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流行音乐内容稀缺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流行音乐内容稀缺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现在都是为了钱,现在唱歌的都只能叫歌手,而不是音乐人。现在讲究“罐头”作品,喝完就仍掉,然后再生产,再卖。
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人,人多了,爱好兴趣就多了,多到各自奇葩的脑残粉都有,以至于现在很多人以奇葩的怪异行为一次便可以让自己走红,成名的代价太廉价,这让那些追随者都看到了成功的捷径如此简单。
在网络成为主流媒体的今天,就犹如站在风口浪尖上的猪,只要你敢于尝试,说不定哪天这阵风就把你带上岸了。
大家看看抖音,快手这些平台捧红了多少奇葩,这些人的成功难吗?他们有些人甚至连自己都没想到就稀里糊涂的变成了所谓的明星,他们因翻唱别人的歌而爆红;他们因各自奇葩改编别人的歌曲走红;他们因各种脑残的作词走红;甚至他们因为离谱到以各自种跑调而走红......
而对于那些以职业自称的歌手(伪歌手),在这种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面对着残酷的竞争与生存需求,他们没有更多的时间潜心修炼和打磨自己的作品,甚至很多人都不明白自己适合什么风格,有签约公司的,他们就成了公司的赚钱机器,就像流水线一样,按指标工作,按业绩拿工资,在这样环境下生产出来的东西只能叫产品,是很难有形成作品的。
对于仅剩不多的那些真正的音乐人,在满社会快速前行的市场环境下,他们同样也面临着更高的生存压力。
一首好的作品不可能像“罐头”作品一样,随便几下便可以搞定,从作词谱曲,配乐,到每个音符修改,每个和弦配置,每段旋律的调整,不同的唱法等等要经过无数次的修整打磨才能面世,快则几个月,慢则一年甚至数年,在这样的环境下创作,音乐人需要一个强大而且专业的团队配合才能完成,这样就需要长期的投入开支,而如果你背后没有强大的团队和公司支撑,你只能死在前进的路上(你可能会经常看到那些曾经有过经典作品而又不愿随波逐流的音乐人如今生存都困难,他们只能活在不被人知的某个角落里),等你被边缘化后的某一天,也许你曾经的某一首歌突然某天就红了,不是市场发现你的歌是精品,而是因为某个人在网上用奇葩的方式唱你的歌,而博得了众多的眼球。
所以说,是这个社会需求改变了歌手的思想,他们必须迎合公司与市场需求去生存,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思想风格去发展,毕竟这是一个吃青春饭的行业,过了这段年龄如果你红不起来,你就会被被踢出公司,踢出圈子,以至于我们看到很多人在昙花一现后便消声灭迹了。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经典歌曲越来越少的原因。
现在网络越来越发达如抖音短视频,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于抖音视频长度只有15秒。在抖音上一段时间一段时间都会火一首可能有的人听过有的人没听过的流行歌曲或者少数老歌曲。让我们整首听的时候感觉也就那样,一首歌三五分钟我们很少有人集中去听每一句歌词,但在抖音上只有十五秒让你听到整首歌曲里最好听的最高潮,最富有感情的15秒,我们才觉得,原来这首歌这么好听。这些成为流行歌曲的听久了也就乏了,经过一段时间又会被下一首流行歌曲所替代。然而大牌明星所唱的歌,制作人和歌手都很用心,编的好唱的也很好,有些音乐之所以经久不衰,应该就是因为它能引起我的共鸣吧。或是情感上的共鸣,或是一种共同的感受,也或许是一种让我们眷恋的感觉.....等等等吧!
