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高清简谱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民革 - 李济琛
李济琛
李济琛(1885—1959),字任潮,原国民党高级将领,陆军一级上将,广西苍梧人。李济琛北伐前即是黄埔军校副校长,是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解放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之一。早年就读于广州黄埔陆军中学、陆军速成学堂。毕业后,在新军任见习官、排长,后入广东陆军讲武堂继续学习。1909年,被保送到设在保定的军咨府军官学校(后改名陆军大学)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官,历时五年。1959年10月,因病在北京逝世。
展开

年谱一

  (1885——1959年)

  1885年诞生

  11月6日(清光绪11年9月24日),李济琛出生于广西苍梧县冠盖乡(后改为大坡乡)料神村的一个又耕又读的汉族家庭。祖先原籍江苏武进,后因做官去广西,才在广西落户。父亲李均尚是秀才,在当地私塾做教师。母亲吴氏是一位勤劳、俭朴、能干的农村妇女。李济琛原名李济琛,字任潮。

  1891年(6岁)

  李济琛父亲去世,随叔父李均良入乡塾读书,聪明好学。

李济琛

  1897年( 12岁)

  李济琛入高级乡塾“大馆”读书,每天放学后和农忙季节,在家从事放牛、打柴等农业劳动。

  1901年(16岁)

  李济琛考入梧州中西学堂读书,当时正是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战争和戊戍变法运动失败之后,我国的民族危机十分严重,李济琛在该校读书数年中,在进步教师胡汉民等人的启发教育下,萌发了爱国民主思想和救国志愿。

  1904年 (19岁)

  李济琛怀着救国救民的志愿,毅然投笔从戎,投入广东黄埔陆军中学学习军事。

  1906年(21岁)

  因清政府减少全国军事学校,黄埔陆军中学被撤销,李济琛转入广东陆军速成学堂步兵科学习。

  1907年(22岁)

  李济琛在陆军速成学堂毕业,被分配到广东新军当见习官。后调任新军学兵营排长,与在该营任连长秘密从事革命活动的同盟会员邓铿,结成了莫逆之交。

  1909年(24岁)

  李济琛入广东讲武堂继续学习。

  1910年(25岁)

  广东督练公所选送李济琛到保定军官学校(后改为陆军大学)“军官深造班”深造,攻读高等军事学。

  1911年(26岁)

  10月 辛亥革命爆发。李济琛参加了保定军官学校内进步师生的反清活动。

  12月 广东革命政府都督胡汉民,派老同盟会员姚雨平率领广东北伐军北上,李济琛闻讯后由北京赶到上海,参加了广东北伐军,被姚雨平总司令派在司令部任作战参谋。

  1912年(27岁)

  1月1日 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并决定出师北伐。

  l月11日 孙中山宣布自任北伐军总司令,黄兴为陆军参谋长,分数省进行六路北伐,姚雨平部是北伐军的主力,负责沿津浦线向北进攻。

  1月中旬 姚雨平率领北伐军在固镇、宿州、徐州与清军进行战斗,取得大捷,李济琛参加了这三次战役,表现了军事才能,并建立了战功。

  2月 南北议和成功,清帝宣统宣布退位。广东北伐军停止北伐,改称第四军,由姚雨平任军长,下辖第22、24两个师,李济琛被提升为22师参谋长。

  3月 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由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第四军随即被撤销,李济琛和军长、师长等一同离职。

  此时胡汉民曾拟推荐李济琛去广东任革命军某部旅长,李婉言辞谢,决定回保定陆军大学完成学业。

  1913年(28岁)

  陆军大学由保定迁到北京,李济琛继续在该校“军官深造班”深造。

  1914年(29岁)

  李济琛在陆军大学毕业,被留校担任教官多年,为我国军界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材,如曾任国民政府国防部长的徐永昌,就是李的学生。

  1920年(35岁)

  年底 孙中山返回广州,重建海陆军大元帅府,再次开展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的“护法运动”,引起李济琛的注意。

  1921年(36岁)

  春 李济琛回南方探亲,在广州会见了挚友、孙中山的得力助手、粤军参谋长兼第一师师长邓铿将军,被邓铿留在第一师任副官长,参加中国国民党,追随孙中山进行护法斗争。

  不久,李济琛被调升为粤军第一师参谋长,协助邓铿将军训练第一师,使该师很快成为广东革命政府所属部队中战斗力最强的一支军队。

  6月 因桂系军阀出兵进犯广东,粤军第一师奉命开往粤北御敌,李济琛随军出征,在连城星子一带大败敌军,打垮和消灭沈鸿英部1万余人。

  1922年(37岁)

  3月 邓铿将军被粤军总司令陈炯明的党羽暗杀,梁鸿楷继任粤军第一师师长,李济琛仍任第一师参谋长,决心继承邓铿遗志。

  5--6月 粤军第一师奉孙中山之命参加北优。在师长梁鸿楷和参谋长李济琛的指挥下,向江西进车,连战皆捷,并在兄弟部队配合下,一举攻克赣南重镇赣州。

  6—7月 陈炯明及其党羽在广州发动了反对孙中山的叛乱,北伐军奉命回师平叛。粤军第一师内因拥陈派力量强大,在回师途中,竟有一个团抗命参加叛军对北伐军作战,两个团发生动摇,李济琛因此愤而辞职。

  8月 北伐军回师平叛失败。粤军第一师重归陈炯明控制。后李济琛又按照孙中山的秘密指示,回粤军第一师任参谋长,暗中联络革命军官邓演达等人,等待时机。

  12月 孙中山委派桂军刘震寰、滇军杨希闽等部组织西路“讨贼军”,准备进军广州,讨伐陈炯明。李济琛派人与西路讨贼军联络,暗中支持配合。

  1923年( 38岁)

  1月初 李济琛率粤军第一师两个团和工兵营,在封开前线起义,反对陈炯明部叛军,并配合西路讨贼军夺取了肇庆、三水,向广州进军。16日,配合西路讨贼联军进占广州。陈炯明率残部退往东江地区。

