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高清简谱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曲艺家 - 王决
王决
王决(1924—1997 )原名王孟明,曲艺编辑家、作家、评论家、理论家、教育家。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四存中学(市立八中前身)和中国大学。北平和平解放后,入华北大学二部(艺术干部训练班)学习,后被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负责曲艺曲目整理。为学习曲艺艺术,先后拜相声界前辈赵霭如和单弦名家荣剑尘为师,还向李金山、白凤岩、曹宝禄等名家学习演唱京韵大鼓、联珠快书、山东琴书和梅花大鼓。侯宝林称赞王决是“肚子里有真东西的曲艺篓子”,马三立赞誉王决是“肚子里宽绰的曲艺真行家!”曾任中央电视台文艺部顾问、中国唱片总公司艺术顾问、《中国曲艺志》副主编等职。
展开

人物生平

童、少年时代正赶上曲艺的鼎盛时期,他的生活是在吟唱、诵说中度过的。在天津,他的舅舅喜欢曲艺,常常带他去泰康商场歌舞楼看曲艺杂耍演出;在北京,他放了学经常去青云阁、瑞园及新中国茶社等场所观看名角的表演。他先后听过 王杰魁、 品正三的评书, 张寿臣、 焦德海的 相声, 刘宝全、 白云鹏的京韵大鼓, 乔清秀的河南坠子, 金万昌的梅花大鼓等。 相声语言的幽默、谈谐、曲艺唱腔的优美深深吸引了他,他痴迷上了曲艺。

1946年从中国大学政经系毕业,进入华北大学戏曲四班演习,同期参加了华大文工团开始了真正的曲艺生涯。解放前夕,他被调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新华广播电台专门负责曲艺编辑工作。当时的年轻人都喜欢搞音乐、文学、广播剧,曲艺被排在最后,算是“冷门”。刚解放时,电台设备简陋,台里规定播出的曲艺节目全部由演员直播。请演员、审节目、排时间、发演播费全由编辑负责。有时候演员不够用,还要请盲艺人参加演出。盲艺人行动不便,他就到大门口担负“拉马竿”的领进领出,足有二里多地。这在当时是被人看不起的,可他心甘情愿。他说:“这是工作岂能不干,再说盲艺人背词背得很快,演唱起来充满激情,一点也不比别人逊色。”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电台领导号召编辑人员“向老艺人学习”、“变外行为内行”。王决是个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没有丝毫的知识分子架子,他经人介绍正式拜 荣剑尘为师,学唱单弦,还向 李金山、 白凤岩、 曹宝禄等学唱山东琴书、京韵大鼓和联珠快书。在和这些艺人接触中,他学到了许多曲种知识,流派渊源和曲坛轶事成为曲艺界里有真东西的曲艺“篓子”。

1952年电台筹建新中国第一个“广播说唱团”,王决是具体筹办人之一,经他推荐搭桥一批知名老艺人像 侯宝林、 刘宝瑞、 孙书筠、 马增芬等相继被广播说唱团录用,成为这个团体的台柱子。同期,在党的领导下, 侯宝林、 罗荣寿等十一人在北京成立“ 相声改进小组”纯洁净化相声语言,挖掘整理和改编传统曲目。王决支持小组工作,他根据演员的表演特点组织创造新段子。与 侯宝林、 刘宝瑞合作,创作了 相声《宽打窄用》、《砍白菜》、《吃饭我掏钱》等,开创了演员与创作人员结合进行曲艺创作的先河。

他热爱曲艺事业,善于在民间发掘老艺人,从民间抢救出优秀曲艺节目。1994年他去安徽参加“首届中国 相声节”,回京后他向中央电视台《曲苑杂坛》推荐、录制了180集的长篇评书《罗家将》。此书刚录完,演播者 马增锟先生因车祸罹难,人们称赞王决老师慧眼识珠,又为曲坛抢出了一部大书。

