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简历
阿奇博尔德u2022韦维尔伯爵日(1883年5月5日—1950年5月24日)
英国陆军元帅,二战中任中东英军司令部总司令。
韦维尔生在英国科尔切斯特(Colchester)的军人世家,其祖父和父亲都是将军。1900年考入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次年5月毕业,赴南非服役,参加英布战争。
1939年7月前往埃及,出任中东英军司令部总司令,晋升为临时上将,与中东皇家海军总司令安德鲁u2022坎宁安和中东皇家空军总司令阿瑟u2022朗莫尔一起彻底击溃由格拉齐亚尼元帅指挥的意大利军队。
1940年10月1日晋升为上将,1941年7月,成为巴斯最高级勋位爵士的韦维尔调任印度英军总司令。1943年晋升为陆军元帅,6月19日被任命为印度总督。同年被封有昔兰尼加的韦维尔子爵等头衔,1945年,出任阿伯丁大学名誉校长。
1950年5月24日,韦维尔在伦敦去世。
基本介绍
国籍:英国
学院: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坎伯利参谋学院
职位:中东英军总司令.印度英军总司令.美英荷澳盟军司令部最高司令
军衔:陆军元帅
战事记要
战事记要:1940年6月意对英宣战之后,开始对韦维尔部发动攻击,战争持续到次年2月,英军俘虏意军官兵13万人以上,缴获400辆坦克和1290门火炮.第七装甲师甚至创造以3000人的俘敌2万人的奇迹.
之后,隆美尔奉命率领德国非洲军前往救援意军,激战3日后因寡不敌众英军被迫撤离
个人生平
军人世家
阿奇博尔德·珀西瓦尔·韦维尔(Archibald Percival Wavell,1883-1950), 1883年5月5日出生在英国科尔切斯特的军人世家,其祖父和父亲都是将军。1896年韦维尔获得前往温彻斯特公学就读的奖学金。1900年,韦维尔考入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次年5月以优异成绩毕业,被分配到布莱克沃奇步兵团任少尉,4个月后转赴南非服役,参加英布战争。在印度服役数年之后,韦维尔于1909年11月考入英国坎伯利参谋学院,一年之后成为该期学员中仅有的两名全优毕业学员之一。前往俄国学习两年俄语之后,韦维尔赴英国陆军部俄国处任情报军官。
参加一战
1914年11月,韦维尔出任英国第3步兵师少校军官,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次年6月,韦维尔在作战中头部负伤,失去左眼,因而获得勋章l枚。1916年1月,调入英国远征军总司令部任参谋。1916年10月至1917年5月,韦维尔任俄国高加索集团军司令尼古拉大公的联络官。1917年7月,韦维尔赴巴勒斯坦担任埃及远征军总司令埃德蒙·艾伦比与帝国总参谋长威廉·罗伯逊之间的中校联络宫,与艾伦比相处甚好。1918年,韦维尔在巴勒斯坦改任第20军准将参谋达一年之久,曾任代理参谋长。
将军之路
战后英军的裁减使韦维尔和其他优秀军官一样长期得不到晋升,直至1934年,韦维尔才晋升为少将。1937年,韦维尔调任巴勒斯坦英军司令,并开始撰写艾伦比的传记(1940年《艾伦比传》出版)。1938年,韦维尔晋升为中将,改任英国南方军区司令,司令部设在索尔兹伯里。
韦维尔于1939年7月前往埃及,出任中东英军司令部总司令,晋升为临时上将,指挥中东地区仅有的5万英军(后来兵力逐渐增加)。他任命原部属阿瑟·史密斯为参谋长,梅特兰·威尔逊为埃及英军司令,组织起非常精干的司令部。韦维尔深知中东在地理和战略方面的重要性、在兵力和资源极为有限的情况下积极备战。韦维尔与中东皇家海军总司令安德鲁·坎宁安和中东皇家空军总司令阿瑟·朗莫尔建立了良好的协调关系,但与1941年5月接替朗莫尔的阿瑟·特德却关系不佳。
北非形势
1939年9月德波战争开始后,北非的意大利军有25万,总司令格拉齐亚尼元帅,下辖第5集团军(司令加里博尔迪)和第10集团军(司令贝尔蒂),驻利比亚;东非的意大利军有30万,总司令奥斯塔公爵,驻阿比西尼亚(今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韦维尔必须以人员缺编且训练不够、装备与弹药缺乏的部队守住中东,保持地中海和红海交通线的畅通。韦维尔强调人在决定战争胜负问题上的重要作用。当1940年6月初丘吉尔急于从韦维尔的正规营中抽调8个营去欧洲战区时,韦维尔在与帝国总参谋长约翰·迪尔协商之后拖住不办,保证了6月10日意大利对英国宣战时中东英军拥有一定的实力,却因此得罪了丘吉尔。
