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高清简谱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艺术领域 - 谢尔盖拉赫曼尼诺夫
谢尔盖拉赫曼尼诺夫
谢尔盖·拉赫曼尼诺夫谢尔盖·拉赫曼尼诺夫 俄裔美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姓氏又作Rachmaninov,又译拉赫玛尼诺夫。1873年4月1日生于诺夫哥罗德附近的奥乃基。4岁学弹钢琴,10岁进彼得堡音乐学院。12岁进莫斯科音乐学...
展开

谢尔盖·拉赫曼尼诺夫

 

谢尔盖·拉赫曼尼诺夫谢尔盖·拉赫曼尼诺夫 俄裔美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姓氏又作Rachmaninov,又译拉赫玛尼诺夫。1873年4月1日生于诺夫哥罗德附近的奥乃基。4岁学弹钢琴,10岁进彼得堡音乐学院。12岁进莫斯科音乐学院,学习钢琴和作曲,1892年毕业,其间已写出第一批作品。此后跻身俄罗斯第一流青年作曲家之列。1895年其《第一交响曲》上演失败,因而创作陷入低潮,开始教授音乐课,并担任莫斯科一家私营剧院的歌剧指挥。1899年第一次出国旅行演奏,初步奠立了钢琴家的世界声誉。1900-1901年《第二钢琴协奏曲》问世,标志他的创作繁荣时期开始。1904-1906年任莫斯科大剧院常任指挥,曾指挥格林卡和柴可夫斯基和他自己的歌剧。1906年至佛罗伦萨,然后迁居德累斯顿。1909年回到莫斯科。1917年十月革命之后,他离开俄罗斯,先至瑞典,后定居美国。1943年3月28日因癌症逝世于洛杉矶。拉赫曼尼诺夫力的创作深受柴可夫斯基的影响,有深厚的民族音乐基础,旋律丰富。更注重抒发个人内在的精神体验。

谢尔盖·拉赫曼尼诺夫-个人简介

       

 1873年生于诺夫哥洛左近的奥涅格;1943年逝于加州比佛利山。在圣彼德堡音乐院开始习乐后,1888年进入莫斯科音乐院,受教于亚历山大?西洛提,同窗则有史克里亚宾和列文涅。1891年,完成第一号钢琴协奏曲,并以作曲方面最优异成绩自音乐院毕业。之后他以作曲与指挥为主要活动,1909年第一次赴美巡回时大多演奏自己作品。1917年因俄共革命之故移民西方。其演奏曲目相当宽广,1918年与爱迪生和史坦威公司签约,并开始在欧美各展开马不停蹄的巡回演奏生涯。1939年欧战爆发后于美国定居,尽管在作曲和钢琴演奏方面有着伟大成就,但终其一生总怀着浓重的俄罗斯乡愁。1943年二月十七日,举行毕生最后一场音乐会,之后数周便因癌症病逝。其技巧利落无瑕,却能在众多声部下保持剔透清晰,为当代钢琴演奏风格开启先声。

谢尔盖·拉赫曼尼诺夫作品谢尔盖·拉赫曼尼诺夫在44岁后专务音乐会钢琴演奏事业。年轻时他曾在尼可莱.兹维列夫于自己莫斯科宅寓中开设的钢琴私塾中习艺,这里是大钢琴家的温床,和拉氏同窗的有史克里亚宾和列文涅。他也向自己的表哥,同时也和列文涅系出同门的亚力山大·西洛第学习。自小他就频频公开演出,得到不少好评,但1917年俄国革命,他携家带眷逃离祖国后,作曲和指挥就取代钢琴,成为他音乐活动中最重要的部分。

谢尔盖拉赫曼尼诺夫

抵美后拉赫曼尼诺夫就出任波士顿交响和辛辛那提交响乐团的指挥,但并不接受终身职。此后他几乎不再执指挥棒。幸好RCA公司还保留了他和他最喜爱的费城管弦乐团的合作录音,曲目包括其作品「练声曲」、「死之岛」以及第三交响曲这些演奏表现出专注、明晰,具有高贵的风范与醇美的乐音。后来为了家计,拉氏便开始到处巡回演出。

1919年1月,拉赫曼尼诺夫为爱迪生公司录制一些唱片,1920年4月到1942年二月间则为RCA公司录音。现在我们只能到十个多小时的拉氏钢琴演奏录音,实在少得令人气馁。幸好拉氏好友克赖斯勒名气够大,托他之福RCA愿为这两位看似不同实为绝配的艺术家录音,留下的曲目包括贝多芬、舒伯特与葛利格的小提琴奏鸣曲。在这些录音中,我们可以明显发现RCA对克赖斯勒的偏坦,拉氏只被当成伴奏,因为钢琴的声音被录地晦暗难辨。令人难过的是,居然无人想到要把拉氏和名角夏里亚平(Chaliapin)请进同一间录音室;而拉氏晚年RCA拒绝了谢尔盖·拉赫曼尼诺夫录制自己几首大型作品之请,这就更令人愤慨。因此诸如他曾经演奏过的十二首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包括「热情」,作品109与111)、三首肖邦叙事曲、f小调幻想曲、李斯特的奏鸣曲、舒曼的奏鸣曲、戴维同盟舞曲、维也纳狂欢节、克赖斯勒魂、蝴蝶、以及交响练习曲等名演珍贵遗产,统统没有传世;他和霍洛维兹合作演出的双钢琴版交响舞曲也就此空留余韵。

