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高清简谱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农学 - 姚归耕
姚归耕
姚归耕(1906—1992),土壤肥料学家。长期致力于中国肥料试验和教学工作。参与并完成中国历史上首次地力测定,为肥料田间试验奠定了基础。积极倡导,并建立了中国第一批肥料长期定位试验地,为研究土壤肥力演变和合理施肥提供了科学基地。
展开

姚归耕 - 生平概况

姚归耕,原名姚叔舫,1906年2月15日生于江苏省吴县的书香门第,受江南文化熏陶,自幼好学,以优秀成绩毕业于苏州桃花坞中学。因对农业发生兴趣,为明志,改名为“归耕”。1929年考入当时以农科著名的金陵大学,在农学院以农艺为主修专业。该专业以农作物育种为重点,重视遗传学和作物育种技术。姚归耕在就读期间,通过生产实践和农村经济调查后发觉,中国广大农民素以农田本质的优劣为农耕的基础,因而特别重视肥料的收集和使用;对农民为积制肥料每年要消耗大量劳动的情况感触尤深。因而他更注重土壤学和肥料学的学习。当时,这两门课程的主讲教授是张乃凤。

1933年毕业后,留校任农艺系助教,指导学生进行土壤学和肥料学实验。当时,我国对土壤、肥料的化验尚缺乏经验。为搞好教学和科研,姚归耕潜心钻研土壤和肥料的分析技术。此时,张乃凤正在研究饼粕肥效,向各榨油厂征得百余个大豆饼粕样品,在姚归耕襄助下,用开氏法测得大豆饼粕全氮含量都在5%—6%之间。为验证其肥效,又进行了豆饼硝化试验。结果表明,在春季气温渐高的条件下,将大豆饼粕埋入土壤一周后,即可检得硝酸根离子的存在,3周内硝化过程最为旺盛,1个月后分解殆尽。由此指导农民用饼粕作为冬麦的追肥和早稻的基肥,使饼粕成为当时农业生产中的一种高效的商品肥料。有关饼粕硝化试验结果,后经叶和才简要总结,于1935年在金陵大学学报上刊出。

1933年春,张乃凤引进英国生物统计学家里休(R.A.Risher)的生物统计理论和田间试验设计技术,率同姚归耕在金陵大学农场设置了一个肥料田间试验,按肥料三要素搭配成8个处理设计方案进行实施。姚归耕一面在学校担任课程实验和分析化验工作,同时每天骑自行车往返于校本部和太平门外实习农场之间,亲自下地操作和观测,获得了满意的试验结果。这是现代生物统计理论及其田间试验设计技术在我国肥料田间试验的开创性尝试,对以后的全国性肥料试验影响至深。

1935年2月,姚归耕转入中央农业实验所工作。当时,我国使用的化肥主要是由外商输入的硫铵(即硫酸铵)。由于肥效显著,沿海各省农民竞相购用,但由于缺乏科学知识,不知硫酸中仅含氮素一种有效养分,在民间流传“硫酸铵会破坏土质,农作物对这种肥田粉是愈施愈馋”的说法。此时,我国民族化工实业家范旭东、侯德榜等正拟在南京建厂生产硫酸铵,为澄清传闻的真相,决定在建厂前先资助中央农业实验所进行试验。中农所聘请张乃凤任该所土壤肥料系主任,主持这一试验。以此为契机,张、姚师生再度合作共事,详细拟订了按全国各大土类进行肥料田间试验的方案。为确保试验能达到预期目的,决定利用与金陵大学农艺系有合作关系的农事试验场、所进行,这些场、所都有农艺系历届毕业同学主持技术工作。1935年春,张乃凤安排好试验方案后去国外参加国际土壤学大会,委托姚归耕负责实施,从各省试验地小区面积和排列、肥料种类和数量,乃至包装和运输,无不周密安排,以确保试验顺利进行。这一试验布及14个省,历时3年,共取得156个三要素肥料试验结果。结果表明,我国当时的农田中90%以上缺氮,40%以上缺磷,15%左右缺钾,为当时化肥生产和施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后经张乃凤整理成文,于1941年在《土壤季刊》上以《地力之测定》为题发表。这是我国肥料界的开创,不仅推动了化学肥料的广泛施用,而且奠定了我国肥料田间试验的基础。张乃风、姚归耕和各省农事试验场、所的合作者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劳动和智慧。

