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高清简谱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院士 - 曾恒一
曾恒一

个人履历

1939年9月22日 出生于重庆市。

1947-1950年 在重庆市巴蜀小学学习。

1950-1956年 在重庆南开中学学习。

1956-1961年 在上海交通大学学习。

1961-1972年 在上海第七研究院708研究所工作。

曾恒一

1972-1991年 任渤海石油设计公司室主任、副经理兼总工程师。

1991-1994年 任渤海石油公司副总工程师兼开发部主任。

1994-1998年 任中国海洋石油生产研究中心副主任。

1997年 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9年至今 任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副总工程师。

求学时期

曾恒一,1939年9月22日生于四川省重庆市,8岁在家自学完小学四年级的课程后,考入重庆市巴蜀小学,1950年考入重庆南开中学,1956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14岁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20岁加入中国共产党,曾被评为学校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

曾恒一出生在山城重庆,没见过大海,当他第一次在杂志上读到大海的故事时,便对大海产生了无限的向往。他认为海是神秘的,船是伟大的,船能乘风破浪漫游大海,从小就对船产生了特别的兴趣。在初中二年级时,他参加了“船舶模型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制作船模。1953年重庆市举行少年儿童活动大型展览会,他带着亲手制作的大型自航客轮模型在展览厅的水池里做航行表演,吸引了众多参观者,同时也得到了重庆市委领导的高度评价。中学时代的课外活动,使他学到了不少舰船知识,并且迷上了船舶设计与制造,立下了将来当一名造船工程师的志愿。中学毕业,他如愿考进了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从此便与大海和船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大学读书期间,曾恒一刻苦学习。他自选的毕业设计题目是“大型油轮的设计”,他的答辩得到答辩小组的好评,并获得优秀成绩。

工作时期

1961年毕业分配时,曾恒一非常想到造船科研设计单位一展才华,没想到,接到的分配通知是去重庆大学当教师。正当他准备行装要去重庆大学报到时,学校领导又通知他,分配方案有变化,要他去大连造船厂报到。听到这个消息,一心想献身造船事业的曾恒一高兴得跳了起来。到了大连造船厂,他先被分配到船体车间实习劳动,一个月后,又到武昌海军第一预备学校接受了三个月的军训,便正式来到上海第七研究院708研究所,从事海军辅助舰船和特种工程船的研究和设计工作。曾恒一从小萌生的愿望和理想终于实现了!

曾恒一在708所工作了12年。这期间,他虚心向工人和老工程技术人员学习,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他都是在办公室度过的。他先后参加了十多型船舶方案的论证、设计及建造工作,每年都被评为先进生产者,荣立过三等功,是研究室重点培养的年轻人。

1972年,海洋石油勘探开发需要技术人员,曾恒一奉调来到天津塘沽的海洋石油勘探指挥部研究所工作。从此,他又闯进了一个新兴的技术领域。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所涉及的海洋石油工程,是远远超过船舶技术范畴的,他感到需要学习的知识太多了。从此,他钻进了海洋石油工程,也深深地爱上了海洋石油事业。

曾恒一在海洋石油工作20多年间,先后主持设计、建造了我国第一艘大型采金工程船、海洋石油平台导管架下水大型驳船和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轮以及我国用于海上油田勘探的第一代自升式钻井船、新型悬臂式钻井船;组织了海上油气田总体开发方案的编制,参加了国家“863”重大科研课题的论证。是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给曾恒一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机遇,加上他本人的理想、志向和勤奋,使他充分发挥了潜力,成为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和年轻的海洋石油工程专家。