王决

他是一位曲艺编辑家,由他组织、录制的曲艺节目,有 侯宝林的 相声、 高元钧的山东快书、 李润杰的快板书、 韩起祥的陕北说书、 蒋月泉的评弹、 骆玉笙的京韵大鼓等优秀节目。此外还编辑录制了许多听众喜闻乐听的曲艺专题节目。

他是一位曲艺评论家,工作以来,共写了160篇左右曲艺评论。他的文章观点鲜明、专业性强、文笔晓畅,体现了一种大家风范。

他治学严谨,口勤、笔勤、脑勤,他将所看到的、听到的、学来的各种曲艺知识,全部作了记录,日久天长,积累并保存了40个笔记本,可谓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他将记问之学、实践之学总结归纳上升为理论反过来指导工作,撰写了或合作撰写了许多理论著作如《中国 相声史》、《曲艺漫谈》、《中国评书艺术论》、《相声行里的轶闻》、《民国曲艺史》、《笑谈相声》等,填补了理论研究的某些空白。

在曲艺界发生过什么事,要找什么人,查什么资料,人们头一个想到的就是找王决;人们称赞他是曲艺界的“活字典”。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王决作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代曲艺编辑,开辟了《杂谈 相声》、《评书连播》、《曲种介绍》、《名段赏析》等栏目。1996年为中央电视台《艺术漫步》栏目录制了介绍北方曲种的《曲艺漫谈15讲》,受到海内外观众的欢迎。

王决不仅是一位学者,更是一位师者,一位曲艺教育家,他认为:只有培养更多的曲艺人才,曲艺这棵大树才能根深叶茂,四季常青。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他辅导过的曲艺编辑、记者,演员、作者,主持人,有杜锦华、 陈连升、 李国盛、 于万海、卢昌武、 常祥霖、 李金斗、 张蕴华、 汪文华、 崔琦、 马贵荣、 康松广、李世儒、 刘朝、 李立山、 曾惠杰、桂靖、 侯长喜、吕秋义、 王琦、蔡培生、 史艳芳等一共31人。他热心提携学生,辅导学生,甘为孺子牛。经常向学生无偿地传授写作技巧和决窍,给学生的作品、文章,加工润色从来不署自己的名字,体现了他的高风亮节。

1979年, 曹灿播讲广播长篇小说《李自成》,《李自成》这部几百万字的长篇小说,需要重新改编才能变成供人听的评书。王决将《李自成》的三个卷本做了全面的删改,当这部书交到曹灿手中,上面留下了密密麻麻的改动和建议,就差演员表达了。在播讲长篇评书《李自成》一书中,曹灿从王决那深受教益。王决告诉曹灿“般若”要读成“波若菠罗蜜多经”,“殷红”要读成“yanhong”,他将所有问题都替曹灿想到、点到,不让他出丑,帮助他成功。长篇评书《李自成》在电台播讲后爱到广大听众的喜爱。王决又帮助曹灿总结了用评书播讲长篇小说的几项原则,在他的指导下曹灿出了一本书。他总是这样用自己的学识和爱心,将演员、年青人推到前台崭露头角,自己却默默无闻地做了一辈子甘为人梯的幕后工作。

马季在编写《相声漫谈》一书时,特请王决相助,马季在编后说中写道:“如没有王决同志的帮助,此书是难以成文的。”在各类曲艺中他尤长于对相声的研究,得到其指点和帮助的演员都尊称王决为“相声先生”。他曾任中央电视台文艺部顾问、中国唱片总公司艺术顾问、《中国曲艺志》副主编等职。著有《王决曲艺创作选》等书。他关心热爱什刹海,为宣传什刹海,他曾创作北京民歌《老妈妈爱什刹海》、单弦牌子曲《什刹海的传说》和故事《穷不怕说相声》,还曾写过《什刹海畔“一户侯”》的专文介绍相声大师 侯宝林,刊于《什刹海丛书·京华胜地什刹海》。

