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1.五帝之一,即少昊金天氏.少昊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西方天神。他的父亲是太白金星,他的母亲是天山的仙女皇娥。少昊,己姓,一说嬴姓,名挚,号金天氏,又号青阳氏,又称“朱帝”、“白帝”、“西皇”、“穷桑氏”、“空桑氏”,在位84年,寿百岁崩,其后代郯子国尊为高祖(《春秋》),后人尊为祖先神帝。少昊之所以被成为“穷桑氏”,是因为少昊的母亲在天上织布,在筋疲力尽的时候,常常到西海之滨的一颗大桑树下休憩玩耍。也正是在这棵树下面,她认识了太白金星。关于二人的相遇,这里还有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呢。
2.司时之神。五行说:古人以百物配五行(金、木、水、火、土)。如春天属木,其味为酸,其色为青,司春之神就叫青帝;秋天属金,其味为辛,其色为白,司时之神就叫白帝。在《红楼梦》的一词《芙蓉女儿诔》中有“金天属节,白帝司时”等语。
所在地
王莽篡位时,他手下大将公孙述割据了四川。他在公元25年自称“白帝”,所建城池取名“白帝城”,山亦改名“白帝山”。位于长江(青藏)北岸,距奉节城东8公里。它一面靠山,三面环水,背倚高峡,前临长江,气势十分雄伟壮观,是三峡旅游线上久享盛名的景点。
城名
白帝城的名称,在今重庆市奉节县东,最早出现于西汉末年。当王莽篡位时,他手下大将公孙述割据了四川。公孙述在天府之国里,势力渐渐膨胀,野心勃勃,自个儿想当皇帝了。他骑马来到瞿塘峡口,见地势险要,难攻易守,便扩修城垒,屯兵严防。后来公孙述听说城中有口白鹤井,井中常冒出一股白色的雾气,其形状宛如一条龙,直冲九霄。公孙述故弄玄虚,说这是“白龙出井”,是他日后必然登基成龙的征兆。于是,他在公元25年自称白帝,所建城池取名“白帝城”,此山亦改名“白帝山”。公元36年,公孙述与刘秀争天下,被刘秀所灭,白帝城亦在战火中化为灰烬。在公孙述称帝期间,各地战乱频繁,而白帝城一带却比较安宁,当地老百姓为了纪念公孙述,特地在白帝城兴建“白帝庙”,塑像供祀。至明朝,公孙述的塑像被搬开,为刘备像所代替。庙内还有关羽、张飞、诸葛亮的塑像,但“白帝庙”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庙内文物
白帝庙内,历代的诗文、碑刻甚多,展出的文物及工艺品就有1000余件。其中有著名的春秋战国之交的巴蜀铜剑,其形如柳叶,工艺精湛,游人观赏之际,深深在心底赞美古代巴人的智慧及手艺。东、西两处碑林,陈列着70多块完好的石碑,其中隋代碑刻距今已有一千三四百年的历史了。
在东碑林,《凤凰碑》和《竹叶碑》最引人注目。
旅游圣地
白帝城风景如画,古迹甚多。早已成为中外游客游览长江三峡风光的必游之地。今天的白帝城系明清时候的建筑,有明良殿、武侯祠、观景亭、望江楼等建筑,还有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的涂金塑像及风箱峡 悬棺展览。
三峡工程建成后,水位将抬高。白帝城将四面环水,成为人间仙境,景色将更加美丽迷人,游船可直达城中。
公孙述
白帝就是公孙述。
