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赋
歌词
若捧月华如胧 ,若拾芬芳其中
梦醒寻梦踪 ,回首却已空空
零落縤泪几点 ,伴繁桜怎流连
缘起缘心牵 ,信笺致时缘思恋
寻梦兰芷间 ,望白鸟纷飞辗转流连
若闻流风络,回雪却见薄樱缀雨夜
诗楚歌为约 ,披风花摇曳
星渚错落,入淡雪弦影流离韶光烨
雏草困流荧 ,湖光泛靛青
未闻归期渉泥泞 ,nanananananana
风帆缱绻行 ,茕茕孑立繁世中,不觉潸然而心忡
竹影下闻竹林风,皎月低垂若玲珑,夏风吹入寒宵中
呢喃细语流转, 恰逢暮雨悠然
白鸟随乌篷摇,转起几层波澜
寻彼岸蝶飞渐幽远 ,淡入烟雨而不见
怅然叹星迁 ,月下繁樱自妖妍
洛水迢迢绰 ,叹韶华冉冉成辙
落花随梦流转 ,楚雨流萤烂漫
渚畔鸟纷飞 ,心摇悦相随
晨风将至落樱蕊 ,晓夜岚起不识悲
处暑仍未至 ,时雨声清脆
愿寻若木发新蕊 ,携蒲草拾蝉蜕
竹影下闻竹林风 ,似梦随心而动
皎月低垂若玲珑 ,回首却已空空
夏花吹入寒宵中 ,唤芳菲也朦胧
零落縤泪几点 ,伴繁樱怎流连
缘起缘梦牵 ,信笺致时缘思恋
寻梦兰芷间 ,望白鸟纷飞辗转流连
若闻流风络回雪 ,却见薄樱缀雨夜
诗楚歌为约 ,披风花摇曳
星渚错落入淡雪 ,弦影流离韶光烨
雏草困流荧 ,湖光泛靛青
未闻归期渉泥泞 ,nanananananana
风帆缱绻行 ,茕茕孑立繁世中,
不觉潸然而心忡
风盈盈曾卧星野间 ,月桂磨藕轻甜
挑撒栗几点 ,木樨枝下寻华年
若为风帆澈 ,若为芳菲沃偌
若行路萧瑟 ,唯诗楚歌以润泽
飘飖兮回雪微垂 ,缤纷兮若衔泪
髣髴兮流风将坠 ,落寰尘未曾寐
泫泣兮稚子思归 ,风鸣兮雁未回
惘寻笼烛几盏 ,扰月纷繁缭乱
#泛文化写作营#
曹植《洛神赋》在哪里写的?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我是阮军发,做过教师,当过记者,痴迷文字以及文字表述的内容,但总不揣浅薄,喜欢写点东西自娱自乐。下面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黄初三年,曹植从封地鄄城出发前往京师(今洛阳)朝觐,返程时出洛阳城依洛水向南而行,可能就在途中创作出流传千古的美文——《洛神赋》。
《洛神赋》,号称中国历史上最高水平的诗词,作者为一代枭雄曹操的第三子——曹植。曹植系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也是建安文学的集大成者,与其父曹操、兄曹丕并称“三曹”,也常被方家与孔融、阮瑀等人列为“建安七子”,《诗品》亦称之为“建安之杰”。
黄初元年,66岁的曹操病殁,曹丕在汉献帝禅位后上位,称帝为魏文帝。从此,曹植便受到对其心怀忌惮的哥哥曹丕的排挤和打压,政治上一直郁郁不得志。黄初三年,曹植从封地鄄城出发前往京师(今洛阳)朝觐,返程时出洛阳城依洛水向南而行,可能就在途中创作出流传千古的美文——《洛神赋》。《洛神赋》原名为《感甄赋》,魏明帝曹叡也就是曹植的侄子觉得名字不雅,遂改为《洛神赋》。
曹植为什么要创作《洛神赋》?千百年来,留存各种说法,地名说有之,明志说有之,感念说有之,各有道理但又都禁不起推敲,给世人留下无尽的神秘感。笔者个人倾向于感念说,或者说《洛神赋》就是曹植为甄姬写的悼亡诗,甄姬死于公元221年,《洛神赋》作于公元222年,在时间上绝非巧合。只是民间有关于曹植和甄姬之间有太多的穿凿附会,在这里就点到为止。