  2月 孙中山到达广州,重建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任命各部官员,并整编部队,李济琛升任粤军第一师师长。

  3月 李济琛奉命率领粤军第一师进驻江门,用突袭手段将继续在江门作恶的原陈炯明部陈德春旅全部缴械。并兼任大本营驻江门办事处处长,为大本营筹款。

  5月 李济琛奉命率部参加讨伐桂系军阀沈鸿英。中旬,指挥粤军第一师,一举攻克肇庆,消灭沈部一个旅,随后又收复西江各县。

  7月上旬 李济琛指挥粤军第一师收复被沈鸿英部占据的广西重要城市梧州,迫使沈军一个旅投降。同时,被任命为梧州善后处处长。

  7月19日 李济琛被孙中山破格任命为西江善后督办,负责统筹处理西江地区(包括广西、广东数十个县)的政治、军事、经济等各项事宜,仍兼粤军第一师师长。

  李济琛为了平定长期陷于军阀纷争的广西,采纳邓演达等人的建议,制定了积极扶植并依靠倾向革命的新桂系黄绍竑、李宗仁部收拾广西局面的战略,在孙中山、廖仲恺等人的认可下逐步实施。为此,李济琛随即将梧州城交给黄绍竑部接防,后又派兵帮助黄部攻克藤县,使其迅速扩大了地盘和军事实力。

  8月 李济琛在广东肇庆设立了“西江善后督办公署”。督办公署下设参谋长、副官长、秘书长和民政处、绥靖处、军法处,及“西江财政整理处”等机构。

  12月 李济琛以西江善后督办公署名义,在肇庆创办了“西江陆海军讲武堂”,为两广培训军事人材。

  1924年(39岁)

  1月初 驻粤佳军陈天泰部企图袭取梧州。李济琛为贯彻扶植新桂系收拾广西局面的既定方针,命令所部帮助黄绍竑部在都城将陈天泰部缴械,随后又动负黄绍竑、李宗仁等正式参加国民党。

  1月中下旬 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国共合作正式形成。李济琛拥护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与扶助农工的政策。

  春 黄埔军校开始筹办,李济琛为军校的筹办出谋划策,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多方面的支持。6月,黄埔军校正式成立,李济琛兼任军校教练部主任,邓演达任副主任。

  5—8月李济琛积极支持李宗仁、黄绍竑的“定桂讨贼军”,打垮了旧桂系军阀陆荣廷部3万余人,占领了广西三分之二的地区,奠定了统一广西的基础。

  12月 在李济琛的帮助和支持下,李宗仁、黄绍竑分别就任孙中山广西大本营所委派的“广西绥靖督办”、“广西绥靖会办”职务,建立了广西革命政权。

  1925年(40岁)

  1月 李济琛派粤军第一帅主刀,支援新桂系李宗仁等与军阀沈鸿英部进行决战。至3月,新桂系将沈军3万多人全部消灭,从此统一了广西。

  2月 李济琛派粤军第一师陈铭枢旅参加广州革命政府讨伐陈炯明的第一次东征。

  3月12日 中国国民党总理、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在北京病逝。李济琛极为悲痛。

  6日 李济琛率粤军第一师回广州,参加平定军阀杨希闽、刘震寰的叛乱,保卫革命政权。

  7月 广州国民政府及其军事委员会正式成立,由汪精卫任主席。国民政府随即将驻粤各军一律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李济琛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下辖4个师和1个独立团。

  8月20日 国民党左派、国民政府委员兼财政部长廖仲偿被右派刺杀后,李济琛支持和参与了国民政府打击国民党右派的活动。

  9月23日 李济琛被国民党中央补选为军事委员会委员。

  10月 国民革命军举行第二次东征。李济琛任东征军第二纵队长,建立了重大战功。这次东征彻底消灭了军阀陈炯明的残余势力。

  10月底 李济琛奉命援救南路,后被任命为南征军总指挥,指挥第四军和广西李宗仁部,打跨南路军阀邓本殷部5万人,并于次年1月指挥部队渡海作战,彻底消灭了逃往海南岛的邓军残部,实现了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

  1926年(41岁)

  1月 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李济琛因在前线未能参加,但因其战功卓著,被大会选举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2月22日 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批准苏联顾问罗茄觉夫(罗息乔夫)辞去国民革命军参谋团主任职务,决定改参谋团为参谋部,派李济琛为参谋部部长。

  2月23日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任命李济琛为国民革命军总参谋长。

  3月20日 蒋介石发动“中山舰事件”,李济琛对蒋的专断行为不满,曾当面批评蒋,要他“向政府和党自请处分”。

  4月 李济琛和蒋介石、谭延闿、朱培德、宋子文等人,受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的委托,负责共同筹划北伐事宜,制定北伐战略,并决定出兵湖南援助唐生智。

  5月李济琛派第四军叶挺独立团开往湘南前线,援助唐生智军。

  6月 李济琛派第四军第十师(师长陈铭枢)和第十二师(师长张发奎)自广东出发,向湖南进军,参加北伐。

  7月上旬 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国民政府决定李济琛以国民革命军总参谋长身份,兼任北伐军后方留守总司令,坐镇广州,统一指挥两广根据地各警备区的防务,同时组织人力物力支援前方,保障前线的军需供给。

  9月初 李济琛为保障北伐军的后方交通线不被敌军截断,亲自指挥部队,攻克重要战略城市赣州。

  10月 由李济琛派副军长陈可钰率领的第四军第十师、第十二师和叶挺独立团,因在两湖战场上所向无敌,屡建奇劝,10月10日又攻下了武昌城,因而被人民誉为“铁军”,并受到北伐军总司令部特令嘉奖。

  11月 国民政府改组广东省政府,命李济琛兼任广东省军事厅厅长,后又任命李济琛为广东省政府主席。

  12月 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往武汉,决定在广州设立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分会,负责领导广东、广西的党政军事宜。由李济琛任广州政治分会主席,何香凝、孙科、戴季陶等七人为委员。

  1927年(42岁)

  3月10—17日 国民党中央在武汉召开了二届三中全会,李济琛被全会选为国民政府委员和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

