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经历
1992年参加中国美协举办的北京艺术双年展。
1993年油画静物《菊花》入选江苏油画大展并获三等奖。
1998年参加中国美协举办的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
2002年至2008年参加广州艺术博览会。
2004年在苏州举办个人油画展。
2004年油画作品获得宁波举办的以“牡丹花”为题材的全国书画比赛并获一等奖。
2005年参加宜兴市举办的“悲鸿奖”全国书画比赛并获金奖。
2005年入选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文化名家协会举办的《中国电影百年书画大展》并获佳作奖。
2006年参加由上海举办的“任伯年杯”全国书画大奖赛并获油画组金奖。
2006年参加上海国际艺术博览会。
2007年参加北京中国艺术博览会。
2009年参加中国美协举办的上海大东方艺术中心的“庆祝建国60周年全国当代油画展”并被收藏。
2009年参加天津书画报举办的“大唐圣地牡丹花”比赛特别大奖。
2009年油画《国粹国花》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
2012年个人展《艺海撷珍——朱双大油画精品展》在刘海粟美术馆展出
学术评价
中国美协理事、国家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美术》执行主编/ 尚辉
真切中的文化寓意——朱双大写实油画的东方理念
探寻油画的东方文化品格是中国油画续写世界油画史的价值支点。油画自20世纪初被有志于中国美术变革的青年美术家引进本土以来,一直在表现历史与现实的人文形象中获得了审美文化方面的深层转换。一方面,油画因介入中国现实社会的表现而成为现代中国艺术人文的视觉记录,油画这个文化舶来品已成为中国美术的重要造型艺术门类;另一方面,当中国人拿起油画笔创作油画时,也会自觉与不自觉地将中国文化的审美心理与观照世界的方法渗透到油画的创作中,由此在造型与色彩语言系统上发生文化基因的转变。譬如,中国画的意象观物与意象造型,都会自然而然地被运用到油画创作中,油画的意象性已经成为油画东方品格的重要特征。
朱双大的油画也试图在油画的东方意蕴表达上进行某种探索。他擅长室内静物描绘,但富有意味的是,他画面上的静物,既是日常生活所见的蔬果花卉,又是文化学意义上的一种审美象征。如果说,前者是从直观的视觉上体现出画家对于生活美感的发现与发掘;那么,后者则因静物对象如何选择与怎样重置,而显现出民族文化积淀对于形象审美含意的深化。譬如,他画面中一再出现的石榴、蜜桃,都在传统文化观念中被引申为多子和长寿;他作品里反复描绘的牡丹、翠竹,亦已成为中国民众熟知的富贵和高洁的象征。这些蔬果与花卉是中国花鸟画的重要题材,中国文人画对于这些题材不断重复的表现,已从纯粹的感性视觉的描绘转化为一种审美经验的表达。文人画中的石榴、仙桃、牡丹和翠竹,并非每幅画面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觉感性体验,而是从笔墨玩味与符号指代中形成审美经验的体悟。因而,文人画中的蔬果与花鸟,都不在于表现固定视点与特定时空中的具体的唯一形象,而是在符号化的审美经验中不断获得形象隐喻带来的精神升华。油画中的静物画与文人画中的花鸟画,并不仅仅是画科类别名称的区别,实际上,这种区别背后掩藏了更深刻的观物与观心在文化理念上的巨大差异。朱双大试图用写实油画表达中国文化的观照方式,以此体现油画对于中国文化观念的表达。
基于这种理念,朱双大的静物画常常充满了东方文化的寓意。不论是以工笔仙鹤为背景的《果物无语》,还是以唐代仕女作为深空间表现的《时空对话》;也不论是满盘蟹肥、花绽含露的《富贵凝香》,还是千岁寿桃、威仪立鼎与北宋江山画相配置的《万寿无疆》,画家完全用真切细微的写实油画表达了蔬果、花卉和器物不同组合所形成的文化寓意。但富有意味的是,他是以油画观物的写实方法来呈现这种文化观心的意象思维,从而在写实油画的本土化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面貌。他的写实功底扎实稳健,受荷兰静物油画的影响,重注束光对于物象的真实显现,由此而形成画面富有戏剧性的光影变幻。他画面的那种真切感来自于他对静物质感的深入刻画,桃子表皮的毛涩和石榴表皮的光洁、青铜从内增生的绿锈与青花瓷质的釉光、牡丹花瓣的娇嫩与烹熟蟹壳的坚硬,画家一直在他的画面里寻求这种质感对比来形成物体的实在感。他尤其喜爱描绘衬托静物的桌布,这或许是不易被观者注意的桌布却显示了画家对于欧洲古典主义油画的深入理解。这些桌布不仅因色彩与色调的主观性设置而为整个画面的协调产生很大的作用,而且桌布自然形成的各种皱褶也为画面构图带来了丰富的变化。那些桌布无疑被匠心经营过,散发出温馨浪漫的情调,在柔而韧、曲而平之中形成了整个画面神秘而静穆的审美品格。
