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利乌简介
姓名:阿利乌
性别:男
英文名:Deji ALIU
出生年月:1975.11.22
身高:1.87m
体重:75kg
国籍:尼日利亚
项目:田径
项目:男子100米
阿利乌派
在君士坦丁时代,基督教在教义、经典、组织和礼仪诸方面尚不统一,教派争端激烈.当时正统的基督教会在神学教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主要有两派:其一为三位一体派,流行于帝国西部与埃及,代表人物为阿塔那修(一译亚大纳西,希腊教父,约293——373AD),主张三位一体论,认为耶稣既是受造物又是上帝的一部分,是圣子,与圣父同性同体。另一派为阿利乌派,流行于利比亚和帝国东部,代表人物为阿利乌(Arius,约250——336AD,利比亚教区主教),他反对三位一体论,主张圣子不是上帝,只是来自上帝,与圣父非同性同体,仅属于受造之物。两派都通函帝国各地教会互相攻击,激烈辩争,几乎所有的教会都卷入了这场纷争。
阿利乌教派与正统教派在教义上的主要区别的是:阿利乌教派强调基督的人性,否定基督的神性;而所谓正统教派认为基督既是真正的神又是真正的人。由于否定基督的人性就在实质上否决了教会的神圣性,因此阿利乌教派必定被认为是异端。
从基督教产生以来,其基本教义的争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今天亦然。争论的一些最基本的问题,首先是基督的性质问题,即:基督究竟是人还是神?抑或既是神又是人?显然,这是基督教的最基本的问题。因此,阿利乌教派是基督教历史上最早的能称之为教派的派别。
罗马帝国的发展
那么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基督教的合法化和国教化就是基督教的合法化和国教化。那么我们刚才讲到到公元313年,当时的西罗马帝国的皇帝君士坦丁,和东罗马帝国的皇帝利西尼乌斯两个人在米兰,签订了,颁布了一个敕令,法令就是《米兰敕令》。《米兰敕令》的签订承认了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合法地位,发还了此前没收的基督教的教产。从此以后,基督教在经历了二百五十年的困苦历程后,终于在罗马帝国获得了合法地位。这个《米兰敕令》就承认了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合法地位,发还了此前没收的基督教的教产。从此以后,基督教在经历了二百五十年的这种艰难困苦的历程以后,终于在罗马帝国获得了合法地位。但是后来我们说了,君士坦丁皇帝和利西尼乌斯皇帝两人后来又为权力之争最后又开始白热化,最后导致了君士坦丁剿灭了利西尼乌斯,最后统一了罗马帝国。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君士坦丁皇帝对基督教当然更加是有好感,推动了基督,进一步推动基督教的发展。甚至这位皇帝,据说在临死之前,终于皈依了,接受了基督教信仰,加入了教会,成为罗马帝国第一个基督教的皇帝,就是皈依了基督教的皇帝。那么在罗马帝国当时合法化以后的基督教,在君士坦丁皇帝支持下的基督教,现在他们的这个情况,他们的这个处境,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那么这个变化,当时,就在两件事情上得到了体现,第一件事啊,一系列大公会议的召开就是一系列的大公会议的召开。这件事情当然是基督教合法化的一个以后的一个直接的一个后果。那么也就是说,过去大家都知道,基督教在罗马帝国是一个非法宗教,是一个地下宗教,是一个邪教。那么这种非法宗教,在罗马帝国就只能处在地下状况。因此他们不可能相互之间有什么太多密切的交往。而罗马帝国的版图非常大,我们刚才讲到,是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一个超级大国。而当时教会遍布于罗马帝国的每一个地区。
