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胡建次:男,1968年4月生,江西丰城人。云南大学文学硕士(1997),上海师范大学文学博士(2004),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后(2006),山东大学文学博士后(2010)。现为南昌大学图书馆副馆长,赣文化与古籍研究所所长,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三级),“赣鄱英才555工程”领军人才(第二批),江西省“优秀中青年社会科学专家”(首批),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学术骨干”;兼任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理事、中国词学会理事。
主要研究成果
著作
1、《唐诗学史稿》(参撰,承担10万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
2、《归趣难求——中国古代文论“趣”范畴研究》(独撰,26万字),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5年
3、《宋代诗学观照》(独撰,27万字),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7年
4、《中国古典诗学理论批评专题承传研究》(独撰,30万字),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8年
5、《日本学者中国古典诗学研究主要文献目录(1900—2007)》(第一编译者,51万字),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9年
6、《本土与异域:中国古典诗学研究回眸》(独撰,32万字),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
7、《日本中国古典诗学研究500家简介与成果概览》(第一编著者,50万字),江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
8、《中国古典词学理论批评承传研究》(独撰,33万字),凤凰出版社,2011年。
9、《中国古代文论承传研究》(第一作者,62万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
10、《中国现当代主要词学研究者分布与著作状况》(第一编著者,40万字),江西人民出版社,2013年
主要论文
1、中国当代小说的回顾与展望(独撰),《文论报》1999年7月22日(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1999年第9期复印)
2、中国古典词学批评中的正变论(独撰),《南昌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
3、中国古典诗学批评中的杜甫论(独撰),《南昌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收入《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十九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4、宋代诗学批评中的唐宋之论(第一作者),《南昌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5、宋代诗话批评视野中的韩愈论(第一作者),《南昌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6、明代诗学批评视野中的李贺论(第一作者),《江西社会科学》2001年第4期
7、20世纪中国古典诗话整理与研究述略(独撰),《思想战线》2002年第2期
8、九十年代的江西小说创作与地域文化(第一作者),《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第7期
9、宋代诗话中的雅俗论(独撰),《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8期
10、中国古典诗学批评中的李贺论(独撰),《贵州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
11、宋代诗话中的诗意论(独撰),《内蒙古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
12、宋代诗话批评视野中的苏轼论(独撰),《南昌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13、20世纪以来宋代诗话研究述略(独撰),《南昌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14、新时期以来的中国古典接受诗学研究(第一作者),《齐鲁学刊》2002年第6期(人大书报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3年第3期复印)
15、宋代诗话中的诗格论(独撰),《南昌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3年第7期复印)
16、20世纪90年代古典文学研究的反思述略(第一作者),《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17、中国古代文论中的“趣”范畴(第一作者),《社会科学家》2003年第5期
18、新时期以来唐诗学研究述论(独撰),《思想战线》2003年第6期
19、明代文论视野中的“趣”(第一作者),《海南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
20、清代文论视野中的“趣”(独撰),《贵州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21、严羽对古典唐诗学的建构及其贡献(第一作者),《南昌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22、论理趣(独撰),《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23、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意趣”论(第一作者),《内蒙古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
24、宋代文论视野中的“趣”(独撰),《南昌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4年第12期复印)
25、新时期以来的中国古典文学学术史研究(第一作者),《社会科学家》2004年第4期
26、宋代诗话批评中的用事论(独撰),《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27、宋代唐诗学的展开与演进(独撰),《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4年第10期摘要)
28、成就与走向: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古典诗学研究的十大领域(独撰),《求索》2004年第10期
29、北宋诗坛对唐诗模本的选择与改造(独撰),《中国韵文学刊》2005年第1期(《宋代文学研究年鉴(2004—2005)》武汉出版社,2007年)
30、趣: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核心范畴(独撰),《南昌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31、中国古代文学意象批评的发展及其审美特征(独撰),《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32、中国古代文学摘句批评的发展及其审美特征(独撰),《齐鲁学刊》2005年第5期
33、中国古典词学批评中的词趣论(独撰),《文艺理论研究》2005年第5期
34、中国古代“诗法”的承传(第一作者),《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9期
35、中国古代诗歌源流批评的承传(独撰),《三峡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6年第4期复印)
36、中国古代文学意象批评的承传(独撰),《郑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37、中国古代诗韵论的发展及其特征(第一作者),《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6年第3期摘要)
38、中国古典词学批评中的雅俗论(独撰),《中国文学研究》2006年第2期
39、中国古代文论兴感论的承传(第一作者),《山西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
40、中国古代诗格论的发展及其特征(第一作者),《南昌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41、中国古代文论情景论的承传(独撰),《社会科学辑刊》2006年第4期
42、清代文学法度论的三个维面(独撰),《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新华文摘》2007年第1期摘目)
43、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兴感论(独撰),《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新华文摘》2006年第21期摘目)
44、清代诗论对传统诗歌批评观念的消解(独撰),《苏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45、中国古典诗学中的正变批评(独撰),《南昌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7年第10期摘目)
46、清代文论对“格”范畴的阐说(独撰),《山西师大学报》2007年第2期
47、承传与融通:古典词学批评中的正变论(独撰),《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第3期(《新华文摘》2007年第17期摘目;《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年鉴》摘要)
48、中国古代文论承传研究论纲(独撰),《中州学刊》2007年第3期
49、清代文论对“味”的阐说(独撰),《贵州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
50、中国古典词学“趣”范畴的承传(独撰),《东南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51、中国古代文论言意之辩的承传(独撰),《新疆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52、唐以前文论对批评方法的运用(独撰),《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53、清代诗学对批评方法的运用(独撰),《东南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54、中国古代文学言意构合论的承传(独撰),《南昌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55、中国词学批评中的词味论(独撰),《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
