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高清简谱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僧人 - 高闲
高闲
唐朝时僧。宣宗(847~859)尝召入,赐紫衣袍。后圆寂于湖州开元寺,闲好用霅川白紵,以作真、草书。其笔法得之张长史。韩愈曾作序送之,盛称其书法之美妙,遂大显于世。曾用楮纸草书《千字文》,又书令孤楚诗,石刻在湖州。宋董逌《...
展开

人物简介

  唐朝时僧。宣宗(847~859)尝召入,赐紫衣袍。后圆寂于湖州开元寺,闲好用霅川白紵,以作真、草书。其笔法得之张长史。韩愈曾作序送之,盛称其书法之美妙,遂大显于世。曾用楮纸草书《千字文》,又书令孤楚诗,石刻在湖州。宋董逌《广川书跋》云:“闲之书不多存于世,其学出张颠,在唐得名甚显。”宋陈思《书小史》云:“高闲善草书,师怀素,深穷体势。”传世书迹有草书《千字文》残卷真迹,湖州有石刻《千字文》、《令孤楚诗》等。草书《千字文》残卷,真迹。纸本,纵30.8厘米,横331.1厘米,已残,仅存“葬”字以下52行、243字,前缺的部分由元鲜于枢补。此书迹流传有绪,曾经宋赵明诚、元鲜于枢、明方鸣谦、清卞永誉和安岐等收藏,现藏上海博物馆。此《千字文》以硬毫书写,笔势浓重,坚挺纵放而不失规矩。循规草法,挥洒自如,气象生动。其结尾处,尤为开阖恢弘,豪爽顿生,给人一种笔墨淋漓酣畅的感觉。   

  张佑有诗赞曰:“卷轴朝廷饯,书函内库收 陶欣入社叟,生性论经俦 日色屏初揭,风声笔未休 长波浮海岸,大点出嵩邱 不绝羲之法,难穷智永流。 殷勤一笺在,留着看银钩。” 可见高闲在唐书名显赫。

书法造诣

  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往昔张旭善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悲、愉快、怨恨、思慕、憨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今闲(高闲)之于草书,有旭之心哉!不得其心逐其迹,未见其能旭也。为旭有道,利害必明,无遗锱铢,情言于中,利欲斗进,有得有丧,勃然不释,然后一决于书,而后旭可几也。” 在此,韩愈把书法抒情的特质阐述得显豁、透彻,淋漓尽致。书法情感的两方面:一是书作者自己的喜怒哀乐“有动于心”的直接发抒;再是“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触动了书作者,物我交融,表现之于情感。所以张旭的草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达到了神化的境界。师其迹,必须师其心。

  所以韩愈说:“不得其心逐其迹,未见其能旭也。”书道之妙,在于斯也欤!文中虽然没有直接论述高闲之草书,全文只是在论张旭,因为唐代书风实肇自张旭,韩愈对张旭的赞颂是时代使然。但是,韩愈所说高闲“有张旭之心”,实则是说高闲早已悟出了张旭的思想、艺术之道和艺术之精神了,这里也就是明说张旭实赞高闲。韩愈是唐代大文豪,高闲书法能被韩愈评论,且与当代草书最高成就者张旭并论,可见高闲草书的成就和水平。   

  宋董卣《广州书跋》云:“闲之书不多存于世,其学出张颠,在唐得名甚显。韩退之尝谓张旭喜怒忧悲,必于书发之,故能变化若鬼神。见闲书者,知随步置履于旭之境矣。彼按迹无差者,岂复循已弃之辙迹而求致之哉?正善学旭者也。”这里是说高闲书法学习张旭,已步入张旭之境地,但是高闲是追求书法之最佳而不是拘泥于张旭之迹。由此说明高闲善于学习张旭。正因为如此,故高闲成为“继张旭、怀素后又一位以草书冠一时之名得书家”,而对后世影响至大。宋代黄庭坚就曾学习过高闲,他在《鲁直自评书学》中称:“余学草书三十年,初以为周越为师,故三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通过这段自白,说明高闲书法曾对黄庭坚有过关键性的启示。黄庭坚最后从张旭、怀素、高闲三位草书高手墨迹中窥见笔法之妙,悟出真谛而成为宋代首屈一指的草书大家。 元代鲜于枢论草书云:“张长史(张旭)、怀素、高闲皆名,善草书:长史颠逸,时出法度之外;怀素守法,特多古意;高闲用笔粗,十得六七。”   

高闲

  这里亦是将高闲与张旭、怀素并列而谈。鲜于枢一是说此三人皆擅长草书,都有名气,继而分别论述了各家的草书特点。看来,此三人在唐以后的书法家中是被学习继承之楷模。三者的基本情况及其关系为:“张旭,字伯高,吴郡(今属江苏)人。官至金吾长史。擅狂草。其书龙飞凤舞,神奇莫测,细察之,却无一笔不合规矩。……怀素,字藏真,潭州长沙(今湖南长沙市)人,善狂草。好饮酒,兴到运笔,如骤雨旋风,圆转飞动,虽多变而法度具备。晚年趋于平淡。前人评其狂草继承张旭而有所发展,谓u2018以狂继颠u2019并称u2018颠张醉素u2019,对后来影响很大。”   

