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高清简谱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革命 - 孙仲德
孙仲德
孙仲德(1902—1961),名家骥,曾用名余凯章,安徽省庐江县新河乡上东村(时属合肥县)人。1949年先后任合肥市 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皖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共安徽省委委员、安徽省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兼省政府民政厅厅长,上海第二医学院院长兼中共党委书记,中共安徽省委常务委员、安徽省副省长等职。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1年11月4日因病在合肥逝世。
展开

人物简介

孙仲德出身于贫农家庭,少年入私塾读书,后因家贫辍学到商店当学徒。青年时考入直系军阀保定营军校,1927年参加国民革命军,后任合肥县三河镇商壮队长,通过表弟颜文斗(中共合肥中心县委负责人之一)的关系,与中共合肥中心县委取得联系,利用其公开身份秘密组织“舒(城)、庐(江)、合(肥)地区赤卫互济会”,任互济会主任,发动贫苦农民抗租、抗税,积极配合中共地方组织开展革命活动。

193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肥南区委书记。1935年任中共皖西北特委委员和游击师师长,率师活动在合肥、舒城、庐江、寿县、定远等广大地区,进行数百次战斗。1936年到长江黑沙洲一带开展芜湖、无为、繁昌三县的中共组织建立工作,发动农民建立和发展革命武装。1937年被派往延安,向中共中央报告情况和请示工作,同年7月入抗大系统学习马列主义理论。1938年回皖,先后任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司令员、新四军七师参谋长、华东野战军先遣纵队司令员、皖北军区第二 副司令员等职。1943在任和(县)含(山)地委书记、和含支队长期间,率队开辟皖江根据地,并为之巩固和发展进行英勇顽强的斗争。1947年底,根据粟裕和唐亮的指示,他和梁从学率 领华东野战军第四纵三十三团及干部大队,深入淮南地区恢复党的组织和武装,开辟和扩大革命根据地。他参加淮海战役以后,立即到沿江一带组织民工、筹措船只和粮草,为人民解决军渡江作了大量的战前准备工作。1949年,他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一届一次会议,并参加开国大典。

建国后,历任安徽省民政厅厅长、政协安徽省委员会副主席、上海第二医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中共安徽省委常委、安徽省副省长等职。1961年11月4日在合肥病逝。

生平经历

家庭背景

孙仲德(1902—1961),肥西县三河镇人。少时家境贫寒,靠父亲耕种织布为生。父母不甘儿子做“睁眼瞎”,省吃俭用,送其至私塾读书。13岁转入三河镇高小就读,毕业后考取安徽省乙种工业学校,因家贫中途辍学。

孙仲德

军阀混战

18岁考入直系军阀保定随营学校,时直皖两系军阀正酝酿大战,军校将皖籍学员驱逐出校。孙仲德离校后,前往山东投段祺瑞营下,在边防第二师任初级军官。

1924年他不甘成为军阀混战的牺牲品,去职至舒城任小学教员。1927年,国民革命军北伐,孙仲德向往革命,经同乡介绍,投北伐军李宗仁部任炮兵连连长。

警备队长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弃职回家居闲,不久任国民党三河镇警备队长。

孙仲德任三河镇警备队长期间,他的表弟、中共合肥中心县委负责人之一颜文斗,经常向他灌输革命思想,介绍阅读进步书籍,使他逐步懂得了一些跟共产党干革命的道理。

革命思想

1931年春,在共产党的影响下,他利用警备队长的合法身份,成立共产党外围秘密组织“舒(城)庐(江)合(肥)地区赤色互济会”,并担任主任,暗地支持共产党游击队活动。“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集中兵力围剿中国工农红军,皖西地区许多共产党员和红军战士遭受国民党的迫害和屠杀,使他进一步看清了蒋介石和国民党的反动本质,增强了与其决裂的决心。1933年的一天,孙仲德从国民党内部得知中共合肥中心县委委员马自忠被捕,马上解往县城的消息,即亲自赶往游击队送信,把马自忠在押解途中解救出来。

