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邱会魁(1905—1993),江西省 兴国县 高兴镇 长迳村宜桂塅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 红军,同年加入 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兴国模范师排长,红三军团六师十六团连长,五师十五团营长,十四团管理 处主任,十三团连长,独立师司令部参谋。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察南支队支队长,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区队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吉林军区和龙支队支队长,延边军分区副司令员,二十五旅副旅长,吉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吉林军区副参谋长兼警备司令,中共 吉林省委军事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东北军区人民武装部部长,军区司令部武装处处长,动员处处长, 辽宁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生平经历
苦难童年、投身革命
邱会魁的父亲名叫邱时庚,是个私塾先生,全家人的生活全靠他教书的收入来维持。在父亲去世四个月后才生了邱会魁。当时生活很困难,靠母亲给人家做针线活来维持,维持不下去时母亲就带着孩子去要饭或求亲友接济。邱会魁长到十二三岁时就开始打柴卖,换点油盐蔌谷米过日子。14岁时,叔祖母去世后,叔祖父的弟弟把房产卖了,把邱会魁撵出了家门。为了生活,他只好给人家做长工。
1928年,邱会魁的家乡来了共产党,在本地秘密组织农民协会,邱会魁便暗中投身革命,晚上参加活动。第二年革命活动公开了,邱会魁担任了雇农工会大队长,负责领导农民翻身工作,打土豪,分田地。
1930年,江西省兴国县在共产党领导下组建了独立团,防止阶级敌人的反攻倒算。
1930年12月在兴国县兵站,由蔡先元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无候补期)。之后,在中央苏区参加了一至五次反“围剿”,参加了高兴圩老营盘、黎川、杨口、顺昌、高虎脑、万年亭等反“围剿”战斗。在斗争中,邱会魁从通讯员成长为连长。1933年10月调红军大学上级班学习,1934年6月毕业后,被派到红3军团5师先后任15团1营营长、14团管理处主任,13团1营1连连长,参加了两万五千里长征,过雪山草地,历尽了千辛万苦。到达陕北后,随即又参加了直罗镇、山城堡、曲子镇、东渡黄河等战斗,经受了严峻的战争考验。
转战敌后、察南抗日
抗日战争爆发后,邱会魁于1937年12月调到红一方面军独立司令 部当参谋,不久便调晋察冀军区一分区司令部当教育参谋,年底任山西灵丘支队支队长。灵丘支队编入一分区主力部队后,1938年3月邱会魁调蔚县组建察南游击支队。察南游击队从1938年3月组建到1942年夏的五年里,在党的领导下,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指引下,依靠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战斗在晋察冀北大门,配合主力部队粉碎了日军反复“围剿”和连续“扫荡”,掩护了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胜利完成了上级赋予的战斗任务。
1942年下半年,组织上调邱会魁去延安抗大学习。1943年2月转入中央延安党校十支部学习,直到抗日战争胜利。
进军东北、解放安图
1945年9月,党中央发出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重要指示。为了建立东北 革命根据地,10月,邱会魁在 延安 中央党校学习结束后,被分配到东北,先任延边分区和龙支队队长,不久又调到延边分区当副司令员。安图剿匪结束后,邱会魁调任吉林军区25旅副旅长,1947年3月调任吉东分区副司令员,1948年3月调任吉林军区司令部当副参谋长兼警备司令员,1949年1月任吉林军事部部长。在此期间,邱会魁率部参加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老爷岭等战斗和围攻吉林、长春的战斗,认真贯彻执行上级的指示,多次出色地完成了战斗任务。开创东北民兵工作
1950年1月,东北军区(后改为沈阳军区)成立东北军区人民武装部,邱会魁从 吉林军事部 部长调住 东北人民武装部第一任部长。1952年8月,东北人民武装部改称东北军区司令部人民武装处(后改沈阳军区司令部动员处),邱任处长。到1960年6月,他负责东北民兵工作的十年间里,对东北地区兵兵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省军区工作的最后五年里
1960年6月,邱会魁调任辽宁省军区副司令员,直至1965年11月离职休养。在省军区工作期间,由于他对民兵工作比较熟悉,党委分工他侧重抓辽宁省的民兵建设。从原则领导,到具体实践,他对辽宁省后备武装力量的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1965年邱会魁离休。
人物性格
邱会魁性格直爽,从不高攀,特别是对有权势的亲戚更是如此。
邱会魁生活俭朴,不讲排场,不讲阔气,总以长征精神鞭策自己。
他很注重学习,每天报纸必看,广播必听,还要坚持学习马列和毛主席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