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张漫萍(1910~1947),原名张复礼,参加革命后化名王若愚、张友文,河南省荥阳县城西五龙寨人。幼年读书、学拳击,其父对他要求甚严。民国16年(1927年)至20年,他在洛阳第四师范学校读书时,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参加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到北平大学读书,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民国21年“一·二八”事变后,他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在天桥散发传单时被捕,关入北平草岚子监狱。在狱中,他受到敌人的残酷折磨,被带上沉重的脚镣,投入水牢;当敌人以释放为诱饵逼他写悔过书时,他义正词严地说:“我抗日无罪,无过可悔!”。民国23年,在狱中他参加了由薄一波领导的绝食斗争。狱中党员成立了党支部,张漫萍为支部成员之一。嗣后,民国25年9月,经组织营救,他与薄一波、杨献珍等61人一起出狱。
张漫萍出狱后,被组织分配在河南荥城开展党的工作。嗣后,民国26年10月担任开封市委书记,民国27年2月担任西华中心县委书记,5月任郑密荥工委书记,均积极开展党的秘密工作。
民国28年秋,组织调张到新四军第四师,任第二总队第一营营长。之后,又调他到师司令部作战科任参谋,再转邳睢铜等地工作。民国31年,他任中共淮北区党委党校总支书记,至民国32年5月,任中共泗五灵凤县县委宣传部长。
民国33年,受中共淮北区党委领导的蚌埠工作委员会(淮河办事处)成立,张漫萍不久任副书记,后又接任书记,领导开展工委的工作。此时,抗日战争已临近胜利,工委根据上级党的指示,积极发展党的组织,发动群众,为配合新四军夺取蚌埠作准备。同时,也派员潜入徐州、蚌埠的敌伪军中,做分化瓦解工作。由工委领导的一支武工队,经常在蚌埠外围开展武装斗争。
民国35年7月,在蒋介石发动内战后,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淮北根据地,根据地大部分人员转入洪泽湖地区坚持斗争。但张漫萍要求留在敌占区,多次在敌人严密控制下的蚌埠,召开党的秘密会议,指导开展斗争。民国36年夏,张在蚌埠被捕,敌人将其押上火车解送徐州,途中他破窗跳下,身受创伤,在行至怀远县杨集时,被冒充成区队人员的大营乡土顽诱捕,旋即押解宿县湖沟严刑拷打,但张大义凛然。当夜,土顽将张勒死在湖沟集浍河南岸,又将其尸体装入麻袋,投入浍河。
人物经历
永远的丰碑
张漫萍:在豫皖苏播撒革命火种
张漫萍,1910年出生,河南荥阳人。1926年夏至1932年春,在河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读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毕业后到北平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2年7月,因叛徒告密被捕,被关押在北平军人反省分院,即草岚子监狱。
在狱中,张漫萍在薄一波、杨献珍等同志领导的秘密党支部的领导下,同敌人进行了坚决斗争。1932年冬,张漫萍被狱中党支部批准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成为狱中党支部成员。
1936年9月,张漫萍经党组织营救出狱,随后被党分派到河南工作,组成抗日统一战线,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开辟西华抗日根据地。
1938年底,张漫萍转赴豫皖苏边区,到新四军四师彭雪枫部工作,先后任第二总队营长、四师司令部作战科参谋。1942年至1944年,张漫萍调安徽淮北,先后担任中共泗(县)五(河)灵(壁)凤(阳)县委宣传部长、中共蚌埠工委副书记兼城工科长。抗战胜利后,他继续担任中共蚌埠工委书记,带病转战于安徽淮北、江苏洪泽湖一带,领导这一地区党的地下斗争。
1947年7月,张漫萍在安徽固镇县五河集一带开展工作时不幸被捕。敌人把他吊在梁上,严刑拷打。他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怒斥敌人:“共产党是杀不完的!革命是一定要胜利的!”当夜,凶残的敌人把张漫萍勒死,装入麻袋,投入浍河。张漫萍壮烈牺牲,时年37岁。
人物简介
张漫萍,1910年出生,河南荥阳人。中医家庭出身。1926年,考入河南省立第四师范。期间,接受革命思想教育。1932年,入北平大学,积极从事革命活动,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同年,在组织学生示威游行散发传单时被捕。狱中,积极参加党支部组织领导的绝食斗争。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坚定地回答:“抗日无罪,无过可悔!”1936年,经党组织营救出狱后,受党指派回河南工作。1937年,任中共河南省委秘书长、开封市委书记兼组织部长,开展群众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赴豫皖苏敌后根据地。1943年,进入蚌埠地区,坚持湖上斗争。1947年7月,由宿县返回蚌埠,途中被地方反动势力逮捕。面对严刑拷打,坚贞不屈,怒斥敌人,当夜,被敌人杀害于安徽宿县湖沟集。