中共党员

孙仲德自知此举暴露了身份,便参加了游击队。1934年6月,中共合肥中心县委批准他为中共党员,不久任命他为中共肥西区委书记。

游击大队

1934年9月,中共寿县和合肥中心县委为对付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决定将活动在寿县和合肥地区的游击队合并成立皖西北红军游击大队,任命孙仲德为副大队长。10月15日,游击大队宿营在舒城县春秋山,突遭安徽省保安第六团袭击,损失惨重,大队长曹广海壮烈牺牲。孙仲德临危不惧,多次拾起敌人甩来冒着烟的手榴弹扔向敌群,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晚上率40余人突围至舒城县杭埠河南岸毛竹园村,被大水所阻。他大胆地利用同学吴绅士的关系,将部队隐藏下来,使部队安全脱险。春秋山战斗后,孙仲德任皖西北红军游击大队大队长。1935年春,中共中央派李德保来安徽传达指示,要求红军游击大队争取在短时间内将队伍扩大起来。孙仲德根据中共皖西北特委指示,率部分武装赴合肥西乡发动群众,开展抗捐、抗税和扒粮斗争。在短短的三四个月中,队伍发展到500余人。1935年4月,孙仲德遵照中共临时中央局和皖西北特委指示,2次率部进至舒霍潜太革命根据地,打通联系,为主力红军第二十八军补充力量。6月,皖西北红军游击大队扩编为皖西北红军游击师,孙仲德任师长。为了扩大红军影响,孙仲德决定打掉肥南五十里铺罪大恶极的宣冠伯、汪大祥率领的国民党团防队。他通过团丁家属,争取了团防队的2个班长作为内应。利用群众赶集之机,将100余名游击队员化装成赶集的农民进入闹市,里应外合,一举击溃团防队,生擒宣冠白。“汪家五虎”被打死,缴枪20余支。红军游击师转战在皖西北地区和大江两岸,累累获胜,国民党调集正规军和保安部队对其进行疯狂“围剿”。为应付严峻的困难局面,中共皖西北特委决定,将红军游击师化整为零,分散活动。孙仲德主动报名赴长江沿岸,开辟无为、繁昌、芜湖等地。他带领五六名骨干,在无为黑沙洲一带买了一只船,以贩米卖布作掩护,截拦地主豪绅货船,充作党和红军的活动经费。1937年3月,中共皖西北特委与上级失去联系,孙仲德历尽千辛万苦,到山西省三原县云阳镇找到了中共中央北方局,沟通了与党中央的联系,带回党中央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示。5月,孙仲德调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前线

1938年3月,孙仲德从抗大毕业后奔赴抗日前线,担任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五团团长,率部驻防在繁昌县梅冲。一次,日军集中1500余人,进犯第五团阵地。孙仲德指挥第二营占领有利地形,居高临下,击退日军多次冲锋。日军因伤亡惨重,被迫撤走。美国记者史沫特莱参观第二营阵地后,深赞新四军顽强战斗精神。1939年5月,孙仲德调任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司令员,当时,全纵队只有3个营、1000余人。孙仲德到任后,即深入舒城、合肥、寿县、六安一带发动群众,扩充部队,组建了新八团,扩充了第九团,队伍发展到3000余人。1940年,日、伪、顽(国民党军顽固派)频频进入巢(县)无(为)地区。为避开敌人锋芒,江北游击纵队主动撤至和(县)含(山)以北地区。但顽军经常制造磨擦,妄图消灭游击纵队。孙仲德忍无可忍,挥部反击,攻下昭关,消灭顽军许克久部后,又在杨塘集消灭顽军李本一部,大刹了顽军嚣张气焰。9月,孙仲德根据新四军军部指示,率江北游击纵队1个大队,从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进至无为县东乡,与林维先率领的挺进团,胡德荣率领的地方武装,共同恢复和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背信弃义,制造“皖南事变”。新四军皖南部队损失惨重。孙仲德组织部队和群众,做好从铜陵、繁昌突围过江的新四军干部战士的接应工作。从1月中旬起,先后接应700余人,新四军军部成立后,又将突围人员安全送到苏北。5月,根据中央军委、新四军军部决定,在无为东乡白茆洲成立新四军第七师。孙仲德任第十九旅旅长。1942年4月,升任第七师参谋长,后又兼任和含支队支队长、中共和含地委书记等职,领导开辟和含地区抗日民主根据地。在孙仲德的领导下,和含地区建立了各级政权和农抗会、妇抗会、青抗会、儿童团等组织,办起了兵工厂、被服厂、合作社,打通了与新四军第二师及军部的联系通道。1943年3—4月间,日军调集第十五、第一一六师团共6000余人,向皖中抗日民主根据地巢无中心区进行大规模“扫荡”。巢无地区主力部队在孙仲德指挥下,在大王家、银屏山、石涧埠等地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后分路突围,跳出包围圈,趁敌后空虚,主动向日伪据点发起进攻,有效地粉碎了日军的“扫荡”计划。而后,又给来犯的国民党顽军第八游击纵队以重创,取得了反“扫荡”和反顽斗争的胜利。