历史上的白帝城,是西汉末年公孙述据蜀时所建。公孙述字子阳,所以白帝城也叫子阳城。这个人很有政治才能,年少时曾为当地太守所重用,治下兼摄五县,竟能做到“政事修理,奸盗不发,郡中谓有鬼神。”因为有能力,所以王莽时受命为蜀郡的郡守。王莽被诛后,天下一时群雄蜂起,其中一个南阳人宗成自称虎牙将军,聚兵数万,在当时颇有影响。因为汉室衰微,天下逐鹿,公孙述心里自然也转起念头, 所以想和宗成搞个联合,便积极遣使与之沟通。不想宗成之部被他迎到成都后,毕竟绿林习气重,掳掠烧杀,令公孙述彻底打消了与他合作的念头,反倒联合当地豪杰,聚集精兵数千,击杀宗成,收其残部。自此,他便倚着蜀地的山川地势之险,本着“见利则出兵而略地,无利则坚守而力农”的思想,据蜀中自立为帝,定都成都,真的当起了皇帝,直到公元37年被光武帝刘秀派大军剿灭于成都城外。
公孙述梦
公孙述本身就是一个很相信所谓灵异感应的人,同时也很善于利用这种事情来为自己造势。据说他曾经和手下人聊天,慨叹说当皇帝在老天那里是有定数的,自己哪里有能力当此重任。善于逢迎的手下马上回应说天下本是能者当之,何况天命无常,百姓是否拥戴才是当不当得上皇帝的决定性因素。听了这话公孙述想必很是快乐,于是晚上做梦,梦见有人在他耳边念道:“公孙十二为期”(里面的公孙二字是拆成部首的,想必是为了增加一点神秘感)。他醒过来对自己的老婆说起此梦,认为自己最后虽然能贵为皇帝,可惜国祚太短,只有十二年,所以有些迟疑是不是值得为这十二年拼命。他的老婆于是为他鼓劲,说“朝闻道,夕死尚可,况十二乎。”再加上没多久他的府殿居然飞出一条龙来,夜里又有光在他掌中刻字“公孙帝”(真是夸张得不得了),于是公孙述便横下心来闹革命,不再踌躇不定了。
神话公孙述
两汉之间的野心家公孙述,曾经管有蜀郡之地,更据地为帝,自称“白帝”。《后汉书·公孙述列传》中记载:“会有龙出其府殿中,夜有光耀,述以为符瑞,因刻其掌,文曰u2018公孙帝u2019。建武元年四月,遂自立为天子,号成家。 色 尚白。建元曰龙兴元年。”这段文字是公孙述自称白帝的过程。《史记》亦记:“蜀中童谣言曰:u2018黄牛白腹,五铢当复。u2019”时人便认为当中的“黄”是指王莽,而“白”就是指公孙述。
现今位于重庆市长江北岸的白帝城,与及当地白帝山及白帝庙等名字,均为公孙述称帝时所改称。而后来三国时代的蜀汉昭烈帝刘备,亦是逝世于此地。
史书上所载的公孙述,是个很铁腕的人,下决定杀人从不犹豫,这样的一个人,很难想象他会在做这种性命攸关的重大决定的时候,单靠老婆一句话就拍板通过了。我想,这些不过是个托词,是他自己在做秀而已,他想要称帝的决定,本就是他心中的野心诱使,只是为了掩人耳目,便为自己化一个国祚天降的妆,好在两汉间的夹缝里有个看似合理的身份上台而已。所以,关于白帝城的来历传说,也因为这样的一个人而充满了人为的神秘色彩。
据传说,当年公孙述兵临赤甲(赤甲山),看到一口古井中白气蒸腾,矫夭如龙,腾空而起,不禁大喜。因为公孙述尚白,自然以为这是个最好的吉兆,是自己将成为真龙天子的象征,便决定称帝于此。于是,就在公元25年,他筑起了白帝城,自号白帝,并在此屯兵垦田,过起了皇帝日子。
这个传说正史不载,但又和正史一样有龙(公孙述国号龙兴),一样夸张神奇得不得了。实际上,公孙述当然是看中了瞿塘天险,在兵家眼中实为扼喉要冲,才会在这里筑城、驻兵、屯田,和有没有龙根本就什么关系。蜕去了神秘色彩的历史真实也不过就是人心中的一点点诡诈而已,重点在于,这个诡诈碰巧得成了现实。
相关记载
儒家典籍《周礼》曾述及所谓“五帝”的概念。《史记正义》引《国语》就指:“苍帝(或为青帝)灵威仰,赤帝赤熛怒,白帝白招矩(或为白招拒),黑帝协光纪,黄帝含枢纽。”文献中未有实质指明五帝的姓名,纬书《尚书帝命验》称:“苍帝名灵威仰,赤帝名文祖,黄帝名神斗,白帝名显纪,黑帝名玄矩。”判断白帝的名字是“显纪”。
可是,同样在《尚书帝命验》中,却又另载:“显纪者,白帝招拒之府,名显纪。”指出白帝的名字应为“招拒”,其居住的仙府才是称为“显纪”。