革命生平
1926年夏至1932年春,在河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读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毕业后到北平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1932年7月,因叛徒告密被捕,被关押在北平军人反省分院,即草岚子监狱。 在狱中,张漫萍在薄一波、杨献珍等同志领导的秘密党支部的领导下,同敌人进行了坚决斗争。
1932年冬,张漫萍被狱中党支部批准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成为狱中党支部成员。
1936年,经党组织营救出狱后,受党指派回河南工作。
1937年,任中共河南省委秘书长、开封市委书记兼组织部长,开展群众抗日救亡运动。
1937年11月,楚博出任西华县长。省委为加强对豫东抗日救亡运动的领导,次年2月派张漫萍做楚博的统一战线工作,使西华的三千武装取得合法名义,各级政权与我党合作。
1938年4月19日,徐州沦陷。根据沈东平、张漫萍的建议,楚博革新政权,将西华各区区长改由共产党员担任,接管了全县四个区的政权,使全县五十八个联保处很快为我控制。一个多月之内,西华便组成四个区团的武装约3 000人,创建了我党领导下的西华人民抗日自卫军。西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为彭雪枫率部挺进敌后提供了人力物力,武力援助了睢(县)杞(县)太(康)地区党的斗争。
1938年6月,开封失守。根据省委决定,张漫萍回到豫西,在豫西特委领导下,组成了郑(州)荥(阳)密(县)工委,张漫萍任书记,领导抗日救亡运动。张漫萍领导工委重点培养和吸收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中的抗战积极分子入党,用党的方针政策武装他们,建立起各级的核心领导力量。陆续建立的有密县、荥阳、长葛等县的工委和密县、荥阳两个中心县委,张漫萍亲自兼任荥阳县的工委书记。
荥阳县抗日武装团队成立后,张漫萍任政训员,向地方团队宣传抗日。在暑期教师讲习会中,张漫萍大讲我党抗日主张,宣传抗日游击战争,坚决有力地反驳国民党“一党(国民党)、一军(国民党军)”的谬论,激发了广大教师的抗战热情。在张漫萍的努力下,荥阳县还举办了游击干部训练班,为抗日武装培训骨干力量。在南部山区成立农会、青年会、读书会,领导群众反对贪污,同反动保长算账作斗争。抗日群众运动搞得轰轰烈烈。
张漫萍十分热爱家乡的父老兄弟。他每次回家,都热情地向乡亲们讲抗日新闻故事,教唱抗日歌曲。他好像不知道疲劳,也从未向人流露出他患有严重的关节炎病。这时的工委机关就在张漫萍家,同志们经常来找他。家里地里,麦垛旁边,磨棚底下,他们随时随地交谈思想,讨论工作;或共用粗茶淡饭,生活质朴,友谊真挚。不少人在他的帮助下,或受他的影响,或经他介绍,参加了革命。
1936年9月,张漫萍经党组织营救出狱,随后被党分派到河南工作,组成抗日统一战线,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开辟西华抗日根据地。
1938年底,张漫萍转赴豫皖苏边区,到新四军四师彭雪枫部工作,先后任第二总队营长、四师司令部作战科参谋。1942年至1944年,张漫萍调安徽淮北,先后担任中共泗(县)五(河)灵(壁)凤(阳)县委宣传部长、中共蚌埠工委副书记兼城工科长。抗战胜利后,他继续担任中共蚌埠工委书记,带病转战于安徽淮北、江苏洪泽湖一带,领导这一地区党的地下斗争。
1947年7月,张漫萍在安徽固镇县五河集一带开展工作时不幸被捕。敌人把他吊在梁上,严刑拷打。他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怒斥敌人:“共产党是杀不完的!革命是一定要胜利的!”当夜,凶残的敌人把张漫萍勒死,装入麻袋,投入浍河。张漫萍壮烈牺牲,时年37岁。
人物贡献
张漫萍:在豫皖苏播撒革命火种
1938年11月,豫西特委派张漫萍到豫皖苏抗日根据地去,参加彭雪枫领导的新四军游击支队。他认真研究抗日游击战争战略战术,学习带兵打仗的本领。他参加的白庙战斗、窦楼战斗、“六一”战斗等重大军事行动,都取得了胜利。以后,他又担任新四军四师作战参谋,泗(县)五(河)灵(壁)风(阳)县委宣传部长等职,为豫皖苏边区的抗日游击战争作出了贡献。
人物评价
永远的丰碑
1943年,进入蚌埠地区,张漫萍带领蚌埠工委的部分干部,随部队在泗南洪泽湖边打游击,坚持湖上斗争。1947年8月,张漫萍在安徽固镇县五河集一带开展工作时不幸被捕。敌人把他吊在梁上,严刑拷打,但始终坚贞不屈。他昂首怒斥敌人:“共产党是杀不完的!革命是一定要胜利的!”当夜,凶残的敌人把张漫萍勒死,装入麻袋,投入浍河,牺牲时年仅37岁。2005年12月,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在“永远的丰碑”栏目中,介绍了张漫萍烈士的英勇事迹,使张漫萍烈士的英名广为传颂。
敢把牢底坐穿的共产党员
头可断,血可流,誓死不叛变,誓死不投降。这是革命烈士张漫萍面对敌人酷刑时发出的峥峥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