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电机系。1953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毕业。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获苏联列宁格勒工业大学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一。历任哈尔滨工业大学讲师、副教授,南京工学院副教授、教授、自动化研究所副拨工、研究生院副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江苏省自动化学会第二、三届理事长。从事自动控制理论及应用的研究和教学工作。系统建模方法及逢适应控制系统设计的研究1986年获国家教科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撰有论文《应用非线性规划辨识线性系统》、《复合动态系统的输入输出特性分析》等,著有《自适应控制》。
冯纯伯 - 基本信息
姓 名: 冯纯伯任教专业: 工学-控制科学与工程
在职情况: 在
性 别: 男
所在院系: 自动化学院
代表性著作: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鲁棒控制系统设计
代表性论文: 一类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鲁棒自适应跟踪;模糊逻辑控制的一种新设计
研究方向:系统建模方法,自适应控制理论,自动控制
自动控制学家。江苏金坛人。1928年4月16日生于江苏省金坛市。195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电机系。1958年列宁格勒工业大学电机系,获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1994年为俄罗斯联邦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东南大学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长。在系统建模方法及自适应控制系统研究方面,根据对信号进行预处理的方法,提出一种消除最小二乘辨识中的偏差的新方法,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系统建模新方法,可用于开环及闭环动态系统辨识、降阶建模、集元辨识、频率特性辨识等。以泛函分析为工具,深入地研究了并联、串联、反馈等复合动态系统的输入输出特性,给出其无源度的计算,因此扩展了已有的无源性定理、V.M.POPOV的绝对稳定性判据等。这些都是鲁棒控制系统设计的重要工具。以此为理论依据,提出采用智能型的逻辑切换消除自适应控制系统中当存在未建模动态时产生的失稳现象,提出采用智能切换实现仅用输出反馈即可实现的滑动模态控制。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所编写的《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以及与他人合编的《自适应控制》、《鲁棒控制系统设计》等专著,均是全国统编研究生教材,已被广泛采用。其中《自适应控制》获电子工业部优秀教材一等奖,和张侃健博士合作完成的专著《非线性系统鲁棒控制》将于2004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近几年来,已培养出博士后6名,博士、硕士研究生近50名,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在国际核心期刊上发表录用的文章已有5篇。
冯纯伯 - 人生历程
自动控制学家。50年代从事电力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对发电机的调节和电力系统的综合控制提出过独到的见解。60年代起转而从事自动控制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为建立国内第一批国防自动控制专业做了开创工作,对多项军用控制技术作出了贡献。70年代以后在动态反馈系统的一般性理论、系统建模方法及自适应控制理论等方面均有独创性的贡献。
冯纯伯,原名冯辰北。1928年4月16日生于江苏省金坛县。幼年在农村度过。其父冯大朋原在上海小学任教。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因不愿做亡国奴,毅然带领全家向西南大后方逃亡。流亡期间生活困难,冯纯伯被迫辍学并曾一度提篮沿街叫卖。1939年秋经友人的帮助,得以进入设于贵州省铜仁市的国立第三中学附小六年级上学,开始离家在学校寄宿,既得免费读书,还有饭吃。从此安定下来,走上了读书发展的道路。在国立三中从附小六年级至高一,成绩一直都是优秀的。因仰慕当时设在贵州省贵阳市的国立第十四中学(即现江苏省重点中学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前身)的名声,乃于1944年秋转入该校高中二年级就读,同时将名字由辰北改为纯伯。1946年十四中毕业后东返故里,考入浙江大学电机系。1950年7月于浙大电机系电力组毕业。
中华民国时期内战不停,民生凋敝,大学毕业即是失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百业待兴,到处需要建设人才。自1950年起国务院开始统一分配大学毕业生。当时东北是建设的重点,急需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冯纯伯怀着一颗急切报效祖国的心情应召来到东北,进入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班学习。哈尔滨工业大学原系中长铁路局所属的技术学院,教学体系采用苏联模式,教员都是苏联人,用俄语进行教学,国家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决定将该校改造成为向苏联高校学习的样板。自1951年起延聘了大量的苏联高校教师到哈工大讲课并指导研究生的学习。为了向苏联学习,全国各高校选派了一批青年教师到哈工大研究生班学习,这批研究生毕业后都成了国内各高校的骨干。
