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专长
① 鲁迅研究及陈独秀、胡适、周作人研究;
②中国新文学发生研究;
③中国现代文学与古代文化、古代文学联系研究。
④地域文化与中国现代作家关系研究。
⑤穆木天研究。
⑥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历史的研究
科研成果
1990年
1. 在断裂的深层——论 鲁迅、郭沫若与传统文化之联系
《天津社会科学》1990年第1期
人大复印资料《 鲁迅研究》1990年第2期转载
张万仪撰《 鲁迅郭沫若比较研究摭谈》(《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引用
2.“以鲁视郭”心态批判――从郭沫若“薄海民”特征说开去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0年第2期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研究》1990年第1期转载
张万仪撰《故乡与童年的烙印――论童年经历对 鲁迅、郭沫若创作个性的影响》(《贵州文史丛刊》1999年第5期)引用
3.试论郭沫若战国史剧的楚文化蕴涵及表现
《东疆学刊》1990年第4期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研究》1990年第2期转载
4.在新诗走向历史的综合中——论穆木天抗战后的诗歌创作
《吉林师院学报》1990年第3、4期合刊
5.美学的历史的批判观的一次卓有成效的实践
——全国首届穆木天研究学术讨论会述评
《吉林师院学报》1990年第3、4期合刊
6.关于穆木天研究的思考
《穆木天研究论文集》时代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7.在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高师教育研究》1990年第2期
8.水的情趣,诗的意境——读废名的《竹林的故事》
《名作欣赏》1990年第6期
邵金峰〈〈对〈竹林的故事〉的一种解读〉〉(《宜宾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引用
9.郭沫若“五四”时期思想创作独特性之我见
《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90年第1期
10.关于学习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几个问题
《函授教学》1990年第1期
1991年
1. 为有源头活水来—— 鲁迅对渐东民间文化的感性体悟
《 鲁迅研究月刊》1991年第9期
2. 在现代化与民族化的双重变奏中——论穆木天战后的诗歌创作
《荆州师专学报》1991年第3期
3.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悲剧形象——论《倪焕之》
《中国现代文学名作选讲》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4.民族复仇精神的形象再现——读《白毛女》
《中国现代文学名作选讲》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5.“ 信天游”: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读《王贵与李香香》
《中国现代文学名作选讲》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6.一份绝妙的社会生活速写——读《一九三九年春在太原》
《中国现代文学名作选讲》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1992年
1. 鲁迅研究的一个理论偏颇——再读瞿秋白《鲁迅杂感选集序言》
《吉林师院学报》1992年第1期
人大复印资料《鲁迅研究》1992年第2期转载
2. 鲁迅与浙东典籍文化
《社会科学战线》1992年第2期
人大复印资料《鲁迅研究》1992年第2期转载
陈力均《承传与择取—— 鲁迅与儒学》(《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997年第1期)引用
3.试论 鲁迅的农民气质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1992年第2期
4.碰撞:升沉与超越——《讲话》之于新文学发展的意义
《长白论丛》1992年第3期
1993年
1.“他身上流淌着农民的血液”—— 鲁迅与浙东民性之联系
《东疆学刊》1993年第1期
人大复印资料《鲁迅研究》1993年第1期转载
2.论《故事新编》的深层意蕴
《文艺研究》1993年第1期
人大复印资料《鲁迅研究》1993年第1期转载
3. 鲁迅与浙东经史文化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3年第2期
4.“文体”的困惑——关于蒋光慈《丽莎的衰怨》的重新评价
《中国文学研究》1993年第1期
5.追寻民族固有之血脉——《故事新编》的深层意蕴
《吉林师院学报》1993年第2期
6.中国根底全在道教—— 鲁迅对浙东民间文化的理性透视
《鲁迅研究月刊》1993年第7期
1994年
1.《穆木天研究论文集》评介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4年第1期
2.人生道路之起点——《穆木天评传》之一
《吉林师院学报》1994年第3期
3.变革时代的选择——穆木天在天津
《沈阳师院学报》1994年第4期
4.大家族出身之于 鲁迅的意义
《 鲁迅研究月刊》1994年第6期
5.关于中国现代文学走向世界的思考—— 鲁迅与世界文学
《鲁迅研究月刊》1994年第11期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1995年第2期转载
1995年
1.地缘:文化之链—— 鲁迅与中国传统文化联系生成论
《社会科学战线》1995年第3期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1995年第8期转载
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1995年第4期转载