  4月上旬 李济琛与黄绍竑应蒋介石的要求去上海。在上海多次和蒋介石、张静江、吴稚晖、李石曾、古应芬、李宗仁、白崇禧、何应钦、陈果夫、陈立夫等人在一起开会,讨论反共“清党”问题。李济琛支持了蒋介石等人的反共清党主张。

  4月12日 李济琛、古应芬等由上海回到广州。同一天,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共“清党”的“四u2022一二”政变。

  4月14日 李济琛在广州召开驻粤陆海军高级军官会议,传达蒋介石反共“清党”的密令,成立了广州特别委员会,宣布任命钱大钧为广州戒严司令,决定于次日凌晨起,在全市进行大搜捕。

  4月15日 广州市全天戒严,在钱大钧统一指挥下,国民党军警分路在全市对与共产党有关的各机关、团体、学校和住宅进行了大搜捕,并收缴了工农群众的武装,封闭了各工会、农会和其他一些团体。

  同一天,李济琛在广州发出通电,指责武汉国民党中央已为共产党把持,宣布与武汉国民政府脱离关系,并表示希望“蒋江合作”。

  4月18日 南京国民政府宣告成立,李济琛致电祝贺表示拥护。

  4月20—30日 广东北江地区和海陆丰地区,在中共领导下,部分工人、农民和士兵先后举行起义,李济琛派兵将起义镇压。

  5月 南京国民党中央决定改组广州政治分会,仍由李济琛任主席,以古应芬、戴季陶、黄绍竑、李宗仁、白崇禧、宋子文、李福林等人为委员。24日,广州政治分会宣布成立。同时,广州特别委员会宣告结束。

  6月 南京国民党中央决定改组广东省政府,任命11人为省政府委员,李济琛为广东省政府主席。

  8月1日 在汪精卫为首的武汉国民政府“七u2022一五”公开宣布分共“清党”后,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并前敌委员会,领导贺龙、叶挺、朱德指挥的国民革命军等部,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起义胜利后,起义军随即撤出南昌,向广东进发。

  8月10日 南京国民政府任命李济琛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指挥,负责统辖两广地区军队,围攻“八一”起义军。李济琛派三十二军军长钱大钧等人率部分路对起义军进行堵击。 8月下旬钱大钧部在江西会昌等地被起义军击败。

  9月3日 李济琛就蒋介石宣布辞职事,通电发表时局宣言,呼吁党内团结,蒋汪合作,认为“拥汪倒蒋或拥蒋倒汪,均属不当”。

  9月13日 李济琛再次发表宣言,劝宁汉合作、蒋汪合作,并提出:(一)党内各派应彻底实现统一;(二)恢复蒋介石总司今职,汪精卫亦不可“引退”;(三)速开中央执监委联席会议,解决党政军等各项重大问题。

  9月15—17日 国民党在南京召开了中央执监委联席会议临时会议,决定成立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代行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职权,负责接管宁汉两个政权,改组国民政府。在会上。李济琛当选为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委员和军事委员会主席团的成员。

  9月下旬 张发奎、黄琪翔及其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从江西追击“八一”起义军,到达广州和广东地区,受到李济琛的欢迎。随后,李济琛任命张发奎为广东省国民党改组委员、广州政治分会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任命黄琪翔为广东省军事厅厅长。

  9月 “八一”起义军进入广东潮汕地区,李济琛派第八路军副总指挥黄绍竑代总指挥,指挥陈济棠、徐景唐、薛岳、钱大钧等部,对起义军进行堵截、尾追,至10月上旬,起义军除由朱德、陈毅率领约2000人突围、后辗转上了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外,其余各部均在第八路军的围攻下,先后遭到失败。起义军主要领导人潜往

  香港。

  10月7日 李济琛和张发奎联名发表通电,表示欢迎汪精卫来粤“主持党国大计”。李还派代表去汉口迎接汪精卫南下。

  10月29日 汪精卫等一行由香港到达广州,李济探亲赴码头迎接。随后,汪精卫在广州积极开展反对南京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的活动。李济琛虽不完全赞成,但仍给予支持。

  11月上旬 蒋介石派宋子文到广东活动,鼓动汪派人物驱逐李济琛及桂系黄绍竑出广东,把广东变成蒋江联合反对南京“特委会”的基地。汪精卫接受了这个主张,便与张发奎密谋,决定“倒李驱桂”。

  11月16日 李济琛随汪精卫离粤赴港去沪。当夜,黄琪翔根据张发奎与汪派的密谋,联合李福林、薛岳等部,打着“护党救国”的旗号,在广州发动了军事政变,夺取了李济琛的权力。此事被称为“张黄事变”。

  11月下旬 黄绍竑奉李济琛之命率广西部队,会同广东徐景唐等部准备合击广州,讨伐张发奎。张发奎命黄琪翔率主力第四军等部开往西江布防。

  12月11日 中共广东省委乘广州兵力空虚,以共产党人叶剑英率领的第四军教导团为主力,在工人赤卫队的配合下,发动了广州起义,并成立了苏维埃广州公社。但不久就遭到国民党各路军队的围攻而失败。

  12月中旬 南京国民党中央重新任命李济琛为第八路军总指挥,并授予他整顿粤局的全权。20日,李济琛在汕头召开军事会议,设立大本营,指挥陈铭枢、陈济棠、钱大钧、徐景唐、黄绍竑等各部对张黄军发动进攻。张发奎、黄琪翔宣布下野去港,该部由缪培南率领,由广东逐步撤往赣南,战争停止。

  1928年(43岁)

  1月4日 李济琛重返广州,恢复了党政军各项职务,重新控制了两广地区。为加强广东治安和处理善后,李济琛将全省划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地区,分别任命徐景唐、蒋光鼐、陈济棠和王应榆为各区善后委员,派他们的部队驻防各区,并将徐、蒋、陈分别由师长提升为军长或总指挥。

  2月上旬 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在南京召开。在这次会议中,李济琛被选为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常委。

