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高清简谱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红学家 - 唐德刚(学者)
唐德刚(学者)
唐德刚,美籍华人学者,历史学家、传记文学家、红学家。1920年生于安徽省合肥县西乡山南馆唐老圩。1939年入重庆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历史学系。1943年毕业,获学士学位。1959年获史学博士,后留校任教并兼任哥伦比亚大学中文图书馆馆长,负责口述历史计划中国部分。1972年受聘为纽约市立大学教授、亚洲研究系系主任,曾任纽约文艺协会会长。2009年10月26日病逝,享年89岁。是中国近代史大家,长期从事中国史、亚洲史、西方近代史、西洋文学史以及传记文学的研究、教学和写作。华裔史学家中口述史的主要推动人物。
展开

人物简介

唐德刚(1920—2009),生于安徽省合肥县西乡(今属肥西县)山南馆唐家圩,幼承庭训,国学根底深厚;小学五年级后接受新式教育;1939年秋考入重庆国立中央大学历史学系,和黄彰健等人同学;1943年毕业后获学士学位,后曾在中学担任历史教员;1944年,又应安徽学院史地系主任李则刚之聘到立煌做讲师,教授《西洋通史》。

1948年,唐德刚赴美留学;主修欧洲史和美国史,随后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并取得美国国籍,留校执教长达15年,先后开设《汉学概论》、《中国史》、《亚洲史》、《西洋文化史》等课程;1962年初起,在东亚研究所做研究员的他兼任哥伦比亚大学中文图书馆馆长达7年;1972年受聘为纽约市立大学亚洲学系教授,后兼任系主任12年之久。

唐德刚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纽约市立大学亚洲学系原系主任。他 著作等身,名字已收入多种中美名人录,他还曾是旅美加安徽 同乡会会长。他是当今在海外最有成就的著名历史学家之一。 

  1920年,唐德刚生于合肥县西乡山南馆的唐老圩(今属肥西县袁店乡)老宅。他在老家读了私塾和小学,到合肥上了中学。1939年秋,唐德刚考入国立中央大学历史系。4年后毕业,他从重庆来到大别山区的岳西,当了两个学期的中学历史教员。1944年,又应安徽学院史地系主任李则刚之聘到立煌做讲师,教《西洋通史》。1948年,他自费赴美国留学。

  唐德刚到美国两年后,美国入侵朝鲜,中美两国处于敌对状态。当时尚在美国的大约不到800名中国留学生由美国政府发给一个特别工作证,边读书边打工,但不能随便回国。而在唐德刚出国前曾特意赶到南京欲加挽留的史学家李则刚教授50年代初由于可以理解的原因,又没有回复唐返回大陆的试探性请求。唐德刚因此留了下来,他主修欧洲史和美国史,随后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并取得美国国籍,留校执教。

唐德刚

  唐德刚当然不宜“班门弄斧”教美国史。他后来说50年代美国不知有多少人研究中国、研究毛泽东,而西方人研究少不了要中国人帮忙。他这个学历史的中国人自然很吃香。他协助外国学者研究汉学,他自身亲历民国初年到抗战胜利后国共内战的历史使研究中国的这些外国学者称羡不已。他先后开设的课程有《汉学概论》、《中国史》、《亚洲史》、《西洋文化史》等。

  唐德刚在哥伦比亚大学执教前后达15年。1962年初起,在哥大东亚研究所做研究员的他兼任哥大中文图书馆馆长达7年。1972年,唐德刚又被纽约市立大学聘为该校亚洲学系教授,后又出任该系系主任12年之久。 

  从整理、抢救史料的重要性、紧迫性考虑,唐德刚萌生了搞口述历史的念头。50年代后期,唐德刚在哥大东亚研究所参与发起成立“中国口述历史协会”,动员美国的社会力量参与此事,意在把中国旅外的各界要人过去的经历通过他们的口述记录下来,加以整理、出版,传诸后世。

  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相当艰巨的系统工程。唐德刚要找的第一个名人是胡适。胡适当时在美国做寓公,穷困潦倒。唐德刚以“后学”拜访,以“安徽同乡”叙旧,以“哥大研究所”名义洽谈。他们先拟订《自述大纲》,确定工作程序,然后再一次次半天或一整天的合作。胡适时而系统、时而零乱地讲,唐德刚则笔记和录音同步,并打出《胡适口述自传》英文初稿,得到胡的认可。1958年4月,胡适离美抵台出任“中央研究院”院长,1962年2月在台去世。1972,哥大影印发行《胡适口述自传》。1979年,唐德刚又根据原录音和经胡适修订的底稿,将上述自传译成中文。  

  《胡适口述自传》中文稿译编付梓前,唐德刚即着手写一篇序文。谁知下笔便一发不可收,竟洋洋10余万言,于是干脆单出《胡适杂忆》。文中认为“胡适选择了杜威。陈独秀选择了列宁。两位老友……搞一国两制,一分为二,分了70年。如今地下相逢,又可以合二为一了”。“胡适是‘传统中国’向‘现代中国’发展过程中,继往开来的一位启蒙大师”,是近代中国“唯一没有枪杆子做后盾而思想言论能风靡一时,在意识形态上能颠倒众生的思想家”。《胡适口述自传》和《胡适杂忆》这两本书如今已成为研究胡适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有人干脆戏说胡适自传为“三分胡说,七分唐著”。

