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2000年开始关注迷笛音乐节,2007年第一次参与迷笛音乐节,那一年迷笛在海淀公园,超过一百组音乐人参加演出,乐迷参与人次也创造了当时的纪录,从当时媒体反应和社会反响来看,07年可以说是“音乐节”这个事物正式被社会广泛认知的一年,同年10月也诞生了摩登天空音乐节,可以说正式开启了“音乐节时代”。
此后我参加了许多品牌的几十场音乐节,也分别作为媒体和工作人员参与了许多音乐节包括几乎所有的迷笛音乐节。我尝试从我粗浅的认知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这个题目里大神很多,如有见笑还请指正。
迷笛音乐节与其他音乐节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音乐风格:2000年-2007年这段时间内,虽然当时的迷笛音乐节已经是中国最成功的摇滚音乐节,但其实并没有明确的风格一说,特别是在当时可以说只有这一个非常成功的音乐节品牌的情况下,当时凡是被归类为地下音乐的音乐人几乎都在这个舞台上有过展示。直到2007年以后,音乐节品牌逐渐增多,特别是摩登天空和草莓的出现,独立偏向流行的组合迅速受到欢迎,迷笛同时也在思考自己的定位。此后的迷笛音乐节迅速下沉,更加青睐重型音乐,这个趋势在2010年的长江迷笛达到一个巅峰,当年的BIG4在镇江世业洲掀起的躁动也成为经典。
这是与现今绝大多数音乐节摇滚+流行的拼盘组合截然不同的,也是迷笛音乐节最大的特征。
2、环境气氛:这是张帆校长最坚持的部分。首先,在今年以前,校长对于迷笛的品牌合作堪称执拗。在采访中校长曾表示迷笛的合作品牌一定要在气质上和摇滚乐相符,所以观察此前迷笛音乐节合作的品牌,几乎都是代表着独立、独特的生活方式的品牌。其次,09年以后,各地方政府开始尝试引进音乐节项目,迷笛在这方面的合作也非常谨慎,比如拒绝过多干预、拒绝冠名等等,所以有海洋迷笛、长江迷笛,却并不以地方名称作为冠名。最后,最重要的一点,迷笛音乐节在安保方面一直有自己的原则,这也是每次迷笛音乐节与场地方磨合耗费最大精力的地方。跳水、POGO、MOSH等许多其他音乐节不一定可以做的事情,在迷笛是没有人干预的。事实也证明这样在国内堪称“最宽松”的环境中,并没有产生更多的安全问题。
这样的外部环境气氛让“迷笛”这个概念成为一个整体,可以让乐迷享受到最彻底的身心释放,也让他们可以玩儿的更尽兴。另外吐槽一句,我曾在某音乐节上看到警察把要跳水的人强行拽下来导致安全问题,许多音乐节上乐迷和安保互骂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3、参与人群:迷笛音乐节从诞生伊始,就集中了这个国家里最燥、最铁血、最富有男性荷尔蒙、最“混蛋”的一群人。这是由前两点决定的,他们在其他音乐节上找不到归宿感,只有在迷笛才能完成在生活中压抑已久的释放。此外,迷笛学校的学生、工作人员甚至校长本人,都会参与到观看演出人群当中,也起到了带动气氛的作用,校长在今年深圳迷笛上带头举着滋水枪向人群里呲水。这些人平时在生活中难觅同类,在迷笛上聚集在一起,互相之间就会非常友善和珍惜彼此,形成了良好的氛围。
以上三点都是迷笛所独有的,我的确在其他的音乐节上没有看到相同甚至接近的可能性。所以我在例行的每年至少一次的“迷笛煽情贴”里曾经说过,这个国家里有两种音乐节,迷笛音乐节和其他音乐节。
以上是原因,它们所指向的结果是更容易看到,更直观的体验:
1、高宽容度:当迷笛面临众所周知的压力不能如期举办,或者场地越来越远,条件越来越差的时候,更多人会抱以理解,毕竟许多困难是由“不过分妥协”所带来的。所以当2010年镇江天降大雨,世业洲变成一片泥泞,混蛋们开始在泥泞里打滚儿,用泥浆涂抹身体,没有人有怨言,他们反而玩儿的更他妈燥了。这是在其他音乐节上绝对不可能看到的。所以后来离开的时候我说,“我们离开这个地方,再也无法通过鞋子上的泥土来辨认对方。”
每一次迷笛结束之后,在豆瓣的迷笛小组里几乎看不到任何抱怨,几乎都是在回忆几天难忘的时光。反观一些音乐节,啧啧^_^
2、迷笛情结:每一次迷笛音乐节,铁托们都会通过飞机、火车、汽车、自行车甚至徒步来到现场,打起属于自己家乡的旗帜,然后越来越多陌生的人打个招呼、喝一口酒就成为兄弟,聚集在旗帜下面。迷笛就像由一个一个小家庭组成的一个庞大的家族。这种“旗帜文化”也成为迷笛所特有的东西,其他音乐节包括国际上的音乐节,即使有也并不多见。关于旗帜太多影响看演出这件事儿,最近在微博上也有过一个调查,绝大多数迷笛的乐迷还是持支持态度。数十面大旗迎风招展也让迷笛具有了一种独特的沙场一般的粗犷气魄。这种大家族式的主人翁精神所带来的包容、理解、善意成为迷笛最强大的武器。这是“举家春游”式的音乐节上所无法体验到的,也是形成“迷笛情结”的根本原因。很高兴看到几位大神
@王晓鸥@刘博非@李鹏@左右雷子@窒息刘铮比我的迷笛情结还要严重~
3、现场气氛:由于集结了这么多的混蛋,外部环境也非常宽松,校长等工作人员带头玩儿,迷笛成为气氛最好的音乐节也就顺理成章了。所以我们看到最大规模的死墙、POGO、MOSH,以及痛哭流涕的人,这种极具感染力的现场氛围也是迷笛最大的“软实力”。
所以时至今日,迷笛已经不是中国票房最好、阵容最牛逼的音乐节,也可能并非中国品牌知名度最高的音乐节,显然它更不是一个很赚钱的音乐节,但它在如今中国的音乐节乱象之中,毫无疑问是最先找到自己定位、树立起品牌气质的音乐节,它显然是中国目前最独特、最具核心竞争力的音乐节品牌。就像今天采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时他说到的,我们输出的不应该仅仅是产品,而应该是附加在产品之上的,产品背后的文化、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同时,正有越来越多的音乐节找到自己的特质,或高大上、或面向普罗大众、或颇具实验性,或许很快,各个品牌加速分化,音乐节市场的健康良性发展时期应该就会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