北非战事
1940年6月对英宣战之后,意大利军在卡萨拉和加拉巴特侵占两个边境小镇之后即不再发动攻势。埃及境内的西沙漠成为北非意军和英军对峙的前线。业已将中东英军编组为尼罗河集团军的韦维尔决定以装甲车辆、轻型坦克和摩托化步兵向意占区边境据点发动快速袭击。6月14日,英国第7装甲师以突袭攻克卡普措堡,揭开快速袭击的序幕。战至9月中旬,意军伤亡3500人,被俘700人。9月13日,意军集中6个师以上的兵力开进西沙漠,三天后在西迪巴拉尼扎营。10月20日,韦维尔(已于10月1日晋升为上将)指示埃及英军司令威尔逊组织实施对意军的多路同时攻击,以第7装甲师和摩托化步兵从内地进攻索法菲营地翼侧,第4印度师及可能加强的步兵旅进攻西迪巴拉尼前面的滨海营地;得手之后,装甲师向北扩展到海滨,印度师向西发展,共同切断中央营地的交通线,与实施正面进攻且全部轮动化的马特鲁旅围歼意军。为达此目标,以第7装甲师和第4印度师和稍后增加的英国旅编成西沙漠军,加强马蒂尔达"步兵"坦克营和混成旅战斗群。理查德·奥康纳被任命为西沙漠军司令,该部有3.1万人,120门大饱和275辆坦克。12月7日,英军从马特鲁阵地前出。12月9日凌晨,第4印度师以迂回战术攻克尼贝瓦营地,接着连克西图马营地和东图马营地,第7装甲师向西推进以断敌退路。12月8日,英军围攻西迪巴拉尼,次日攻克该地。至此,英军俘敌近4万人,缴获237门大饱和73辆坦克,残余意军退入巴尔迪亚沿海要塞。因第4印度师被调走,故英军待第6澳大利亚师到达之后才开始追击。1941年1月3日,英军进攻巴尔迪亚,战至第3天迫敌投降,俘敌4.5万人,缴获462门大炮和129辆坦克。此后不久,第7装甲师立即西进,围困托布鲁克。1月21日,英军进攻托布鲁克,次日即予攻克,俘敌3万人,缴获236门大炮和87辆坦克。2月5日,第7装甲师克服气候、后勤补给、装甲车辆维修和交通线方面的困难,一昼夜行进150英里,抵达贝达富姆以南构筑阵地,切断了意军的退路。次日,经过激战,仅有3000人的第7装甲师俘敌2万人,缴获216门大饱和120辆坦克。英国第7装甲师因其战功卓著而以"沙漠之鼠"著称。2月6日,攻占了意大利在利比亚东部最后一个重要据点班加西,两天后攻占了离的黎波里塔尼亚边境不远的阿盖拉。由格拉齐亚尼指挥的意军被彻底击溃,剩下的一小部分残军,撤退到的黎波里塔尼亚。英军在两个月内推进八百余公里,俘虏意军官兵十三万人以上,缴获近四百辆坦克和一千二百九十门火炮。
战役结论
这次战斗第一次表明,英国在有利情况下,可以发动攻势打败法西斯。同时也说明意大利因缺乏石油和其他战略物资,士气极其低落,加之,又卷入了不成功的希腊战争,分散了在北非战场的兵力,因而遭到彻底失败。
战败撤退
1941年5月韦维尔趁隆美尔在托布鲁克受挫和缺乏补给之机指挥英军实施试探性的"短促"计划后,开始组织制订"战斧"计划:首先由第4印度师在第4装甲旅协助下进攻哈勒法亚-塞卢-卡普措防区,并以第7装甲师一部掩护沙漠翼测;再以第7装甲师的2个装甲旅大举进攻托布鲁克;最后以第7装甲师会同托布鲁克守军将敌赶回托布鲁克以西。英军于6月14日从马特鲁阵地出发。6月15日,右翼开始进攻哈勒法亚山口外围阵地,但损失严重,中路则攻克卡普措堡并击退敌两次反攻,左翼在哈菲德岭攻击受阻。隆美尔将第5轻装甲师和第15装甲师全部投入作战。激战至6月17日,英军被迫撤退。双方的伤亡均不到1000人,但英军损失91辆坦克,德军仅损失12辆坦克。
驻军印度
抗击日军
1941年7月,成为巴斯最高级勋位爵士的韦维尔调任印度英军总司令。9月8日,韦维尔前往伦敦,指出印度军事的极度虚弱,认为缅甸应划归印度英军总司令管辖,但直到12月12日才获准接管缅甸防务。
1942年1月4日,韦维尔出任西南太平洋地区美英荷澳司令部盟军最高司令,统一指挥该区的陆海空军。2月25日,盟军司令部解散,韦维尔改任印度英军总司令。韦维尔强调缅甸对印度和中国防务的重要性,试图引起伦敦更多的注意。第一次缅甸战役失利后,韦维尔接收转移到印度的中国远征军,同意开办训练中心。1943年2月至3月,韦维尔指挥奥德·温盖特率远程突击部队(钦迪特)在缅甸对日军展开游击战。
元帅晚年
韦维尔于1943年晋升为元帅,6月19日被任命为印度总督。同年被封有"昔兰尼加的韦维尔子爵"等头衔,出版《艾伦比在埃及》。1945年,韦维尔出任阿贝丁大学名誉校长。
1950年5月24日,韦维尔在伦敦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