个人成就

机械采金代替人工淘金

1964年初,在上海第七研究院708研究所工作的曾恒一,第一次被提名为主持我国第一艘大型采金工程船的设计负责人,当时他还不满25岁。这对曾恒一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他最先遇到的困难是不懂采金工艺,对采矿设备不熟悉。接受任务后,他首先利用各种渠道查阅采金方面的文献和技术资料,认真研究了苏联提供的一些简单的采金工程船方面的图纸,又虚心向冶金部研究院的技术人员请教,并组织各专业负责人全面讨论总体设计上的一些关键问题。他同机械设备方面的工程师一道深入到我国最早开采砂金矿的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的旧矿区,进行现场调查,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在各专业人员共同努力下,曾恒一完成了总体设计,比较成功地解决了一系列技术和工艺方面的问题,诸如采金工艺流程的简化问题,挖掘链斗的悬链线轨迹、斗桥尺度、船体尺度及吃水限制等主要参数间的优化问题,以及整个工程船在船厂预制后,运往陆上金矿组装的工艺设计问题等。在冶金部组织的审查会上,他们的总体设计方案得到领导和专家们的高度评价。开始施工后,曾恒一率领的设计小组一直坚守在生产一线,与修造厂积极配合,及时处理施工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1968年,我国第一艘250L大型采金工程船在金矿胜利投产。这是我国以机械采金代替人工淘金的第一次成功的尝试。采金工人们兴奋地说:“机器一响,黄金万两。”

海洋石油勘探

我国海洋石油勘探起步的初期,只有两条钻井船,一条是国产的“渤海1号”,另一条是从日本引进的旧船“渤海2号”。前者在装备水平、可变载荷能力方面已不适应勘探作业要求,后者沉垫坐底多次发生滑移,潜伏许多不安全因素。为解决海洋石油勘探急需的钻井装备问题,1974年,石油部决定要自行设计和建造10条急需的用于海上石油勘探的自升式钻井船,这可谓是我国海洋石油勘探史上划时代的工程,这项任务又落到了曾恒一肩上,当时海洋石油勘探局的领导问曾恒一:“你们设计的图纸一下子就造10条船,有没有把握?”曾恒一凭着对海洋石油事业的责任感,凭着在工作实践中所掌握的科技理论与实际经验,坚定地回答说:“能行,我们有信心!”曾恒一被任命为钻井船总体设计的负责人。他同各专业人员一道,从分析已有两条钻井船的优缺点入手,多次到海上与船员座谈,认真了解他们在海上实际操作中发现的问题,虚心征求他们对改善性能的建议。同时,尽量搜集国外钻井船的资料,并把当时国外能用于渤海海域作业的4种类型的钻井船进行了分析比较。为了计算钻井船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曾恒一自学了波浪理论及风、浪、流重现期推算的预报方法,自学了土壤力学及钻井船插桩深度的计算、钻井船沉垫抗滑能力的计算等。在大量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他提出了一个总体设计方案,大胆地把主要的设计参数定位到世界同类型钻井船的先进水平上。为使设计工作建立在有科学依据的基础之上,他们又做了水池模型试验、翻沉模拟试验,分析了各种状态下的稳性和运动性能,为钻井船总体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他们在船体结构计算中采用了当时国内刚刚起步的计算机有限元计算方法,在桩腿结构设计上,除计算分析外,还进行了钢质模型破坏性试验,对这个强力结构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做到了心中有底。对液压升降装置的每个液压缸、每一个阀,对整个控制系统都做了模拟试验,这一切为钻井船的成功设计和建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时,设计工作十分辛苦,设计和计算的主要工具只有三角板、直尺、计算器和手摇计算机。大家加班加点,设计了各种机械设备,并绘出图纸,连同钻井船施工图,图纸总数超过1万张。其中设计总图、结构图、舾装图、系统原理图、信号灯底座图以及部分机械零部件图和部分非标准螺栓图等都是曾恒一亲手绘制的。在钻井船建造过程中,曾恒一是驻厂代表,他带领设计组同大连船厂的广大技术干部和职工共同努力建成并一直在应用的“渤海五号”、“渤海七号”等钻井船,解决了我国海洋石油勘探的急需。