姚归耕 - 专业工作

1937年,中央农业实验所得到中英庚款基金会资助,聘请英籍专家利查逊(H.L·Richardson)来华担任肥料试验的技术咨询。利氏抵华时,抗日战争已经开始,国民政府及其所属机关纷纷内迁。中农所遂派姚归耕陪同利氏赴西安、武功、兰州等地的农事试验场(站)参观访问,调查考察土壤分布和肥料试验,最后抵达成都的中农所试验站。为开展专业工作,姚归耕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借用四川省农业改进所土壤肥料研究室一隅建立肥料研究室,并与农改所彭家元、陈禹平合作,以油菜为供试作物,进行粗骨粉肥效试验和三要素肥料试验。结果表明,成都平原农田土壤缺磷,粗骨粉肥效极为显著。这一成果经示范推广,深得农民信任,粗骨粉销售量大增,对抗日战争时期缺乏肥源的四川省农业作出了贡献。同时,也推动了四川省各地农事试验场(站)开展三要素肥料田间试验。为扩大试验地区,中农所派姚归耕去云南、贵州两省主要农区开展合作试验。由于三要素肥料试验的设计合理,又在农家田间进行,其结果具有很好的代表性。云南省的一些试验结果反映出红、黄壤农田上磷肥的肥效甚至超过氮肥,从而加速了西南地区对当地丰富的磷矿资源的开发利用。从1938年到1942年,姚归耕在物资、经费乃至交通条件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不辞辛劳地奔波于西北、西南诸省,把肥料试验的科学技术奉献给华夏大地。

姚归耕 - 留在上海

1947年1月,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为开发长江三峡水利资源,委托美国垦务局进行扬子江流域规划。规划中有培训中方技术人员的计划,姚归耕被派往美国垦务局任实习工程师,一方面接受技术培训,另方面参与有关农业部分的设计。不久美方中止了三峡工程的设计和人员培训,于同年7月撤销有关组织。姚归耕经原金陵大学美国专家推荐,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聘任为特约专家,曾为该组织撰写一篇有关中国肥料情况的专题报告,后在该组织的专刊上发表。这是中国肥料科学在国际上交流的首批学术论文之一。1948年1月,姚归耕放弃优厚待遇,转入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农学院研究生院进修。同年,他奉调回国,任国民政府行政院下设的农村复兴委员会技正,继续从事肥料科研和推广工作。1949年4月,有人劝姚归耕随中央农业实验所去台湾,鉴于国民党的无能和腐败,他毅然决定留在上海迎接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姚归耕在上海出任华东区农林部技正。1950年调往北京,任中央农业部土地利用局技正,参与全国土地利用的技术行政工作。1951年,他应陈恩凤邀请到上海复旦大学农学院农化系任教授,主讲肥料学、土壤学、土壤化学、土壤物理学和田间试验设计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从此开始了他的教学生涯。

姚归耕 - 组建教研室

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姚归耕同复旦大学农学院教师一起北上,任沈阳农学院教授,组建农业化学教研室,任室主任,继而任土壤农化系副主任、主任。他不仅亲自担任主要专业课的教学任务,更注意教师的梯队结构、培养和课程建设。从农业化学学科需要出发,增设“生物化学”和“同位素农业应用”两门课程。1964年,在他的倡议和主持下,组织全国重点农业院校拟定了“农业化学研究法”教学大纲。以后的事实表明,生物化学和同位素农业应用已成为农业院校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而农业化学研究法则是土壤农化专业的必修专业课。与此同时,姚归耕又根据农化学科发展的需要,在沈阳农学院农场建立了新中国第一块长期定位试验地,专门观测不同施肥处理时棕壤肥力的影响,并在中国土壤学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上报告了定位试验方案和试验的初步结果,引起全国同行的注意,推动了这一学科基本建设的开展。定位试验不是一二年可以得到结果的课题,对土壤肥力的影响需要长期观测才能觉察,在科研经费不很充足的情况下,还要顶住来自“定位试验短期内不出成果”观点的压力。姚归耕倡议设置了这一试验,又以他的毅力和耐心,虽几经起落而始终坚持,体现了他在学术上的执著追求和远见卓识。