王决离休后,虽是花甲之年,但他宝刀不老耕尤健,担任许多社会职务,为曲艺事业奔走呐喊,继续操劳。1987年,王决患了直肠癌,行走坐卧及饮食大便十分痛苦。住院后,他从病床卡片的英文字母上知道了真情,他催着大夫做手术:“我这点本事还用得着,我不能把它带走,要把它留下,如果把它带走了,你我都将是有负于人民的人。”对于“病魔”老师很坦然,望着落泪的老伴,他说:“过去是干中学,今儿就来个干中养吧!”真言得让人伤心,除了工作他心中没有别的。

在王决任《中国曲艺志·北京卷》副主编时,刚在医院里做完手术,但心却仍牵挂编书这事,他说“盛年修志,我能赶上并荣任撰写实为幸事,拼着老命也要将书编好。”为了编好这本书,他核对史料,走访知情者,东奔西走。虽然编书只有1000字8元钱的稿费,连坐公共汽车的钱也不够,但他没有任何抱怨。他将自己长年积累的心得,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曲艺精品,点化评折,萃于一编,使它流传百代,嘉惠后人。

1994年王决被北京市曲艺家协会聘为顾问,为了保证各项活动举办成功,他精心策划、费尽心力。他在担任协会主办的各种比赛活动的评委主任工作时,他不论刮风下雨,每场活动必到,深受曲艺工作者的敬重。

1995年, 直肠癌治愈后的第八年,王决的病复发了转为结肠癌二次住院治疗。他对守护病床的身边的 陈连升谈了两个心愿:一是,让陈连升为他和老伴结婚50周年搞一次小型金婚纪念。二是想和全体学生弟子见个面,照张像。第一个心愿没有实现,在筹办的过程中他的老伴突患胆管癌去世了。为实现他的第二个心愿, 陈连升在电台、中国曲协、北京市曲协、中国艺术研究院曲研所等单位领导和老师的众多弟子的大力支持下,于1996年12月14日举办了“王决先生从事曲艺艺术五十周年”纪念活动。举办方的领导、专家、学者、著名演员、曲艺作家及20多名学生,弟子一共100多人都出席到了现场。与会者对王决先生从事曲艺艺术五十周年所取得的成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会上, 陈连升做为学生、弟子代表也讲了话,祝贺老师所取得的艺术成就,衷心祝愿老师早日恢复健康。会后,学生、弟子们众星捧月地簇拥着老师,照了个大团圆像,实现了老师的心愿。

1997年10月1日,王决的病情突然恶化,他强支撑着身体回到家,把一些经过归纳整理的材料交给 陈连升。他说“我怕是不行了,这些资料交给你,你会用的着的,今后就看你们的了。”他还说“我搞了一辈子曲艺什么酸、甜、苦、辣全尝过了,但是,还是四个字u2018无怨无悔u2019”。

逝世:1997年11月14日,农历丁丑年十月十五日

主要作品

他是一位曲艺作家,他所创作、整理、改编或与人合写书目就有:《王决曲艺创作选》、《西汉故事选》、《吃书》、《大红袍》等。其中,《王决曲艺创作选》收录了他创作的包括单弦、相声、京韵大鼓、梅花大鼓、西河大鼓、山东琴书、北京琴书、河南坠子、山东快书等10个曲种,34个演出本。马三立称他是“肚子里宽绰的曲艺真行家”。

人物评价

他人品高尚,为人忠厚、诚恳,别人有什么要求,他有求必应,予以帮助。在曲艺界人缘极好,爱到大家的尊重与爱戴。他生活简朴,每逢给同事、朋友送稿子或送票,老人都是亲自骑自行车送到家中。他为人重感情,讲义气,在他患病期间,凡是去探望他的人,他都铭记在案,日后给予答谢。他学识渊博,阅历丰富,尊重别人,说话没有丝毫教育人的口气。对同事、学生从来都是循循善诱,他总是说:“这个问题我那时这样看,你们现在是这样看。”

更新日期:2024-11-2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免费下载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zhdjxd@foxmail.com

Copyright @ 2023-2024 pc.pingguod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