整张专辑的制作统筹是陈子鸿,文字统筹是邬裕康,专辑中的十首作品都是为张惠妹量身定制。邬裕康是张惠妹在丰华唱片时期就合作过的音乐人,对张惠妹很了解,所以他以张惠妹的视角,创作了专辑同名曲《我要快乐》。
12、记得(歌曲)
《记得》是由易家扬作词,林俊杰作曲,吴庆隆编曲,张惠妹演唱的歌曲。收录于张惠妹2001年10月29日由华纳唱片公司发行的专辑《真实》中。该歌曲是柳岩、毛林林、周一围、任东霖主演的电视剧《两个女人的战争》的片头曲。2012年7月,林俊杰凭借歌曲《记得》荣获新加坡词曲版权协会年度最佳本地歌曲创作人。
13、Bad Boy(歌曲)
《BAD BOY》收录于1997年6月张惠妹发行的第二张个人同名专辑《BAD BOY》,由张雨生亲自为阿妹量身定做词曲,是阿妹早期经典歌曲之一。1997年6月amei发行第二张专辑《BAD BOY》,这首同名主打歌获得了众多奖项:1997年金曲龙虎榜连续11周冠军,金曲龙虎榜97年十大劲曲排行榜第一名,MTV音乐台97年度封神榜冠军,1997年连续蝉联IFPI唱片销售冠军九周,1998年荣获[V]97年度TOP20中文排行榜冠军等等。
14、原来你什么都不想要(歌曲)
《原来你什么都不想要》是张惠妹演唱的歌曲,1995年9月以单曲形式发行,此后收录在张惠妹1996年发行的个人专辑《姐妹》。歌曲由郭子作曲、邬裕康填词。
15、我可以抱你吗(歌曲)
《我可以抱你吗》是张惠妹演唱的歌曲,由小虫填词和谱曲,江建民编曲。收录在专辑《我可以抱你吗?爱人》,1999年6月7日丰华唱片发行。
16、别在伤口撒盐(歌曲)
《别在伤口撒盐》是张惠妹演唱的歌曲。收录在张惠妹1999年发行的第五张个人专辑《我可以抱你吗?爱人》,由邬裕康作词,郭子作曲。《别在伤口洒盐》由曲风优美的郭子作曲;用字犀利的邬裕康填词,传达新世纪的恋爱价值观,A-MEI个性化的演唱方式,很能贴近现代都会男女的心情。同时,也是中视强档花剧--「君子兰花」的主题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