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1961年9月~1966年7月,四川大学无线电系,本科毕业。
1966年9月~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原无线电系)工作。
1992年以来,曾任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计划)通信主题专家组成员,
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计划)通信主题个人通信专家组成员、组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第一任常务副院长,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曾应邀担任亚太地区移动通信技术论坛中国代表,
IEEE扩频通信国际会议亚太地区代表,
IEEE VTCu201999、IEEE VTCu201900、IEEE VTCu201901、IEEE VTCu201902、IEEE VTCu201903、
IEEE ISICu201901等技术委员会成员。
曾在日本东京大学、荷兰Delft技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瑞典
Oppsala大学、德国Kaiserslautern大学、日本长冈技术科学大学、日本
横滨国立大学等校作为客座(访问)教授工作。
人物事迹
长期从事无线移动通信领域的研究开发工作,以课题申请人或课题组长身份,已经完成的主要研究有: 应用基础理论课题(扩频通信编码与扩频通信数据网,多元正交序列,采用扩频处理的数据并行通信,移动通信中的新型处理方法和高性能软件实现;通信信号的时间周期谱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双星定位扩频编码和扩频处理等);高技术研究课题(超短波扩频通信技术,软件无线电处理的扩频通信技术,直接序列扩频通信处理系统;CDMA移动通信关键技术和实验系统,宽带无线多媒体业务接入技术,第三代移动通信(3G)WCDMA关键技术和实验系统等);和无线移动通信应用研发课题,等近20项。
近年,主要从事未来无线移动通信方法和技术的研究,新一代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和系统,无线移动通信的新型信号处理方法与技术,无线移动通信网,无线感知技术与网络等课题的研究,现在,承担有相关科研课题5项。
曾四次获得中国科学院的奖励,两次获得国家科技部的奖励,出版有四本专著,发表了150多篇论文,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20多项。在无线移动通信的基础理论和方法研究、无线移动通信高技术研究、和无线移动通信应用系统的研究开发上,做出有突出成就。
对无线移动通信科学技术的创新研究重要贡献有:(1)针对异步多址CDMA方式有码间干扰,严重影响系统容量的问题,在世界上首次提出了采用正交扩频码,实现同步多址CDMA通信方式,多址干扰为零,系统容量可达到最大。这项研究成果被国外学者列为80年代扩频通信方式的重要研究成果之一。 它被国际上简称为S-CDMA,现被应用于中国提出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TD-SCDMA中。(2)扩频通信的基础是使用有优异特性的扩频码,提出了比美国CDMA系统使用的Walsh码有更好的伪随机特性和相关特性的正交伪随机序列(正交Gold序列,正交Bent序列)。这项研究成果得到国外学者在学术杂志上的介绍和好评。其中,正交Gold序列,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开发中,被国外学者和公司建议采用。(3)为提高传输效率和频带利用率,提出了并行组合扩频通信方式,数据传输能力和通信特性明显高于现有扩频通信方式。这项研究成果得到国外学者在学术杂志上的介绍和好评。 (4)扩频通信对抗的研究,提出了干扰同步的对抗方法,被评为是目前最先进的, 最全面的方法和技术,被十多位专家推荐为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优异成果。(5)移动通信的研究,主持负责完成了863重点项目"China-CDMA移动通信关键技术和系统"的研究,并参加863十周年成果展览,为我国CDMA移动通信发展,作出有开创性贡献。(6)推动第三代移动通信(3G)研究,在国内最早提出宽带CDMA(W-CDMA)研究,并主持召开了首次W-CDMA技术国际研讨会,对我国第三代移动通信(3G)的研究和国际标准建议的提出,起了重要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