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高清简谱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抗战 - 王铁汉
王铁汉
王铁汉(1905年2月24日-1995年12月15日),又名王朝治,中国辽宁盘山人,国民党将领。喜欢研究军事、政治,编写过《战争论》、《东北军史略》等书,并出版发行,有儒将之称。其主要成就是打响了抗日战争的第一枪。
展开

学历

北京大学预科肄业

(1922年)

东三省陆军讲武堂第四期步科毕业

(1923年)

北京中国大学肄业

王铁汉

(1925年)

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二期毕业

(1937年)

中央训练团党政班第三十一期受训

(1944年)

经历

陆军独立第七旅620团团长(1931年-1933年5月)

陆军第六十七军少将参谋(1933年5月-1937年8月)

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部高级参谋(1937年)

陆军第105师副师长(1937年-1941年12月)

陆军第四十九军军长(1941年12月-1946年6月)

陆军第四十九师师长(1946年6月-1947年8月)

第一绥靖区司令官((1946年7月)

沈阳防卫区司令官(1948年1月-1948年10月13日)

辽宁省政府委员(1948年2月18日-1948年10月31日)

辽宁省政府主席(1948年2月18日-1948年10月31日)

东北行辕政务委员会委员(1948年5月8日-1948年10月31日)

总统府国策顾问(1951年-1995年12月15日)

中国国民党(第九届)中央评议委员(1963年-1995年12月15日)

生平

年青时代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两年后,因家境贫寒弃学从军,之后进入东北陆军讲武堂学习,曾经在北平中国大学进修。九一八事变前一直驻守沈阳东山嘴子北大营。王铁汉时任东北军陆军独立旅第七旅620团团长,拒绝执行上级的不抵抗命令,下令打响抗日第一枪。后随东北军入关驻守北京昌平县。1933年参加长城抗战,同年5月,任第六十七军少将军参谋长。

1937年11月参加淞沪会战,1938年9月,任四十九军一〇五师师长。1939年9月参加了第一次长沙会战,1941年3月参加了南昌会战中的江西上高战斗,10月,升任四十九军中将军长,兼任金华兰溪警备司令,驻防浙江。1942年5月至8月参加了浙赣战役,后驻守江西上饶。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赴杭州受降,1947年8月卸任陆军整编第49师师长(后改为陆军49军,任军长)。后1948年任沈阳防守司令官、辽宁省主席。

1947年9月,兵员得到补充后的49军在东北。适逢东北民主联军发起秋季攻势,在国民党东北行辕主任陈诚的指挥下,刚到东北才20多天的49军就陷入了东北民主联军的战术陷阱中,被8纵痛歼,49军军部和下属的79、105师被歼灭。其中,王铁汉本人凭借一口熟练的东北话,又侥幸只身脱逃。

从此,王铁汉指挥的原张学良东北军部队,终于在内战战场上被歼灭殆尽。

1948年10月底随国民党赴台,作为东北军在台高级将领。1960年6月起任中华民国总统府国策顾问,1963年6月起兼任国民党第九届中央评议会委员,1990年张学良九十寿辰时,曾亲临祝寿,1995年12月15日于台湾逝世。

王铁汉有二女王翠凤(现居于沈阳市铁西区)与王令仪(居于台湾,获加州大学化学硕士,夫为施福佑)。

著作

《东北军事史略》王铁汉 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2年出版。

《王铁汉先生访问纪录》沈云龙、林泉访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5年出版。

《张学良进关秘录》王铁汉 订,传记文学出版社1990年出版。

事迹

王铁汉,一个充满矛盾色彩的国民党军人。他被史学界称为“打响抗日第一枪的人”,但又是内战的积极参与者。

九一八打响抗日第一枪

据史料记载,“九一八”时北大营是王以哲第7旅驻地,时王铁汉任620团团长。

王铁汉曾说起,当时旅长王以哲因参加水灾赈济,不住在营房。日本人进攻北大营时,上面不断传来“不许抵抗”的命令:“不准抵抗,不准动,把枪放在库房里,挺着死,大家成仁,为国牺牲。”“对进入营房的日军,任何人不准开枪还击,谁惹事,谁负责。”

于是,一场没有抵抗的屠杀开始了。据史料记载,日本兵一开始都是用刺刀扎,东北军士兵赤手空拳,被扎死的很多,钻到床下的士兵都被机关枪扫射而死。

为了带领兄弟们突围,王铁汉冒着违抗军令的风险,命620团士兵待日军一走近就开火。

北大营一战,日军伤亡25人,我军伤亡失踪总计483人。“我们手上就几颗子弹都能打成这样,如果豁出去打,我们旅有1万多人,那几百个鬼子肯定被我们全歼!”王铁汉曾说。

冯世良告诉记者:“可以说,是王铁汉率部打响了抗日的第一枪,在之后的抗日战场上,也到处能见到他的身影。”

抗战时,转战赣北浙西

在中共辽宁省委党校张一波教授的帮助下,记者找到了家住沈阳市铁西新区的王翠凤老人。她是王铁汉的大女儿,2013年初,她已经87岁了。

在王翠凤的眼中,王铁汉是位严厉的父亲:“我很怕他,很少和他说话。他每天都在部队里忙,家人很少能见到他。u2018九一八u2019后,父亲随部队去了关内,一直到1947年,我才和父亲见面。”关于父亲的抗日事迹,王翠凤都是听别人跟她说的。