张万仪《故乡与童年的烙印――论童年经历对鲁迅、郭沫若创作个性的影响》(《贵州文史丛刊》1999年第5期)引用
1996年
1.“文学史”上的失踪者──穆木天
《心路历程》, 吉林大学出版社1996年9月版
2.茅盾的小说《残冬》赏析
《茅盾名作欣赏》,中国和平出版社1996年10月版
3. 鲁迅的现代主义特质——一个本世纪中国文学描述应予深化的问题
《鲁迅研究月刊》1996年第11期
4.论穆木天五四时期文学批评“文学史”价值
《吉林师院学报》1996年第9、10期合刊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1997年第3期转载
5. 鲁迅关于中国现代文学走向世界的思考
《沉思集》, 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6月版
1997年
1. 论穆木天五四时期的文学批评理论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7年第1期
2. 穆木天传略(上) 《新文学史料》1997年第1期
3. 穆木天传略(下) 《新文学史料》1997年第2期
4. 关于 鲁迅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
《世界文化中的 鲁迅》吉林大学出版社1997年4月版
5. 鲁迅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思考(上)
《鲁迅研究月刊》1997年第10期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1998年第2期转载
6. 鲁迅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思考(下)
《鲁迅研究月刊》1997年第11期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1998年第2期转载
1998年
1. 平淡见苍凉——张爱玲的“俗人生”表现
《世纪论评》1998年第4期
2. 论穆木天的《写实文学论》
《吉林师院学报》1998年第3期
1999年
1.《故事新编》研究的历史回顾
《鲁迅研究月刊》1999年第5期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1999年第8期转载
2.对五四新文学发生及源流的再认识
《文艺研究》1999年第2期
《新华文摘》1999年第7期转载
收入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编《中国文学研究的世纪回眸》,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7月版,孙先科:《百年文学研究的学术性反思》评述。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文学研究》1999年第5期转载
2000年
1. 穆木天生平著译年表(3万字)
《新文学史料》2000年第1期
2001年
1. 与章学诚联系及其“五四”意义的再认识
《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第3期
2.《故事新编》文本构成的两重性及其意义
《晋东南师专学报》2001年第1期
3.对《故事新编》研究历史及发展的再认识
《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中国人大报刊资料中心《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1年第9期转载
2002年
1. “校”与“刊”相结合的北京大学透视
――对五四新文学发生根基的再认识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2年第2期
2. 关于“道德主义”问题
――对五四新文学(文学)运动中心的多重对话〖一〗
《鲁迅研究月刊》2002年第1期
3. 关于“道德主义”问题
――对五四新文学(文学)运动中心的多重对话〖二〗
《鲁迅研究月刊》2002年第2期
4. 关于“道德主义”问题
――对五四新文学(文学)运动中心的多重对话〖三〗
《鲁迅研究月刊》2002年第3期
5.“共和制情结”――《青年杂志》发动思想启蒙的深层动因
《文学评论丛刊》2002年(第五卷)第1期
6.对《新青年》发动批孔与文学革命的再认识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第3期
《中国现代文学传统》收录, 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1月版
中国人大书报资料中心《文摘卡》2002年第3期摘文
7. 鲁迅早期思想的现代性
《纪念 鲁迅诞辰12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远方出版社2002年6月版
2003年
1.对五四新文化、新文学发生运动根基的再认识
《海南师院学报》2003年第5-6期,收《新华文摘》2004年第5期“篇目辑览”
2.“梦”与“境遇”:《呐喊》、《彷徨》再解读(上)(下)
《东疆学刊》2003年第3、4期
3、关于“世界主义”问题
——五四新文化、新文学倡导中心的多重对话(1-4)
《鲁迅研究月刊》2003年第7-10期
4.关于“科学主义”问题
——五四新文化、新文学倡导中心的多重对话(上、下)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3年5-6期
5.北京大学学术化氛围的开创与“一校一刊”相结合再述(上)(下)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3、4期
1. 2002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述评(删节稿)
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编《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出版
2002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述评(全稿)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3年