网络音乐边路突围,此处必须有自家的旋律
在音乐平台的集体发力下,过去多年才一例的现象级网络原创音乐和歌手的崛起,正在变得愈发频繁起来,无论前景还是“钱景”,都大有超越传统音乐人的境地,并同时激发音乐人的创作热情。
由歌手郑钧创立、以“为原创音乐正名”为己任的音乐众创App“合音量”,正式上线一周年。此前的3月4日,合音量用将近一年的时间,从各色创作新人上传到平台上的作品中,挑选出了10首,并以《合音量1号·拾》为专辑名称,在国内多个在线音乐平台上进行数字发行。
这也被业界视为那张标题为《全世界文艺青年团结起来!写歌听歌能赚钱!》海报的谜底揭晓。不过,对于网络音乐平台来说,加大原创力量,打破长期以来因上游内容不够新鲜而导致的盈利瓶颈,或许比郑钧常说的“音乐人自救”更为迫切。
就在6月1日,由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制作的考古音乐动画片《曾侯乙》在武汉首播。“连老古董都玩出新花样了,网络音乐还能躺在唱片公司的歌曲库上讨生活吗?”业内人士的感叹,越发揭示除了整个行业期待突破的渴求。
6月2日,天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 传媒互联网首席分析师文浩在一场论坛上发言指出,无论是 PC 端,抑或移动端,网民红利逐渐退去,大众市场的黄金时期也随之过去。在泛娱乐领域,平台型的大公司出现的概率愈来愈小,但小型公司依然机会满满。
多生态跨界寻找突围点
和郑钧同样选择在互联网上寻求突破的音乐人还有歌手汪峰。2016年2月底,汪峰推出了一个名为imixdio的网络电台,并高调抛出所谓“X”计划,其中的关键词都指向了原创。
有业内人士就此分析称,相对于已经形成三足鼎立局势的腾讯系、海洋音乐集团(酷狗、酷我)和阿里系,诸如汪峰、郑钧等音乐人的平台显得十分弱小。
随着主流音乐平台依托去年7月出台的网络音乐版权“最严令”,进一步加大对上游内容资源的争夺,这种差距也在进一步加大。仅在2月,阿里音乐和爱奇艺,就分别与韩国著名娱乐公司SM、占全球唱片市场25.7%的环球音乐形成战略合作,以期借此加大自身的版权库储备和构建坚固的版权壁垒。
但即使如此,面对拥有2000万和1500万首歌曲版权的海洋系和腾讯系,只有250万首版权的阿里系同样处境尴尬。弘则研究3月发布的互联网音乐报告指出,由于版权原因,阿里系的天天动听和虾米音乐用户数有所下滑。此外,网易系网易云音乐凭借优秀的用户体验,用户量迅速过亿,但近两年亦频陷曲库资源的版权风波。弘则研究亦据此认为,曲库规模和独占版权才是用户选择在线音乐App的主要原因。
在此状态下,不少中小音乐平台已陷入了无歌可买和无歌可播的境地。对此,汪峰、郑钧等均选择以颇为另类的方式进行突围。
除了还未真正公开的“X”计划,汪峰对网络音乐的布局,其实早已开始。其在2015年10月推出了自有品牌FIIL耳机,发售时的预约量就超过百万。有评论指出,这种耳机硬件+网络音乐平台的布局,有可能在音乐人、唱片公司、硬件厂商、用户终端四个方向形成破局点。
类似这样硬件开路的破局模式已成为多家音乐平台试错首选。3月上架的小米网络收音机,就在内容上深度整合喜马拉雅电台,容纳包括音乐在内的声音总量1500万余条;而在去年5月,奇虎360推出的咚咚音响,就与虾米音乐、多听电台、蜻蜓FM等展开了类似的合作。酷我音乐、多米音乐和天天动听等音乐平台,亦曾推出配套耳机产品,意图用音乐硬件黏住用户。
这一将播放器式的传统硬件智能化,成为自带声源的平台终端的突围路径之一,也颇为类似苹果当年用有强大音乐版权库的iPod颠覆传统MP3的故事。而2014年苹果以32亿美元的天价收购高端耳机和扬声器制造商Beats,其用意也在于此。
但这样的跨界模式依然不能完全破解内容瓶颈。
新生代歌手背后的平台战略
在近期召开的“网络音乐版权保护与商业模式”研讨会上,与会代表普遍认为,音乐产业这几年发展比较快,但是最核心的问题是新歌少,翻唱老歌多,而老节目难以支撑一个产业的持续发展,整个音乐产业最核心的问题是原创问题。
以网络歌曲《伤不起》走红的歌手王麟也曾在网上表态称,之所以选择做网络神曲,实质是无奈之举。而故事的另一面则是她依靠这首《伤不起》获得了可观的物质回报。
但当初的无奈选择,现在正变成音乐人的首选项。去年底,“星二代”窦靖童推出的单曲《River run》,以数字音乐的形式,在QQ音乐、网易云音乐、酷狗音乐、百度音乐以及虾米音乐等音乐App发售,仅半天时间即销售近万。而诸如筷子兄弟、TFBOYS这样在网络上出道的新生代音乐人,也以类似的方式,收获了自己在音乐领域的第一桶金。
“别处无法共享的音乐,成为刺激已经习惯免费模式的网民主动付费的关键。”业内人士如是评价。这同时也刺激了网络音乐平台,不再满足于成为一个将上游内容公司的作品拷贝到网上、费力费钱却难盈利的搬运工角色,开始积极布局自己的原创音乐扶持计划。