《续汉书》曾记载关于一场祭祀五帝的仪式,当中提到:“制郊兆于洛阳城南七里,为坛,八陛,中又为重坛,天地位皆在坛上。其外坛上为五帝位,青帝位在甲寅,赤帝位在丙巳,黄帝位在丁未,白帝位在庚申,黑帝位在壬亥。”
另外,蔡邕《独断》载:“青帝以未腊卯祖,赤帝以戍腊午祖,白帝以丑腊酉祖,黑帝以辰腊子祖,黄帝以辰腊未祖。”记述了祭祀白帝的对应时辰。
相关轶事
高祖斩白蛇
汉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义,是汉代立国时期的一个著名传说。《史记u2027高祖本纪》中记载,在刘邦尚身为亭长的早期阶段,曾经有一次斩蛇的经历:“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u2018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u2018壮士行,何畏!u2019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径开。行数里,醉,因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何哭,妪曰:u2018人杀吾子,故哭之。u2019人曰:u2018妪子何为见杀?u2019妪曰:u2018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u2019人乃以妪为不诚,欲告之,妪因忽不见。后人至,高祖觉。后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
内容大概是指,某次刘邦带醉上路,与侍从在路上遇到了大蛇当道,侍从劝刘邦回去,刘邦却强要通过大道,于是乘醉将大蛇斩为两段。后来有一老妇在大蛇被斩处痛哭,在后方跟随刘邦的侍从来到斩蛇处时看到老妇,便问其为何痛哭。老妇说:“有人杀了我的儿子,因此为其而哭。”侍从问她的儿子何以被杀,老妇便道:“我的儿子是白帝的儿子,化成蛇形守在路上,却被赤帝的儿子杀掉了,所以我为此而哭。”说罢消失不见。侍从将这情况告诉酒醉方醒的刘邦,刘邦自觉命运不凡,因而感到窃喜,自此以赤帝子自居,连后来军队的旗帜都尚赤色。
白帝公孙述
两汉之间的野心家公孙述,曾经管有蜀郡之地,更据地为帝,自称“白帝”。《后汉书·公孙述列传》中记载:“会有龙出其府殿中,夜有光耀,述以为符瑞,因刻其掌,文曰u2018公孙帝u2019。建武元年四月,遂自立为天子,号成家。色尚白。建元曰龙兴元年。”这段文字是公孙述自称白帝的过程。《史记》亦记:“蜀中童谣言曰:u2018黄牛白腹,五铢当复。u2019”时人便认为当中的“黄”是指王莽,而“白”就是指公孙述。
现今位于重庆市长江北岸的白帝城,与及当地白帝山及白帝庙等名字,均为公孙述称帝时所改称。而后来三国时代的蜀汉昭烈帝刘备,亦是逝世于此地。
李白诗篇
《 早发白帝城》(唐)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作品译文 早晨才辞别了五彩云霞映照中的白帝城,一天时间就回到了千里之遥的江陵。只听见两岸山间猿啼的声音连续不停,轻快的小舟已经从重重叠叠的高山峻岭中的江面驶过了。
杜甫诗篇
《白帝》
白帝杜甫
白帝城中云出门, 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雷霆斗, 古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 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尽, 恸哭秋原何处村?
