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天监二年(503年)十月,生于显阳殿。天监五年(506年),封晋安王,食邑八千户。从小聪明伶俐,记忆力很强。他四岁开始识字读书,能够过目不忘;到六岁时,已经会写文章了。 梁武帝对萧纲如此好学非常高兴。有一次,特地把他叫到面前,当面出了一个题目,要他做一篇文章。萧纲略一思付,不慌不忙地提起笔来就写。很快写成了一篇辞采华美的骈文,擅长文学的梁武帝不禁赞叹道:“此子,吾家之东阿!”东阿王是三国时魏国著名的文学家曹植的封号,由此可见梁武帝对萧纲评价之高。
萧纲器宇宽弘,喜怒不形于色,方颊丰下,须鬓如画,双目顾盼有神,自称有诗癖。据说萧纲读书的速度惊人,能够十行同时阅读下去。“十行俱下”的典故就是出自这里。
天监十二年(513年),萧纲被任命为宜惠将军、丹阳尹,开始处理郡里的各种事务。他虽然还是个少年,但因为读的书多,知识广博,因此处理事务有条不紊,颇有见地。
中大通三年(531年),萧纲因长兄萧统去世而被立为太子。从此,他就长期居于东宫,经常和当时著名的文士徐摛,庾肩吾等人一起吟诗作赋,过着优闲的宫廷生活。萧纲的文才很好,长期居于深官,因此所作的诗赋伤于轻艳,当时被称为“宫体”。
太清二年(548年),侯景率叛军攻破京都建康,武帝与萧纲一起被囚。
太清三年(549年),武帝去世,萧纲即帝位。年号为大宝,在位二年,为侯景所废,幽于永福省,遇弑,年四十九岁。贼人谥他为明皇帝,庙号高宗。梁元帝即位后,追谥为简文皇帝,庙号太宗。
梁书节选
初,太宗见幽絷,题壁自序云:“有梁正士兰陵萧世缵,立身行道,终始如一,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弗欺暗室,岂况三光,数至于此,命也如何!”又为《连珠》二首,文甚凄怆。太宗幼而敏睿,识悟过人,六岁便属文,高祖惊其早就,弗之信也。乃于御前面试,辞采甚美。高祖叹曰:“此子,吾家之东阿。”既长,器宇宽弘,未尝见愠喜。方颊豊下,须鬓如画,眄睐则目光烛人。读书十行俱下。九流百氏,经目必记;篇章辞赋,操笔立成。博综儒书,善言玄理。自年十一,便能亲庶务,历试蕃政,所在有称。在穆贵嫔忧,哀毁骨立,昼夜号泣不绝声,所坐之席,沾湿尽烂。在襄阳拜表北伐,遣长史柳津、司马董当门,壮武将军杜怀宝、振远将军曹义宗等众军进讨,克平南阳、新野等郡,魏南荆州刺史李志据安昌城降,拓地千余里。及居监抚,多所弘宥,文案簿领,纤毫不可欺。引纳文学之士,赏接无倦,恒讨论篇籍,继以文章。高祖所制《五经讲疏》,尝于玄圃奉述,听者倾朝野。雅好题诗,其序云:“余七岁有诗癖,长而不倦。”然伤于轻艳,当时号曰“宫体”。所著《昭明太子传》五卷,《诸王传》三十卷,《礼大义》二十卷,《老子义》二十卷,《庄子义》二十卷,《长春义记》一百卷,《法宝连璧》三百卷,并行于世焉。(《梁书》卷第四)
史臣曰:太宗幼年聪睿,令问夙标,天才纵逸,冠于今古。文则时以轻华为累,君子所不取焉。及养德东朝,声被夷夏,洎乎继统,实有人君之懿矣。方符文、景,运钟《屯》、《剥》,受制贼臣,弗展所蕴,终罹怀、愍之酷,哀哉!
后妃子女
皇后
王皇后 王灵宾 皇太子妃,萧纲登基前逝世,后追封
妃嫔
范淑妃 陈淑容 包昭华 褚修华 左夫人 谢夫人 张夫人 陈夫人 朱夫人 范夫人
儿子
长子 哀太子 萧大器
二子 浔阳王 萧大心
三子 临川王 萧大款
四子 南海王 萧大临
五子 南郡王 萧大连
六子 安陆王 萧大春
八子 桂阳王 萧大成
九子 汝南王 萧大封
十二子 浏阳公 萧大雅
十三子 新兴王 萧大庄
十四子 西阳王 萧大钧
十五子 武宁王 萧大威
十六子 皇子 萧大训
十七子 建平王 萧大球
十八子 义安王 萧大昕
十九子 绥建王 萧大挚
二十子 乐良王 萧大圜
女儿
长山公主 萧妙纮
溧阳公主 母为范淑妃
文学作品
采莲赋
望江南兮清且空,对荷花兮丹复红。卧莲叶而覆水,乱高房而出丛。楚王暇日之欢,丽人妖艳之质。且弃垂钓之鱼,未论芳萍之实。唯欲回渡轻船,共采新莲。傍斜山而屡转,乘横流而不前。於是素腕举,红袖长。回巧笑,堕明珰。荷稠刺密,亟牵衣而绾裳。人喧水溅,惜亏朱而坏妆。物色虽晚,徘徊未反。畏风多而榜危,惊舟移而花远。歌曰,常闻蕖可爱,采撷欲为裙。叶滑不留綖,心忙无假薰。千春谁与乐,唯有妾随君。
诫当阳公大心书
汝年时尚幼,所缺者学,可久可大,其唯学欤,所以孔丘言,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若使墙面而立,沐猴而冠,吾所不取。立身之道,与文章异,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