而这些地区由于他们的这个文化背景不一样,他们的这个民族背景不一样,他们甚至连语言都是不一样的,当时罗马帝国基本上可以分为东西两部。东部主要是前希腊文化的影响范围,就是包括希腊本土,就是巴尔干半岛,以及小亚细亚,西亚,和埃及。这一块地方,从欧洲的希腊,东欧,一直到亚洲的小亚细亚,西亚,一直到非洲的东北非,就是埃及,这一块地方,都属于传统的希腊文化的范围。他们主要是用希腊语作为官方语言,主要流行着希腊文化,尽管也属于罗马帝国,也属于罗马帝国的一些省,一些行省。但是他们在文化上,基本上是受希腊文化影响,这属于希腊文化世界。还有一块,是拉丁文化圈,拉丁文化圈,拉丁文化圈主要是指就是罗马,意大利,以及罗马意大利西部的比如说西班牙,比如说高卢,高卢就是今天的法国,古代叫高卢,以及像不列颠就是今天的英国,还有就是通过直布罗陀海峡以后的整个这个北非,就是埃及以西的北非。比如说像迦太基,这些地方都是罗马的殖民地,那么这些地区,是属于罗马帝国的西部,也有地中海北岸和地中海南岸的,也包括欧洲的像意大利,像高卢,像西班牙,不列颠,以及北非的像我们说这个迦太基,这些地区,是属于拉丁文化圈。因此,当时整个罗马帝国基本上被分为东部的希腊文化圈,和西部的拉丁文化圈,这是它们很大的一个差异。再加上,即使在拉丁文化圈和希腊文化圈里边,又有很多不同的这种具体的子文化。比如说,在希腊本土和小亚细亚,和西亚,和埃及,当然又有差异。同样在罗马,在罗马和迦太基,地中海那边的,就是地中海南岸的迦太基,以及和西班牙,和高卢之间也有差异。所以这样,当时基督教会在地下发展的时候,它就像燎原之火一样,迅速的在罗马帝国的各个部分开始蔓延。因此,到了公元4世纪,基督教合法化的时候,基督教教会就像雨后春笋一样,遍布于整个西罗马,整个罗马帝国的版图之内,包括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那么这样,一旦合法化以后,处在地下状态的基督教会现在就走上地上,就走向公开化,合法化。那么他们首先面临着一个问题,就是过去大家在各自为战,在彼此不相往来的情况下,各自对基督教的教义有着不同的理解,有着不同的理解。那么这种不同的理解,现在大家既然都统一,现在成为合法化了,只统一为一个基督教,那么当然我们就得在思想上进行统一,教义统一在教义上,必须要达到统一。这实际上用我们现在比较时髦的话来说思想上要必须统一吧,也就是基督教你的信仰,在信仰在教义方面必须应该达到统一,这是思想统一。这样,在罗马帝国这么大一个范围之内的不同地区的教会,大家就必须济济一堂,既然已经合法化了,大家就得公开地来讨论一些教义问题,形成一些所有教会都要接受的正统教义,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在这种表面上,在这种教义之中这种思想统一的这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背后,实际上还有一个,可以说是彼此心照不宣,但是却不便于登大雅之堂的这样一个问题,组织统一就是组织上的统一。过去教会各自为战,东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教会,比如说,希腊,有雅典教会,比如说,君士坦丁堡有君士坦丁堡教会,比如说小亚细亚,西亚这边有安提拉教会,有耶路撒冷教会,北非这边有亚历山大里亚教会。埃及这边,然后西边,北非这边有迦太基教会,罗马有罗马教会等等诸如此类的。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教会,这些教会,各自过去大家都是处在地下状况,所以在几百年的发展中,各自都对基督教的教义有着不同的理解,同时在组织上,各自上是彼此相,彼此独立的,谁也不从属于谁。是各自为战。但是现在,既然大家已经合法化了,既然大家可以济济一堂的在探讨建立统一的正统教义的,现在它已经到了这样的一个时候,已经有了这样一种机会。那么,在这种教义的统一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是要涉及到一个组织的统一,也就是这些彼此各自为战,互不从属的教会之间,谁应该坐基督教第一把交椅?谁,应该坐第一把交椅?谁应该坐基督教会的第一把交椅?因为现在已经不是一个各自独立为战的教会了,而是一个已经合法化的基督教的大公教会了,所谓大公教会是什么意思呢?大公教会就是普世性的,叫普世性的教会,全世界的,叫普世性的,那么是叫大公教会。