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兼任近代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甘肃省物理学会理事、中国高能物理学会理事、《原子能科学技术》编委。
1984年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1989-1990年作为访问学者工作于日本国理化学研究所(RIKEN);1998-2000工作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超导回旋加速器国家实验室(NSCL/MSU);2000-2001年工作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回旋加速器国家实验室(IUCF);2000年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2001年夏回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
研究工作涉及的方面有:中、低能重离子碰撞机制的实验研究,核天体物理的实验研究,放射性核束物理研究,超重核合成研究以及大型核物理实验终端的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果有:在新核素合成和超重核合成方面,合成了中重核区滴线附近核素65As,参与了107号元素的新核素265Bh的合成实验以及在RIKEN开展的110、111和112号元素合成的验证实验以及113号元素合成的实验;在中、低能重离子碰撞机制反面,先后涉足重离子深部非弹性碰撞机制的研究、弹核碎裂研究以及多重碎裂过程的研究,尤其在多重碎裂的同位旋效应及核的液气相变的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目前,正在设计建造国家“九五”重大科学工程“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HIRFL-CSR”上的用于重离子碰撞机制研究和放射性核束研究的大型外靶实验终端设备和用于GeV量级质子-质子碰撞研究的大型内靶实验终端设备。
已在内的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为两次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奖成员。
学习经历
1979.9-1984.6, 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
1992.9-1997.11,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在职博士研究生,获理学博士学位。
工作简历
1984.8-1989.2,工作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从事实验核物理研究。研究实习员。
1989.3-1990.9,作为访问学者在日本国理化学研究所(RIKEN)从事实验原子核物理研究。
1990.10-1991.10,工作于近代物理研究所,从事实验原子核物理研究。研究实习员。
1991.11-1994.10,工作于近代物理研究所,从事实验原子核物理研究。助理研究员。
1994.11-1998.2,工作于近代物理研究所,从事实验原子核物理研究,副研究员,任研究室副主任。
1998.3-2000.6,工作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超导回旋加速器国家实验室。
2000.6-2001.6,工作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回旋加速器国家实验室。
2001.2 任职于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2001.2.5),博士生导师,历任研究组组长、所长助理、副所长(2008.3-)。
现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