  2月下旬 英国公使兰浦生到广州访问,李济琛与他会谈了改善粤港关系的问题。

  3月初 李济琛出访香港,受到港督金文泰的隆重接待。接着港督又回访了广州。通过互访,粤港关系得到很大改善,广东的工商业和对外贸易日益恢复发展。

  3月7日 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决定在广州、武汉、开封、太原分别设立政治分会。广州政治分会仍由李济琛为主席。

  3月8日 国民政府任命李济琛为国民革命军总参谋长,并兼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副校长。

  3月19日 李济琛为调停蒋桂关系,促成北伐,从广州到达南京。下旬,经李济琛的调停,蒋介石与李宗仁为实现关系正常化,在南京达成了以下几项协议:(一)桂系与西山会议派脱离关系;(二)蒋介石不给汪精卫实际的政治权力;(三)桂系支持北伐,蒋系军队不进入桂系控制之地区。

  3月30曰 李济琛在南京就任国民革命军总参谋长职。同时何应钦就任总参谋次长职。

  4月5日 蒋介石在徐州誓师“北伐”,国民党和国民政府的第二次北伐开始。

  5月3日 日本侵略者为阻止北伐,出兵济南,制造了“济南惨案”。惨案发生后,蒋介石曾主张回师南下,停止北伐。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冯玉祥和国民政府主席谭廷闿等人主张绕道北伐。李济琛完全支持冯、谭等人的主张,坚决反对蒋回师南下的主张。

  5月7日 在李济琛的支持下,广州各界20余万人民在东校场举行了抗议日本出兵济南大会,通过了抵制日货、实行对日经济绝交、倡议组织全国反日侵略大同盟、要求国民政府限令日军立即退出山东等七项决议。

  5月11日 李济琛在广州召开党政军联席会议,号召各界人民不忘济南惨案的国耻,并规定军、政、学各界在一个月内,停止举行宴会。

  5月中旬 北伐军继续向北进军。李济琛电促李宗仁派第四集团军主力,北上增援。

  6月初 奉军退出关外,北伐军占领了北平、天津和华北各地,第二次北伐取得胜利。不久,张学良在东北“易帜”,接受南京国民政府领导,国民党宣布“统一”完成。

  7月6日 李济琛北上,在上海对记者发表谈话,表示拥护裁军主张,介绍了他在广东实行裁军的做法,并希望全国都认真实行裁军。

  7月中下旬 李济琛在北平多次出席蒋介石召集的北伐军最高将领会议,与阎锡山、李宗仁、白崇禧等共同商讨了对奉问题、裁军问题、财政问题和关内军事及热河地区的善后等问题。

  8月8—15日 李济琛出席了在南京召开的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会议讨论了调整国民党党内关系、改革国民政府体制和裁军等问题,并改选了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李济琛被选为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成员。

  8月下旬 国民党中央为改组国民政府,实行五院制,组织了“五院组织法”起草委员会,李济琛和蒋介石、谭延闿、孙科等十余人被推为起草委员会委员。

  10月8日 国民党中常会讨论通过了国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名单及国民政府各院和行政院各部的组成人员名单,李济琛任国民政府委员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部参谋总长。

  11月21日 国民党中政会批准李济琛辞去广东省政府主席职务。并按照李济琛的推荐,任命陈铭枢为广东省政府主席。

  1929年(44岁)

  1月 蒋介石在南京召开全国军队编遣会议,李济琛出席会议,被选为全国编遣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编遣委员会总务部主任。会议决定在全国设立八个编遣区,李济琛又被任命为广州编遣区主任。

  2月22日 桂系控制下的国民党武汉政治分会,将蒋系人物、湖南省主席鲁涤平撤职,自行任命何键为省长,被称为“湘案”。“湘案”发生后,蒋桂矛盾公开化,蒋介石决心乘机发动讨桂战争。

  2月28日 南京国民党中央指责武汉政治分会违法越权,蒋介石令蔡元培、李济琛等人查处。

  3月初 蒋又指使国民党元老吴稚晖等人劝请李济琛北上调处蒋桂矛盾。李济琛以大局为重,不顾个人安危,于3月12日只身到南京进行调停。

  3月21日 蒋认为李济琛是桂系的“首领”,暗中支持桂系反蒋,便不顾信义,将李济琛逮捕,囚禁于南京汤山。

  3月26日 蒋介石对桂系下了“讨伐令”,发动了蒋桂战争。27日,国民党中央又宣布永远开除李济琛、李宗仁、白崇禧党籍。

  3月29日 李济琛的部下蒋光鼐、蔡廷锴、余汉谋、陈章甫等粤军将领联名致电蒋介石,谴责蒋的恶劣行径,要求恢复李济琛的自由。

  3—7月 国民党元老吴稚晖、蔡元培、李石曾等人,也多次要求蒋介石释放李济琛。

  7月31日 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作出决定,准李济琛恢复自由。但蒋介石对恢复李的自由不放心,便将李济琛从汤山放国南京鼓楼李的家中软禁。

  1931年(46岁)

  2月28日 蒋介石将国民党元老、立法院院长胡汉民囚禁,引起国民党内各派共同反对。后反蒋派集中在广东,另立中央,与南京蒋介石中央对抗。

  7—8月 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负责人邓演达,联络各方军事力量,准备推翻蒋介石的反动统治。李济琛曾秘密筹款20万元,交给邓演达作为活动经费。

  9月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坚持对日不抵抗政策的蒋介石,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南京国民党中央为了与粤方取得妥协,被迫接受粤方提出的蒋介石必须下台和恢复胡汉民、李济琛自由等条件。

  10月19日 根据国民党中常会的决定,李济琛恢复国民党党籍并获得自由,随即离开南京,经上海、香港赴广州。

  11月 国民党各派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分别在南京、广州、上海召开。李济琛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12月15日 蒋介石被迫下野。蒋在下野前,秘密逮捕和杀害了邓演达。李济琛闻讯后极为悲痛,并与胡汉民、冯玉祥等24人共同发起,为邓演达举行了追悼会。

