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高清简谱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劳模 - 吕清森
吕清森
吕清森,吉林桦甸供电分公司送电检修班工人,31年如一日,坚持巡护红白线(红石到白山),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章、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优秀共产党员标兵等荣誉称号。
展开

人物简介

吕清森,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吉林桦甸供电分公司送电检修班工人,1960年6月出生,1979年参加工作,199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吕清森同志31年如一日,坚持巡护吉林地区海拔最高、环境最差、巡视难度最大的66千伏红白线(红石到白山)。他每月徒步巡线超过200公里,累计行程超过7万公里。他总结形成并运用“采光巡线法”等行之有效的巡线方法,及时发现供电缺陷5000多件,确保输电线路连续安全运行无事故,累计为企业减少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6000多万元。

干活累不死人,干啥都得有一股子精神头

  红白线是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最困难的66千伏的输电线路之一,蜿蜒于群山密林之中,一直是离地最高、环境最差、巡护难度最大的一条线路,线路全长47公里,平均高度都在海拔500米左右,几乎是每一个小山头就有一个铁塔,最高的一个铁塔位于海拔1100米高的山上。

  吕清森所从事的巡线工作要求每次巡线每个铁塔必须都要走到,有时候山洪暴发、积雪覆盖还要绕道,这样一来吕清森至少攀山越岭需要步行200公里以上,而且每个月必须保证要巡线一次,巡线下来至少需要5-7天的时间。

  "这30多年下来,老吕至少已经走了7万公里。而且吕清森一直还在坚持着巡护红白线,我们想安排年轻人替换他,但是他把年轻人带出徒后,把年轻人安排到很好巡护的线路巡线,他一直坚持这条线的巡护工作。"桦甸供电分公司党委书记姜武超说。

  走路不能低着头走,还要琢磨自己的业务,每一次巡线都是他学习积累的过程,"吕清森巡线法"已经在吉林电路有限公司进行推广。

吕清森

  初中毕业的吕清森在31年的巡线过程中,写下了几十本日记,而且这个日记只有他自己能看懂,一些特殊符号代表了铁塔上的一些细小结构,把线路的杆塔、杆号、村屯地界、风向、覆冰现象、雷击情况、塔上的绝缘子情况都记录下来,每个月都要对照一下,这些细小结构有啥细微变化,他几乎都能一眼看到。

  他根据"红白线"铁塔结构、导线走向、金具配置等不同特点,把"红白线"划分出了导线易覆冰段、风向变换段、易遭雷击段、设备易失段、地形地理位置复杂段、巡护困难段、缺陷密集段和隐患多发段等九个重点巡护段。并在巡护中总结出了位越观测法 "之"字形行走巡视法、风力风向观测法等一套成功的巡视方法,有效地保证了"红白线"连续31年安全运行无事故。

  山上没有路,也没有人家,冬季大雪到腰迈不动步,只好在雪上爬或滚,夏季山洪暴发路难行,浅滩可以涉水过,水大就要绕路,碰上下雨天,山坡泥泞异常,需要爬多次才能上去。每次巡线回来,撩起裤腿来一看,腿上都是伤。

  靠经验和潜心观察钻研,吕清森给单位上报的"缺陷单"是最权威和准确的。"老吕比较神,有一次老吕跟我们上报了一个缺陷单,说电线出现断股情况,需要及时维修,我们维修工人到了现场,把线放下来,用手捋了一遍,就是没有找到断股的地方,只好把线又拉上去,老吕来了一看就找到了断股所在的地方,我们几个维修班的同事都服了。"送电班的同事王海军说。

  吕清森经常对同样在电力部门工作的儿子吕鹏说,干活累不死人,但没有精神却容易死人,干啥都得有一股子精神头,这股精神头到啥时候都不能丢。

组织的恩报不完,只能用努力工作来报答了

  因为在高山峻岭中常年独行的原因,51岁的吕清森一直是寡言少语,给人一种木讷的感觉,说起巡线的艰苦来总是讷讷的说不清楚,但要是谈到巡线的重要性和自己总结出来的"采光巡线法",往往总是滔滔不绝。