记者在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发现,在长城抗战、淞沪会战、长沙会战、南昌会战、浙赣战役等著名战事中,都闪现着王铁汉的身影。

1933年2月,王铁汉所部改番号为107师620团。不久,王铁汉奉命参加长城会战,率部开赴古北口作战。同年5月,他升任第67军少将参谋长。

1937年8月,王铁汉从陆军大学毕业,回到东北军任49军105师副师长、代师长。1938年9月,王铁汉升任49军105师师长。

1939年9月,王铁汉参加了第一次长沙会战,因指挥有方立大功一次。

1941年3月,王铁汉又参加了江西上高会战,从日军手中收复万寿宫(南昌附近地名)。

1941年10月,他升任49军中将军长,不久兼任金(华)兰(溪)警备司令,驻防浙江。

1942年5月至8月,他率部参加了衢州会战,多次收复失地。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王铁汉奉命赴杭州受降,之后率49军进驻江苏武进。

内战中,成了常败将军

“如果历史到那个时候就结束了,那该多好。”张一波叹了一口气说。

记者在翻阅史料时发现,抗战中英勇顽强的王铁汉,到了解放战争中却成了一个一战即溃的常败将军。

49军第一次被击溃是在1946年的“苏中七战七捷”如南一战中。

在随后的李堡战斗中,王铁汉的起家部队第105旅(即105师)又被粟裕击溃,“仅逃脱(105旅)旅长等百余人。”

至此,王铁汉的整编49师基本被击溃。

1947年8月,兵员得到补充后的49军(由整编第49师恢复旧称)被调到东北。刚到东北才20多天的49军就被黄永胜的第8纵队痛歼,49军军部和79、105师被歼灭,王铁汉本人凭借一口熟练的东北话,侥幸只身脱逃。

王铁汉指挥的原张学良东北军部队,终于在内战战场上被歼灭殆尽。

一个月后,王铁汉任辽宁省政府主席,告别了20多年的军旅生涯。

去台湾,总想落叶归根

1948年10月30日王铁汉搭机逃往台湾。

2002年,王铁汉的司机李明德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当年王铁汉的部下谭维中回到沈阳。他与谭维中取得联系后才知道,王铁汉已于1999年在台湾逝世,享年93岁。“将军生前还经常提起我,多次说想要落叶归根。”李明德说。

跟李明德一样,王翠凤也是在王铁汉逝世后很长时间才得知这一噩耗。“身为女儿,父亲去世了都不知道,还有比这更遗憾的事吗?”

经过努力,张一波等辽宁的历史学者终于找到了王铁汉在沈阳的故居。张一波说:“那座二层小楼早已成为某个单位的职工家属宿舍,大约住了十几户人家,被新建的豪华住宅包围着,显得很孤独。”

全国政协委员冯世良关于“修改历史教科书”的提案受到高度重视,提案中关于“将著名抗日将领王铁汉旧居改建为纪念馆”的提议,也颇受瞩目,引发了更为激烈的争议。

十大杰出优秀共产党员

王铁汉,男,29岁,大学本科学历,中共党员,2002年8月参加工作。现任公司副总工程师兼直属第五项目部经理。先后荣获2006年度公司“优秀青年项目管理人才”和2007年度中铁六局“优秀青年项目管理人才”称号。北京北站站台无柱雨棚工程中标后,面对项目部技术人员对钢结构工艺不甚了解,他及时组织项目部技术人员学习新工艺、新技术,并收集有关新技术工艺、设备和信息资料进行整理、研究分析,先后多次组织人员到有关单位学习考察,为工程的工艺技术优化设计、设备选择、施工监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有效控制工程的投资规模,他一方面积极组织有关人员到设计院同专业设计人员加强工程设计优化和沟通,另一方面鼓励工程技术人员大胆发挥本身智慧、勇于实践。

北京北站北咽喉处三渡四交道岔工程的放线测量及施工难度大,精度要求高,他与项目部相关人员及时制定出一整套测量、放样及施工方法,邀请相关专家进行授课并现场指导,为提高工程作业水平和新工法开发打下了坚实基础。作为项目部的第一管理者,他牵头编制包含了16项不同岗位的岗位责任和12项管理制度的《项目综合管理办法》,为有效推进项目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创造了条件。

2006年5.1前夕,为确保在5.1实现三台四线的开通,他坚持在工地率领广大党员、职工日夜奋战,从未离开现场一步,自己感冒了就吃点药片,带病坚持工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评价

冯世良:可以说,是王铁汉率部打响了抗日的第一枪,在之后的抗日战场上,也到处能见到他的身影。

王铁汉年轻时考上过“北大”等“高校”,可见他曾是一个学习优异的学生,不止会“武”,文才也不错,所以被称为儒将;他曾率军打响了“抗日第一枪”,表明了中国抗日的决心,他十分勇敢,不盲目听从上级的指令,最终他们也证实了当时的“不抵抗指令”的确是错误的,正因为他们一开始没有抵抗我军才伤亡了483人,最终是他们的顽强抵抗让日军撤出了营地;他也敢于承担责任,当时的违背指令可是要冒着“负全责”的风险的;但他战术一般,虽然在抗战中英勇顽强,到了解放战争中却成了一个常败将军。

更新日期:2025-01-22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免费下载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zhdjxd@foxmail.com

Copyright @ 2023-2024 pc.pingguod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