56、清代散文理论批评视野中的文气论(独撰),《青海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
57、宋以后诗学批评视野中的诗气论(独撰),《学术论坛》2008年第3期
58、中国古典词意论的承传(独撰),《广西社会科学》2008年第12期
59、清代词学批评视野中的词意论(独撰),《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8年第12期复印)
60、宋代词学对五个重要审美范畴的开启(独撰),《湖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
61、中国古典词学中的情景论(独撰),《中州学刊》2008年第4期
62、中国古典词学中的词意创造论(独撰),《船山学刊》2008年第4期
63、清代品体文学之论的承传(独撰),《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64、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活法”论(独撰),《云南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65、清代词学理论批评的品说方式(第一作者),《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66、中国古典词学批评中的词气论(独撰),《南昌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67、清代论词绝句的运用类型(独撰),《广西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
68、中国古代散文理论批评中的“气”本论(独撰),《宁夏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69、清代诗学批评视野中的诗气论(独撰),《北方论丛》2009年第2期
70、清代词学批评视野中的词气论(独撰),《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
71、清代词学批评视野中的词境论(独撰),《社会科学辑刊》2009年第4期
72、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古代地域诗学研究述要(独撰),《中州学刊》2009年第5期
73、新世纪以来中国古典词学接受研究述要(独撰),《前沿》2009年第6期
74、中国古典词学中的词情论(独撰),《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75、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古代家族文学研究述要(第一作者),《青海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
76、明清诗论家对诗歌法度论的消解(独撰),《宁夏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
77、中国古典词情论的承传(第一作者),《中国文学研究》2010年第1期
78、清代词学理论批评中的词气论(独撰),《船山学刊》2010年第2期
79、二十世纪以来日本学者中国古典诗学研究的五大特征(第一作者),《南昌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80、中国古典词兴论的承传(独撰),《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81、中国古典词源“诗余”论的承传(独撰),《青海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82、中国古典词味论的承传(独撰),《东疆学刊》2010年第4期
83、明清诗学批评对严“四唐”之分的消解(独撰),《苏州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1年第3期摘要)
84、清代词学批评对两大传统词学宗尚的消解(独撰),《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
85、中国古典词学体派之宗的承传(独撰),《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
86、清代词学批评视野中的词源论(独撰),《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
87、中国古典词学雅俗呈现之论的承传(独撰),《青海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
88、中国古典词气论的承传(独撰),《中国文学研究》2011年第2期
89、中国古典词学南北宋之宗的承传(独撰),《中州学刊》2011年第3期
90、中国古典词源“倚声”论的承传(独撰),《兰州学刊》2011年第5期
91、清代词学视野中的诗词差异论(第一作者),《山西师大学报》2011年第4期
92、中国古典词学用事论的承衍(独撰),《南昌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
93、中国古典词学中词曲之异论的承衍(第一作者),《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年第2 期
94、中国古典词学视野中诗词体性之辨的承衍(第一作者),《南昌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
95、中国近现代词学中词气论的承衍(第一作者),《宁夏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
96、朱志荣先生中国古代文论与文学史研究述评(独撰),《朱志荣美学思想评论集》,上海三联书店,2012年。
97、中国现代词学中的词意论(第一作者),《山西师大学报》2013年第1期
98、中国古典词体本色之论的承衍(第一作者),《南昌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
99、持守与破解:中国古典词风本色之论的承衍(独撰),《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
100、清代词学批评正变之论的承衍(独撰),《东南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
101、民国时期以来传统词学中的词境论(独撰),《中国文学研究》2013年第4期
项目与荣誉
主持项目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07CWZ001):中国古代文论承传研究。
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1BZW006):中国古典词学重要理论命题与批评体式承衍研究。
3、首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编号200801405):中国古典词学理论批评承传研究。
4、第三十八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05年):中国古代文论承传研究。
5、第四十三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080431175):中国古典词学理论批评承传研究。
6、山东省博士后创新项目(编号200702037):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专题承传研究。
7、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编号03WX15):宋代诗话宏观研究。
8、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编号05WX20):宋代江西籍诗话家研究。
9、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编号08WX37):中国古典词学理论批评承传研究。
10、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002年):宋代诗话研究。
11、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编号WX0508):中国古代文论“趣”范畴研究。
12、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编号WX0701):中国古代诗歌理论批评专题承传研究。
13、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项目(编号ZGW1112):中国古典词学命题及体式承传研究。
14、第四十批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2011年):中国古典词学理论批评承传研究。
荣誉
1、江西省“优秀中青年社会科学专家”(2013年4月遴选)
2、江西省“赣鄱英才555工程”领军人才(2012年4月获批)。
3、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009年7月获批)。
4、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006年以来连续获批)。
5、江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学术骨干”(2007年获批)。
6、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2004年—2006年)。
获奖
1、著作《日本学者中国古典诗学研究主要文献目录(1900—2007)》,获第十四次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1年)。
2、著作《中国古代文论承传研究》,获第十五次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3年)。
3、论文《宋代文论视野中的“趣”》,获第九届江西省高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5年)。
4、论文《中国古代诗歌源流批评的承传》,获第十届江西省高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7年)。
5、参著《唐诗学史稿》(陈伯海主编),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005年)。
6、获2006年度南昌大学“中兴发展奖教金”。
7、参与“综合性大学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研究”教学改革项目,获江西省第三届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