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印万忠,男,教授,博士生导师,1970年6月生于浙江省临安市,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辽宁省青年骨干教师。
个人履历
1988年考入 东北大学(原东北工学院)矿物工程系选矿专业,1992年保送攻读硕士学位,1995年5月获东北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工程硕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1996年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由东北大学和北京矿冶研究总院联合培养),1999年9月获东北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00年4月始在职入我校材料与冶金学院冶金物理化学专业博士后流动站。2001年10月至2002年4月赴日本秋田大学进行了为期半年的研究员工作。1998年3月任讲师,2002年6月始任副教授,2005年1月起任教授,2005年12月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1999年底任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矿物工程系副主任,2003年5月任矿物工程系主任,2004年6月任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矿物工程研究所副所长,2005年4月起任矿物工程研究所所长。2008年任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和资源与土木工程委员会党委委员。
成就及荣誉
任研究所所长期间,带领全体教师获得了如下奖励:2001年获东北大学先进党支部,2004年度东北大学“五四奖状”,2003~2005年度东北大学先进党支部,2006年度东北大学三育人先进集体,2006年度东北大学“青年文明号”,并获“五四奖状”。2006~2007年度东北大学先进党支部。2007年获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学科建设工作先进集体,2008年4月在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首届师生田运动会中获团体第二名,2006~2008“三育人”先进集体。
曾获东北大学2003年度江河奖教金,2003~2004年度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1999~2001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优秀共产党员,2003~2005年度东北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006年获东北大学“青年岗位能手”,并获五四奖章,辽宁省第三批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人选,2005年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7年获辽宁省青年骨干教师称号。2008年获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获2006~2007年度张捷迁奖教金,2006~2007年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优秀共产党员,2008年获东北大学优秀教师称号。2008年在第24届国际选矿大会(IMPC)上获青年论文奖(全球共10人获奖)。2008年12月在东北大学首届“研究生心目中的好导师”网络评选活动中,荣获爱心导师称号。
在教学工作中,2004年获东北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2001年2002届本科毕业生校优秀指导教师,2005~2006学年度东北大学优秀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2007年指导的硕士生获辽宁省优秀硕士论文。
社会兼职
兼任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六届选矿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金属学会选矿专业委员会粉体分会常务理事,环境保护部环境评估中心常聘专家,辽宁省高层次科技专家库专家,辽宁省硅酸盐学会非金属矿专业委员会委员,《冶金行业专家信息库》专家,《有色矿冶》特邀编委,《现代矿业》杂志社理事会理事,中国无机盐协会第一届钙镁分会行业专家组专家,第二届专家委员会委员,无机盐学科带头人。国家“863”、“973”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矿物材料、矿物浮选理论和贵金属选冶等研究工作,在硅酸盐矿物浮选原理、黄金选冶、多金属矿物浮选分离和矿物材料等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造诣,出版专著《硅酸盐矿物浮选原理》、《铁矿选矿新技术与新设备》、《矿物材料》、《试验研究方法》、《中国黄金生产实用技术》、《镁质材料生产与应用》、《中国黑色金属矿选矿实践》和《当代世界的矿物加工技术与装备》,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被SCI、ISTP、EI三大检索系统收录40篇,2004年获辽宁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原中国有色工业局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辽宁省科学技术研究成果3项,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
以负责人角色承担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863”西部材料专项1项,以及第二负责人角色完成国家“973”项目1项,国际合作重点项目1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项,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项。目前负责国家十一五支撑项目1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1项,以执行负责人角色承担国家“973”项目1项,国际合作重大项目1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横向项目多项。
主要学术论著
DA分散剂在超细SiO_2粉磨过程中的助磨作用研究
超细SiO_2粉的制备与助磨研究
电气石在环境工程中应用的基础研究
硅酸盐矿物表面特性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碱式硫酸镁晶须填充聚丙烯的研究
硫酸钙晶须的表面改性研究
纳米氢氧化镁的合成与结晶机理分析
盐湖氧化镁制备氢氧化镁的研究
液相化学还原法制备纳米银粉
一水硬铝石和高岭石可浮性的晶体化学分析
以二水合草酸锌为前驱物制备纳米氧化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