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历
1924年,考入黄埔军官学校第一期,编入第一队。同年5月15日,由刘汉杰和范振亚介绍,加入国民党。在校期间曾任分队长,是黄埔一期生中的早期领袖。
1926年,任宪兵教练所党代表一职。
1927年7月,担任纪律执行委员、海军分会特派员等职。
1928年9月,考入陆军大学正则班第9期。
1931年10月,学满毕业,派任警卫第1师第1旅中校参谋主任。
1932年1月,警卫第1师1旅改称第87师259旅,参加了“一.二八”淞沪抗战,钟彬运筹帷幄,出力颇多。
1933年1月,调任第87师第261旅第522团上校团长。同年8月,军政部合并第87、第88师的四个补充团,成立第36师。钟彬第36师少将参谋长,主持全军编组训练工作。
1933年底起,任第108旅少将旅长、第36师副师长兼安卢师管区司令、中央军校第2总队总队长。
1938年起,任第88师中将师长、中央军校汉中分校主任。
1941年4月,任第71军副军长,同年11月任军长。
1944年6月,任青年军第203师师长。
1945年,任青年军第9军军长。
1946年,任国民政府参军处参军、整编26师师长。
1948年8月,任陆军第9训练处处长兼第109军军长。
1949年任川鄂边绥靖公署副主任兼第14兵团司令官。
1949年11月,在涪陵被俘虏。
1950年2月下旬,因患急性疟疾去世,终年50岁。
著作有《龙陵会战史》。随71军参加了滇西远征军龙陵战役。
人生轨迹
钟彬,字中兵,谱名炽昌,报考黄埔军校时曾填姓名为钟斌,1900年8月23日出生于广东省兴宁县龙田乡合水村。根据族谱记载,兴宁钟氏为商微子启后代,始祖提龄公于北宋元符元年自福建汀州迁至广东,南宋初年二世祖文振公、文亮公兄弟落户兴宁。钟彬出自文亮公一门,为提龄公二十一世孙。父亲钟培梅,母亲廖氏,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妹妹。
钟彬少年丧父,和母亲相依为命,靠家中三亩田地的收入及伯父的接济,在龙田乡高等小学和兴宁县立中学完成学业,1922年考入广东省立公路工程学校测量科,到省城广州上学。在校期间,钟彬与同乡、广东大学法政科学生刘汉杰时相往来。刘汉杰是国民党员,在他的鼓励和介绍下,钟彬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编入第1队。在校期间,由刘汉杰和同学范振亚介绍,于1924年5月15日加入中国国民党。
军校同队中,以同乡李安定和湖南人宋希濂对他影响最大。李安定活动能力极强,在校期间曾任分队长,是黄埔一期生中的早期领袖。钟彬军校毕业后长期跟随李安定任职,曾在李任连长教导第1团(团长何应钦)第1营(营长沈应时)第3连任排长。1926年3月,李安定升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四期学生队政治科大队第2队队长后,又推荐钟彬接任其宪兵教练所党代表一职。1927年4月李安定调任海军处政治部主任后,钟彬随他担任了“自由”号炮舰党代表。同年7月,李安定出任黄埔同学会广东支会执监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席后,又委任钟彬担任纪律执行委员、海军分会特派员等职。
1928年9月,钟彬同李安定一道,考入陆军大学正则班第9期。李安定于1930年春提前毕业,出任黄埔军校办公厅主任;钟彬则在1931年10月学满毕业,派任警卫第1师第1旅中校参谋主任。此后,李安定先后在第18军、福建省保安处任职;钟彬则在警卫军系统担任队职,直至1934年李安定因秘密组织小团体被杀,两人未再共事。
钟彬于1931年10月自陆军大学毕业,分配到警卫第1师第1旅(旅长孙元良)任中校参谋主任。1932年1月,警1师第1旅改称第87师259旅,参加了一二八淞沪抗战,钟彬运筹帷幄,出力颇多。
1933年1月,钟彬调任第87师第261旅第522团上校团长,旅长正是宋希濂,两人志向相同,工作融洽,相交日深,在日后的军旅生涯中,钟彬成为宋希濂不可或缺的助手,也多次得到宋希濂的保荐提携。这一年8月,军政部合并第87、第88师的四个补充团,成立第36师,任命宋希濂为师长。钟彬也随之前往第36师,升任少将参谋长,主持全军编组训练工作。
第36师建军不久,就开赴江西抚州驻防,原准备参加围剿红军。10月间国军第19路军将领蔡廷锴、蒋光鼐会同李济深、陈铭枢等人在福建另立政府,建立“中华共和国”。第36师于是奉命改变作战任务,加入讨逆第5路军序列(总指挥卫立煌)序列,入闽平叛。
第36师入闽后,由第39军军长刘和鼎指挥,参加了对延平县城的包围。延平是福州的门户,福建“中华共和国”政府方面,派其“人民革命军”第5军第10师防守,并以一营兵力,占领城外制高点九峰山,构筑碉堡,对攻城部队造成很大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