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反语的曲谱4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反语的曲谱4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谢邀:本人因平仄,韵律很难学。从小不大喜欢,只时在看(清)李汝珍著《镜花缘》一书中有:若临歧舌不知韵,如入宝山空手回。话说,唐敖与多九公,来到歧舌国,揭了皇榜,治好了王妃的病。皇帝给谢仪千两,九公不要,只求韵书一部。皇帝宁给厚赠,也不肯传给韵学。九公情愿分文不取,皇帝没法,与群臣协商三天,写了几个字母密封,再三丁嘱不得外传。看到后来见到有:张真中珠招斋知遮詀毡专十一个字。熟读若到商字,照张真中珠读,可出商申桩书。若香字,可出香欣胸虚。因对韵律不懂,正好借此请教那位高人指点。
略约记得好像古音的平仄是以古粤语的音准界定的(?不详),分平(阴平、阳平)、上、去、入四声。本人基本未接触过粤语,加上本身非专业,从未系统研究过音律知识,所以,对这个只能是一知半解,也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以至于到现在也搞不清状况,更别奢望写格律诗什么的了。对不起!让您失望了,还是留待高人解答吧。
前面回答的好像只回答了一半,这里问的还有古人怎么把握平仄规律的,而不是只问用什么话去把握的。除了古代语言的平上去入四调之外,写诗词的平仄是有规律方式的。其实,这种方式我们如今也经常用,就是平常中多用到的成语。
如果你仔细留意的话就会发现,除却有一些字古代的平仄跟现代不同之外,(比如“竹”,“国”等)大多数成语都有这种规律,那就是第二个字跟第四个字平仄是相反的。比如“天南地北”、“百听不厌”、“玉树临风”等等,每逢双数字,平仄就会变化,写诗词也是如此。
这条规律来自于音乐旋律变化的原理,使我们吟诵诗词的时候,可以抑扬顿挫,产生美感。不信你可以全用平或者仄写几句试试。我们读诗词的时候,重心都在偶数字上,所以在诗当中是两个字、两个字为一个节奏的,你可以引用一首诗试试。
因为这个节奏的关系,所以格律诗中,七言的格式就是上4下3,五言诗就是上2下3。意思就是“上”部每两字为一个节奏,“下”部则是2加1,或者1加2,又或者1+1+1。我这么说你可能不明白,我举个例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上句“寒雨”、“连江”就是2+2,“夜入吴”就是“1+1+1”;下句“平明”,“送客”是2+2,“楚山”,“孤”是2+1,统称上4下3,五言就是去掉前两个字,所以就是上2下3。
如果颠倒了会怎样呢?随便写个反面例子,“新文化有新风貌”,按照我们格律的原理,是“新文”、“化有”、“新风貌”,2+2+3,这样念起来有旋律的美感,但是意义跟节奏不统一,他的节奏是“新文化”、“有”、“新风貌”,这样重心就落在第三个字,成了上3下4,读起来就没有诗的美感,好像念一个句子。你也可以尝试其他的,举一反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反语的曲谱4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反语的曲谱4円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