1953年冯纯伯完成了研究生学业,因成绩突出颇受苏联专家的赏识。毕业后留哈工大工作,担任输配电教研室副主任。除讲课外为哈工大电力专业的创建做出过贡献。1955年秋被选派到苏联列宁格勒工业大学研究生院攻读学位。由于在国内已完成过研究生学业,俄文和基础都较好,仅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就取得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在当时的中国留学生中这是首例。
1958年3月冯纯伯仍回到哈工大,回国不久,“大跃进”运动开始,冯纯伯主持了电力专业的科研工作。当时我国已有建设长江三峡水电枢纽的动议。哈工大电力专业积极参与三峡工程的科研工作。为适应研究工作的需要,在冯纯伯的主持下,组建电力系统综合实验室。1958年底哈工大的第一台动态模拟发电机组投入运行,这在当时是全国最早投入使用的一台。1959年又参照国外报导研制了一套电力系统交流输电专用电子模拟计算机,这在国内属首创。这些设备为开展输电系统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手段。
1960年苏联撕毁中苏合作合同,突然撤走援华的大批专家,许多建设项目被迫停顿。为填补撤走的苏联专家的空缺,冯纯伯被派往某军工厂短期工作,协助试制苏式导弹。回校后不久被调到原校自动控制专业,主持教研室工作。在该专业工作期间,他为培养军用自动控制人才和国防科研作出了显著贡献。
为加强三线建设,筹建重庆工业大学,1970年末哈工大部分教师被调往四川,冯纯伯也是其中之一。1974年重工大撤消,冯纯伯乃转入江苏省南京市原六机部第七研究院第二十四研究所。入所后冯纯伯从一般技术工作做起,直至担任室主任和全所副总工程师。为产品的改进提出重要改进方案,因此获江苏省1978年科学大会奖。
1979年6月冯纯伯返回高教岗位,调至东南大学任教。1983年经国家教委批准,东南大学建立自动化研究所,冯纯伯被任命为副所长,协助学部委员钱钟韩教授主持该所日常工作。自此开始专心于《自动控制理论及应用》博士点的学科建设,在培养研究生和开展学术研究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到1991年为止经他指导而取得工学博士学位的博士已有十位。因在系统建模方法及自适应控制系统设计方面取得重大研究成果,获国家教委1996年科技进步一等奖。并于1991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
冯纯伯 - 提出见解
50年代冯纯伯从事电力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此期间发表了有关论文十多篇。1959年首次提出计算机型发电机励磁调节器的方案,该方案保证在各种运行情况下均可对发电机参数进行补偿,这一思想在国际上是领先的。1960发表的“电力系统微小机械振荡”,研究了复杂电力系统的调节和静稳定计算,这是对美国学者G.Kron首创的张量分析法的重要发展。80年代冯纯伯指导过几位硕士研究生和一位博士研究生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控制进行研究,在《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十来篇。这些论文中有的提出了电力系统静稳定的快速算法,有的提出发电机组的综合调节方法,有的研究了多机组电力系统的镇定,有的研究了静止无功补偿器的控制策略等等。这些工作得到同行们的好评。
冯纯伯 - 人物贡献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自动控制专业是我国第一批创建的自控专业。由于国防建设的需要,60年代起该专业转为国防服务,冯纯伯被调去主持专业建设工作。经过几年的奋斗,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实验室建设以及国防科研工作等方面都已有一定的规模。经过许多同志近30年的努力,现在哈工大的自动控制专业已成为国家的一个重点学科点,多年来为国防科研作出过多项重大贡献。虽然70年代起冯纯伯就调离了这个专业,但他为创建该专业所做出的贡献是同事们所推崇的。
冯纯伯 - 研究成果
转入自动控制专业后,在冯纯伯的倡导和主持下,专业教师从事过多项国防科研工作,诸如舰艇防摇、空空导弹导引规律的分析研究等等。冯纯伯为完成这些项目作出过自己的贡献。特别应提出的是在第七研究院第二十四研究所工作期间,他提出了用电子平台代替机械稳定平台的方案,这个方案实现后可使舰用三座标雷达的重量减少近三分之一,这对舰用雷达的发展意义重大,冯纯伯因此获1978年江苏省科学大会奖。
长期以来,冯纯伯院士主要从事系统辨识及自适应控制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新的研究成果,形成了完整的新体系。他首次提出偏差补偿最小二乘辨识方法。在自适应控制方面又首次提出在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系统中引入逻辑切换,提高全系统的鲁棒稳定性,既可简化控制结构,又可对付系统中存在的不确定性。这些工作在国际期刊上发表,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好评。他独立提出了鲁棒性很强的建模及自适应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并对时间序列分析理论作出了重要发展。以系统辨识及自适应控制研究为题,获1986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及1991年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在辨识领域他所培养的博士生张颖于1999年获第一届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他本人也曾二次获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和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冯纯伯 - 理论研究