  这里虽未曾记载高闲的官位,但记录了皇帝赐予他紫衣,说明此人有才且在当时的社会地位不低。在上述记载中,怀素继承了张旭,高闲师法怀素,可见他们乃一脉相承。三人有师承关系,但都是师其心,并非师其迹。他们都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又各有不同的艺术风貌,艺术水准在同一层次上,否则,就不会被人相提并论。虽然高闲没有像张旭那样留下《冠军帖》、《肚痛帖》、《古诗四帖》,像怀素那样留下《自叙帖》、《小草千字文》、《菩萨帖》、《论书帖》等众多碑帖供后人研究、临习、借鉴,但从仅存留下的草书《千文残卷》,仍能看出高闲草书的艺术内蕴与个人风格。

艺术特征

  高闲草书《千文残卷》共52行,243字,是《千字文》的后面部分,现藏上海博物馆。其书体属草书中的今草范畴。今草是古草(章草)的对称,是在章草草法(也包括楷书体势)基础上衍进而成的一种新草体。其特征:减省了章草的隶意波磔,结体由扁方趋于狭长,笔画更简约,增加了萦带,笔顺有的也有新变异,同时还打破了章草字的区别与规矩,可以大小、轻重、斜正相同,上下字间注重牵连。

  今草的书写比章草更为流美、便捷。高闲的草书,部分字结体偏扁方,部分字结体偏狭长,形成字形的变化对比,即是在章草与楷书的基础上变化的。尽管笔法变化丰富,但某些点画仍保留了章草与楷书的笔意。每个字的间架稳健,笔力遒劲,尤其是楷书的影子较明晰,其书面貌尽管与“二王”的今草大相径庭,但的确又是千变万化、个性独特的今草。“二王”今草以正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媚劲健为基础,表现出浓纤折衷,千变万化。

  高闲草书深谙“二王”,先以正书打基础,而后求自然,富变化,重厚实。苏轼云:“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未能正书,而能行草,犹未尝庄语,而辄放言,是无道也。”说明写草书之前一定要先写好正书。作为高闲生活的唐代,楷书已成为一种工具被使用。在中国书法史上,唐代的楷书成就没有哪个朝代能与之匹敌,欧阳询、颜真卿等流传下来的楷书成为后来无人攀越的最高巅峰。高闲处于楷书最高峰时代,其本人也是擅长楷书的,遗憾的是高闲楷书未被流传下来。不过从高闲的草书中仍能够体味出他的楷书功力。因为高闲的草书有厚重、沉稳的一面,做到这一点,非有坚实的正书功底不可。苏轼还说:“真书(楷书)难于飘扬,草书难于严重。”真书不飘逸而刻板,草书不严重则浮滑。要作真如草,作草如真,才能救此两弊,所以,必须真草兼擅,方能真草皆美。“擅以白绫作真草”的高闲,从他《千文残卷》草书那既飘逸、又稳重的内蕴中,可以看出其真正做到了真草皆美。   

  高闲书写《千字文》的用笔,观其笔迹,应是兼毫斗笔,其笔用狼毫和羊毫合制,软中有硬,书写笔画具有弹性。众所周知,在书法艺术的文房四宝中,笔摆在首位。用笔而产生笔象,求笔象而有笔法。笔法有保证文字书写规范性的一面,更多则是为了充分利用生理机制,充分发挥工具效应,创造美的笔画形象,创造丰富多彩且具表现内在精神和功力修养的点画,在以书法形式寄托人的情志意兴上,具有极大的物质潜能。“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柔软富有弹性的笔,可以把形、势表现出来,可以创造生命之力,可以有肌肤之丽。高闲书写草书,一反张旭、怀素使用长锋的传统,而是用书写楷书所用之笔,这本身就是一个创举。

  这样,从工具上就与他的前辈拉开了距离,书写出的效果当然别样。高闲善真书是扬其长,将用得娴熟的书写真书的笔用于书写草书时,自然就更为得心应手,运用自如了。短锋粗笔书写出的字,丰腴饱满,朝气蓬勃,具有少女俊男之美感。在高闲的手中,“这毛笔不仅是实用工具,而更重要的是它有奇妙的表现力,能用来创造反映主体心灵的艺术。而且这艺术能体现出民族文化精神,哲学——美学思想;通过书家的挥运,能充分利用矛盾的原理,以其物质性创造出具有神、气、骨、力、血、肉的活生生的书法艺术形象。”高闲书法,注重势,“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其转笔左右回顾,无使节目孤露,点画藏锋入迹,圆笔属纸,中锋行走,势尽,力收之。正如卫铄《笔阵》所言:其“横”如千里阵云,“点”如高峰坠石,“撇”如犀象之角,“竖”如万岁枯藤,“钩”如巨浪涛天,“竖钩”如白钧弩发,连续转折变化之笔如崩浪雷奔,劲弩筋节。诸如“通灵感物”,“多力丰筋者圣”之书学道理,在高闲作品中充分体现。   