  12月21—29日 李济琛出席了在南京召开的国民党四届一中全会。这次会议改组了国民政府,李济琛被任命为训练总监、接着又担任军委办公厅主任。

  1932年(47岁)

  1月28日 日军进攻上海,李济琛支持十九路军在上海发动抗战,从多方面给予大力支援。

  3月6日 蒋介石出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兼军事参谋部参谋长,重掌国民党军权,并继续推行对日妥协退让政策。

  5月 蒋介石任命李济琛为鄂豫皖三省“剿匪”副总司令,坐镇蚌埠。李济琛因不满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及其特务统治,不久即离职去香港,走上了公开反蒋抗日的道路。

  1933年(48岁)

  5月 李济琛与出国考察刚返回香港的陈铭枢共谋反蒋抗日大计,决定以驻守在福建的十九路军为基本力量,并派人去各地积极活动,策动各方面共同反蒋抗日。

  7月 李济琛、陈铭枢致电汪精卫等,反对国民党镇压冯玉祥领导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9月 李济琛、陈铭枢通过蔡廷锴派人至闽西前线,与红军司令员彭德怀等人,商谈合作反蒋抗日事宜,取得成功。后十九路军代表又和苏维埃政府及红军代表,签订了《反日反蒋初步协定》。

  10月 李济琛、陈铭枢在香港召集反蒋各派力量的代表开会,决定在福州发动事变,成立抗日反蒋的人民政府。

  11月 中旬李济琛、陈铭枢又在福州东郊鼓山主持召开了十九路军将领和各反蒋派代表的会议,最后确定了发动事变的时间和具体计划。

  11月20日 福建事变爆发。全国人民临时代表大会在福州召开,李济琛在大会上发表了演说。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临时代表大会权利宣言》。当晚,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在福州成立,李济琛被推举为主席,并兼任人民革命政府军事委员会主席。

  11月23日 国民党中央宣布开除李济琛、陈铭枢等党籍,免除他们所担任的各项职务。随后即调派大军对福建人民革命政府发动进攻。

  1934年(49岁)

  1日中旬 福建人民革命政府及所属军队在国民党大军进攻下遭到失败。李济琛等人逃往香港。

  在福建人民革命政府存在的三个月时间中,李济琛曾主持召开了16次政府委员会会议,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具有进步意义的对内对外的宣言和纲领,并实行了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措施,为我国的民族民主革命作出了贡献。

  下半年李济琛联合徐谦、朱蕴山、方鼎英等人,组织了“革命军人抗日联合会”,后又秘密建立了“黄埔革命同学会”,策动国民党军人开展反蒋抗日活动。

  1935年(50岁)

  7月 李济琛为挽救民族危机,继续进行抗日反蒋斗争,联合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人,在香港建立了“中华民族革命同盟”(简称“大同盟”)。李济琛被推选为中华民族革命同盟主席。

  秋 中华民族革命同盟先后在香港出版了《大众日报》、《民族阵线》、《战线》等报刊,又在广州创办了《在抗战旗帜下》的小型刊物,积极宣传抗日反蒋。

  12月 中华民族革命同盟发表政治纲领,提出了策动全国陆海空军、武装全国人民、对日作战、收复失地、推翻南京国民党政权、树立人民政权等八项具体主张。

  1936年(51岁)

  上半年 中华民族革命同盟派陈铭枢等人访问莫斯科,与中共驻莫斯科代表商谈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合作事宜。李济琛托人带亲笔信件给中共,向中共表示致敬。

  6月 李济琛派中华民族革命同盟中央委员李章达等人,去上海参加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大会。会后,又支持李章达等人在华南各地成立救国会组织和“全救会”华南区总部,积极开展抗日救国方运动。

  7月 两广事变爆发后,李济琛应李宗仁邀请到达南宁,鼓励和支持桂系坚持抗日主张,顶住蒋介石的压力。

  8月 两广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毛泽东等曾派代表去广西,通过李济琛的介绍向桂系说明了中共的抗日主张及希望“首先和两广当局结成抗日同盟”的意愿。同时,李济琛又推动桂系派代表去陕北,向中共提出双方订立抗日救国协议的建议。

  9月 毛泽东分别致函李济琛、李宗仁等人,除表示赞成双方签订抗日救国协定外,并阐述了中共最新提出的“逼蒋抗日”主张。

  10月 李济琛接受中共“通蒋抗日”的主张,重新制定了中华民族革命同盟的纲领,提出了“召集人民救国会议”、“组织抗日国防政府,成立全国抗日联军”、“释放救国的政治犯,争取救国的一切自由”等主张,放弃了反蒋的口号。

  12月15日 李济琛在广西获悉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于12日发动了扣留蒋介石的西安事变后,向全国发出通电,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同时,李济琛写书信四封,派专人去上海,分别送交宋庆龄、何香凝、张群和吴稚晖,请他们立即行动起来,千方百计地促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2月16日 李济琛得悉国民党中央推何应钦为“讨逆军总司令”,准备对西安进行“讨伐”后,当夜又与李宗仁、白崇禧等16人通电全国,反对内战,主张西安事变“政治解决”,要求国民党政府将“攻击西安之中央军,从速移开绥远”,援助绥远抗战。

  12月18日 李济琛再次发出通电,反对对西安用兵和诬蔑张、杨,指出张杨两将军都是爱国将领,只因蒋介石对他们的抗日要求“屡陈不纳”,才“迫以兵谏”,“绝不能以叛逆目之”。

  1937年(52岁)

  春 李济琛在梧州召集中华民族革命同盟各省代表举行会议,商讨抗日救亡和推动国共合作等问题,接着,李济琛代表“大同盟”发表了《解决时局抗日救亡之意见》,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开放政权、肃清亲日派”、“召集救亡会议”等五条“挽救危亡、团结御侮”之主张。

