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经历
1879年(光绪五年),荣庆中举人,当时仅二十岁。后又考中贡生、进士,入翰林院。并因此充任镶蓝旗管学官,晋升至侍读学士、蒙古学士。一开始荣庆的仕途较艰涩,1899年任山东学政后才开始出现了转机。山东学政这个职务仅次于巡抚,含有钦差的意味。荣庆因此结识了当时的山东巡抚袁世凯,受到袁世凯的赏识,两人的关系日益密切,荣庆也因此通过袁认识了更多的显贵要人。
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以后,慈禧、光绪逃奔西安,此时荣庆被委以重任,协助庆亲王奕劻办理抚局事宜,从而受到奕劻的青睐。随后,荣庆又结识了朝廷权臣荣禄,并与之结为心意相通的密党。
朝廷重视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荣庆被任命为署理仓场侍郎,在这期间,荣庆严格要求自己,廉洁奉公,以垂范下属,并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来革故布新,得到了朝廷认可。不久,荣庆任政务处提调,参与办理《辛丑条约》签订后诸事宜,得到朝廷的表扬。
1902年,荣庆任刑部尚书,次年被任命为管学大臣,与张百熙共同管理京师大学堂的事务。因为热心教育的张百熙和荣庆在教育方面是革新派与守旧派的代表,因此,满心抱负、决心改革教育体制的张百熙处处遭到荣庆的“调济”,连连受挫。而荣庆的守旧和刻意阻挠显然深受清统治者和守旧官僚的欢心,于是几个月以后荣庆便转任礼部尚书,再转户部尚书,兼在“军机处学习”,足见清廷对他的信任和器重。
然而荣庆守旧归守旧,但他为人为官都十分地清正廉洁,在他连续升职之后,到他家送礼行贿的人几乎踏破了门槛,然而他始终不为所动,因此被一些居心叵测之人讥讽为“纯臣”。荣庆坐上了高官之位,没有像有些人那样心骄气傲、目空一切,而是更加勤恳地做事,积极替朝廷培养和选拔人才,得到了清帝的赞许。
1904年(光绪三十年),在是否立宪的争议中,荣庆循慈禧之意,提出“立宪时机尚未完全成熟,需从长计议”的观点,并奉旨草拟懿旨。几天后,懿旨脱稿面世,但内容完全反映出了清王朝对立宪能拖就拖,毫无诚意的本质。
晚年生活
1906年荣庆充任修定管制大臣,后来专门管理学部事务,曾多次被慈禧召见垂询有关事务。次年,荣庆任国史馆总裁。1908年,光绪、慈禧相继驾崩,荣庆充当恭办丧礼大臣。宣统元年任德宗实录馆正总裁。后因功被赏太子少保衔,并被任命为弼德院副院长,出任顾问大臣。辛亥革命成功后,荣庆和很多清朝遗老一样,心已随着大清王朝的灭亡而死去,他拒绝担任清史馆的总纂,而是避居天津,于1917年(民国六年)去世,享年五十八岁,谥“文恪”。
个人著作
他的一生留有《蜀游草》、《荣庆日记》、《师友渊源录》、《茜园同人集》等著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