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森水
张森水(1931.8.21——2007.11.27),出生于浙江省仙居县。曾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所科学指导与咨询委员会成员、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成员。
展开
基本内容
张森水 张森水(1931.8.21——2007.11.27)张森水先 生出生于浙江省仙居县。曾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所科学指导与咨询委员会成员、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成员。
张森水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师承裴文中从事旧石器时代考古研究工作。他主持了鸽子洞、金牛山、富林、穿洞、大荔、马鞍山、孟家泉等许多重要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指导了对四方洞、铜梁、猫猫洞、人字洞、万寿岩、大河和三峡库区诸地点的许多旧石器遗址的调查、发掘与研究,并在晚年主持了对浙江省旧石器考古的调查与研究工作。他与裴文中一道对中国猿人的石器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对丁村的石器工业进行了重新研究,并在上述研究中较系统地应用了统计分析方法,促进了我国旧石器考古从定性到定量的转变和方法的成熟。他倡导对石器和骨器的制作和使用实验研究并身体力行,指导了我国首次系统的对石器功能的微痕研究,并一直致力于推动石器微痕分析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他最早将“区系类型”的概念引入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提出中国存在以小型石片石器为代表的北方主工业和以大型砾石石器为代表的南方主工业的“二元结构”,同时在两大主工业区域内存在若干文化变体的理论;他提出中国北方旧石器文化的“区域渐进与文化交流”学说,指出“继承延缓发展、交流促进创新”的原理。在近半个世纪的旧石器考古研究生涯中,张森水东探西考,笔耕不辍,在野外考察和材料发现方面成就斐然,发文著书成果丰硕,先后发表160多篇(部)学术论文、专著,还以“路石”和“一丁”等笔名发表了大量的科普文章和杂记。
张森水在培养我国旧石器时代考古人才方面不遗余力,桃李遍地,他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最早的硕士研究生导师之一。他曾是吉林大学兼职教授,为山西大学指导过研究生。他参与过周口店系列古人类学和旧石器考古学培训班的授课工作。他热心扶持后进,无私帮助地方学者。张森水在考古遗址保护和博物馆建设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曾参与、指导和主持过对万寿岩、大窑、周口店、萨拉乌苏等许多重要旧石器时代遗址保护规划的编制和论证工作。
张森水因他的辛勤耕耘和学术贡献而获得过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二等奖和郭沫若中国历史学二等奖、荣誉奖以及裴文中科学奖等奖项。
更新日期:2024-11-21
最新车载视频
推荐车载音乐
车载音乐下载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