  稍后,李济琛为了与中共中央建立直接联系,共商国是,又和蔡廷锴联名致书毛泽东,并派杨德华送往延安。毛泽东及时给李济琛、蔡廷锴写了复函。

  7月 卢沟桥抗战爆发后,李济琛响应蒋介石团结抗日、共赴国难的号召,从广西到达南京,后去庐山,支持蒋介石领导抗日。蒋介石委任李济琛为中央军事委员会常委。

  8月 日军占领平津后,向南推进,势如破竹。李济琛便向军委会建议,将大军退入山西,利用山区地形,牵制日军,使日军短期内不能南下,支持上海抗战。军委会接受李济琛的建议,并派李去山西,协助阎锡山执行这一计划。

  9一10月 中国军队在上海淤沪地区进行抗战,李济琛曾到前线视察,组织声援,鼓励前线的将士英勇杀敌,为国立功。

  10月30日 在陈铭枢的坚持下,李济琛等人领导的中华民族革命同盟自动宣布解散,重新回到国民党内。

  11月 日军进攻甫京。李济琛随军事委员会迁至武汉,主张发动民众,不分党派,重用抗日人才,实行全民抗战。

  1938年(53岁)

  1月 新四军组建军部时,李济琛决定将他在中华民族革命同盟时联系的一部分地方武装,编入新四军战斗序列,参加抗战。叶挺军长表示欢迎,但因蒋介石不批准,竟未能实现。

  4月 国民政府公布了《国民参政会组织条例》,筹备国民参政会。李济琛推荐了不少爱国民主人士担任国民参政员。7月,第一届国民参政会在武汉开幕。

  夏 李济琛致函蒋介石,指出汪精卫之流是不抗战的,不能重用。同时建议邀请毛泽东、周恩来、白崇禧、冯玉祥等抗战派人物“参加最高国防委员会,商量国家大计”。

  秋 李济琛由武汉去衡阳,约集国民党民主派人士谭平山等,拟定了一个改组行政院的计划。后去桂林,写亲笔信十多封,派人去四川活动,争取中共和各党派及国民党地方实力派对改组政府方案的支持。

  蒋介石电邀李济琛去重庆,并派陈诚到桂林促驾。为顾全团结抗战的大局,李济琛来到重庆。不久汪精卫叛国投敌。

  1939年(54岁)

  1月 国民党为加强战区的党政工作,决定成立军事委员会战地党政委员会,蒋介石要李济琛负责主持。李提出由蒋兼任主任,并在用人方面要打破党派界限,蒋表示同意。

  3月 战地党政委员会宣布成立,李济琛任副主任委员,主持工作。委员有陈诚、翁文灏、王葆真等人,邵力子任秘书长。委员会下设政务、党务、军务、总务、机要五个组,并在各战区司令长官部设立战地党政委员会分会,在战区内的各省政府设立办事处,“推行一切战区内的党政事宜。”

  夏、秋 李济琛主持创办了战地党政委员会的机关刊物--《战地通讯》,并支持和资助中共党员钱俊瑞创办了《战地评论》杂志,宣传反对妥协投降和团结抗战的主张。

  同年,李济琛还派爱国民主人士王造时、陈希周、黄逸峰等,以战区党政委员会指导员和视察员的身份,去各战区指导和检查工作,促进了各地的团结抗战,并支持钱俊瑞在重庆举办“战地座谈会”,经常邀请爱国民主人士就团结抗战问题举行座谈。

  1940年(55岁)

  春 国民党发动第一次反共浪潮,蒋介石命令卫立煌率领大军兵临晋城,准备进攻八路军。李济琛为了防止内战,派王葆真先后访问卫立煌将军和八路军总指挥朱德将军,促成朱德与卫立煌在洛阳秘密会谈,达成了停火协议,使晋东南两党两军出现了局部和平共同对敌的局面。

  夏 蒋介石因不满李济琛在战地党政委员会的活动,免去其副主任职务,调其去桂林任军委办公厅主任。

  6月 桂林军委办公厅成立,李济琛到职。桂林办公厅下辖第三、第四、第七、第九四个战区,指导桂、粤、湘、赣、闽、浙、苏、皖八省。

  下半年 李济琛运用军委办公厅主任的职权,为解决军需民食,团结军民克服困难、坚持抗战进行了大量工作。同时积极支持桂林八路军办事处的各项活动,并给中共从国外进口经桂林转运去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大批战略物资提供各种方便。

  同时,李济琛被推为“广西建设研究会”名誉会长。该会所用研究机构中,有上百名从全国各地去的文化界进步人士担任研究员,在桂林积极从事创办报纸、刊物、出版社、书店、剧团等进步文化活动。李济琛对他们从多方面进行支持和保护,使桂林成为当时大后方著名的“文化城”。

  1941年(56岁)

  1—2月 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发动了全国性的反共浪潮,国民党特务策划对在桂林的大批中共党员和爱国民主人士进行大逮捕。李济琛用各种办法帮助他们离开桂林,使李克农、夏衍、范长江、张友渔、杨东莼、姜君辰等人都逃脱了国民党的逮捕和迫害。同时,他还冒很大风险,帮助逃离重庆到达桂林的爱国民主人士邹韬

  奋离开桂林去香港。

  春 广州儿童剧团因团长有“异党”分子嫌疑,全团20多人被第七战区扣押,经李济琛营救获释。同时,桂林特务组织准备逮捕由陶行知领导的“新安旅行团”成员,李济琛为使该团免遭迫害,解囊资助路费,让该团及时离开桂林去敌后抗日根据地。

  4月 李济琛放走秘密离开重庆经桂林去香港办报纸,当时还处于非法地位的“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中央常委梁漱溟,并资助其部分办报经费。不久,《光明报》在香港出版,刊登了《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宣言》和《纲领》,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

  1942年(57岁)

  春 1941年底香港沦陷后,大批在香港从事文化活动的爱国民主人士纷纷逃来桂林,生活困难。李济琛设法筹款予以救济,并积极帮助他们寻找工作。

  夏 日寇进攻东南亚各国,东南亚大批华侨纷纷逃到桂林和广西各地。李济琛联合广西省政府主席黄旭初等人,立即成立了“广西各界救济归国侨胞委员会”,并促成省政府作出救济侨胞的决定,从而使各地侨胞得到了救济和安置。

