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高清简谱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纳粹 - 莱妮·雷芬斯塔尔
莱妮·雷芬斯塔尔
莱妮·雷芬斯塔尔(Leni Riefenstahl),原名“Berta Helene Amalie”,1902年8月22日生于德国柏林,2003年9月8日逝世于德国Pöcking,第三帝国著名舞蹈家、电影演员、导演、制片人、摄影家、作家,二十世纪德国最有名同时也是最有争议的女性,《时代》周刊评选二十世纪一百位最重要艺术家中惟一一位女性。这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传奇式人物,具有极高的、公认的天赋和才华,由于生活的时代极具破坏性,使得她的大半生都处在争议的漩涡中也许她是有史以来最具才华与传奇的女性电影大师。
展开

基本资料

  莱妮·雷芬斯塔尔(Leni Riefenstahl),原名“Berta Helene Amalie”,1902年8月22日生于德国柏林,2003年9月8日逝世于德国Pöcking,第三帝国著名舞蹈家、电影演员、导演、制片人、摄影家、作家,二十世纪德国最有名同时也是最有争议的女性,《时代》周刊评选二十世纪一百位最重要艺术家中惟一一位女性。这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传奇式人物,具有极高的、公认的天赋和才华,由于生活的时代极具破坏性,使得她的大半生都处在争议的漩涡中也许她是有史以来最具才华与传奇的女性电影大师,可伴随她美貌和才华而来的却是无穷无尽的争议之声和凄凉的人生,一切都因为她德国纳粹时期的两部著名的影片《意志的胜利》和《奥林匹亚》。

生平简介

  莱妮·雷芬斯塔尔1902年8月22日出生在柏林一个富裕之家。从影之前,莱妮在柏林学习绘画,之后又接受芭蕾舞训练。后来师从德国著名导演导演阿诺德·范克。从小酷爱各项体育运动,对游泳、体操颇感兴趣,在网球、骑术、溜冰、攀登、滑雪等方面均是好高手,甚至被推荐加入国家队参加冬奥会滑雪比赛,但是她最爱的是舞蹈。   一次在柏林动物园礼堂举办的选美比赛中,雷芬斯塔尔获得了第二名,在二十一岁的时候,生命中第一个男人奥托u2022弗罗伊茨海姆出现,这个比里芬大十八岁的男人在科隆警察局任副局长,雷芬停止了在德累斯顿的舞蹈学习转到柏林继续学习,之后便在德国各地和欧洲巡回演出。   1926年出演《圣山》,这是第一部专门为舞蹈家雷芬斯塔尔而作的电影。   1932年导演并主演《蓝光》,在柏林乌发电影院举行了首映式,获得很大成功,引起轰动,一些评论称“《蓝光》是近年来拍得最好的一部电影,电影节应该给予最高的奖项”。杂志《电影信使》上刊登的文章说:“观众完全惊呆了,在电影厅的灯重新开亮之前,观众们一直沉浸在另外一个世界中。一位勇敢的女性,对事业是那么的着魔和虔诚,她使很久以来没有生气的影院又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场面。”   1935年进入他人生的里程碑在拍摄《意志的胜利》中,她把纯粹的政治宣传品提高到罕见的艺术高度;1936年拍摄、历时两年才剪接完成的《奥林匹亚》中,她在浓烈的政治环境中创造出超越政治的艺术作品。   1939年国际奥委会向瑞芬斯塔尔颁发纪念奖章。   1954年在政治与舆论压力下放弃制作和电影事业,开始从事摄影。   1973年前往苏丹,观察和研究纽巴族人的风俗和生活,后来出版的摄影集《纽巴人》获得国际认可。   1976年成为蒙特利尔奥运会的荣誉嘉宾,并因在艺术方面对奥林匹克运动的贡献再次获颁奖章。   1978年出版反映海底世界的摄影集《珊瑚花园》。   1982年因电视纪录片《寂静与黑暗的时代》在西德播出,西德各大传媒展开了一场如何评价雷芬斯塔尔作品对纳粹所起的宣传作用的讨论。同年,摄影集《我的非洲》正式出版 。   1990年摄影集《水下奇迹》出版。   1993年参与电视纪录片《图片的力量》的拍摄,该片获得艾美奖。   1996年根据雷芬斯塔尔经历编排的舞台剧在德国科隆剧院首演。同年,包括舞台、电影和摄影集在内的“雷芬斯塔尔作品展”在意大利米兰和罗马举办。   1997年前往美国领取Cincecon颁发的终身成就奖,再次引发巨大争议。   2002年德国吉普赛人联合会控告瑞芬斯塔尔。在她百岁生日当天,法兰克福检察院开始就瑞芬斯塔尔否认大屠杀的指控展开调查。两个月后,检察院撤销了指控,理由是缺乏证据以及当事人年事已高。   2003年雷芬斯塔尔于9月8日去世。