朱双大以欧洲古典主义的笔调在画面上制造了虚拟的鲜花、触手可及的蜜桃、石榴、苹果、葡萄和远古的青铜鼎尊,他以视觉的真切感体现了油画对于感性文化的尊重;但他在这种写实油画中,也深切表达了中国经验性审美的文化理念,赋予对象以吉祥的祝福和人性的比拟,深化视觉感受的精神内涵,从而在文化的审美结构上转换写实油画的审美意蕴。牡丹富贵,或许不易惟妙惟肖;翠竹高洁,或许不应浓墨重彩。当朱双大在写实与写意之间跳跃时,他也在不知不觉间转换了民间的俗与文人的雅。
江可群
和朱双大长期的接触当中,我认为朱双大的油画艺术作品有三个特点:第一,他坚持了现实主义的创作理念,运用西方油画古典主义的造型和色彩,来描述他所熟悉的在生活当中经过提炼的元素和对象。第二,他长期以来坚持了油画的中国化和民族化,我们都知道,油画是西方绘画的主要画种,他在一百多年以前,在清末传到中国以后,我们的许多前辈在孜孜追求着油画的民族化和中国化。我们朱双大先生也在他的创作实践当中坚持了油画的中国化和民族化。第三,朱双大的油画作品得到了专业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我所讲的专业界是得到了我们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举办的全国美展的评委的好评,朱双大的作品代表我们常州入选了第十一届全国美展,非常难得。同时他的作品又得到了广大的企业家、广大的人民群众的一致欢迎,所以不仅得到专业界,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这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李平秋
朱双大的艺术经历我很了解,他是从我们常州的轻工系统里出来的。早期他到北京的中央美院徐悲鸿画室学画,他这么多年的艺术道路,确立了自己的审美标准,就是把西方古典绘画的美术元素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那种审美价值观融合在一起。近 期,他更注重在生活上挖掘自己的对社会的、对自己个性的、对传统文化的那种深入的开掘,然后走出了一个具有个人风貌的艺术样式。所以我作为同行,也为他感到由衷的高兴。他的青铜器和牡丹,我觉得是比较典型的。第一,青花器和牡丹是我们中国传统审美中间一个很重要的元素,但是他的手法是采取西方油画的焦点透视和光影效果。我们要区分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现 在摄影和油画的差别在什么地方。摄影呢,它是通过摄影家的眼光来选择对象,但是他有一个局限性,就是摄影它是机械的、数码的,可以说是事无巨细的都收进去了。作为一个画家,他有更大的取舍空间,有的可以在画面中有意的重点描画,也有的可以省略,把它作为虚幻的陪衬来处理,所以他的画面既显得强烈又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还有就是含蓄的那一块,是我们往往会忽略的。那种意境的、内涵的处理,我觉得双大做的是非常不错的。《常州日报》
画如其人,朱双大的油画是精致唯美的。朱双大喜欢精致的生活,喜欢追求完美极致的感觉,家里摆的是精心挑选的红木家具,喝茶用的是景德镇名师手工绘制的碎花粉彩盖碗,手上戴的是劳力士。“或者不要,要就要最好的。”朱双大说,作画也是如此,容不得一点不满意。他总是说:“我还能画得更好”。他的目标是“技艺一流+品位一流=大家风范”。
一个画家,如果找不准自己的切入点,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永远只能埋没在人流中。为此,朱双大也不断地摸索着、寻找着。虽然也参加过一些画展,并获得不俗的成绩,但朱双大发现,无论自己付出多大的努力,画的长城总少了北方家笔下的粗犷喝苍凉的历史感。最终,朱双大放弃了长城,把目标放在花鸟上。经过细致挑选,他把突破口定在牡丹和青铜器四羊方尊上。雕塑感极强的四羊方尊轮廓优美,图案精致,加之牡丹花的富贵,画这样一幅画要话费很大的功夫。为了画好《国色天香》,朱双大买来大量的资料图片,多次到北京历史博物馆细细观看四羊方尊,然后又远赴菏泽,画了无数张写生,终于,他笔下的牡丹有了韵味,有了精神。同时,他在油画中糅合了国画的内涵,从内容到技法都深深的打上了本土烙印。
《常州晚报》
朱双大十分内省,注重个人内心经验,注重外部世界的描摹与直接反映,具有鲜明的个性,带给观者以丰富多彩的视觉景象。说到个性,朱双大的思想和作品时刻离不了“中国化”和“民族魂”。他说,这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根基。当年陈燮阳带领乐队到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奏交响乐时,西方观众对他说,交响乐在西方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你们演奏得再精彩,也不会成为世界顶级乐团。与此相通的是,油画的材料、技法、形式语言一开始都是从西洋引进的,中国人画油画画不过西方,但只要赋予其民族性即有生命力。朱双大的油画作品便从一个“中国化”角度作为契入点,从绘画的工具材料→形式技法→内容→观念,这样一层层渗透和融合,从中国“天人合一”美学观的精粹之处,从中国文化的思想渊源中探出真谛,创出他的个性。
