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远 - 简历
陈光远1920年4月29日出生于南京市。
1939年 考入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系,1943年获学士学位。
1943年 在北京大学地质系任助教,从事古生物教学。
1948年 在瑞典乌普萨拉大学进行研究生学习,1951年获副博士学位回国。
1951-1952年 任北京大学及清华大学副教授。
1952-1999年 在北京地质学院、中国地质大学任副教授、教授,矿物教研室主任,成因矿物学研究室主任。
1956年 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9年 被评为北京市与全国优秀教师。
1990年 被聘为第14届国际采矿大会执行主席;第15届国际矿物学大会组织委员及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分会主持人。
1995年 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1996年 被聘为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分会主持人。
1998年 为俄罗斯科学院乌拉尔分院院士。
1999年11月6日 病逝于北京。
陈光远 - 生平
陈光远,1920年4月29日生于南京市,在南京市上小学、中学,曾获南京市学生自然科学讲演竞赛与英语演说优秀奖。1939-1943年,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系学习,获学士学位,在校期间,曾加入党的外围组织“群社”,由于学习成绩优良,曾获得上海银行及资源委员会两项奖学金;1943-1948年,在西南联合大学及北京大学任助教;1948-1951年,在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地质矿物系学习,获副博士学位;1951-1952年,任北京大学及清华大学地质系副教授;1952-1978年,任北京地质学院结晶矿物教研室副主任、主任、副教授、教授;1979-1996年,任中国地质大学成因矿物研究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陈光远教授是中国外知名的地质学家与矿物学家,是国家教委矿物学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是中国现代矿物学发展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的开创者。40多年来,他在引进、推广、发展和建立成因矿物学的理论体系及地质生产应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使中国在该学科领域中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他历任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常务理事、理事,中国地质学会矿物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专业委员会主任。
陈光远著有教材2部、专著9部,重大科研报告20份,中外论文130余篇。他多次主持并参加国家部委的科研项目,曾12次获奖,包括联合国发明创新科技之星奖1项,省部委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特等奖1项,国家优秀科技图书奖等3项,1995年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由于他在成因矿物学及在教学上的突出贡献,1989年被评为北京市及全国优秀教师,1994年陈光远的传记被收入由中国科学院主编的《中国现代科学家传记》。
陈光远是瑞典、挪威、芬兰、丹麦地质学会终身会员,历任访外代表团团长、援外地质专家组组长、联合国特聘专家、联合国小矿山会议顾问,第14届国际采矿大会执行副主席,第15届国际矿物学大会组织委员及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分会的主持人,第30届国际地质学大会成因矿物学及其应用分会的主持人,并任俄罗斯乌拉尔科学院外籍院士。
陈光远 - 学术贡献
陈光远花费半个世纪的精力,致力于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的引进、完善、发展和推广应用,在学科理论和实际应用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作出了卓越贡献。
他认为,传统矿物学侧重于描述,但矿物是地质成因、找矿信息的载体,又是自然历史的产物,矿物组合与矿物种本身的形成过程记载了地质条件演变的历史。研究和提取这些信息,为地质成因研究与找矿勘探服务,是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的中心课题。为此,50年代初,他就从苏联引进了成因矿物学的学术思想,翻译介绍了矿物发芽、矿物发生史、矿物标型、矿物世代等一系列现代成因矿物学术语,这类术语在中国一直沿用至今。
在近40年的工作实践、理论探索和资料积累的基础上,他于1987年出版了专著《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全面反映了现代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的内容,建立了较完善的理论体系,阐明了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的内在联系,并系统提出了二者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专家认为,此书是当前该学科领域最系统最全面的优秀著作。他对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作了重要的补充、创新和发展:(1)从8个方面(矿物区域分布、矿床矿物分带、矿物标型、矿物共生组合、矿物形成作用、矿物产状和复成因性、矿物找矿标志、找矿方法)系统整理了中国浩瀚古籍中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的史料和学术思想,理清了该学科的发展历史。(2)开辟了矿物系统发生史研究的新领域,提出按不同层次和不同时空,分别研究矿物自然历史的方法,把矿物成因演化同地球历史的发展相结合。(3)提出了成因矿物族的概念。传统矿物学分类是晶体化学分类,而成因矿物族则把矿物成因、矿物标型、矿物晶体化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分类,从而提高了矿物学在成岩成矿研究中的作用。(4)总结了矿物标型的普遍规律,从哲学高度提出矿物标型的六性:普遍性、特殊性、变化性、相应性、继承性和分带性,为矿物标型的研究指出了方向,使该研究的应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5)从8个方面提出找矿矿物学的系统内容。(6)把一系列新技术、新方法和相关学科引入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的研究中,使研究的内容不断更新,如他领导的科研集体在中国首次将天然热发光、热电性引进矿床成因找矿和矿物学填图的研究中,大大丰富了该学科的内容,促进了微观成因矿物学的发展。(7)发展了矿物学填图,提出矿物学填图的发展史、理论基础、分类、方法、步骤、比例尺及实例,促进了矿物学研究在基础地质理论与找矿勘探中的应用。(8)发展了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研究的方法论,提出并阐明了理论与实际、野外与室内、宏观与微观、常规方法与现代方法、成岩成矿实验与地质观察相结合的5结合方法。这些方法是唯物辩证法在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中的具体体现,不仅适用于矿物学的研究,对地质学其他学科的研究亦可借鉴。