  《李宗仁回忆录》是继胡适自传后唐德刚搞口述历史的又一力作。1958年夏,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克尔克博士和该校远东学院院长幸尔勃博士分别致函李宗仁,提出为保存当代史料,愿襄赞李氏口述自传。李欣然承诺,旋由唐德刚前往李府协助其撰述。唐德刚和李宗仁断断续续谈了3年,后来他整理、撰写、修改4年,至成书时已届7年。全书详尽地“记述了李宗仁先生从童年时代起直到担任国民党政府代总统这数十年的亲身经历”,是唐德刚研究口述历史“用功最深,费力最大,遭遇困难最多的一部有原始性的史书”,有国外学者评其为“一个历史制造者与一个历史学家合作的产物。”

  唐德刚后来在4万余字的《撰写〈李宗仁回忆录〉的沧桑》中指出,李氏旅美期间,身无片纸资料,只能就记忆含混地口述,至于著述史料之搜集,写作计划之拟订,史学方法之运用,全部文稿之撰写,则只能由他“偏劳”了。《李宗仁回忆录》的草稿皆用中文写成,后又译成英文。近60万字的《李宗仁回忆录》中文稿本系李宗仁长子李幼邻1979年夏带回大陆。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最初编印发行60万册,后一版再版。唐德刚还曾察看和清理过民初北京政府总理、外交部长黄郛的几大箱私档,把其遗孀沈亦云写的30万字的《亦云回忆》翻译成英文。他又多次拜访顾维钧,把这位著名外交家家藏资料和他40多年的英文日记全部接收,协助其撰写《顾维钧回忆录》。

  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后,中美关系趋于缓和,“大陆上关了将近四分之一世纪的大门,对海外华侨迓然开了一条缝”。唐德刚通过与国内亲友的通信联系,获悉80岁老母仍健在安徽芜湖。他立即到驻加拿大的中国使馆办好签证手续,返回大陆探亲。在飞机上鸟瞰祖国山河,他禁不住热泪盈眶,不得不躲进洗手间拭泪。1981年,唐德刚以纽约市立大学“交换教授”身份再访大陆。他到了中国社科院国际关系所和山东大学、西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等12所高校和科研机构,为数千名师生上大课,还先后为20多名研究生和史学工作者“开小灶”重点授课,他还应全国政协特别邀请,到北京参加林则徐诞辰二百周年纪念会。1986年6月,他又携论文参加在哈尔滨召开的“《红楼梦》国际学术讨论会暨红楼梦艺术节”。胡适原有一《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乾隆甲戌抄本,他生前寄放在康乃尔大学。唐德刚曾四次做大学的工作,希望借出研究。康乃尔大学抱着不放:“对不起,我们怕您飞机失事。你失事摔了不要紧,可书烧了。”后来唐德刚只好保了4万美元之险,才借出这套甲戌本《红楼梦》悉心研究并写出论文。

  1987年后,他又数次回国,参加周秦汉唐史学术研讨会、胡适学术讨论会、纪念台儿庄大战55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安徽近代人物国际学术讨论会和在台北举行的近百年中日关系学术研讨会等。我国有关部门鼓励唐先生多从事中美民间文化学术交流。热心社会工作和团体活动、担任纽约文艺协会会长的唐德刚乐此不疲。他被推选为旅美加安徽同乡会会长,主持编辑会员通讯录,安排会务,包括节日聚会、春秋之季的结伴旅游、公务和商务活动中的联系等,还多次接待来自祖国、来自家乡的亲人访问团。1991年夏安徽遭受特大水灾期间,他和安徽省籍侨胞心系故园,为赈灾活动不遗余力。《人民日报》海外版曾以《安徽人在纽约》为题,介绍了唐德刚及同乡会在纽约的情况。

  唐德刚的中文著作有《史学与红学》、《书缘与人缘》、《梅兰芳传稿》、《胡适口述自传》、《胡适杂忆》、《李宗仁回忆录》等,英文著作有《第三种美国人》、《美国民权运动》、《中美百年史》、《中美外交史》、《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的中苏关系》等,还发表过长篇小说《战争与爱情》及大量的散文题跋和诗词。我国内地和台湾有多家出版社出了唐德刚的著作。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前几年出版了一套“唐德刚作品珍藏本系列”。

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后,中美关系趋于缓和,唐德刚于是年冬首次返回阔别25年的安徽探亲;此后长期为中美交流出力,先后多次访华、讲学,还被推选为旅美加安徽同乡会会长。

1981年,唐德刚再访大陆,他在中国社科院国际关系所以及山东大学、西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安徽大学等12所高校和科研机构为数千名师生上大课,还先后为20多名研究生和史学工作者重点授课。

