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高清简谱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近代 - 丁惠康(清末)
丁惠康(清末)
丁惠康(1868—1909),清末藏书家。字叔雅,号惺庵,广东丰顺县汤坑镇金屋围人,福建巡抚、藏书大家丁日昌之子。“持静斋”所藏之书,他尽发所藏书读之,悉数被其继承。与谭嗣同、吴保初、陈三立并称“岭南四公子”。
展开

人物简介

20岁赴京读书,结交名流谭嗣同等,忧国伤时,研讨方略。不屑于科举之学,笃志于坟典,精于版本、目录学,曾与叶昌炽谈论版本,明眼能辩某书为宋刻,某书为元椠,某书是某家所刻、某书是何人所校,如数家珍。曾仿莫友芝、江标所辑《持静斋书目》之体列,撰《清经籍志》,惜未成而卒。持静斋所藏书在民国初年散出,诸多宋刻精椠流入李经迈、刘体智,明清本为傅增湘、张元济、李文田、莫伯骥、徐绍棨等人所得。广东总督岑春煊派其赴日本考察学校,后在广州主办学堂事务;辞职后在北京闲居,郁度晚年,逝于北京;有《丁征君遗集》。

历史考证

列名高阳《清末四公子》者为: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湖北巡抚、湖广总督谭继洵之子;陈三立,字伯严,号散原,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子;吴保初,字君遂、彦复,号瘿公、北山,浙江提督吴长庆之子;丁惠康,字叔雅,福建巡抚丁日昌之子。是为“清末四公子”最常见的人选。

如汪辟疆《光宣诗坛点将录》及《近代诗人小传稿》、王揖唐《今传是楼诗话》、胡先骕《四十年来北京之旧诗人》、陈声聪《兼于阁诗话》,皆以此四人并举。

但“清末四公子”的名目实有异说。徐一士《一士类稿·陈三立》云:“散原共谭壮飞(嗣同,湖北巡抚继洵子)、陶拙存(葆廉,陕甘总督模子)、吴彦复(保初,故广东水师提督长庆子)以四公子见称于世,皆学识为一时之俊者,而陈谭二公子之名尤著。(丁叔雅惠康,故福建巡抚日昌子,时亦有名,四公子之称,或以丁易陶,原非固定也。)”可见一说有陶葆廉,而无丁惠康。按:陶葆廉,字拙存,新疆巡抚、陕甘总督陶模之子。

另,余绍宋日记民国十八年(1929)6月22日载:“孙慕老(按:孙宝琦)有弟曰宝瑄号仲愚者,已故。当清季时,与丁叔雅、谭复生、陈伯严号称四公子者也。”孙宝瑄,字仲玙、仲愚,其父孙诒经光绪时任户部左侍郎,岳父李瀚章任两广总督,兄孙宝琦民国时任国务总理,有《忘山庐日记》传世。

丁惠康

然孙宝瑄其人声名黯淡,跻身“四公子”之列,似甚不相称,而且此说仍是孤证,未可轻信。或者因为(孙)宝瑄与(陶)葆廉二名读音相近,故余绍宋一时误记?

王謇《续补藏书纪事诗》吴保初条又云:“……与海丰丁叔雅(惠康)、义宁陈散原(三立)、顺德罗掞东(惇曧),人称清季四公子。”此处以罗惇曧为四公子之一,更属不经之言。按:罗惇曧,字掞东,号瘿公,也是清末民初名士,但并非高官之后,公子云乎哉?此当是由于罗惇曧、吴保初皆号瘿公,遂将吴误为罗耳。

“清末四公子”之后,还有“民国四公子”。张伯驹《续洪宪纪事诗补注》记:“人谓近代四公子,一为寒云(按:袁克文),二为余,三为张学良,四、一说为卢永祥之子小嘉,一说为张謇之子张孝若。又有谓:一为红豆馆主溥侗,二为寒云,三为余,四为张学良。此说盛传于上海,后传至北京。前十年余居海甸,人亦指余曰:此四公子之一也。”

“清末四公子”正逢中西交撞、新旧过渡的大变革年代,故多有指点江山、整顿乾坤之慨;辛亥革命以后,天崩地解,时移世异,所谓“民国四公子”者,则已无雄姿英发的意气,而尚存文采风流的态度。到如今,新的世家公子仍多有其人,然而文采又安在,不过仅余风流罢了。

更新日期:2024-11-23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免费下载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zhdjxd@foxmail.com

Copyright @ 2023-2024 pc.pingguod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