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
陈钢,1935年生于上海,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之一。早年,他即师从于父亲陈歌辛和匈牙利钢琴家瓦拉学习作曲和钢琴。1955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后,他又师从于丁善德院长和苏联音乐专家阿尔扎马诺夫学习作曲与理论。早在求学期间,他即以其与何占豪合作之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蜚声中外乐坛。
陈钢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协理事、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他曾出访美国、加拿大、法国、新加坡、香港、日本、台湾等并被载入“世界名人录”、“世界音乐名人录”等十八项世界名人录,并获“国际文化荣誉证书”。另著有散文集《黑色浪漫曲》,《三只耳朵听音乐》等。
生平著作
在西方,人们给中国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起了一个浪漫的名字——《蝴蝶情侣》。蝴蝶,从此成了《梁祝》的标志,成了爱情和自由的象征。一曲《梁祝》,让曲作者之一陈钢有了一生说不完的故事,解不开的情思。1981年,在《梁祝》诞生32年之际,陈钢被告知,唱片发行超过了百万。夜晚,他做了个梦:眼前升腾飞舞着大片大片的蝴蝶,她们变成了朵朵曼云和滔滔情海,又化成了层层蝶浪……从小就怀揣文学梦想的他,激动地写下诗句:“飞吧,载着对人类的爱,飞向人间,飞向太空,飞向无限!”
此曲是陈钢与何占豪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时的作品,作于1958年冬。翌年 5月首演于上海获得好评。首演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表现手法,依照剧情发展精心构思布局,采用奏鸣曲式结构,单乐章,有小标题。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为主要内容。
这首流传最广的中国交响乐作品曾先后荣获五次金唱片与白金唱片奖。此外,他在七十年代创作的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金色的炉台”、“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恩情”和八十年代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王昭君”等,也都成为著名的中国小提琴音乐文献。他还创作了中国第一首竖琴协奏曲和第一首双簧管协奏曲。陈钢的作品还有交响诗,大合唱和室内乐合奏等。他的作品以浓郁的民族祖宗情调和丰富的当代作曲技巧巧妙地融合而见长。
他在七十年代创作的小提琴独奏曲“金色的炉台”、“恩情”改编“苗岭的早晨”、“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的和八十年代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王昭君”等,也都成为著名的中国小提琴音乐文献。他还创作了中国第一首竖琴协奏曲和第一首双簧管协奏曲。陈钢的作品还有交响诗,大合唱和室内乐合奏等。他的作品因改编而富有浓郁的民族祖宗情调和丰富的当代作曲技巧巧妙地融合而见长。
此曲是陈钢与何占豪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时的作品,作于1958年冬。翌年 5月首演于上海获得好评。首演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表现手法,依照剧情发展精心构思布局,采用奏鸣曲式结构,单乐章,有小标题。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为主要内容。
专访作曲家陈钢
当年,两个二十岁出头的学生写爱、写人情,似乎有其所难。“谁都没见过梁山伯与祝英台。可是,我们写的不仅仅是中国古代梁祝的爱情传说,更是在书写心中的爱情。”
登录“作曲家陈钢”的微博页面,这样一幅背景映入眼帘:热烈的红色配上明快的,掩映在其中的五线谱黑白分明。在夺目、奔放、热烈的背景之下,微博主人诉说与转发着种种与美有关的文字和观点。你可能难于感觉到,如此洋溢着青春气息和生命活力的微博,出自一位出生于1935年、自称“70后”的长者之手。他,就是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作者之一——陈钢。
同样的背景风格,出现在上海市汾阳路20号的陈钢工作室。在寸土寸金的沪上中心地段,这间工作室的空间不过半亩,但被陈钢成功划分出了4个区域,融音乐工作、电脑写作、藏书阅读等功能于一体,风格独立中兼具中西方设计元素,红、绿、橙的大色块交叉运用,在艺术气息十足的摆设装饰之下,竟也不落俗套。
陈钢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这里的每一个细节都是自己设计的:“三十多年来,我的大部分工作都在这里完成,长时间的创作,需要有一个赏心悦目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