政治艺术

  这个时期德国政坛风起云涌,纳粹党在为上台做繁杂的准备,此时的雷芬注定将成为一位不平凡的女性。   1932年5月18日希特勒首次接见了她,从此也注定了她此后半个多世纪与希特勒和他的纳粹第三帝国剪不断的联系。   1933年希特勒请她为纳粹党大会拍摄纪录片,这部影片没有公开放映,但她不久就接受了希特勒的个人委托,为纳粹党的1934年纽伦堡军事阅兵拍摄纪录片,这就是她最为世人激赏和诟病的《意志的胜利》(TriumphoftheWill,1934)。摄制期间,第三帝国向她提供了任何一个导演都梦寐以求的工作条件:无限制的经费,一百多人的摄制组,36部以上的摄影机同时开工,无数的聚光灯听候调配。无与伦比的拍摄条件让里芬斯塔尔首创了电影史上的很多摄影技巧,在大场面的把握上,至今没有一个导演可以声称超越了她。这部电影被公认为是历史上最成功的宣传电影,同年在威尼斯电影节上击败了《白雪公主》,获得影展金奖。并在巴黎电影节上获得法国政府大奖第一。   无论雷芬斯塔尔愿意与否,从1934年开始,她已经被公认为是纳粹党最有力量的宣传机器了。   1936年柏林奥运会举办之际,她受国际奥委会之托为奥运会拍摄纪录片。这部后来被命名为《奥林匹亚》(Olympia,1938)的纪录片,几乎成了所有体育纪录片的圣经。在奥运会召开的14天时间里,摄制组全体人员始终吃住在集体宿舍,每天工作18个小时以上。为了拍出运动会的宏大场面,里芬斯塔尔不仅利用飞机航拍,建造专门的移动摄影塔,而且别出心裁地将自动摄影机吊在气球上拍摄。为了让摄影师能够仰拍跳远运动员腾空跳跃的雄姿,她还让工作人员在起跳线和沙坑之间挖了坑道,以便安放摄影机。而由她创造的这些拍摄手法直至今日全世界的大型体育比赛的拍摄中仍在沿用。《奥林匹亚》拍摄期间,雷芬斯塔尔灵活地调度数十台摄影机,井然有序地指挥着百余人组成的摄制班子。   北京电影学院的一位教授曾说过,他从来不敢把《意志的凯旋》完整地放给学生们看,因为看过这部片子后有超过60%的学生成纳粹追随者,其余的40%只需要再看一遍即可同样达到这种效果,最优秀的演说家加上最优秀的鼓动家配上最为世人激赏的记录片,海啸般的冲击波没有几个生命能够抵挡得住。