动态反馈系统的一般性理论始终是自动控制理论发展的一块基石,近年来人们深入研究鲁棒控制、自适应控制、系统建模、多变量及复杂系统的控制等等问题,对这一问题有更强的兴趣,并有新的认识。冯纯伯在从事系统建模及自适应控制等的研究工作中深深感到有必要深入研究和发展动态反馈系统的一般性理论。他以泛函分析为工具,深入地分析了并联、串联、反馈联结的复合动态系统的无源性(正性)及稳定性。所得的结果发展了有名的无源性定理、V.M.Popov的超稳定性判据以及小增益定理等。这方面的结果在《中国科学》、《自动化学报》以及国外学术刊物及会议上发表后引起了广泛的注意。
冯纯伯 - 独创见解
在系统参数辨识方法中有多种变形的最小二乘算法,这些算法都有各自的缺点,有的收敛性不能保证,有的精度不高,有的要求先验知识太强,等等。冯纯伯采用对输入输出信号预过滤的办法,提出了一种新的偏差补偿最小二乘辨识算法,这种算法鲁棒性很强,无需噪声的先验知识,适用面广。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的机关学报《Automatica》在发表有关此法的一篇论文时称这是对时间序列分析的重要发展。这种对输入输出信号进行预处理的思想还为辨识传递函数及其因子开辟了一条新路。
在自适应控制系统的设计方面冯纯伯的主要贡献有:在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系统中引入智能切换以确保系统全局稳定的鲁棒性;一般认为广义预测控制鲁棒性较好,然而冯纯伯和他的学生对此分析的结果说明广义预测控制的鲁棒性存在缺陷,纠正了国际文献中的误解,并提出了能保证鲁棒性大大提高的新的设计方案。
由于在系统建模方法和自适应控制设计方面的显著成果,冯纯伯获国家教委1986年科技进步一等奖及1991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1994年被俄罗斯科学院遴选为外籍院士,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冯纯伯 - 个人简历
1928年4月16日 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
1946年 毕业于贵州省贵阳市国立第十四中学。
1946年 考入杭州市国立浙江大学电机系,1950年7月毕业于该系电力组。
1950年 进入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机系研究生班,1953年7月毕业。
1952年 任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机系输配电教研室代理副主任,1953年7月研究生毕业后任该室副主任直至1955年9月赴苏留学为止。
1955年 进入苏联列宁格勒工业大学研究生院,1958年2月毕业,获苏联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
1958—1961年 任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力专业教研室主任,教师。
1961—1962年 任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工基础教研室主任,教师。
1962—1970年 任哈尔滨工业大学自动控制教研室主任,1962年晋升为副教授。
1965年起 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
1970—1975年 任重庆工业大学教师。
1975—1979年 六机部第七研究院第二十四研究所,任技术员、室主任、副总工程师。
1976年6月—任 东南大学副教授,1983年晋升为教授。1983年自动化研究所成立时任副所长,1989年起任所长。东南大学1983年成立研究生院之日起任副院长。
1983—1989年 当选为江苏省自动化学会第二、三两届理事会理事长。
1985年起 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自 动化分组成员。
1986年起 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自动化学科评审组成员。
1988年起 任国家教委科技委员会自动控制学科组组员。
1989年起 当选为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1991年起 任国家教育委员会科技委员会自动控制学科组组长。
1993年 当选为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
1995年 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冯纯伯 - 相关词条
梁思礼 | 匡定波 | 李衍达 | 雷啸霖 | 林尊琪 |
干福熹 | 黄宏嘉 | 李启虎 | 陆汝钤 | 刘盛纲 |
郭雷 | 黄民强 | 李未 | 侯洵 | 刘永坦 |
郭光灿 | 黄琳 | 简水生 | 李志坚 | 刘颂豪 |
高庆狮 | 何积丰 | 侯朝焕 | 林惠民 | 阙端麟 |
冯纯伯 - 参考资料
1、冯纯伯教授教学评价:http://pinglaoshi.com/teacherId110921
2、http://www.qsc.zju.edu.cn/redir.php?catalog_id=32960&object_id=49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