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高清简谱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皇后 - 沈婺华
沈婺华
沈婺华,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陈后主陈叔宝的皇后,生年不详,约卒于唐太宗贞观初年(628年左右)。
展开

人物生平

沈婺华,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仪同三司、望蔡贞宪侯沈君理之女,母亲是陈武帝陈霸先的女儿会稽穆公主。会稽穆公主早逝,当时沈婺华年纪还小,可是悲痛欲绝,日见消瘦。服丧期满后,每到一年的祭日,仍独自坐在那里涕哭,其哀恸之情感动周围的人,远近的人都非常敬佩她。太建三年(571年),她被娶为皇太子陈叔宝的妃子。陈叔宝即位后,被立为皇后。

沈婺华性情恬静寡欲,颇有识量,聪明机灵,博闻强记,浏览过纪史书籍,擅长写作。起初,陈叔宝住在东宫,但沈婺华的父亲沈君理去世,沈婺华服丧,住在别殿,因过度悲伤而形体憔悴,服丧期也超过了规范,陈叔宝待皇后变薄,而张丽华和孔贵嫔在后宫最为得宠,后宫的事务全部由她们管理,沈婺华对此并不在意,未曾有过嫉妒怨恨之情。沈婺华而且饮居节俭,衣服上没有锦绣装饰,身边的近侍裁减了一百多人,每天只是翻阅图书史籍,诵念佛经。曾经遇到旱灾,沈婺华诵念佛经求雨,应时降雨。沈婺华无子,养孙姬子陈胤为己子。数次上书谏争,陈叔宝将废之,而立张贵妃。

陈朝灭亡后,和陈叔宝一起去到长安。等到陈叔宝去世,沈婺华亲自写哀辞,文辞很痛切。隋炀帝杨广每次巡行各地,都命她随行。等到隋炀帝被宇文化及杀害,沈婺华从广陵渡过长江回到乡里,后于毗陵(今江苏武进)的天净寺出家为尼,名观音。唐贞观初年去世。《隋书·经籍志》著录,有《沈后集》十卷,早已散佚。

历史传说

演化为观音女菩萨的传奇皇后

沈婺华,是陈朝后主陈叔宝的皇后,也是陈朝最后一位皇后。沈婺华,生年不详,吴兴武康(今浙江吴兴)人,出身高贵,父亲是望蔡贞宪侯沈君理,母亲是陈武帝的女儿会稽公主,而陈叔宝是陈武帝的堂孙,论起来,沈婺华和陈叔宝还有着比较近的血缘关系。太建三年(571),陈叔宝的父亲陈宣帝出于政治需要,让性格端庄沉静的沈婺华嫁给了太子陈叔宝,成为太子妃。太建十四年(582),陈叔宝即位,立沈婺华为皇后。

沈婺华

政治婚姻,带来的往往是敷衍和冷遇。沈婺华聪敏强记,涉猎经史,工于书翰,是个聪明博学的淑女型才女。然而,由于她不会撒娇,不肯献媚,且“居处俭约,衣服无锦绣之饰”,所以陈叔宝并不喜欢她。张贵妃和孔贵嫔入宫后,陈叔宝为色所迷,对沈婺华渐渐疏远,对她们却言听计从,甚至“后宫之政并归之”。对此,沈婺华淡定从容,超然度外,未尝有丝毫的忌怨,每日“唯寻阅图史、诵佛经为事”,博览群书,潜心向佛,修身养性。

眼看着丈夫沉溺酒色,朝政日益荒芜,官员腐败,民不聊生,沈婺华多次上书谏诤,结果愈加触怒了陈叔宝。陈叔宝一度想废黜沈婺华,改立张贵妃为皇后,但后因隋兵压境未施行。祯明三年(589),隋军灭陈,陈叔宝和沈婺华成为一对亡国帝后,一起被押至长安,后转至洛阳。仁寿四年(604),陈叔宝病逝,沈婺华不计前嫌,“自为哀辞,文甚酸切”,十分悲切。隋炀帝因感慨沈婺华贤惠,每次巡幸都让其随驾出行,以示礼遇。

隋炀帝被杀后,沈婺华在一片混乱中自广陵(今江苏扬州)过江,后因感叹身世无常,命运多舛,“于毗陵(今江苏常州)天静寺为尼,名观音”。唐朝武德四年(621),隋末起义领袖吴帝李子通因兵源短缺,抓了一千多名毗陵老人、孩子和妇女服兵役,以抗拒唐军。有人不忍让他们到战场送死,便悄悄跑到天静寺,求“观音大士”沈婺华想法搭救这些百姓。沈婺华巧设计谋,使这一千多人顺利逃走,接着她又巧扮天神,挡住了追兵。

救走百姓后,沈婺华自知官府不会放过她,于是当夜乘船顺运河北上,潜入东莱山(今山东莱州),在白云庵内修身七年。沈婺华所救的百姓逃往全国各地,他们至死不忘“观音大士”的恩德,都以沈婺华所扮神仙的模样画像供奉她。沈婺华的名声越传越广,甚至惊动了后来的唐太宗。据《随山录》载,贞观初年,唐太宗访知沈婺华在东莱山修道,于是派朝中官阶最高的三公(太尉、司徒、司空)赍旨,用帝后乘坐的玉辇和銮驾接她去京都长安。

“寅时东方一抹红,笙琵鼓乐催天明,万民顶香迎路拜,恭送大士赴帝京。”“黄罗玉辇绕金凤,龙旌銮仗拥驾行,大士懿德传千年,东莱兹此祥瑞生。”东莱刺史牛方裕所写的这两首诗,就再现了当年唐太宗大张旗鼓接沈婺华入京时的盛况。白云庵因是沈婺华得道的地方,故被称为“天下第一庵”。见证了两个王朝的灭亡,受到了两位皇帝的礼遇,一生波澜起伏,但沈婺华始终淡定应对,处变不惊。唐朝贞观初年,沈婺华功成圆寂,与世长辞。

沈婺华当过皇后娘娘,后以“观音”之名出家,加上她在位时曾“遇岁旱,自暴而诵佛经,应时雨降”,又曾“巧扮天神救百姓”,她端庄、博学、慈悲、爱民、至圣至贤、法力无边的形象和系列人生传奇,倾注了中国亿万妇女数千年的理想,成为真善美的不朽化身,从而受到了后人的推崇;她一生修行,从“无欲”、“无恨”,达到“无碍”的精神境界,最终修成正果,并演化成为后来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音女菩萨”。

相关诗词

据载,后主某日到沈后处,暂入即还,却又写了一首诗《戏赠沈后》:

留人不留人,不留人去也。

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

沈婺华《答后主》:

谁言不相忆,见罢倒成羞。

情知不肯住,教遣若为留。

参考文献

《陈书·卷七·列传第一》

《南史·卷十二·列传第二》

更新日期:2025-01-22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免费下载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zhdjxd@foxmail.com

Copyright @ 2023-2024 pc.pingguod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