谢尔盖·拉赫曼尼诺夫-作品评价

       

谢尔盖·拉赫曼尼诺夫作品拥有谢尔盖·拉赫曼尼诺夫自己为钢琴与管弦乐团所有作品以及一些独奏作品的演出录音,他弹奏的肖邦b小调奏鸣曲、第三号叙事曲和一些短曲,舒曼的旺欢节,以及许多鬼斧神工的安可曲,原作者从巴哈、比才到韩德尔、韩赛特(HenSelt)、克赖斯勒、史特劳斯与柴可夫斯基:改编者则囊括了拉氏本身、西洛第、李斯特、安东·鲁宾斯坦、卡尔.陶西希(Carl Tausig)等人。而拉氏自己令人目眩的改编作品,范围从巴哈的E大调小提琴组曲、舒伯特「美丽的磨坊少女」中的「何方」一曲、门德尔颂「仲夏夜之梦」中的诙谐曲,一直到克赖斯勒的「爱之喜」与「爱之悲」,这些改编曲都展现了原曲未有的丰富和声,其中的神来之笔总是明白点出原曲曲趣与性格所在,并拥有特殊的混血气质,但绝不破坏原曲基本精神,就算他改编曲子的目的只不过是要让这些安可曲显得眩目迷人,但其思维却始终不失为作曲家式的思维,其演奏中的思考和决断完全是作曲家式的,这正是他之所以能够成为伟大钢琴家的根本原因。

拉赫曼尼诺夫有时不太拘于谱面,在那个时代,他却被视为较朴实无华的诠释者,有个著名例子:他吸收了鲁宾斯坦在弹奏肖邦送葬进行曲时使用的技巧,以新手法处理力度、音色和渐强,使得这首小曲如音诗般动人,今日许多钢琴家也纷起效尤。在「一分钟」圆舞曲里,他在乐句顶点的降B音上拉了个急停,这个姿态极为惊险,但由于这个音刚好位于整个乐句张力的顶点,虽然有点夸大,却非无的放矢。此举就如同他相当赞赏的钢琴家霍夫曼的奏法,霍夫曼常喜欢在单音或和弦上给个装饰性的破音,以提醒听众注意曲中这个点的存在。拉氏在弹奏此曲中段时也运用了非常具有启发往、且颇有特色的奏法:肖邦在这段的右手旋律中一小节给四拍,但左手伴奏中只有三拍:在此拉氏的诠释和其它钢琴家不同的是,他紧守着节奏与时值,让你可以真正听到巧置于此,并以弹性速度突显出来的不谐和节奏。

谢尔盖·拉赫曼尼诺夫的演奏永远让人觉得当他开始准备弹奏第一个音符时,虽然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尚不明朗,他却早已经确实掌握曲子的一切。对他而言,任何曲子都有所谓「重点」,必需在演奏中加以突显并清楚表达。没有什么比因发现自己盘算错误,或时间掌握不好而在演奏时漏掉「重点」,会更令他在音乐会后感到懊恼。前面笔者曾提到他指挥管弦乐的特色-专注、明晰、高贵的风范与醇美的乐音,这些在他的钢琴演奏中照样存在,其高超的琴技也蕴含力量与精确性。为了达到这种境界,他一直埋头苦练,每个看过他练琴的音乐家都强调他对细节那种近乎忘我的坚持:有人描述拉氏以极慢速弹奏肖邦「三度」练习曲,让他花了近一分钟才认出是这首曲子:另一个人则说拉氏喜欢在键盘上把一个音形当琶音般,从低音域到高音域来回弹奏而乐此不疲。

钢琴家卡亚.安迪(KatjaAndy)曾聆听过布索尼和达贝尔的演奏,他指出谢尔盖·拉赫曼尼诺夫的演奏最令他印象深刻且最具新意的特色,就在于其音色与平衡就犹如德布西所谓的”lessonoritesopposees”。谢尔盖·拉赫曼尼诺夫再三弹奏一个主和弦,只为了让各音符的力度取得最完美的平冲,可以在他弹奏舒曼「狂欢节」当中的「侦查兵」一曲中听到这种无出其右的音色明暗控制技巧;也可在他演奏肖邦升C小调诙谐曲第二主题时听到不可思议的音色。由于他的曲子音符繁多,乐句也写得大厚重,一般钢琴家常会弹得很乏味,而他的演奏技巧却能让这些明暗对比和音色变化在最沉重的音乐高潮处显现,这也是他与众不同之处。在拉氏1940年录制的作品中,左手声部狂暴如吼的降E小调乐兴之时可说是鹤立鸡群的精心之作。如果可以选一首曲子以彰显谢尔盖·拉赫曼尼诺夫的钢琴大师身分,我

谢尔盖·拉赫曼尼诺夫作品必然会选同在1940年录制的E大调旋律,其层层乐音中所展现的绝技令人击节三叹。拜上天之赐,拉氏生来有一对巨掌,英国钢琴家塞瑞尔.史密斯在其自传中记载,谢尔盖·拉赫曼尼诺夫左手可以弹奏由C、降E、G、C、G等五个音组成的C小调和弦,右手则可同时弹出C、E、G、C、E五个音。像这样的手当然对演奏帮助良多,但有多少钢琴家拥有可资匹配于如此巨掌的好耳朵?