1986年6月,他携论文参加在哈尔滨召开的“《红楼梦》国际学术讨论会暨红楼梦艺术节”;1987年后,他又数次回国,参加周秦汉唐史学术研讨会、胡适学术讨论会、纪念台儿庄大战55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安徽近代人物国际学术讨论会和在台北举行的近百年中日关系学术研讨会等。

2009年10月26日晚,唐德刚先生因肾功能衰竭在美国旧金山逝世,享年89岁;逝世前,他将全部藏书共计124箱悉数捐给安徽大学。

唐德刚夫人吴昭文,是中国国民党元老吴开先之女。

人物思想

唐德刚在1990年代成形“历史三峡”说,认为中国全部文明史可分为三个阶段,中间经过两次转型。

第一次转型从战国时期到秦帝国,大概经过三百年,核心转变见于三个基本制度的变化:一、政治上废封建,立郡县;二、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三、学术思想上由百家争鸣转为独崇儒术。转型完成即创建了农业大帝国的定型。

唐德刚认为,近代的大动乱是从中华帝国到现代国家的第二次转型。新的中华文明定型也必然有文化─社会─政治体制的三方面的转型:一、政治上化君权为民权;二、经济上化农业经济为工商业经济;三、学术思想上化控制思想为开放思想。他从此演绎出一个综合的文化概念──第一次转型是造成“行同伦”的社会,第二次转型则是行为不再同伦,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多元化的社会。

人物词作

《西江月·金陵怀古》

孺子沿街赤足,青山为雪白头,

金风如剪月如钩,记取秦淮别后。

临去且行且止,回头难拾难收。

错从苦海觅温柔,曾把鲛绡湿透。

(1956年于美国)

人物著作

著作名出版社出版时间
中国,之惑新编台北市:远流2013年
民国史,军阀篇:,段祺瑞,政权台北市:远流2012年
胡适,杂忆台北市:远流2011年,2005年
风云时代出版社1990年
传记文学,出版社1981年,1980年,1979年
李宗仁,回忆录/李宗仁,口述台北市:远流2010年
台北市:李敖出版社1995年,1988年
台北市:晓园1989年
香港:南粤1986年
台中市:永莲清1986年
战争与爱情 台北市:远流2010年,1988年
张学良,口述历史台北市:远流2009年
五十年代的尘埃中国工人出版社2008年
五十年代底尘埃台北市:远流2003年
传记文学出版社1981年
史学与红学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台北市:远流2003年
传记文学出版社1991年
毛泽东专政始末(1949-1976)台北市:远流2005年
胡适口述自传台北市:远流2005年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
华文出版社1992年
传记文学出版社1983年,1981年
书缘与人缘台北市:远流2003年
传记文学出版社1991年
袁氏当国台北市:远流2002年
张学良世纪传奇,:,口述实录山东友谊出版社2002年
晚清七十年台北市:远流1998年
中国之惑台北市:日知堂1993年

史学著作

《中美外交史百年史1784-1911》

《美国民权运动》

人物传记

《顾维钧回忆录》

《梅兰芳传稿》

英文著作

《第三种美国人》

《美国民权运动》

《中美百年史》

《中美外交史》

《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的中苏关系》

人物评价

唐德刚 先生是中国近代史大家,长期从事中国史、亚洲史、西方近代史、西洋文学史以及传记文学的研究、教学和写作;从整理、抢救史料的重要性、紧迫性考虑,他萌生了搞口述历史的念头,并成为华裔史学家中口述史的主要推动人物。

50年代后期,唐德刚在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参与发起成立“中国口述历史协会”,动员美国的社会力量参与此事,意在把中国旅外的各界要人过去的经历通过他们的口述记录下来,加以整理、出版,传诸后世。

唐德刚一生都不是象牙塔里的学者,他积极投入人道主义团体发起的运动,揭露日本的侵略罪行和暴行,要求日本道歉和赔偿;无论集会、演讲、游行,他都亲自参加;上世纪70年代初,钓鱼岛被日本占领,唐德刚是海外保钓运动最早的参与者之一,曾代表纽约地区华人撰写“保钓宣言”,并亲自送往日本驻纽约及华盛顿使领馆;2002年,他又与杨振宁一道发起全球征集一亿人签名行动,抗议日本右翼登钓鱼岛,并要求日本对中国民间赔款。

唐德刚的散文可读性颇高,旅美学人夏志清教授誉之为“唐派散文”、“别树一帜的散文家”。

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局长助理、党组成员(副厅局长级)

唐德刚,男,1961年2月出生,四川成都人,1988 年 4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9月参加工作,博士,教授。现任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局长助理、党组成员(副厅局长级)。

分管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工作。协助黄红副局长管理机动车排气污染管理工作。分管市固体废物管理中心、市机动车排气污染管理中心。联系和指导北碚区、大足区、城口县、武隆县环保部门的工作。

更新日期:2024-12-04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免费下载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zhdjxd@foxmail.com

Copyright @ 2023-2024 pc.pingguod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