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藏族流行音乐发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藏族流行音乐发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故乡情》
2、《等待相聚》
3、《扎西秀》
4、《扎西》
5、《阿妈》
6、《圣地玉树》
7、《菊花台》 (藏语版)
8、《背水姑娘》
9、《恩师》
10、 《思念与祝福》
11、《向往》
12、《雪域故乡》
一说起藏族音乐,相信很多人对它有一种亲切的感觉,或者说一种震撼心灵的体会。藏族音乐是高亢的,自然的、健康的、纯粹的。不说可能很多朋友不知道,其实藏族音乐种类很多,民歌,弹唱、玄子、流行音乐、藏戏插曲、情歌、宗教音乐、朗玛、多协、嘛呢曲子、童曲、格萨尔王赞歌唱诵,藏语rap等等(还有很多)。尤其,我感觉这几年藏族音乐的发展非常迅猛,出现了很多有质量的作品。
藏族歌曲的特点是音调悠长,音域宽广,节奏自由。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劳动歌曲,包括山歌、牧歌,内容是赞美山川、 河流和歌颂生产劳动的,一种是生活歌曲,主要是表达 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歌唱对人、对事、对生活的爱憎之感。
与壮丽的黄河、辽阔的大草原相媲美,相和谐的是阿坝草原藏族民歌, 那嘹亮的歌声仿佛令人置身于广袤的大自然当中,开阔了心胸, 净化了灵魂。
《卓玛》 最好听了。
还有《白塔》,《遇上你是我的缘》这个虽然口水一点世俗一点,但是藏族味道还是很重的。流行的我就推荐这三首。如果要非主流的可以去听尼泊尔Choying Droma之类的藏族是一个喜欢唱歌、跳舞的民族。在他们的生活中,离不开唱歌,也离不开跳舞。
西++总是边干活边唱歌,甚至以舞蹈动作相配合。歌唱使劳动具有节奏,动作轻松舒展,并且减轻疲劳,使工作不致过分单调。那些江河两侧的田野,很像农人们的天然舞台,他们成群结队地唱着歌送肥,唱着歌耕地,唱着歌锄草、收割、打场。
早在公元3世纪前后的德晓勒时期,西藏各地歌舞盛行。从更远的时代起,藏族人即有圈绕簧火欢歌狂舞的习俗。这些旋转不息的歌舞,陪伴这个民族走过无数个世纪的时光,传承发展直至今日。
藏族圈舞泛称为“谐”,雅鲁藏布江流域农民的圈舞称为“果谐”;康区和藏北的圈舞叫“果朝”,又称“锅庄”,舞步雄浑而豪放;林芝一带的圈舞称为“博”,“博”是“谐”的变音。后藏地区的圈舞名叫“堆谐”,后来传到拉萨,成为表演性很强的“踢踏舞”。圈舞进入祭神和庆典,成为一种大型仪礼歌舞,为“谐饮”。
在农事闲暇的冬日,劳动归来的夜晚,美丽幽静的村庄,农人们一边唱“来吧!来吧!来跳果谐吧!”的歌,一边汇聚到麦场、庭院、林间空地,燃起一堆篝火,跳起跟土地一样朴素的农民圈舞。
尤其是藏历新年和望果节,“果谐”跳起来简直是不分日夜。跳舞时没有器乐伴奏,舞者不时发出“曲曲曲”或“休休休”的声音,或者吹口哨,或者一起数着快板,以协调舞步、统一节奏。
弦子和锅庄——和农民的果谐相比,流行在藏东康巴人中间的昌都锅庄,舞姿更加潇洒,气势更为高扬,充分显示出康巴男性的剽悍之美。而以巴塘弦子为代表的藏东“康谐”,则更为优美与抒情,充分展示康巴女子优美的体态和迷人的歌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藏族流行音乐发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藏族流行音乐发展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