50年代初期,中国科学院沈阳林业土壤研究所在沈阳成立,姚归耕兼任该所农化研究室研究员,主持沈抚灌区污水灌溉研究和应用,提出在东北大豆产区施用微量元素钼肥,均获得实质性成果,开创了我国工业污水合理农用和大面积施用微量元素肥料的先例。1958年,姚归耕还兼任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所长,以他积累的学识和经验,指导辽宁省化肥试验网的建设。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他否定了当年日本学者认为东北地区农田土壤不缺磷的论断,率先在辽宁省进行磷肥的试验和推广应用。历史已经证实这一决策是正确的。辽宁省乃至整个东北地区的粮食产量随着氮磷肥的合理配施而增长。

姚归耕 - 获准复职

由于肩负教学、科研双重任务,使姚归耕积劳成疾,身患肺病,手术切除肺叶大部。“文化大革命”期间,又蒙受不白之冤,定位试验地被毁,他本人被迫退休。粉碎“四人帮”后,冤案得以平反。1979年,年逾古稀的姚归耕获准复职,他以更大的热情投入教学和科研,主动承担指导“植物营养与施肥”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任务,为农业现代化培养高级科技人才。在他主持下,又重建了沈阳农学院棕壤长期定位试验地,并组织了东北地区长期定位试验学术讨论会,促使长期定位试验向纵深发展。如今,长期定位试验地已成为教学、科研人员和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的主要基地,在阐明不同施肥条件下的土壤肥力演变规律和合理施肥方面,提供了短期试验所无法比拟的科学结论。当人们在定位试验地采集供试样品时,都不由得想起了姚归耕。

姚归耕

姚归耕于1991年享受国家特殊津贴。1992年6月17日姚归耕教授与世长辞,终年87岁。他为后人留下了开发不尽的长期定位试验所蕴含的科学宝藏。

姚归耕 - 人物简历

1906年 2月15日 出生于江苏省吴县。
1933年 毕业于金陵大学农学院农艺系。
1933—1935年 任金陵大学农学院农艺系助教。
1935—1942年 任中央农业实验所技士。
1942—1944年 任江苏省立教育学院附属农科教员、代理科主任。
1945—1946年 任农林部上海农场技师。
1947年 1月 任美国垦务局实习工程师。
1947年 7月 任联合国粮农组织特约专家。
1948年 1月 入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农学院研究生院进修。
1948年 11月 任国民政府行政院中国农村复兴委员会技正。
1949年 11月 任华东区农林部技正。
1950年 3月 任中央农业部土地利用局技正。
1951年 2月 任上海复旦大学农化系教授。
1952—1986年 历任沈阳农学院土壤农化系教授,土壤农化系副主任主任、兼任农业化学教研室主任。
1953—1966年 兼任中国科学院沈阳林业土壤研究所研究员。
1958—1966年 兼任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所长。
1955年 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1951—1983年 先后当选为中国土壤学会第一至四届理事会理事。
1985年 当选为中国农学会中国土壤肥料研究会副理事长。
1986年 10月 退休。
1992年 6月17日 在沈阳逝世。

姚归耕 - 主要论著

YaoKwei—keng.FertilizerinChina.FAOMonographonSpecialTopicbyAgriculturalSpecia1ist,1947,10.

 

更新日期:2025-01-03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免费下载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zhdjxd@foxmail.com

Copyright @ 2023-2024 pc.pingguod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