2004年
1.一部用生命写出的富于“思想”的书
——读高连峻的遗著《中国婚姻家庭史》
《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第1期
2.关于我的《多重对话:中国新文学的发生》
《北华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3. 鲁迅:“人与鬼的纠葛和交融”
——兼谈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局限
《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第2期,收《新华文摘》2004年第16期“篇目辑览”
4.历史?现状?趋向:2002年中国现代文学述评
《中国现代文学丛刊》2004年第1期
5.五四新文学与“大学文化”关系透视
《文艺争鸣》2004年第3期
6 鲁迅小说的“魏晋情结”:从“魏晋参照”到“魏晋感受”
《文艺研究》2004年第5期
7. 鲁迅与章太炎联系及其“五四”意义的再认识
《齐鲁学刊》2004年第4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4年第5期摘发。
8.“边缘文化”:当下中国文化建构的一个重要话题
《作家》2004年第3期
9.北京大学学术化氛围的开创与“一校一刊”相结合再述
《现代中国》第4辑
10.“断裂”与“承续”:对五四语体变革的再认识
《新国学论丛》第1辑
11.民初上海文学“甲寅中兴”考索
《汕头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12.对话与重构:“史料研究”应有的姿态
——《舒芜口述自传》读后
《中国图书评论》2004年第3期(本人为第二作者)
专著
1.《 鲁迅与浙东文化》(27万字)
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版
2.《多重对话:中国新文学的发生》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7月出版(猫头鹰丛书)(35万字)
合著
1.《世界文化中的 鲁迅》(副主编), 吉林大学出版社1997年4月版
2.《穆木天研究论文集》(副主编), 时代文艺出版社1990年12月版
3.《新编中国现代文学简史》(副主编:承担8万字)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4.陈惇、刘象愚编《穆木天文学评论选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版
5.《文艺心理学辞典》(鲁枢元、童庆炳主编,承担2万字)
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4月版
编著
1.《穆木天著译年表?修订稿》(5万字)
校勘注释:
1.《新编 鲁迅杂文集?伪自由书》(15万字),逝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10月版
2、《新编 鲁迅杂文集?准风月谈》(20万字),逝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10月版
承担项目
1.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
“ 鲁迅与浙东文化”(1996年7月—1999年12月) 批准经费:1?6万元
项目批准号:96JAQ750?11—44038
2.吉林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项目:
“传统文化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1996年7月-2001年12月)
批准经费:4千元 项目批准号:960019
3. 吉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
“ 鲁迅后期思想创作与中国现代文化建设”(2000年12月-2003年2月)
批准经费:8千元
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第二负责人)
“中外文化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1997年8月—2002年12月)
批准经费:3万元
获奖情况
1. 论文:关于中国现代文学走向世界的思考——鲁迅与世界文学
(1998)“吉林省第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1995年度)“ 吉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
2.论文:论穆木天五四时期的文学批评理论
(1998年度)“ 吉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
3.论文:对五四新文学发生及源流的再认识
(2000年度)“ 吉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特等奖
(2001年度)“吉林省第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2001年度)“长春市首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2001年度)教育部“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4.“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体系改革与教学实践”
(2000) 吉林大学“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001)“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
5.专著:《 鲁迅与浙东文化》
(2001年度)“吉林省第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2000年度)“吉林省长白山优秀图书奖”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