毁誉与孤独

  她的名声始终笼罩在阴影之下。人们对她的赞誉往往伴随着各种各样的诋毁,对她的诋毁又常常伴随着或多或少的赞誉。诋毁是因其政治倾向,赞誉是因其艺术成就。人们可以因其政治倾向而否认其艺术成就,但决不可以因其艺术成就而否认其政治倾向。艺术与政治之间历来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雷芬斯塔尔的人生悲剧或许就在于试图否认甚至割断这种联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36岁的雷芬斯塔尔达到荣誉的顶峰,她的名声可以说仅次于纳粹元首希特勒。从二战末期到1955年的十余年间,可以说是里芬斯塔尔一生中最为艰难的日子。1944年秋天,她在从西班牙返回德国的路上曾经4次被捕,4次逃跑,第5次被捕后被关进萨尔斯堡监狱。美军在德国法庭将里芬斯塔尔逮捕,她的罪名是“希特勒的情妇”、“纳粹女传教士”。她为纳粹拍摄的宣传电影、各种秘密档案、战犯的供词、知情人的揭发等等,都可以成为置她于死地的罪证。然而,出人意料的是美军法庭最后宣判她无罪,于1944年6月3日将她释放。她的导演生涯也随着帝国的覆灭而永远结束了,因为她拒绝对自己为希特勒工作表示道歉。 接着,饱受战争摧残的法国人重新将她逮捕,这是她第6次被捕,但在经过漫长的审讯之后,被宣布无罪释放。后来,千百万德国人民也不能饶恕她的罪行,使她第7次被捕,但是经过审讯,所有的指控都被驳倒。二战之后她的名声跌入低谷,曾经7次被捕并且受到先后美国、法国和德国法庭的3次审判,以及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1956年,她开始长期生活在东非高原的努巴山区,与古朴淳厚的努巴人朝夕相伴。1974年,她在古稀之年开始学习并掌握了潜水技术,此后曾经两千多次潜入印度洋海域,也许只有躲避到寂静的海底世界才能使她忘却社会舆论对她的谴责。1952年,西柏林法庭作出终审判决:“莱妮·雷芬斯塔尔……没有从事过应受惩处的支持纳粹统治的政治活动……没有致力于建立与自己艺术事业无关的联系……她与希特勒之间不存在暖昧关系。”这种判决结果令许多人觉得不可思议,她跟希特勒互相崇拜,她的容貌倾国,才华横溢,而且风流活泼,竟然与希特勒没有暧昧关系!虽然被判无罪,但她对生活在德国感到无比抑郁,主要原因也许并非由于要面对各种各样的责难和非议,而是由于她在这里无法继续从事自己酷爱的电影艺术。   然而,无论乞力马扎罗皑皑的白雪,还是印度洋碧蓝的海水,都难以洗清她身上的纳粹气息。虽然雷芬斯塔尔试图忘记喧嚣的社会,但是喧嚣的社会没有忘记她。每当她走出东非高原或印度洋海域,她都要重新面对舆论的谴责。虽然1948年她结束了牢狱生涯,但是社会舆论的牢狱依然围困着她。虽然1952年西柏林法庭对她作出了“没有从事过应受惩处的支持纳粹统治的政治活动”的终审判决,但是舆论依然认定她应当受到惩处。她的每一次公开露面都会引起媒体报道,她的每一个举动都会引起人们关注。   她晚年拍摄的表现非洲土著和海底世界的纪录片和摄影作品,依然被许多人指责为体现着纳粹艺术精神的余韵。总体来说,世人对雷芬斯塔尔的诋毁多于赞誉。无论受到赞誉或遭遇诋毁的人,还是两者兼而得之的人,都似乎注定要与孤独相伴。

倔强的玫瑰

  一般来说,西方民众普遍具有宽恕精神,只要没犯十恶不赦的罪行,能认错悔过便可以重新做人。麦卡锡时代告发好莱坞共产党人士、后来并未公开道歉的伊利亚·卡赞得到了多数同行的原谅,因为他的电影导演成就压倒了政治考量;法国大明星莫瑞斯·夏瓦里埃是纳粹同情者,但二战后照样广受欢迎。   雷芬斯塔尔的最大不同是,她的倔强,她从心底里坚信艺术应该是超越政治的,别说是低头认罪,就连大众期望的谨小慎微她都没有。换言之,她不给自己一个台阶下。虽然她说过她后悔拍了《意志的胜利》,但在另外的场合,她也说过:“我干吗要为《意志的胜利》而道歉?这是一部获奖片。我所有的影片都获过大奖。”   雷芬斯塔尔自己的说法是:“我是乐天派,当然喜欢捕捉生活中美的形象。”她一生中经历过坠机、车祸、羁押、谴责、指控等无数挫折,但她却拒绝“成熟”。   由于拒绝道歉,她事实上丧失了继续电影事业的可能。此后,她选择了图片摄影,把镜头对准非洲原始部落和海底世界,并再次取得举世瞩目的艺术成就。综观她不同年代、不同形式的艺术,其共同特征是对力和美的迷恋。无论是纳粹整齐的步伐还是苏丹纽巴族的肤色,瑞芬斯塔尔眼里看到的是形式,至于这形式背后的内容则不是她关心的范畴。   但无论瑞芬斯塔尔镜头下是纳粹、运动员、非洲部落还是鲨鱼,批评者始终抓住不放。美国女作家桑塔格在70年代写了一篇极为著名的评论,说她看到了贯穿瑞芬斯塔尔作品其中的“法西斯视觉形象”,因为这些美和力的象征乃强者对弱者的征服。德国评论家本杰明的观点比较相似,他认为“法西斯主义乃对政治的美化”。德国文化部长怀斯相对比较宽容,她认为瑞芬斯塔尔的悲剧是错认为艺术和政治是可以分家的,“她的一生证明了没有非政治化的艺术,形式和内容是不可能分开的”。

