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姓名:李岳瑞
性别:男
出生年月:1862年
国籍:中国
时代:晚清
籍贯:陕西咸阳
民族:汉族
身份:进士
生平
自幼跟刘古愚读书。光绪九年(1883)进士,先授翰林院编修,后改任工部员外郎,又任总理衙门章京,受到光绪皇帝重用。“戊戌维新”期间,负责接奉传旨要务,同宋伯鲁一起组织关西学会,积极参加保国会的活动,也是光绪皇帝与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之间进行联络的重要人物。维新变法期间,常把朝廷重要情况转告维新派人士及国闻报馆,通过该报宣传变法维新主张,主动承担《时务报》在北京的募捐收款和发行工作.扩大维新思想的宣传。李把《时务报》每期给刘古愚寄100份,扩大在陕西和西北影响。变法失败后,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10月被革职.遂回咸阳家巾赋闲。光绪三十·——年(1905),经张济远邀请,赴上海商务印书馆任编辑。辛亥革命后,一直任清史馆编修,参与编纂《清吏稿》。晚年回归故乡,著有《评注<国史读本>》、《春冰室野乘》三卷等。
相关事件
甲午战后,积极支持并参与维新活动。在京任职期间结识了康有为、梁启超等,并把梁介绍给当时陕西积极宣传西方民主与科学思想的刘古愚。他还为黄遵宪、汪康年等创办的《时务报》募收捐款,积极协助报馆推销报纸,为宣传维新变法做出了贡献。戊戌变法期间,他始终与康、梁和严复等维新派保持联系;经常往来于光绪帝与维新志士之间,使维新派的新政建议迅速上达,将光绪帝的意图转告维新派,还将中枢的机密情报透露给在天津主办《国闻报》的严复,使支持和同情变法的官僚士大夫们了解中枢动向。他积极条陈新政事宜,曾向光绪帝上奏,请求废除三跪九拜等繁缛礼仪,裁汰各官僚机构中的冗官冗员,撤除或合并翰林院、詹事府等闲散衙门,精简中枢重叠的办事机构,购买西服以取代长袍马褂。光绪帝肯定了他的建议,并准备秘密派使臣到西方国家购买西服。但此举受到慈禧与守旧官僚的攻击,咒骂李是“汉奸”,企图“用夷变夏”。
二十四年(1898)正月与宋伯鲁等创立关学会于京师;八月,戊戌变法失败,以慈禧为首的顽固守旧势力幽禁光绪帝,并下令大肆搜捕维新人士。李闻知消息,急忙通知宋伯鲁和其他维新派人士从京师逃走,他自己也躲入意大利驻华公使馆避难。由于外国公使干预,李才免遭杀身之祸,但受到严厉处分,清廷降旨对他“革职永不叙用,并拿问”。同年回到陕西,暗地里仍与一些讲求新学的进步知识分子来往,坚持同顽固腐朽势力进行斗争。三十一年(1905)秋去上海,应好友张元济之邀,到商务印书馆任编辑,一度还在中国公学兼授国文课程。在此期间,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仍有书信来往,还与梁启超合著《中国六大政治家》一书。他的著作《春冰室野乘》《郢云词集》和《国史读本》等也于此时出版。
辛亥革命后,受北京政府邀请,赴京担任清史馆编修,撰写了不少列传、记事。1915年后,还给《甲寅》杂志等报刊撰写评论文章。1922年回到西安,名义上是陕西省长公署秘书长及督办公署秘书,实际上没有做过什么事情。后应邀主编咸阳县志,但始终未能动笔。由于政治上失意,晚年思想消沉,后又染上鸦片烟瘾,1927年去世。
李姓起源
考李姓的起源和得姓始祖,归结起来,主要有九:
第一种说法: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木子”救命成李姓。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征,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理利贞逃到陈国苦县,为躲避纣王的追杀,利贞母子隐姓埋名一路乞讨。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因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得姓始祖为李利贞,至利贞十六孙李乾,字敬一,又名元果、其野。任周御史大夫,妣益寿氏,生子耳(即老子)。这种说法最早由唐朝李延寿提出。另一种说法是:据《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第二种说法:指李为姓说。《史记·正义》引《玄妙内篇》云:"李母怀胎八十一载,逍遥李树下,乃割左腋而生。"此说以老子为李姓得姓始祖。今鹿邑仍有民间传说,李母怀胎81年,在李树下分娩,李耳诞生时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李母呼道:"我的老儿子",因而名之"老子",老子一诞生就用手指着李树,自认李姓。
第三种说法:出自他族改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鲜卑氏有复姓叱李氏,汉化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是为洛阳李氏。
第四种说法:出自他姓改李氏。据有关资料所载,唐开国元勋有诸将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16氏,因立功从唐国姓,赐予李氏。
第五种说法:李树图腾说。直至今天,在我国个别少数民族中仍可找到以氏族图腾为姓的事例。如云南克木人中的野猫氏、水鸟氏和虎氏等。《东夷源流史》:"李氏因大理之官而得姓为理,后因理徵避难以木子为食而姓李。因其所食为野生李,故由理氏培育成为家生李树,并以李树为神树,亦即图腾树。故凡李氏子孙,常于宅旁种李以为象征,至今还保存这个习惯。如李白家有桃李园,唐朝皇宫苑园多植李树。"
第六种说法:源于虎图腾说。此种观点认为李氏图腾不是李树,而是老虎。老子李耳生地陈楚地区的图腾是老虎,且"李耳"即楚语"老虎"。龚维英着《原始崇拜纲要》中说:李耳亦楚语,即虎。老子故国陈,灭于楚,故得为楚人。陈属淮河流域,正呼虎作"李耳"。老子之亦名李耳,理由在此。李耳应是陈楚民间对虎的俗称。今陈地民间相传,老子生于庚寅年,属虎。当时苦县一带方言称虎为"狸儿",故亲邻戏呼老子为狸儿,后渐演变为"李耳"。
第七种说法:源于老姓说。这种说法主要源于对老子姓氏的考证,认为老子不姓李而姓老,李姓源于老姓。古文字学家唐兰认为,老子姓李名耳的说法不确实,郭沫若、马叙伦、陈独秀等人同意唐兰之说。高亨进一步考证,当时称子的,像孔子、曾子、墨子、孟子、庄子、惠子等人皆举其姓,独于老子则称"老聃"而不称"李聃";称"老子",而不称"李子",所以"明见老子原姓老矣。"
第八种说法:少数民族中本有的姓氏。延边朝鲜族常见姓氏有李姓。
第九种说法:为北魏代北复姓所改。北魏时有代北复姓叱李氏、高护氏,随孝文帝入中原后,改为单姓李氏。见《魏书官氏书》、《通志.氏族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