陈光远的学术贡献获得国外专家的高度赞扬,1990年俄罗斯著名的成因矿物学专家格里戈利耶夫称赞《弓长岭铁矿成因矿物学》专著时,认为“是矿床矿物学、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三位一体,这样的书在苏联也很少见”;1996年俄罗斯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学术带头人尤什金院士来信称赞:“由于您的贡献与提倡,中国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才得以蓬勃发展,您是中国当之无愧的该领域的学术带头人”。1996年尤什金院士认为,“陈教授在中俄都很有名,发展了成因矿物学的思想方法,是中国的格里戈利耶夫”;“陈教授把俄罗斯学派与英美学派结合起来,21世纪该领域的主要发现将在中国产生”。1999年前国际地科联主席W.S.Fyfe教授,在对陈光远教授的悼词中写道:“当我们离开这个地球的时候,我们是否对国家及世界的未来作出贡献?而对于陈教授来说,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他对我们的未来作出了许多积极的贡献。他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一个伟大的人。他所作的贡献永存!我们一定要完成他未完成的工作。”2001年Fyfe教授对矿物填图集著文的评价是:“开拓了找矿矿物学的新篇章”。
陈光远 - 人才培养
陈光远不仅是科学家,也是地质教育家。50年来,他主要从事结晶学、矿物学、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的教学。他积极投身教学改革,提出高校矿物学教学体系两段论:在低年级学习矿物学基本理论及鉴定描述,以便为学习专业课程打好基础;在打好其他地质学科基础后,到高年级还应学习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以便达到融汇贯通、联系地质与找矿实际的目的。因此他首先在本科生高年级开设成因矿物学课程,继而又为研究生开设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课程,对其他院校亦起到了开创示范与促进作用。50年代初,他与苏联专家一起培养了中国第一批矿床矿物学研究生。1960年他开始招收研究生及中国外进修教师,培养了大量硕士生、博士生及博士后,培养了大量的矿物学人才。他培养的学生,许多已成为中国外知名学者。
他努力普及推广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的学术理论,十几年来他主持召开了5次该学科的全国学术会议,在中国不同地区应邀举办主讲了13次该学科的短训班。当前,中国在矿床学、岩石学、矿物学研究及找矿领域中广泛应用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学术思想,与他的倡导是分不开的。他学识渊博,思路清晰,讲课内容丰富,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幽默风趣,引人入胜。他重视野外教学,不仅培养各层次的学生,还注意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他结合实际,并善于把容易被忽略的各种野外现象进行综合分析,利用相互关联的教学方法,使很多受益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陈光远不仅对矿物学造诣很深,对岩石、矿床、地球化学、地层古生物、构造地质学及物化探遥感等相关学科也有较深入的了解。他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善于联系实际,从地质矿物现象中提取成因找矿信息。从一个普通的露头、一块标本、一片切片或光片的矿物组合、矿物形态、矿物粒度、矿物颜色、矿物成分、矿物产出部位、矿物排列方式、矿物相互关系、矿物时空变化与应力标志等各种细微特征,判断晶体生长方式、形成条件、形成过程与成岩成矿作用及构造运动的关系。在地质观察时,善于以成因矿物学为纲,把矿物学现象与地层、岩石、构造和矿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参加第一届成因矿物学短训班的学员在总结中谈到:“陈先生讲事物联系,讲演化、讲机理、讲事物本质。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好比是一根线,把其他许多学科像串珠一样,一粒一粒地穿起来了,一提此线,线上的串珠就都被提起来了。”参加短训班的老岩矿鉴定人员说:“过去对标本和光薄片只做一般描述定名,像开中药方子,而成因矿物学却给岩矿工作带来了新的生命力,是岩矿工作的必由之路。”
陈光远刚正不阿,嫉恶如仇,一生耿直,以直言不讳著称。他在学术问题上,基于大量实际资料,敢于提出与前人不同的观点。他十分重视教书育人、身教言传。他对青年教师和学生既严格要求,又亲切关怀,热情帮助。他关心支持其他学科的发展,常说一花独放不是春。他对许多学科方向的优秀中青年教师与科学工作者,敢于实事求是,不计个人恩怨得失,力排众议,大力推荐,深受大家爱戴。他有深厚的古文功底与文学修养,精通英语,又能涉猎多种外语科技文献,加之勤奋努力,使他以知识面广为人称道。他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热爱地球科学,在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学科领域内,他总是不断地以一个目标为起点去追逐另一个较高层次的目标;在无数的实践中,他不断发展科学思维和认识能力,从无休止,使中国成因矿物学跻身于世界前列。他常说,任何人不论年龄大小,职位高低,在大自然无穷的奥秘与复杂的生产实践面前,永远都是小学生,就像在海滩上寻找蚌壳的孩子一样。他虽历经挫折和困难,但对科学的热爱不改初衷,百折不挠,锲而不舍。他一生工作十分勤奋努力,已进入高龄仍不计节假日与寒暑,天天到办公室上班,伏案工作。在重病入院后,在病床上还坚持工作。他的病床床头放满了书籍和资料,在他去世的前两天,还打电话关心着中加合作项目的进展。陈光远教授工作到了生命的最后一息。
陈光远 - 参考资料
[1] 数字科技网 http://www.cdstm.net.cn/zhuanlue/persondetails.jsp?personid=172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