在一些现存照片中谢尔盖·拉赫曼尼诺夫笑容可掬,然而这些笑容并不常为人所见。其往来书信中充斥着讽刺性的幽默,史特拉汶斯基则为他敬了个浑号「六呎皱眉郎」,这也是我们对拉氏的一般印象。与此相近,他的音乐个性也是晦暗的,常充满回荡不去的忧郁情感。其演奏也是如此:当奏出肖邦的升C小调圆舞曲时,他的确展现了如荀白克「月光小丑」中「肖邦圆舞曲」中那种忧暗的情绪。拉氏音乐另一常见特色是如鬼魅般的气氛,当他演奏一般认为单纯的曲子时,鬼魅般的气氛也如影随形,像「仲夏夜之梦」中的诙谐曲、「爱之喜」与柴可夫斯基的「三套车」都是如此,这个特色也使他的萧邦降B小调奏鸣曲特别引人入胜,当演奏舒曼「狂欢节」时,在他手下这种鬼魅般的气氛犹如群魔藏身在面具下,在圆舞中恣意乱窜。舒曼在接近这场舞蹈的中间,安排了一个他称为「人面狮身兽」的段落,就是在低音声部的两个全音间放入三个构成「狂欢节」主题的动机。这个段落夹在浪漫的绮想曲乐段当中,照理应该是不很明显:拉氏和同时期钢琴家一样,都无法克制把它弹出来的念头。然而他并不只照本宣科而已,反而利用雷鸣般震耳的颤音制造令人生畏的不谐和,从而把这个段落转化成整个恐惧感的顶点。在他的手下,音乐可以变成最诡异,最震撼的声音。肖邦的第三号叙事曲也是个好例子。拉氏在弹奏该曲时使用的慢速低回,实与谱上「稍快板」指示大相径庭,然而曲趣已然隐含着一股莫名的悲情,因此其诠释已经和乐曲完全合一:如此已不再是肖邦的作品,但却奇妙而无法释怀。

谢尔盖·拉赫曼尼诺夫-个人评价

       

虽然晦暗已为其注册商标,但他的演奏风格却十分多样化。史克里亚宾的升F小调前奏曲和巴哈第四号组曲中的萨拉邦德舞曲可说是不愠不火,平实自然,拉氏对巴哈极为尊崇,每天工作前必定要弹上一个小时的平均律钢琴曲集。以他这类对音乐的各种面相都了然于心的大师来说,这并不毛人意外。

谢尔盖·拉赫曼尼诺夫作品谢尔盖·拉赫曼尼诺夫在演奏「爱之喜」、门德尔颂的诙谐曲、乃至「大黄蜂的飞行」时,不论在音乐能量、线条明快方面都非常有生气而果决。而「爱之悲」、肖邦降A大调圆舞曲(作品64,第三号),以及改编自巴哈小提琴嘉禾舞曲的对位旋律中,谢尔盖·拉赫曼尼诺夫则展现绝美的优雅姿态。在最恬静的曲子中发现拉氏最深沉的情感和最奇妙的美感,包括肖邦的夜曲、李斯特改编自舒伯特的小夜曲、史刚巴第(Sgambati)改编自葛路克「奥菲斯」的「精灵之舞」、以及西洛第改编自圣桑的「天鹅」。这些演奏虽然简约但绝不枯燥乏味,彷佛在演奏中下了符咒,能令钢琴低声吟唱,令人忘了它是里头装了锤子的打击乐器。在和拉氏同台演出后,夏里亚平说:「这是我们两人的合唱,而不是我唱他弹。」整个旋律进行从头到尾充满令人惊叹的张力,而谢尔盖·拉赫曼尼诺夫的伴奏恰如其分的支持音乐的抑扬顿挫。

谢尔盖·拉赫曼尼诺夫不论在弹奏自己或他人作品时总是充满表现力,却不大惊小怪,矫饰造作。当许多钢琴家以拉氏钢琴协奏曲展现己身的粗放时,拉氏的演奏却正好反映其高贵的心灵与精神。拉氏特立独行与贵族般的气质、以及电光石火般的节奏震撼力,都足以跻身本世纪最伟大钢琴家之列。这乃是肇因于他对钢琴深刻完全的掌握,他以对钢琴的理解奉献于毕生投入的艺术。

更新日期:2025-01-22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免费下载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zhdjxd@foxmail.com

Copyright @ 2023-2024 pc.pingguod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