  "这些年来我带出来不少徒弟,他们在其他线路的巡线工作中也非常突出,红白线的巡线工作确实很艰苦,但这30多年下来,线路上的每个隐患、事故易发段我都已经了如指掌,如果换上新手往往在几年内很难适应,咱们电力企业是产供销一条龙,最短时间内把故障点找到,并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这样才能避免出现重复的故障,所以我坚持要求巡护这条线路。"吕清森说。

  每年吕清森都要穿坏四五双鞋,有时候巡护一趟就要穿坏一双鞋、一个望远镜、一个皮包,包里放有扳手、钳子、折叠锯、螺丝等,再加上自己准备的水、香肠等食品,足足有十几公斤沉,午餐一般都要自己在山上吃。

  吕清森常说,"缺陷都是人为留下来的,如果不及时找出这些缺陷,就会造成很大的损失,每到刮风下雨的时候,我都到事故易发区去观察,刮风的时候拿着小旗看风向,看电线的摆动幅度,找出规律来,也能为今后的线路修建提供一些建议。"

  说话腼腆的吕清森重复最多的是"感恩",因为20年前的一次冻伤几乎失去双手,是企业、组织不惜一切代价保住了他的双手,吕清森说:"这些恩一辈子都报不完,只能用努力工作来报答了。"

  1981年的2月份,吕清森和同事们参加松滨线(哈尔滨到松原)的施工,突然气温降到了零下三十八九度,一下子冻伤了40多人,因为吕清森正在塔上工作,等下来的时候,双手9个手指冻伤严重,医生甚至建议要截肢手术。

  "当时手指肿的发黑了,指甲盖长起来就掉,一连掉了三次,当时单位领导请求医生一定要保住我的双手,花多少钱都可以,后来住院一个多月才恢复过来,到现在这双手下雨阴天还有些不舒服呢。"吕清森说。

工作都魔怔了,每时每刻都想着如何巡线

  夏天雷击、冬季覆冰都是电力设备的大敌,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及时找到事故点是最重要的,有些事故发生后,吕清森赶到他认为最有可能的线路巡护,很多事故都是他在凌晨6点左右发现的。

  巡线工作就是风里来雨里去的,爬冰卧雪,冬天山上风大、雪大、气温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夏季山林里密不透风,风雨说来就来,每次巡线都是满身泥水,秋天的时候如果赶不上车就在人家的玉米秸秆垛里对付一宿。

  "老吕的衣服我都不愿意洗,因为你怎么洗都洗不干净,冬天还好办一点,也就是一些泥和汗碱,到夏天就把衣服染得五颜六色,上边都是树叶、草叶染的颜色,还刮得到处是口子,看衣服就能知道巡线这个工作有多累,卷起裤腿来就能看到小腿上都是伤疤,一双脚经常被汗水泡得发白,就是这样老吕回家也从来没有说过累。"吕清森的妻子高秀凤说。

  在妻子高秀凤的眼中,吕清森对巡线工作有点魔怔了,不仅自己用土办法测试绝缘子、线杆的性能,而且还有时间就到别人的责任区那里去观察,如果发现问题,就会告诉负责巡线的人员,赶快报修确保没有大的损失。

  "有一次老吕要过生日,亲戚朋友都来了,饭菜刚端上桌,突然外边打雷下雨了,他放下饭碗就跑出去了,说要到雷击区去看看雷击情况,别说还挺神的,外边在哪个方向打雷,电灯闪了几下,他就能说出哪个地方遭到雷击,几乎都能被他说中。"高秀凤笑着说。

  作为送电班的职工,吕清森还负责线路的维护和修理,每个月在家的时间都不多,儿子吕鹏小时候对这个一心扑在工作上的父亲很是陌生,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妻子高秀凤一个人忙活。

  吕清森的父亲吕明俊也是一位老巡线工,从建国前每月一斗高粱米的工资到1979年光荣退休,吕明俊经常告诉接班的吕清森说,党和国家的恩情不能忘,必须当一名称职优秀的巡线工。

  "爷爷去世前的一两天,父亲准备晚几天去巡线,可是爷爷硬是把父亲撵走去巡线,后来爷爷不行了,由于当时没有电话,单位同事费了很大劲才找到父亲,但是回来后,爷爷已经去世了。"吕鹏含着眼泪说

更新日期:2024-11-2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免费下载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zhdjxd@foxmail.com

Copyright @ 2023-2024 pc.pingguod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