那么这个大公教会,普世性的,你比方后来罗马天主教,实际上就是叫罗马公教,罗马公教就是指大公教,叫Catholicism,Catholicism它的意思就是指这个统一的一个大公的,一个普世性的,就是大家所有的人都必须在这个教会的领导之下,这叫大公教,所以,正是这样啊。那么在思想统一的问题背后实际上有一个组织统一的问题,而这样,正是这两个统一,最后就促成了公元325年——公元 451年四次大公会议的召开从公元325年,一直到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前的公元451年的四次大公会议的召开。从公元325年开始,在当时的罗马皇帝,当时已经统一了东西罗马两个帝国的罗马皇帝君士坦丁的主持之下,罗马帝国境内各个基督教会的这个都派出代表,大家共同来到君士坦丁堡附近的一个小镇叫尼西亚,然后在这个地方召开了基督教世界的第一次大公会议,大公会议就是基督教世界的全会,就是所有的教会。罗马帝国各个地方,不管是在东部,还是在西部,不管是在欧洲,在亚洲,还是在非洲的教会,全部派代表,大家共同来探讨一些教义问题和组织问题。第一次大公会议公元325年 尼西亚大公会议那么第一次是在尼西亚这个小镇召开的,这是第一次大公会议,这是在325年,在罗马皇帝,君士坦丁的主持之下召开的,然后从那以后,又陆陆续续,又开了三次比较大规模的得到全教会共同承认的大公会议。当然期间还开了很多小的,但是这些小的大公会议,后来都并没有被所有的教会所接受,所以我们就不谈它了。
那么有四次大公会议,是早期,就是罗马帝国灭亡之前,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前召开的,公元325年 尼西亚大公会议公元381年 君士坦丁堡大公会议公元431年 以弗所大公会议公元451年 卡尔西顿大公会议第一次就是325年的尼西亚大公会议,第二次就是381年的君士坦丁堡大公会议,第三次就是431年的以弗所大公会议,第四次就是451 年的卡尔西顿大公会议。这四次大公会议,都是我们说罗马帝国境内各地的教会派代表大家济济一堂共同探讨正统的基督教义,那实际上这个理论的探讨背后,涉及到一个,我们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尖锐的,非常可以说那是刀光剑影,甚至刀光剑影的一个权力之争。就是哪一个教会,能够成为基督教的这个牧首,基督教会的牧首,或者说哪一个教会能够坐上基督教会的第一把交椅。那么当时,我们可以说,这个教义之争和这样一种权力之争,可以说是非常非常的激烈的,甚至在某些会议上已经达到了白热化。那么我们简单地把这四次大公会议的情况简单地做一个介绍。尼西亚大公会议(325年)那么从尼西亚大公会议之所以要召开,主要就是由于当时在罗马帝国的南部,也就是在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教会,发生了一场争论。当时我们说了,我们上几次课里边已经讲到,说在希腊化时期开始,北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这个城市就成为整个希腊化世界希腊文化的中心,也就是到了希腊化时期,希腊文化的中心,已经不在希腊本土,不在雅典,而转移到南移到地中海南边的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亚历山大里亚成为全希腊世界最文明,最有文化,最有教养的地区,成为希腊文化的中心。后来当希腊人,希腊世界被罗马,希腊被罗马人给征服了以后,那么同样,亚历山大里亚仍然也是整个罗马帝国最文雅的地区,最有文化的地区。实际上成为整个罗马帝国的文化中心,也就是罗马帝国的文化中心。既不在罗马,也不在雅典,而是在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正因为这样,所以亚历山大里亚当时是理论水平最高的一个地方。而在325年,尼西亚公会议之前,在亚历山大里亚的这个教会,当时,就发生了一场争论,这个争论当时涉及到一些非常对我们这个一般的听众来说,大家非基督徒来说,或者不是做基督理论研究的人来说,是非常非常好像无聊的一些问题。但是,却涉及到神学的一些基本的一些理解,那么这个当时的争论,就是当时的亚历山大里亚的一个主教,亚历山大里亚教会的主教,本人也叫亚历山大,和当时亚历山大里亚教会的一位神父,一位教父,一位神父叫阿利乌。他们两个人关于耶稣的神性和人性的关系问题,发生了一场争论。