   高闲草书洒脱畅快,轻松自如,这是功力深厚的自然流露。其书洒脱而有法度,畅快而不浮滑,轻松却见严谨,自如中显其个性。具体体现在用笔随意,不刻意求工,很难讲是以哪一种关系为主导,一切似乎都是信手为之。笔画中运行速度较快,挥运间以“意”为主而不在“精”。墨色层次丰富,变幻多端。决无特意安排布置之迹,自然妥帖,浑然天成,当是“无意于佳”者。从高闲草书中还可看出其性格开朗。高闲笑对人生,看破红尘,后归于佛门,当了一名笑和尚。他作为一代名士,无心仕途,而钟情于书法。对于他来讲,书法是一种生活的必需,而不是谋取功名的资本,因此,其书既无名禄之嫌,又无压抑之感,给人感觉是无比的放松与飘逸。不过,其书看似飘逸,实则庄严。高闲采用粗壮之笔法,以飘逸之韵,真书之功底,书写出厚实而不滞、随意而不浮的草书,正是他的追求之所在。高闲这稳重若泰山、飘逸似神仙之意蕴,应是书法艺术中的崇高境界,因此在中国草书史上能与“张颠狂素”并列。

相关信息

楷书四大名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元之赵孟俯。

初唐四大家---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

钟王---三国魏钟繇、东晋王羲之。

二张--指东汉张芝、唐代张旭,二位善草书之书家。

赵董---指元代赵孟俯,明之董其昌。

邢张米董---指晚明四大家邢侗、张瑞图、米万钟、董其昌四人,其中董其昌、邢侗又有“南董北邢”之说。

吴中四才子---指明代居于苏南的书法家唐伯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祝允明。

二沈---指明初沈度、沈粲兄弟二人,又号称“大小学士”,前者以婉丽胜,后者以遒逸胜。

鲜赵---指元代书家赵孟俯、鲜于枢,又称元“二雄”,赵氏代表作如《仇锷墓碑铭》、《三门记》、《汲黯传》、《二陆文赋跋》、《嵇康绝交书》、《兰亭十三跋》等;鲜于枢代表作如《韩愈进学解》、《渔父词》、《透光古镜歌》、《韩愈石鼓歌》、《苏轼海棠诗》、《老子道德经》等。

米薛:指北宋米芾、薛绍彭,后者代表作如《杂书卷》等。

苏黄米蔡---指宋“四大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苏氏代表作如《天际乌云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寒食诗》、《醉翁亭记》等;黄氏代表作如《松风阁》、《苏轼寒食诗跋》、《花气诗》、《诸上座帖》等;米氏代表作如《多景楼诗》、《苕溪诗帖》、《蜀素诗》等;蔡氏名作如《万安桥记》、《颜真卿自书告身跋》,“四家”之蔡(一说为蔡京)。

颜柳---指颜真卿、柳公权,书史上又有“颜筋柳骨”之称,前者的代表作如《多宝塔感应碑》、《郭家庙碑》、《元吉墓碑》、《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祭侄季明文稿》、《争座位帖》等;后者的代表作如《李晟碑》、《金刚经》、《神策军碑》等。

颠张醉素---颠张即张旭,代表作如《肚痛帖》;醉素指怀素,代表作如《自序帖》、《千字文》、《苦笋帖》等,二人并称草圣。

虞欧褚薛---指初唐的四大书法家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虞氏的代表作有《孔子家庙碑》,欧阳氏代表作如《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虞恭公温颜博碑》、《皇甫诞碑》,褚氏名如《雁塔圣教序》、《孟法师碑》等,薛氏代表作如《信行禅师碑》等。

羊薄---指南朝宋书法家羊欣、薄绍之,前者善隶(正)书,后者善行草。

二王---指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前者为书圣,代表作如《兰亭序》等,后者代表作如《鸭头丸》、《十二月帖》等。

三谢---指东晋的谢尚(从兄)、谢奕(兄)、谢安(弟)三人,他们不仅在政治上著名,在书法上也颇有造诣,并因此得名“谢家之宝树”。

崔杜---指东汉崔援、杜操(又改杜度),为徒师关系,皆善章草。

钟张---指东汉张芝、三国魏种繇,张氏创今草,被推为“草圣”,钟氏代表作如《宣示表》,《贺捷表》等。

更新日期:2024-11-2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免费下载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zhdjxd@foxmail.com

Copyright @ 2023-2024 pc.pingguod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