与湘东王书
吾辈亦无所游赏,止事披阅,性既好文,时复短咏,虽是庸音,不能阁笔,有惭伎痒,更同故态。比见京师文体,儒钝殊常,竞学浮疏,争为阐缓,玄冬修夜,思所不得,既殊比兴,正背风骚。若夫六典三礼,所施则有地,吉凶嘉宾,用之则有所,未闻吟咏情性,反拟内则之篇,操笔写志,更摹酒诰之作,迟迟春日,翻学归藏,湛湛江水,遂同大传。吾既拙於为文,不敢轻有掎摭,但以当世之作,历方古之才人,远则杨马曹王,近则潘陆颜谢,而观其遣辞用心,了不相似。若以今文为是,则古文为非,若昔贤可称,则今体宜弃,俱为盍各,则未之敢许。又时有效谢康乐、裴鸿胪文者,亦颇有惑焉。何者?谢客吐言天拔,出於自然,时有不拘,是其糟粕。裴氏乃是良史之才,了无篇什之美。是为学谢则不届其精华,但得其冗长,师裴则蔑绝其所长,惟得其所短,谢故巧不可阶,裴亦质不宜慕,故胸驰臆断之侣,好名忘实之类,方分肉於仁兽,逞却克於邯郸,入鲍忘臭,效尤致祸,决羽谢生,岂三千之可及,伏膺裴氏,惧两唐之不传。故玉徽金铣,反为拙目所嗤,巴人下里,更合郢中之听,阳春高而不和,妙声绝而不寻,竟不精讨锱铢,核量文质,有异巧心,终愧妍手。(《南史》作妍耳。)是以握瑜怀玉之士,瞻郑邦而知退,章甫翠履之人,望闽乡而叹息。诗既若此,笔又如之。徒以烟墨不言,受其驱染,纸札无情,任其摇襞,甚矣哉,文之横流,一至於此!至如近世谢朓沈约之诗,任昉陆倕之笔,斯实文章之冠冕,述作之楷模,张士简之赋,周升逸之辩,亦成佳手,难可复遇。文章未坠,必有英绝领袖之者,非弟而谁?每欲论之,无可与语,思吾子建,一共商榷,辨兹清浊,使如泾渭,论兹月旦,类彼汝南,朱丹既定,雌黄有别,使夫怀鼠知惭,滥竽自耻,譬斯袁绍,畏见子将,同彼盗牛,遥羞王烈。相思不见,我劳如何。
采莲赋
望江南兮清且空,对荷花兮丹复红。卧莲叶而覆水,乱高房而出丛。楚王暇日之欢,丽人妖艳之质。且弃垂钓之鱼,未论芳萍之实。唯欲回渡轻船,共采新莲。傍斜山而屡转,乘横流而不前。於是素腕举,红袖长。回巧笑,堕明珰。荷稠刺密,亟牵衣而绾裳。人喧水溅,惜亏朱而坏妆。物色虽晚,徘徊未反。畏风多而榜危,惊舟移而花远。歌曰,常闻蕖可爱,采撷欲为裙。叶滑不留綖,心忙无假薰。千春谁与乐,唯有妾随君。
诫当阳公大心书
汝年时尚幼,所缺者学,可久可大,其唯学欤,所以孔丘言,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若使墙面而立,沐猴而冠,吾所不取。立身之道,与文章异,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
与湘东王书
吾辈亦无所游赏,止事披阅,性既好文,时复短咏,虽是庸音,不能阁笔,有惭伎痒,更同故态。比见京师文体,儒钝殊常,竞学浮疏,争为阐缓,玄冬修夜,思所不得,既殊比兴,正背风骚。若夫六典三礼,所施则有地,吉凶嘉宾,用之则有所,未闻吟咏情性,反拟内则之篇,操笔写志,更摹酒诰之作,迟迟春日,翻学归藏,湛湛江水,遂同大传。吾既拙於为文,不敢轻有掎摭,但以当世之作,历方古之才人,远则杨马曹王,近则潘陆颜谢,而观其遣辞用心,了不相似。若以今文为是,则古文为非,若昔贤可称,则今体宜弃,俱为盍各,则未之敢许。又时有效谢康乐、裴鸿胪文者,亦颇有惑焉。何者?谢客吐言天拔,出於自然,时有不拘,是其糟粕。裴氏乃是良史之才,了无篇什之美。是为学谢则不届其精华,但得其冗长,师裴则蔑绝其所长,惟得其所短,谢故巧不可阶,裴亦质不宜慕,故胸驰臆断之侣,好名忘实之类,方分肉於仁兽,逞却克於邯郸,入鲍忘臭,效尤致祸,决羽谢生,岂三千之可及,伏膺裴氏,惧两唐之不传。故玉徽金铣,反为拙目所嗤,巴人下里,更合郢中之听,阳春高而不和,妙声绝而不寻,竟不精讨锱铢,核量文质,有异巧心,终愧妍手。(《南史》作妍耳。)是以握瑜怀玉之士,瞻郑邦而知退,章甫翠履之人,望闽乡而叹息。诗既若此,笔又如之。徒以烟墨不言,受其驱染,纸札无情,任其摇襞,甚矣哉,文之横流,一至於此!至如近世谢朓沈约之诗,任昉陆倕之笔,斯实文章之冠冕,述作之楷模,张士简之赋,周升逸之辩,亦成佳手,难可复遇。文章未坠,必有英绝领袖之者,非弟而谁?每欲论之,无可与语,思吾子建,一共商榷,辨兹清浊,使如泾渭,论兹月旦,类彼汝南,朱丹既定,雌黄有别,使夫怀鼠知惭,滥竽自耻,譬斯袁绍,畏见子将,同彼盗牛,遥羞王烈。相思不见,我劳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