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秋农
董秋农(1910~1939) 原名董万丰。出生于金州(今大连市金州区)二十里堡韩家村。少年时曾在二十里堡私立小学读书。1928年在旅顺二中读书时,为反对日本统治、随便开除中国学生等暴行,组织领导学生罢课,拒不返校复课。1929年转...
展开
基本内容
董秋农(1910~1939) 原名董万丰。出生于金州(今大连市金州区)二十里堡韩家村。少年时曾在二十里堡私立小学读书。1928年在旅顺二中读书时,为反对日本统治、随便开除中国学生等暴行,组织领导学生罢课,拒不返校复课。1929年转入北平(今北京)一所中学学习。1933年考入日本神户商业大学经济系。留学期间,接触到马克思主义思想,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有了理性认识。1937年1月毕业回到家乡。 董秋农回乡后,看到家乡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残酷统治下,人民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决心创出一条救人民于水火的道路。有次他看到其妹在谈论吃穿,竟生气的说“国都快不没有了,还讲究什么吃穿?!”后来在其大姐的支持和帮助下,瞒着年迈的父母,秘密出走,矢志不移地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1937年3月,他寄身山西省太原西北实业公司当雇员,待机寻找共产党。“七·七”事变后,他毅然奔赴抗日前线。他认定八路军是真正抗日救国的队伍,与好友张有萱接连2次去八路军办事处,要求参军,因他是毕业于日本名牌大学的大学生,均未成愿。1937年9月,他第3次来到八路军办事处,向接待他们的南汉宸同志慷慨陈词,力诉为报效祖国而历尽千难万险、寻找革命队伍之经过,表达愿为民族解放事业献出一切之决心。南汉宸经请示当时正在太原工作的周恩来副主席,周恩来副主席当即批准他入伍并给他们发了去延安的介绍信。 董秋农入伍后,被分配到八路军总部敌工部,从事搜集、翻译日文资料工作。他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夜以继日,将搜集和查阅的大量日文资料,及时准确地翻译出来,为指挥员分析敌情和作战部署起到了重要作用。他还经常利用工作之余,编写对日军的宣传材料,并亲自刻写、印刷、散发、张贴。行军中,他抓住休息时间写标语,搞宣传。到了宿营地,又不顾疲劳,翻山越岭到村庄搜集资料。董秋农专心致志的工作精神,在部队中传为美谈。一次朱德总司令轻轻走进他的工作室,见他正聚精会神地伏案译文,就依在床头等他,可董秋农竟好久没发现。直到翻译完毕伸个腰的时候才发现朱德总司令早已等候他多时了。为此,受到朱德总司令的称赞。 1938年,董秋农经朱德和彭德怀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夏,组织选派他参加八路军总部巡视团,到冀南平原深入部队检查工作。入秋,他被派到肖华所率部队(驻冀鲁边地区)。10月,八路军成立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师级建制),他被任命为政治部敌工部部长。当时冀鲁边地区发生旱灾,日军又即将开始“扫荡”,环境十分险恶。但他斗志昂扬,不怕艰难困苦,始终和战士同甘共苦。看到部队条件艰苦,他就经常写信给在家乡他最信任的大姐,让她回信时多带点东西来还有钱,说他这里的朋友多,总是不够用。而他的大姐也始终冒着残酷殖民统治的危险,默默的满足他每个要求:毛毯、大洋甚至还有吃的都源源不断的送往了不知名的每个地方。因为来往的信件中她早就能体会到,她的弟弟是在做大事。他享受干部待遇,但却把配给他的勤务员主动辞去,送到部队需要的岗位。他生活俭朴,从不摆知识分子架子,战斗时身先士卒。作战时宣传我军政策,瓦解敌军斗志,他建议部队官兵学喊“缴枪不杀”、“优待俘虏”等日语短句,得到了挺纵领导的大力支持。为了使部队迅速学会对敌喊话,使其在战场上发挥作用,他下连队亲自任教,亲自上战场对敌喊话。在当时没有扩音设备的条件下,他采取到作战前沿领喊,甚至抵近敌人喊活的办法,使战场对敌喊话的效果大大提高,产生了动摇敌军士气,瓦解破坏敌伪军战斗力的作用,为部队夺取战斗胜利起到重要作用。在对敌作战中,曾有9名日军听到他的喊话后,到我军阵地投降;因听到他喊话而投诚的伪军更多,仅伪军官就有数十名。 1939年10月,董秋农所在部队奉命伏击途经山东陵县陶家一带的日军,作战中不幸中弹牺牲,时年29岁。 1945年6月17日,毛主席、中央其他领导同志和中共“七大”代表及延安各界人士在延安隆重召开追悼大会,追悼董秋农等中国革命烈士。董秋农的名字分别载入党和军队的名录中。60多年来每年的清明节,在董秋农烈士墓当地的学生和百姓都自发前去祭扫凭吊,他的事迹一直流传到现在,而且现在的小学生还会传唱当年歌颂他的民歌。1998年4月,中共金州区委、金州区政府将董秋农烈士遗骨从山东陵县迁回故里,重新葬在金州区烈士陵园,并立碑以铭其忠贞报国之志。1998年8月,中共大连市委、大连市人民政府将董秋农塑像敬立在大连英雄纪念公园,以彰表他为争取民族解放英勇战斗的革命精神。更新日期:2024-11-23
最新车载视频
推荐车载音乐
车载音乐下载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