  本年 李济琛以军委办公厅名义,将桂林国民党政府军警机关以“异党”嫌疑分子名义,非法逮捕的大批有激进思想的爱国青年的案件,调到办公厅军法处“审理”,然后将他们无罪释放。到本年底,就有70多人被释放。

  1943年(58岁)

  6月 李济琛应周恩来的要求,派朱蕴山持他的亲笔信件去柳州面见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营救从越南潜入我国、被作为政治嫌疑犯逮捕关押的越共领导人胡志明(当时化名阮爱国),9月,胡志明获得释放,恢复自由。

  冬 李济琛获悉国民党当局即将逮捕在桂林的中共地下党员、著名文化界人士陈翰笙,便立即派人通知陈逃走。陈翰笙后来回忆这段惊险历史时,称李济琛“是他的救命恩人”。

  12月 蒋介石撤销桂林军委办公厅,调李济琛任军事参议院院长。李济琛虽接受任命,但拒绝去重庆,仍留在桂林从事抗日民主活动。

  本年 李济琛将被国民党作为政治犯软禁在湖北恩施的老部下、中共党员、新四军军长叶挺接来桂林居住。并多方托人照顾被国民党秘密逮捕关押的国民党元老廖仲恺、何香凝的儿子中共党员廖承志。

  1944年(59岁)

  1月 桂林文化界人士听说李济琛将军要调走,为李举行送别宴会。出席宴会的有柳亚子、金仲华、田汉、欧阳予倩等人,宾主在会上频频举杯,互相勉励,流露了真挚深厚的感情。

  3月 李济琛被聘请担任西南第一届戏剧展览会名誉会长,支持戏剧界在桂林进行大会演。参加这次会演的共有来自西南各省的30多个戏剧团体的1000多人,演出剧目60多个,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月 李济琛针对豫湘桂战役中国民党军队在河南、湖南的惨败,在桂林发表广播演说,大呼铲除失败主义,要求实行民主办法,坚持抗战。并和柳亚子、黄旭初等人,在桂林发起成立了“抗日动员宣传工作委员会”和“桂林文化界抗战工作协会”,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啊,重庆、成都等地各界人士纷纷响应。

  夏 李济琛为团结国民党内民主力量与反民主势力进行斗争,推动民主改革,与何香凝、柳亚子、陈邵先等人一起,积极筹备建立国民党民主派组织。同时,李济琛还派朱蕴山去重庆,推动民主政团同盟改组为民主同盟,以便吸收无党派民主人士入盟,扩大社会影响。

  7月 日军进迫衡阳,李济琛在桂林发起开展了“抗日救亡献金劳军运动”,并与柳亚子等人组成“长老团”,到处宣传劝募,还亲自参加了“国旗献金大游行”。

  8月 在衡阳沦陷前后,李济琛鉴于抗战形势十分严重,曾联络龙云、余汉谋、张发奎、薛岳等将领,并争取史迪威将军给予美国军事物资的援助,准备在西南地区独立坚持抗战。后因史迪威被美国总统召回美国,国内形势也发生了变化,这一计划未能实现。

  9月 李济琛离开桂林到贺县八步,看望疏散到那里的何香凝、柳亚子、欧阳予情、梁漱溟等人,并和在八步、昭平的爱国民主人士商谈了抗日救亡问题,推动他们组织起来,坚持抗战。随后,李济琛去梧州。

  11月 李济琛由梧州回到家乡苍梧县大坡乡料神村。此时桂林已沦陷,梧州也很快被日军占领,李济琛便发动家乡人民组织起来进行抗日,并派人与老部下蔡廷锴、张炎等将军联络,推动他们在广东组织抗日武装。

  12月 日寇派一个曾是李济琛旧部属的姓林的汉奸去苍梧大坡乡李的家中作说客,劝李济琛与日本人“合作”,并说日本人愿将中南和华南地区交李管辖,遭到李济琛严词拒绝。

年谱二

  1945年(60岁)(字数受限制,只能取前部)

  1月初 中共中央南方局代表狄超白去苍梧李济琛的家乡看望李济琛,转达了中共与李加强合作的愿望;同时,蒋介石通过熊式辉,派彭泽湘到苍梧,接李济琛去重庆,李拒绝前往,并复电蒋介石。

  1月 李济琛率随员十多人,南巡桂东南各县,发动各界人民开展抗日。在玉林时,他曾和当地党、政、军负责人及各界代表,共商建立粤桂边人民政府,以便有组织地领导抗战。这一倡议得到了各界人民的支持,但因遭到玉林行署主任的阻挠而未能实现。在玉林,李济琛还致电李宗仁、白崇禧和黄旭初,建议广西全省应“建立人民武装,提倡人民自卫”,并“尊重民权,促进人民自治”。

  2月 李济琛南巡到达蔡廷锴的家乡广东罗定,此时蔡已通过其部下与中共合作,在三罗地区建立了抗日武装,李济琛与蔡廷锴等讨论了开展敌后抗战问题。

  同时,李济琛在罗定收编了一支由二三百人组成的盐警队,作为军事参议院的警卫队,后带回苍梧。

  3月 中共广东临时省委和东江纵队的代表李嘉仁在罗定会见了李济琛,与李商谈了双方进一步加强合作的问题,后东江纵队曾托人带给李济琛10两黄金和1斤人参,补助李作为开展抗日活动的费用。

  4月 李济琛一行南巡结束,回返苍梧。在回返途中,李应邀曾到郁南通门视察了中共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受到热烈欢迎,并在1000多人的大会上发表了坚持抗战、主张民主的演说,给当地军民很大的鼓舞。

  5月 李济琛一行回到苍梧后,中共粤中部队的代表杨基到苍梧看望李济琛,商谈了双方加强合作的问题。李济琛嘱杨回部队后,就将他的近况发电报报告周恩来。

  稍后,一个国民党特务在苍梧李的家乡行刺李济琛,未逞。刺客当场被李的警卫人员捉住,送往专员公署,后被释放。

  夏 李济琛派陈残云去广东罗浮山区,通过东江纵队与中共中央商讨下一步抗战行动,不久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华南民主联军”,以东江纵队和珠江纵队为骨干,请李济琛任司令,反攻广州。但后来由于形势发生变化,此计划未能实行。