纵观朱双大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从内容到技法都深深的打上民族的烙印。尽管油画讲构图,国画讲经营位置;油画重写实,国画重写意气韵。而他的油画作品中,已然将国画的内涵融会其中。今 年创作的作品《花繁果硕人长寿》中的描摹对象是具有中国文化符号的青铜器、仙鹤、牡丹,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用色上也十分讲究,青铜的绿与鲜桃的红对比十分醒目,高贵洁白的牡丹为用色提升了品位。层次上虚实结合,既突出了牡丹高雅,又在虚处以中国水墨画的意境点题,寓意无穷。而他的另一幅新作《万寿无疆》中背景则是描摹北宋范宽的山水作品,突出大气磅礴之势,既表现了中国画风,又增加了历史的厚重。在本届广州博览会上展出并引起强烈关注的《山村老屋》,是朱双大在河南晖县写生作品。贫困、破落的山村小屋与祝福来年好运的楹联、屋后初露新芽的春树形成鲜明的对比,希望如耀日破云般直入观者视觉。这些分明是国画内涵的一种传承和发扬。
资深学者、画家袁野
常州朱君双大,在这片曾孕育出恽南田、刘海粟等大家的土地上,少年时即吮墨丹青,又在工艺美术方面深研究民族图案,后又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四年,得靳尚谊、杨飞云、杨红太诸先生教诲,打下了坚实的写实主义绘画基础。
噫!!!在当代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一个还能有如此心态的画家,真如空谷幽兰般稀少。听些许语言,如三伏之饮冰水清凉至心底,唯斯人,其画品,人总安可不高,其艺安能不雅。
总观朱君所画之物,皆世俗中被喻为世俗之物,然在他笔下,都弥漫着盛唐的气度,这是大国之气,倾国倾城。朱君曾言:绘画之力,只在鼓励人魂造人伦与庄重。使人心生穆静,尊严而夺人心。
绘画自人类文明之初能保持到眼下,而依然有活力的存在,我想她必有其终极的功能和目的,也许正如人类不知其所为何来,又到哪去,我认为,人类只要存在,绘画艺术一定会存在,她不会因科技的发展而终极,不会因思想的枯竭而消失,她的存在正如人类的存在一样。
朱双大先生的事业,如日中天,且任重道远,他的观念正是符合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脉搏,锦绣江南大地,龙城人文集萃,我双手合十,深情祝愿朱双大先生,艺业永安。
作品列表
作品名称 | 尺寸/cm | 年代 |
蒲公英 | 60x50 | 2012 |
妆台前的牡丹 | 222x160 | 2012 |
富贵凝香 | 120x120 | 2011 |
金秋温馨 | 80x63 | 2011 |
马 | 70x92 | 2011 |
两只鸟 | 54x67 | 2011 |
出水芙蓉 | 117x65 | 2011 |
牡丹系列一 | 50x60 | 2010 |
牡丹系列二 | 50x60 | 2011 |
牡丹系列三 | 50x60 | 2011 |
牡丹系列四 | 50x60 | 2011 |
牡丹系列五 | 50x60 | 2011 |
牡丹系列六 | 50x60 | 2011 |
牡丹系列七 | 50x60 | 2010 |
牡丹系列八 | 50x60 | 2010 |
牡丹系列九 | 50x60 | 2010 |
牡丹系列十 | 50x60 | 2010 |
牡丹系列十一 | 50x60 | 2010 |
时空的对话一 | 65x80 | 2011 |
时空的对话二 | 59x80 | 2011 |
时空的对话三 | 58x80 | 2011 |
时空的对话四 | 59x80 | 2010 |
万寿无疆 | 59x79 | 2011 |
春色满园 | 100x180 | 2011 |
春色满园二 | 100x160 | 2011 |
草上平湖白鹭飞 | 80x120 | 2011 |
百渡母观音 | 172x120 | 2010 |
果物无语 | 81x99 | 2010 |
往事悠悠 | 120x250 | 2009 |
老虎 | 100x80 | 2009 |
宝鼎 | 110x193 | 2009 |
国粹国花 | 171x121 | 2009 |
玉玲珑 | 75x53 | 2008 |
小蒲公英 | 39x32 | 2008 |
窗格外的桥 | 30x40 | 2007 |
老墙 | 47x60 | 2004 |
秋日盛宴 | 106x87 | 2000 |
人体 | 70x53 | 1995 |
人体二 | 73x53 | 1989 |
人体三 | 50x73 | 1992 |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 80x65 | 1995 |
小菊意韵 | 25x27 | 1995 |
寒下秋凉古北口 | 73x50 | 1992 |
清音对趣 | 27x21 | 1991 |
吹长笛的少女 | 80x65 | 1991 |
梨香飘逸 | 47x60 | 19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