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高清简谱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民族大学 - 孟新洋
孟新洋
  孟新洋,男,满族。1956年12月生。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院长、声乐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声乐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音乐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少数民族声乐学会常务副会长、北京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曾多次担任文化部“文华奖”全国声乐大赛评委第十届、第十一届“孔雀杯”全国少数民族声乐大奖赛专家评委2008年担任第十三届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决赛专家评委2008年担任文化部“文华奖”第八届全国声乐比赛评委。
展开

人物简介

  孟新洋 男。满族。1956年12月生。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院长、声乐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声乐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音乐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少数民族声乐学会常务副会长、北京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曾多次担任文化部“文华奖”全国声乐大赛评委;第十届、第十一届“孔雀杯”全国少数民族声乐大奖赛专家评委;2008年担任第十三届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决赛专家评委;2008年担任文化部“文华奖”第八届全国声乐比赛评委。

 

专业特长

  长期从事少数民族声乐演唱及少数民族声乐研究。

 

社会任职

  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音乐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少数民族声乐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声乐家协会副会长、北京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延边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大庆职业艺术学院艺术顾问、湖南邵阳学院艺术系客座教授。

孟新洋

 

人物经历

  孟新洋16岁加入西藏自治区歌舞团,作为专业独唱演员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他前后在雪域高原上工作了18年,他演唱的《桑吉卓玛》《打嘎啦》《在吉祥的花园里》等诸多藏族民歌深受藏族同胞的喜爱,其中《拉萨夜色美》至今仍在西藏人民当中流行和传唱。曾获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优秀演员奖等大奖,主编出版了《中国民族声乐教材曲选》的孟教授,如今已是桃李满天下,这场师生音乐会便是他多年教学和科研成果的展示。

  16岁的孟新洋踌躇满志,为支援西藏,踏上了那片令人神往的雪域高原,成为西藏自治区歌舞团的一名歌唱演员,开始了他一生的艺术追求。他穿藏袍,吃糌粑,说藏语,唱藏歌,把全部的挚爱献给了养育他的西藏人民,与藏族同胞结下了深厚友谊,也由此得到了西藏人民对他像儿子般的爱护。西藏的父老乡亲送他上大学,毕业后他又回到了那块土地上,继续与喜爱他歌声的藏族同胞一起弹起悠扬的六弦,敲响激越的铃鼓,跳起欢乐的锅庄。多少次,歌里泪里,都有青稞酒的甘甜;多少回,情里爱里,都有酥油茶的芳香。高原那深厚而富有魅力的音乐文化似醇美的泉水,滋育着他的心灵。于是,他的歌声,便有了像天上的雄鹰般飞翔的高度。1980年,他获得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文化部颁发的优秀演员奖;1986年,他以一曲《西藏,我的第二故乡》获得了全国电视歌手大赛专业组第三名。他演唱的《桑吉卓玛》《打嘎啦》《在吉祥的花园里》等诸多藏族民歌深受藏族同胞的喜爱,其中《拉萨夜色美》至今仍在西藏人民当中流行和传唱。

  在雪域高原上,孟新洋度过了18个青春年华。

 

教学特色

  虽然是搞传统音乐的,但是孟新洋并未死守着“传统”这个阵地而故步自封。他在教学中保存了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中的原生态部门,注重自身风格而又在地域特色的基础上揉进了西方传统技法的合理部分。孟新洋强调:“不是全盘的吸收、接受,而是有条件的选择,还要和我们的传统结合,只拿来不继承是没有发展的。”对于孟新洋的这一音乐理念,《音乐生活报》评价认为:“继承传统不复古,学习西洋不媚外。”

  孟新洋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量体裁衣是他在教学过程中所严格遵守的准则。孟新洋发现,自己的学生相对于其他院系,有他们独特的一面,他们思想活跃,跳跃性思维很强,喜欢张扬个性。但他们的个性不是自私、独立,而是一种艺术的个性。每个学生对音乐都有着不同的领悟能力和表现方法,对于同一首歌曲,一百个学生很可能会有一百种不同的理解。在教学方法上,他有一套著名的“三步走”理论,就是声乐的学习分为从“自然”到“不自然”再到“超级自然”三个阶段。所谓“自然”阶段就是指当一个学生从民族地区来到学校之后,根据他自身所具有的民族和地域特色给他选用本民族的教材,培养他对本民族音乐的兴趣。因为他身上所具有的那种原汁原味的民族性情、对本民族音乐的感悟能力都是与生俱来的,所以学起本民族音乐就会如鱼得水,这是一个自然的阶段。对本民族音乐的兴趣形成之后对他的培养就进入了“不自然”的阶段。所谓“不自然”就是让他学习其他地区和民族的音乐,扩展他的学习领域,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很艰难的转变过程,学生会感到很不自然。当经过“不自然”阶段的磨炼之后就进入了“超级自然”的阶段了,那就是忘记技术,立足本民族音乐,保持自身风格,同时又能博采众长演唱其他民族和地区乃至国外音乐,这才达到大家的境界。孟新洋的这一套理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其中许多学生已经成了演唱领域广泛而又独具特色的著名演员。

 

荣誉与论著

  1980年荣获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文化部颁发的“优秀演员奖”。1986年6月荣获全国第二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专业组)美声唱法第三名。1991年赴马来西亚主演《伤逝》歌剧,担任男主角,受到极高赞誉。

  在民族声乐理论研究方面有《民族声乐的发展趋势》、《藏族歌曲的演唱风格与技巧》、《民族声乐的气、字、声的结合问题初探》等论文在全国各大音乐学报上发表。其中《民族声乐的发展趋势》一文,曾获中心民族大学青年教师论文比赛二等奖。《民族声乐的气、字、声的结合问题初探》荣获成都社会科学院2002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成果一等奖。

媒体专访

  2012年12月11日,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院长孟新洋接受中国艺术网的专访,采访中,孟新洋谈到:“他并不支持学生参加音乐类的选秀节目。学生处在基层学习阶段,需要在学校里面要加强各方面的学习和修养,

  基础课的训练都是需要慢慢沉淀和积累的。如果让学生有一种急功近利的思想,登上选秀节目的舞台,就能成为名星,抱着这种思想的话,基本功不扎实,学生原来的风格也会失去。”

  在他看来,选秀舞台上选择出来的歌手,都付出了大量的努力,自身素质也有过人之处。但是如果说是“中国好声音”,这个标准确实片面,只是强调个性,强调前卫,与其定义相差甚远。与民歌相伴四十余年,觉得我们民族的东西还是最主要的。事实上,更多的好声音也许并不只存在于通俗音乐的舞台上。作为学院派,对学生基本功的重视,更多地希望他们拥有艺术与技术并重,拥有艺术特色。

更新日期:2024-11-2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免费下载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zhdjxd@foxmail.com

Copyright @ 2023-2024 pc.pingguod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