  8月 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投降,抗日战争结束。此时李济琛正在家乡患恶性疟疾,经治疗休养后,又投入了新的斗争。

  1946年(61岁)

  1月10日 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和社会贤达五方面的代表,为协商解决战后的和平建国问题,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开幕。

  1月21日 李济琛为促进政协会议取得成功,对记者发表谈话,明确主张“先政治民主化,而后军队国家化”。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本月底,政协会议就改组政府、整编军队、国民大会、宪法草案与和平建国纲领五项重大问题达成了协议。李济琛非常高兴。

  2月10日 国民党特务破坏了在重庆召开的庆祝政协成功的大会,制造了震惊中外的“较场口惨案”。李济琛密切注视着形势的发展。

  2月18日 李济琛到达广州,随即会见了由重庆来广州的孙科。孙科向李济琛透露了国民党“主战派”正准备通过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撕毁政协决议的动向。

  3月3日 李济琛由广州飞抵重庆,出席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在这次会议上,国民党顽固分子猛烈攻击政协决议,并通过了多项修改政协决议的决定。李济琛在会上被推选为国民党广西籍国大代表。

  3月17日 中共南方局和各民主党派中央在重庆广东酒家设宴欢迎李济琛等人赴渝,150余位各党派领导成员和民主人士出席,冯玉祥主持会议,周恩来、张澜、李公朴、邓初民等发表了演讲,一致对李济琛始终坚持抗战、主张实行民主进行了高度评价。李济琛也在会上讲了话,批评国民党内顽固派反对政协决议的态度,要求大家为维护政协决议共同努力。

  3月 李济琛会见了1945年10月在重庆秘密成立的国民党民主派组织——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简称“民联”)的领导人谭平山、陈铭枢、朱蕴山等,表示支持“民联”的主张与活动,并接受聘请,担任了“民联”高级“指导员”。

  4月 遵照李济琛离开广州前的嘱咐,蔡廷锴、李章达等人在广州开会正式成立了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简称“民促”),李济琛被推选为“民促”中央理事会主席。

  5月15日 香港《华商报》发表“民促”成立宣言。宣言指出,“民促”建立的宗旨,是“欲团结海内外志同道合之同志,齐一步伐,集中力量,以促进中国之民主运动,共同完成建国大业,使和平、统一、民主、富强的新中国,得以雄临于世界。”

  5月20日 李济琛在重庆接受新华日报记者访问,呼吁停止内战,他指出,抗战八年老百姓已经够苦了,再打内战,“老百姓怎么受得了?!”呼吁国民党当局马上停止内战,“建立一个各党派联合的政府”。同时,李济琛还当面对主张打内战的白崇禧等高级将领发出警告,指出打起来,“你们一定失败”。

  5月21日 香港《华商报》发表了“民促”的“政治主张”,共73条,是一个全面系统的政治纲领。它主张:“国家主权属于中华民国人民全体”,“国内一切民主党派一律处于合法平等地位”,国民党应“根据孙中山天下为公的精神”,“自动结束党治,建立举国一致的民主联合政府”。经济方面主张“节制资本”,实行“平均地权”。

  5月下旬 李济琛在重庆与孙科;冯玉祥、陈铭枢等人,联名约集国民党内对蒋介石内战独裁政策不满并有民主思想的国民党元老和地方实力派人物于右任、覃振、熊克武、杨杰、张知本、龙云、刘文辉等数十人举行宴会,畅谈时局,讨论联合起来反对内战、独裁、共同挽救时局等问题。

  这次会议后,李济琛又和冯玉祥、陈铭枢、刘文辉、龙云、蒋光鼐、余心清、朱蕴山等人在重庆召开了一次秘密会议,相互约定:如果蒋介石“破坏政协决议,国共分裂,进行全国性的内战”,“我们就联合国民党内部可以联合的力量,组织团体,展开反蒋斗争”。

  5月底 国民政府还都南京。李济琛与冯玉祥等一起乘轮船回南京。路过万县时,李济琛秘密嘱咐当时驻防在万县的覃异之将军,应设法不要参加内战。

  6月 李济琛派王葆真、余心清等人去北方策动国民党军队反对内战,还在南京当面嘱咐吴化文、张克侠将军“不要打中共,遇到中共可把军队撤到别的地方去”,并和章伯钧等人一道,帮助吴化文与人民解放军陈毅司令员建立了秘密联系,后吴化文在济南战役中率部2万多人举行起义。

  6月下旬 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李济琛与第三党领导人彭泽民、郭冠杰等,联名致电美国总统杜鲁门和国务卿马歇尔及参众两院,要求美国政府停止援助蒋介石政府。

  7月 李济琛被国民党政府授予陆军上将军衔。并应蒋介石多次电邀,去庐山与蒋会谈,曾劝告蒋介石停止内战,实行政协决议。离开庐山回南京时,又给蒋留下一封长信,对其作最后规劝。

  秋 李济琛鉴于蒋介石的内战独裁政策无法改变,便决定去香港组织力量公开反蒋,为了筹集活动经费,他将南京的住房典出,获得1亿元,相当于港币20万元。

  10月 由中共南方局倡议创办的新型文科大学--达德学院,在香港九龙青山湾正式开学。该院是在李济琛、何香凝、蔡廷锴等爱国民主人士的支持下创办起来的,由李济琛任董事长,陈其瑗任校长,并邀请了一批民主教授任教。

  11月15日 国民党在南京召开一手包办的“国民大会”,李济琛是“国大代表”,但拒绝出席违反政协决议的假民主的会议,并于11月下旬去上海。

  12月底 李济琛在上海秘密会见了宋庆龄,谈了他决心去香港组织国民党革命派公开反蒋的打算,得到宋庆龄的支持。

更新日期:2024-11-2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免费下载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zhdjxd@foxmail.com

Copyright @ 2023-2024 pc.pingguod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