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跨粤流行音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跨粤流行音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情人》
是由刘卓辉作词、黄家驹作曲、BEYOND编曲并演唱的一首粤语流行歌曲。
共有国、粤两种语言版本;粤语版收录在Beyond于1993年发行的专辑《乐与怒》内,而国语版收录在Beyond于1998年发行的专辑《这里那里》内。
粤剧,又称“广东大戏”或“大戏”,因其发源于广东,所以称粤剧。
粤曲,则是粤剧曲艺,属于粤剧中“唱”的部分。两者在两广、港澳台等地都很流行。由于东南亚有很多广东人的后裔,因此在海外的华人圈也常常有粤剧粤曲的演出。
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区分粤剧和粤曲:
一、唱词表述
如果粤剧和粤曲需要表演同一出戏,粤剧的唱词略为含糊,有些地方会一笔带过,有时候也会附带一些独白,观众如果单靠听,可能有些整不明白,需要连听带看。粤曲的唱词表述的比较清楚,相对于粤剧更为详细,并且能全部唱出来,观众单靠听就能明白其意思。
第二:唱腔曲调
同样的一首曲,粤剧与粤曲的表述是不同的。粤剧演员平时除了唱以外,还需要念白、做动作或者武打,一般来说唱腔没有粤曲演员精细。而粤曲演员则比较注重唱功、唱法,因此唱得比较细腻。
第三:乐器类别
粤剧在表演过程中,因为剧情需要,会出现一些打击乐器,来烘托气氛。而粤曲在表演中,更多的是唱,一般使用管弦乐器较多。
粤剧比较注重表演,而粤曲比较注重演唱。
粤剧也就是俗一成的大戏,一种戏剧,讲究唱念坐打。而粤曲是一种小曲调,更侧重于唱的发展,粤曲起源于粤剧清段,唱法略有不同。
粤剧演员除了唱,还有念白,唱念坐打都饶仁本现出来。而粤曲侧重于抒情,以唱为主,没有其他方面,二者也是不可分开的,相互联系的。
广东音乐:主要流传于珠江三角洲,是19世纪末及20世纪初在当地民间“八音会”和粤剧伴奏奏曲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常规器乐有粤胡、秦琴、琵琶、扬琴、洞箫、喉管、笙及木鱼、铃。 本世纪20年代初至解放前的30年间,广东音乐创作曲达300多首,其中50余首已流传于海内外。主要作品有《旱天雷》、《倒垂帘》、《雨打芭蕉》、《赛龙夺锦》、《饿马摇铃》、《平湖秋月》、《步步高》、《鸟投林》、《禅院钟声》等。解放后,广东音乐又有长足的发展,涌现了不少出色的作曲家和演奏家,创作了一大批新作品。其中如《鱼游春水》、《春郊试马》、《山乡春早》、《喜开镰》等。亦广为流传。 雨打芭蕉》是早期优秀乐曲之一。乐曲以流畅明快的旋律,表现了南国生活的愉悦情绪。曲调运用顿音、加花等技巧,描写打在芭蕉上淅沥的雨声、芭蕉在雨中婆娑摇曳的形态以及人们旱热逢雨的欢乐。 《饿马摇铃》为何柳堂传谱,原以琵琶为主奏乐器,后改弦乐主奏。乐曲以不稳定的节奏和采用顿音等多变的音型,突出运用si、fa两音级,惟妙惟肖地展现了饿马摇铃的形象。 《平湖秋月》是广东音乐名家吕文成的代表作,他曾于金秋时节畅游杭州,触景生情,创作该曲。曲中表现了作者对西湖秀丽景色的感受,曲调既采用了浙江的民间音乐,又有广东音乐的风格,它是中国器乐作品中最出色的旋律之一。 《步步高》唱片包装 《步步高》是广东音乐名家吕文成的代表作,乐谱出自1938年沈允升著的《琴弦乐谱》,是一首颇有特色的广东名乐,在当时已很流行。旋律轻快激昂,层层递增,节奏明快,音浪叠起叠落,一张一弛,音乐富有动力,给人以奋发上进的积极意义。 《龙飞凤舞》,民俗节日中挑着龙灯耍戏的长龙,每每成为中国人对新气象的呼唤。龙凤呈祥,是中国人民心目中对美好事物的象征。乐曲的主题音调采用切分节奏,富有极强的推动性,顿挫有致,若舞者的步态,前迈后撤,辗转腾挪。小锣的清爽音色,唢呐的声声鸣唱,弹拨乐器的整齐节奏,共同造成了欢乐的气氛。 《汉宫秋月》(又名《三潭印月》),中国传统器乐作品,有不少在长期的流传和改编后,与原来的曲名相差很远。《汉宫秋月》原为哀怨之曲,而《三潭印月》已将哀怨之情尽扫。在原传自北曲的旋律主干上,大量加入了广东音乐语言的细微装饰性华彩,从而使北曲的刚劲绵长,变为粤曲的细腻轻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跨粤流行音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跨粤流行音乐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