支援渡江

抗日战争胜利后,孙仲德奉命随队北撤,担任中共华东党校校委委员和第一队队长。1948年6月,与梁从学率华东野战军先遣支队进入巢无地区,恢复建立革命根据地,为支援人民解放军渡江做好准备。孙仲德到达巢无地区后,首先指挥先遣支队第三十三团,一举歼灭了安徽省保安第六团,俘团长以下官兵1000余人。而后,在巢南山区重创国民党军杨奇部的1个旅,全歼土匪部队“招安队”,生擒大土匪头子夏静然,迅速打开了巢无地区局面。1948年9月,中央军委决定成立华东野战军先遣纵队,孙仲德任纵队司令员。主要任务是破坏津浦铁路,阻止国民党江南部队向淮海战场增援。孙仲德率部在张八岭至明光一线,半个月内破坏铁路六七次之多,一度切断南北交通。1949年1月,合肥解放后,孙仲德任合肥军管会主任委员。4月,成立皖北军区,孙仲德任第二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渡江战役中,他深入沿江地区,在较短时间内,组织几万名船工参加支前工作。

皖西剿匪

安徽解放后,孙仲德根据皖北军区决定,主持皖西剿匪工作。剿匪部队按照孙仲德提出的“长途奔袭,包围搜抄,设点伏击,跟踪缉捕,便衣小分队配合”等战术,迅速平息了大别山匪患。1952年2月,孙仲德当选为中共安徽省委委员。5月,转业地方工作,任安徽省政协副主席、省民政厅长。1953年12月—1958年2月,调至上海第二医学院任党委书记兼校长。1958年调回安徽工作,任中共安徽省委常委、副省长。1958年,带病至华阳河农场检查工作,因长途颠簸,致脑血管破裂,从此卧床不起。1961年11月4日在合肥病逝。

纪念馆

孙仲德,安徽三河人,1933年参加红军,1949年,担任皖北军区副司令兼参谋长,6月,率部解放合肥。

2003年10月,中共三河镇委、三河镇人民政府在三河镇东街建成“孙仲德纪念馆”,该馆砖木结构,上下两层,占地面积85㎡,建筑面积170㎡,是一座上百年的历史建筑。里面陈列着孙仲德穿过的军装、抽过的烟斗、还有他参加第一次全国人大的出席证等珍贵史料。该馆保护良好,对外开放,被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孙仲德纪念馆位于三河古镇东街,由孙仲德少年时期打工的森圆酱坊改建而成,纪念馆陈列孙仲德生平事迹及所用物品,颇具教育意义。

更新日期:2025-01-22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免费下载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zhdjxd@foxmail.com

Copyright @ 2023-2024 pc.pingguod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