渤海渤中28-1油田

中日合作勘探开发的第一个海上油田——渤海渤中28-1油田,于1986年投入开发建设,当时任渤海石油设计公司主任工程师的曾恒一,出任渤中28-1油田主体工程——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轮项目的设计经理和项目经理。

渤中28-1油田浮式生产储油轮,是我国自己设计和建造的第一个集原油生产、处理、存储、外输等于一体的大型海上浮式装置。起初,这个项目的基本设计是由外国公司做的,整个设计从压力等级、工艺流程、备用系数、安全保护直到设施的装备水平等,标准和造价太高。曾恒一带领项目组的技术人员,经过认真分析、研究,大胆地简化了流程,选用适度的标准,从而对原设计做了较大地改进,大大降低了工程造价。

渤中28-1油田浮式生产储油轮工程项目组,专业面宽,人员众多,加上日方的代表和专家,工程设计人员达100多人。在曾恒一的带领下进行分析研究,并逐一解决了诸如储油轮总尺度与总布置优化、船体结构总强度、冰区加强标准、船体运动参数对生产工艺设施性能的影响、漂浮软管的抗冰、系泊软钢臂系统的压载等一系列重大技术问题。浮式生产储油轮是靠单点系泊方式系泊在海上的,在大风大浪中,浮式生产储油轮围绕单点回转,使其永远处于受力最小的方位。为了掌握单点系统的运动性能及主要参数,曾恒一带队到荷兰瓦格林根试验室,对整个系泊系统做了各种工况下的水池模型试验,为设计工作打下了可靠的基础。在建造过程中,他每天深入施工现场,同工厂的技术人员和工人一道,研究解决工艺方面的问题,严格把好建造质量关。经过900个日日夜夜的艰苦努力,使每一个关键性的技术问题都得到解决,整个设计和施工建造工作均得到日方专家的高度评价。1990年5月,中国第一艘按国际标准设计建造的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轮——“渤海友谊”号巍峨地屹立于渤海湾中部。这是中国人在海洋石油工业发展史上树立的一个辉煌的里程碑!

1994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决定成立生产研究中心,主要任务是负责海上油气田开发的前期研究、总体开发方案的编制、重大项目的概念设计;对投资国外油气田开发方案的评估;对已投产油气田制定以提高采收率为中心的技术政策;组织国家“863”工程海洋高科技项目、油气田开发重大科技项目以及生产中重大技术问题的研究。曾恒一被任命为该中心的副主任。

海上油气田开发研究

曾恒一负责的海上油气田开发前期研究,每一项都要涉及几十亿元的投资,而且工作非常复杂。生产研究中心组建后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当时我国海上最大油田——绥中36-1油田整体开发方案的论证,曾恒一担任这个项目的经理。他带领研究中心的同事本着“要用最有效的办法,最省的投资,把已发现的油气储量最大限度地开发出来,取得最佳效益”的原则,对该油田的整体开发方案进行了全面、充分的论证,为油田的合理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海洋边际油气田资源开发技术”

近几年来,曾恒一主持了国家“863”工程的“海洋边际油气田资源开发技术”课题的立项论证及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他先后组织了5个海上大中型油气田的前期研究和总体开发方案的编制。在工作中,他思路开阔,注重基础数据、基础资料的认真分析工作,提出向基础数据要效益的思路,并着手建立相应的数据库。他吸取国内外海上油气田开发和建设的成功经验,积极推进新技术的应用,先后提出了采用独腿钢缆支撑的简易平台用于开发海上气田、隔振技术用于锦州20-2抗冰平台、筒型基础技术用于开发渤海油田的各型平台、开展人工岛、张力腿平台、多功能混凝土简易生产储油平台等多项重要建议,给国家节省了大量投资。

1999年,曾恒一被任命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副总工程师。岗位变了,但他对事业的追求和敬业精神没有变,一如既往地为海洋石油事业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更新日期:2024-11-23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免费下载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zhdjxd@foxmail.com

Copyright @ 2023-2024 pc.pingguod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