那么当时,阿利乌,虽然他不是主教,但是他却是一个颇有影响的一位神学家,他有一帮追随者,阿利乌就提出一个观点来,阿利乌观点:耶稣是被上帝创造的,在神性上不能跟上帝相提并论,耶稣死后才成为神。就认为耶稣是被上帝创造的,因此,耶稣在神性上,是不能跟上帝相提并论的,耶稣只是死了以后才成为神,他本身在生前是被上帝创造的,所以他实际上只是个人。耶稣是神?还是人?那么这种观点,实际上就涉及到耶稣本身到底是神还是人的这样一个神学问题。我刚才说了这些问题对我们不做基督教神学研究的,甚至根本连基督徒都不是的人来说,那么显然是一个很无聊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在教会内部,对于基督教的神学理论的奠基却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阿利乌这个观点,当时就和亚历山大里亚的教会的主教这个亚历山大之间就发生了分歧。那么这种分歧的结果,最后就从亚历山大里亚这个教会,就逐渐扩展到整个东部教会,东部教会就讨论这个问题,安提拉教会,耶路撒冷教会,雅典教会,君士坦丁堡教会,这些教会纷纷都加入到这场讨论。甚至西部的很多教会,像罗马教会,迦太基教会,纷纷也开始受这个讨论的影响,所以在这样的一种争论之下,基督教内部对基督耶稣“神人两性”持不同理解,讨论陷入分歧。已经合法化的基督教,内部就由于对这个基督耶稣的神人两性的不同理解,就陷入了一种分歧。而当时,君士坦丁皇帝本身,我们说了他是非常同情,非常支持基督教的。而他之所以要支持基督教,因为他本人,那个时候他本人那个时候还没有皈依基督教,他还不是基督徒。那么他之所以要支持基督教,是因为他统一了罗马帝国以后,他深切感受到罗马传统的那些理论,包括希腊的那些哲学,以及希腊罗马的多神教,已经无法再为罗马帝国进行理论上的奠基作用。无法再起到在理论上为罗马帝国进行奠基的这个作用。他需要,他发现,一个新统一的罗马帝国需要一个新的理论基础,而基督教恰恰是这个理论基础。一个新统一的罗马帝国,一个准备复兴,准备中兴的罗马帝国需要一个新的理论基础,而他发现基督教恰恰是这个理论基础,因此他觉得一个统一的帝国,需要一个统一的理论,一个统一的意识形态,他觉得基督教恰恰应该是这样一个新兴的罗马帝国的一个新的统一的思想基础和意识形态。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本来准备利用基督教来为罗马帝国的中心来服务的,结果他没想到,基督教却为一个在他看来是鸡毛蒜皮的问题,陷入了内部的理论分歧,陷入了激烈的争论。这个君士坦丁本人不是一个基督徒,他对基督徒,基督教内部的理论问题不感兴趣。他只是想基督教怎么样,怎么样利用基督教来为罗马帝国这个中心来做一些重要的理论奠基作用,所以,他面对的基督教内部的这种分裂,他就感到非常的恼火,就感到非常的烦恼。因此,他当时写信给东罗马,当时写信给亚历山大里亚教会的时候,那些神父和主教们的时候。他就说他说我没有想到你们竟然会为这些非常细琐的问题,而陷入如此严重的分裂之中,那么所以为了当时统一思想,为了让大家能够形成一个统一的教会,所以亚历山大就下决心,就在 325年就主持召开了这一次尼西亚公会议。是皇帝亲自主持,那么这就说来,皇帝很给面子,皇帝本人亲自莅临会场,主持召开了这次大会。尽管皇帝本人不是基督徒,但是他在他的权威的这个支撑之下,他居然为基督教世界的第一次大公会议主持了进行了主持,主持了这场会议。
那么在皇帝的主持之下,来自各方的基督徒们,各方的基督教代表就关于基督耶稣的神性和人性的问题,以及关于上帝本身的这个本性的问题,也就是所谓涉及到三位一体的这样一些神学问题,就进行了激烈的争论。争论的最后,结果,会议结果,就是大家最后,大多数人意见,最后形成一个决议,就谴责了阿利乌的观点,谴责了阿利乌这种认为基督在神性上要比上帝低,基督是上帝的创造物,是上帝创造出来的,因此他比上帝更低,他死了以后才成为神的这种观点,就把这种阿利乌的观点,谴责为异端,就禁止他在,因为是皇帝亲自主持这个会议,所以会议形成的文件,把阿利乌这个观点,视成为异端以后,那么就由罗马帝国这个就授权了,就是禁止阿利乌派的思想再在罗马帝国境内传播。从此以后,阿利乌的思想就不能在罗马帝国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