2014年,虾米音乐率先推出了“寻光计划”,通过网友+评审团的形式在网络票选独立音乐人,帮助他们出版唱片,辅以专辑推广、MV拍摄、巡演资助等一系列宣传计划,并陆续推出13张《寻光计划》系列专辑。
2015年9月,酷狗推出“亿元音乐梦想基金计划”;同月,网易云音乐推出“理想音乐人扶持计划”;10月,QQ音乐推出“众创+音乐”计划……这一系列计划,均把目标指向对独立音乐人的招揽以及原创新歌之上。
庄心妍可以算是从网络起步的音乐人中的一个缩影。2013年,庄心妍在繁星网举行了《一万个舍不得》新专辑线上首发会,同名单曲首发当日网络点击量超千万,并且成为QQ音乐2013年度热点歌曲排行榜十大金曲之一。之后,她从线上走到线下,与唱片公司签约,举行商演,活跃在舞台之上。
而在她之前,包括杨臣刚的《老鼠爱大米》、庞龙的《两只蝴蝶》以及雪村那首开启网络原创音乐序幕的《东北人都是活雷锋》等众多网络歌曲,无不体现出“网络+原创”的强大魅力。
而现在,在音乐平台的集体发力下,过去多年才一例的现象级网络原创音乐和歌手的崛起,正在变得愈发频繁起来,无论前景还是“钱景”,都大有超越传统音乐人的境地,并同时激发音乐人的创作热情。或许,前不久在媒体报道中“86版”《西游记》主题曲和插曲作者许镜清感叹“想开一场《西游记》主题音乐会,但至今凑不齐这个钱”的唏嘘故事,以及折射出来的“作品红、作者穷”的传统音乐人现状,将得到一定改观。
2016年3月,由艾媒咨询发布的《2015~2016年中国手机音乐客户端市场研究报告》亦显示,69.4%的用户能接受一首歌曲的最高收费在1元以下。这也在佐证用户的付费习惯正在养成。
更多音乐形式迎来互联网+
海洋音乐首席内容官、高级副总裁姜山认为,无论是电子化产品还是实物产品,大量用户和优质内容加上粉丝群体,通过网络平台找到了嫁接点。目前,不少音乐平台都朝着这一方向进行探索和尝试,有可能变成音乐服务真正变现的途径和模式。
姜山口中的探索方向,或许并不明确。但就目前音乐平台的一些尝试不难发现,它们在原创和独家的路线上,已跳出了流行音乐或网络神曲的常规范式,开始探索网络音乐过去忽视的边缘地带。
3月初,一则来自中国唱片总公司的新闻引发了业界的关注,其于近日推出的戏曲App“听戏”中,首批内容收录南北方有代表性的京剧、评剧、豫剧、越剧、秦腔、川剧、粤剧、黄梅戏等42个剧种,汇集了从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到各主要地方剧种的116位著名表演艺术家的精彩唱段,该App一经发布即获得众多戏迷好评。
这并不是将戏曲作为网络音乐新生力量的孤证。2015年11月才上线的App“戏缘”,仅用3个月时间就吸引粉丝近300万,并获得战略投资3000万元。
今年初,一张名为《嘉韵·丽音》的粤剧数字专辑在酷狗音乐独家首发。作为广东粤剧院的创新举措,这个专辑成为该剧院继去年以网游《剑侠情缘网络版3》为故事蓝本创作的新编粤剧《决战天策府》轰动广东、上海等地,并将二次元文化和戏曲巧妙结合,成功吸引众多年轻观众之后,从线下舞台向在线音乐的又一次尝试。
越来越多的网络音乐平台也将视角投放到了过去被互联网忽略的音乐类型之上。2016年3月,咪咕音乐启动“听见最云南 发现好声音——云南民族音乐DNA寻找之旅”,意图通过互联网,为云南的民族音乐、民族音乐人搭建一个对外展示和推广的平台。
同月,一场名为“觅得浮生半日闲”的古风音乐朗诵会,在原创音乐社团汐音社和原创音乐网站5SING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互联网众筹、线下演出、线上同步等形式成功上演。
这并不是汐音社第一次尝试通过网络来实现自己的原创音乐梦想,在去年7月,汐音社推出的以向王国维致敬为主题的《人间词话》朗诵+歌曲古风专辑更通过众筹的方式,筹集资金近百万;而11月举办的古风朗诵音乐会《寻得词话亦人间》,更得到了酷狗音乐、5SING的全力支持。
“戏曲、民乐等音乐形式,过去或许显得不够大众、不够主流,但通过互联网的长尾效应,却可以垂直切入到小众市场中。”业内人士指出,这不仅仅是在版权费用越来越高的当下,网络音乐平台扩大自身内容库的一种方法。较之流行音乐,这些相对小众的音乐类型更具有稀缺性,在互联网之上,稀缺就往往意味着更高的付费热情,而且一旦通过网络传播和针对网络受众特征再创作,更可以将这些音乐类型目前居高不下的受众平均年龄降低,增强其生命力。
由此观之,未来如琵琶、二胡、笛子、古筝等民乐,将可能成为网络音乐平台聚合“票友”、完成变现的全新发力点。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流行音乐内容稀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流行音乐内容稀缺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