情系东非高原

  1956年,熬过战后十年噩梦的雷芬斯塔尔,由于受到海明威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的影响,决定拜访非洲这块神秘而广袤的大陆。   1962年,雷芬斯塔尔成为了第一个受到苏丹政府特许居住在本国的努巴部落的白人女性,此后她在这里拍摄了许多表现当地土著的摄影作品,记录下了他们充满力量和美感、富有原始气息的生活。在这个过程中,她不仅重新找到了自己的天地,而且与质朴的努巴人之间产生了深厚的友谊。1965年,她开始拍摄一部关于努巴人的彩色纪录片,以记录一种处于崩溃边缘的原始文明。   1974年,自幼喜欢体育运动的雷芬斯塔尔迷上了潜水运动。那一年她72岁,已经远远超出从事这项运动的年龄要求。为了取得潜水资格证书,她将真实年龄谎报了20岁,她看上去也确实比真实年龄年轻20岁。取得潜水证书之后,她一次又一次地潜入海底,拍摄了大量表现海底奇观的美丽照片和纪录片素材。直到94岁的时候,她还潜入可可岛附近的海域拍摄鲨鱼。   1999年,雷芬斯塔尔决定再次前往苏丹,想去看望阔别已久的努巴朋友,并且拍摄照片和纪录片资料。2000年,经过与苏丹政府的反复磋商,她和一名德国摄影师于终于到达苏丹首都,在一名苏丹导游的陪同下来到努巴山区,曾与她结下深厚友谊的努巴人翘首期盼她的到来。2001年,由于苏丹爆发内战,她和随行人员乘坐直升飞机离开努巴山区。不幸的是,他们乘坐的直升机突然坠毁在苏丹北部的阿尔奥贝德机场;所幸的是,他们虽然受伤却保全了性命。   2002年8月22日,为了庆祝自己的100岁生日,雷芬施塔尔放映了自己刚刚完成的纪录片《水下印象》,这部50分钟的影片记录了她在印度洋海域2000多次潜水过程中捕捉到的精彩镜头。里芬斯塔尔还拍过其他一些纪录片,但她在非洲大陆和印度洋海域主要是从事摄影作品的创作,陆续出版过4部摄影作品集:《努巴人》(1972),《珊瑚花园》(1978),《我的非洲》(1982),《水下奇迹》(1990)。   2003年9月8日,刚刚度过101岁生日的莱尼·雷芬斯塔尔在德国的寓所去世。她的寓所位于慕尼黑郊区的一片森林里。与晚年的里芬施塔尔朝夕相伴的是比她小40岁的男友斯特·凯斯特纳,他不仅是里芬施塔尔晚年生活的伴侣,而且帮她实现多年来的宿愿——将美丽动人的希腊神话《彭忒西勒亚》拍成电影,随着里芬施塔尔的去世,她的这个愿望化作泡影。   一切对于雷芬斯塔尔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她在经历了60年的流放之后,已经步入人类生命的极限,接下来的时光不再属于艺术而属于上帝。一种恨竟然能够长达60年,或许是因为其中掺杂了恐惧的因素。影评人里查德考利斯就此说得很坦率:“那是因为《意志的胜利》拍得太好了;加上,她的风格;加上,她是个女人,一个美丽的女人。”   雷芬斯塔尔的故事为人类艺术提出了一个永远无法解答的命题:美与非美,罪与非罪。当它们纠缠在一起的时候,到底应该如何去定义和评价?从有毒的荆棘中生长出来的花朵,有没有权利具备独立的香气和色彩?对于它,可不可以单纯地从美学的角度来加以欣赏和阐述。或者说,那永远是一枝带罪的玫瑰?

莱妮·雷芬斯塔尔

更新日期:2025-01-22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免费下载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zhdjxd@foxmail.com

Copyright @ 2023-2024 pc.pingguod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