但这篇《洛神赋》借鉴楚宋玉《神女赋》的艺术手法,叙述了一个人神相遇相求而“欢情未结”的梦幻故事,文字之流畅、感情之饱满、描摹之细腻,于辞赋创作来说,简直是一种奢侈的存在。且不论曹植创作《洛神赋》是何动机,单就其用有限的文字给我们描绘了一个美丽的世界,就足以令后辈高山仰止。
曹植创作了《洛神赋》,《洛神赋》推高了曹植,还成就了顾恺之,成就了赵孟頫。曹植的高超之处在于,文字有画面感:场景描写,栩栩如生;人物描写,活灵活现;心理描写,点染适度,即文中有画,画中有文。这也使得后世一众画家跃跃欲试,一展身手。惟被东晋时大画家顾恺之“拔得头筹”,其作品《洛神赋图》之艺术造诣,至今无人出其右者。在《洛神赋图》中,顾恺之好似与曹植心灵互通,洛神微妙的心理变化、惆怅落寞的神情,甚至曹植用“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形容洛神在水上飘忽往来的情状,顾恺之都予以精妙的刻画。在一定程度上讲,顾恺之的“图”也为曹植的“赋”增色良多。可惜,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真迹已然散佚,现留存的皆为唐宋时期的摹本,是为历史的误会。
曹植《洛神赋》文笔优美,文境清奇,且文中有“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之语,因此自其诞生之日起,就成为众多书家竞相“竞技”的首选文本。因为“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不正是书法家苦苦追寻的最高艺术境界吗?王献之(楷书),赵构(宋高宗,草书),赵孟頫(行书),文征明(小楷),董其昌(楷书),祝允明(小楷、行楷、草书),都曾“试水”过《洛神赋》(前述作者备注书体为创作用书体)。个人认为,赵孟頫《洛神赋》的艺术成就最大,点画丰腴,连笔轻捷,运锋飘逸,字体端正且匀称,笔法纯熟且老辣,端美中具俯仰起伏的之气势,凸显赵氏最高书法水准,也为其赢得了崇高的声誉。
《洛神赋》说的是曹植在途经洛水时邂逅了传说中的伏羲之女洛神,被洛神的美所吸引,曹植希望和她交流,但只能借助水波传递话语。
后来他终于得以走近神女,解下玉佩赠给她表达爱意,而洛神也以琼玉为报,接纳了他的感情。但是最后因人神无缘而分离。
洛神赋是大学教材。
《洛神赋》是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曹植创作的辞赋。此赋虚构了作者自己与洛神的邂逅和彼此间的思慕爱恋,洛神形象美丽绝伦,人神之恋飘渺迷离,但由于人神道殊而不能结合,最后抒发了无限的悲伤怅惘之情。
全篇大致可分为六段:第一段写作者从洛阳回封地时,在恍惚之际看到洛神伫立山崖;第二段写洛神容仪服饰之美;第三段写作者爱慕洛神既识礼仪又善言辞,虽相互赠答,但担心遇合受阻;第四段写洛神为“君王”之诚所感后将来而未至的情状和举动;第五段写洛神来临扈从之多,终以人神道殊,含恨离去;第六段写洛神去后作者对顾望思慕不忍离去的深情。全赋辞采华美,描写细腻,想象丰富,情思绻缱,若有寄托。
《洛神赋图》是顾恺之为文章作的插图,技艺高超,也成为千古名作。该图按赋结构顺序展开,选择重要情节加以描绘,全画情节可分八篇:洛神初现、神人对悟、信物盟誓、洛水倦息、再陷惆怅、驾舟追赶、心灰意冷、走马上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