诗歌意境
这是一首拗体律诗,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杜甫寓居夔州期间。它打破了固有的格律,以古调或民歌风格掺入律诗,形成奇崛奥峭的风格。
诗的首联即用民歌的复沓句法来写峡江云雨翻腾的奇险景象。登上白帝城楼,只觉云气翻滚,从城门中腾涌而出,此极言山城之高峻。往下看,“城下”大雨倾盆,使人觉得城还在云雨的上头,再次衬出城高。这两句用俗语入诗,再加上音节奇崛,不合一般律诗的平仄,读来颇为拗拙,但也因而有一种劲健的气骨。
下一联承“雨翻盆”而来,具体描写雨景。而且一反上一联的拗拙,写得非常工巧。首先是成功地运用当句对,使形象凝炼而集中。“高江”对“急峡”,“古木”对“苍藤”,对偶工稳,铢两悉称;“雷霆”和“日月”各指一物(“日月”为偏义复词,即指日),上下相对。这样,两句中集中了六个形象,一个接一个奔凑到诗人笔下,真有急管繁弦之势,有声有色地传达了雨势的急骤。“高江”,指长江此段地势之高,藏“江水顺势而下”意;“急峡”,说两山夹水,致峡中水流至急,加以翻盆暴雨,江水 猛涨,水势益急,竟使人如闻雷霆一般。从音节上言,这两句平仄完全合律,与上联一拙一工,而有跌宕错落之美。如此写法,后人极为赞赏,宋人范温说:“老杜诗,凡一篇皆工拙相半,古人文章类如此。皆拙固无取,使其皆工,则峭急无古气。”(《潜溪诗眼》)
这两联先以云雨寄兴,暗写时代的动乱,实际是为展现后面那个腥风血雨中的社会面貌造势、作铺垫。
后半首境界陡变,由紧张激烈化为阴惨凄冷。雷声渐远,雨帘已疏,诗人眼前出现了一片雨后萧条的原野。颈联即是写所见:荒原上闲蹓着的“归马”和横遭洗劫后的村庄。这里一个“逸”字值得注意。眼前之马逸则逸矣,看来是无主之马。虽然不必拉车耕地了,其命运难道不可悲吗?十室九空的荒村,那更是怵目惊心了。这一联又运用了当句对,但形式与上联不同,即是将包含相同词素的词语置于句子的前后部分,形成一种纡徐回复、一唱三叹的语调,传达出诗人无穷的感喟和叹息,这和上面急骤的调子形成鲜明对照。
景色惨淡,满目凋敝,那人民生活如何呢?这就逼出尾联碎人肝肠的哀诉。它以典型的悲剧形象,控诉了黑暗现实。孤苦无依的寡妇,终日哀伤,有着多少忧愁和痛苦啊!她的丈夫或许就是死于战乱,然而官府对她家也并不放过,搜刮尽净,那么其他人可想而知。最后写荒原中传来阵阵哭声,在收获的秋季尚且如此,其苦况可以想见。“何处村”是说辨不清哪个村庄有人在哭,造成一种苍茫的悲剧气氛,实际是说无处没有哭声。 本诗在意境上的参差变化很值得注意。首先是前后境界的转换,好像乐队在金鼓齐鸣之后奏出了如泣如诉的缕缕哀音;又好像电影在风狂雨暴的场景后,接着出现了一幅满目疮痍的秋原荒村图。这一转换,展现了经过安史之乱后唐代社会的缩影。其次是上下联,甚至一联之内都有变化。如颔联写雨景两句色彩即不同,出句如千军万马,而对句则阻惨凄冷,为转入下面的意境作了铺垫。这种多层次的变化使意境更为丰富,跌宕多姿而不流于平板。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指出的“前疏者后必密,半阔者半必细,一实者一必虚”,或“一开则一阖,一扬则一抑,一象则一意,无偏用者”,就是这个道理。
词典解释
1. 古神话中五天帝之一,主西方之神。
《周礼·天官·大宰》“祀五帝”唐贾公彦疏:“五帝者,东方青帝灵威仰,南方赤帝 赤熛怒,中央黄帝 含枢纽,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汁光纪。”《史记·封禅书》:“文公梦黄蛇自天下属地,其口止于鄜衍……于是作鄜畤,用三牲郊祭白帝焉。”《晋书·天文志上》:“西方白帝,白招矩之神也。”《东周列国志》第四回:“谓文公曰:u2018我上帝之子也,帝命汝为白帝,以主西方之祀。u2019言讫不见。清 曹寅《巫峡石歌》:“或疑白帝前,黄帝后,漓堆倒决玉垒倾;风喣日暴几千载,旋涡聚沫之所成。”
2. “白帝子”的略语。
唐李白《登广武古战场怀古》诗:“赤精斩白帝,叱咤入关中。”参见“白帝子”。
3. 古城名。故址在今 四川省奉节县东瞿塘峡口。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一》:“江水又东迳 鱼复县故城南,故鱼国也……公孙述名之为白帝,取其王色。”唐李白《早发白帝城》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清《蟂矶孙夫人庙》诗:“悲衔白帝生睽隔,恨切苍梧死别离。”
4. 东汉公孙述曾改鱼复县为白帝,后因以为述的代称。
清顾炎武《大汉行》:“隗王白帝何为平,扶风马生真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