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高清简谱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西夏 - 夏献宗
夏献宗
西夏献宗名曰李德旺(1181年-1226年),党项族,夏神宗之次子。 1223年即位,在位4年。
展开

夏献宗 - 人物简介

西夏献宗名曰李德旺(1181年-1226年),夏神宗之次子。1223年即位,在位4年。力挽面临灭亡的西夏,但西夏经过襄宗、神宗两朝的亡国政策,人民早已生活于水深火热之困境中,经济疲弊,他根本没有回天之力。他一改前朝政策,决心与金国修好,于1225年正式和好;然金都也被蒙古包围,金国已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又改国策附蒙为抗蒙,但西夏精兵于较早战役中多消耗,无力抵抗蒙古军,1226年,成吉思汗攻西夏,西夏连失数城,终于1226年惊忧而死,年46,庙号献宗,无谥号。

庙号:献宗帝名:李德旺
在位:1223年——1226年
生卒:1181年——1226年
皇考:神宗子
生母:待考
年号:乾定(1223年——1226年)

西夏献宗继位于夏国危难之际,1223年十二月改元乾定。即位之初立即改变神宗的附蒙政策,试图对抗蒙古。乾定二年(1224)二月,德旺听到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军征西域未回,遂遣使联络漠北未被蒙古征服的部落,结为外援,以共同抗击蒙古。西夏经过襄宗、神宗两朝的亡国政策,人民早已生活于水深火热之困境中,经济疲弊,西夏献宗根本没有回天之力。

乾定三年八月,德旺派遣吏部尚书李仲谔,南院宣徽使罗世昌,尚书省左司郎中李绍膺等赴金朝,与金朝订立和约。西夏献宗一改前朝政策,决心与金国修好,于1225年正式和好;然金都也被蒙古包围,金国已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西夏献宗又改国策附蒙为抗蒙,但西夏精兵于较早战役中多消耗,无力抵抗蒙古军,1226年,成吉思汗攻西夏,西夏连失数城,终于1226年惊忧而死,年46,庙号献宗,无谥号。

夏献宗 - 军事生涯

德旺继位于夏国危难之际,1223年十二月改元乾定。即位之初立即改变神宗的附蒙政策,试图对抗蒙古。乾定二年(1224)二月,德旺听到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军征西域未回,遂遣使联络漠北未被蒙古征服的部落,结为外援,以共同抗击蒙古。当成吉思汗征西域回来,听到夏国对蒙古有“异图”的消息,决定调集大军再征西夏。五月,成吉思汗亲率大军进攻夏国的沙州(今甘肃敦煌),遭到沙州守将籍辣思义的顽强抵抗,沙州城坚守一月余不下。成吉思汗又遣将分兵攻银州(今陕西米脂境)。

九月,银州被攻破,夏兵战死数万,夏将塔海被俘,牛羊物资被掳掠无算。在强敌蒙古军入境的危急时刻,德旺接受右丞相高良惠的建议,于十月间遣使奉表愿与金朝修好,以为后援。但这一决定为时已晚,银州失守后,漠北未被征服诸部也已溃散,被围困的沙州城,在军民坚守半年之后,城中牛羊马驼都被宰杀食用殆尽。德旺只得遣使到蒙古军中请降,并答应以“质子为信”,蒙古军才撤回包围沙州的军队。

乾定三年(1225)三月,成吉思汗因德旺未如约遣质子,派大臣孛秃到夏国问罪,德旺仍犹疑未决。右丞相高良惠进言道:“两国相交,忠信为主,彼强吾弱,势难背言。宜择宗室之贤者,加以王号,锡以车旗,俾结蒙欢,庶几稍纾国患。”德旺对此言不以为然,说道:“我方修好金源,共支北敌。任子一往,受其束缚,后悔何追?”枢密使李元吉也力劝德旺守信,陈述利害:“蒙古虎狼,虽恭顺不违,犹恐咆哮其性。若反复无恒,是自启兵端也。况金势浸衰,自守不支,焉能济我耶?”德旺仍不听,依旧不遣质子,把蒙古使臣敷衍遣回。整饬国政,联金抗蒙。

蒙古使臣孛秃走后,德旺加强整饬国政与联金抗蒙的一系列举措。同年六月,德旺于国中求直言。殿中御史张公辅向德旺上疏陈说整顿国事的七项意见:一曰收溃散以固人心;二曰坚盟信以纾国难;三曰修城池以备守御;四曰明军政以习战守;五曰联烽堠以立应援;六曰崇节俭以裕军储;七曰观利便以破敌势。概而言之,就是要增强国力,联金抗蒙。德旺对张公辅的上疏十分赏识,擢升他为御史中丞。

乾定三年八月,德旺派遣吏部尚书李仲谔,南院宣徽使罗世昌,尚书省左司郎中李绍膺等赴金朝,与金朝订立和约。和约主旨是:金夏为兄弟之国,夏朝以兄事金国;两国各用本国年号,但金朝不向夏国赐岁币等。从此夏金重归于好。十二月,德旺遣徽猷阁学士李弁赴金朝要求恢复双方互市,在几经周折之后,才签订互市协议。这一年十二月,德旺向金国派出了因金夏构兵中断多年的贺正旦使。

德旺联金抗蒙,对挽救夏国的危亡实际上已经是无济于事了。因为其时金朝也处于亡国的前夕,兵虚财尽民怨,尚自顾不暇,根本无力援夏抗蒙。夏臣南院宣徽使罗世昌出使金朝回到夏国后,多次对德旺说,金朝援助不足恃,要靠夏国自强。这时德旺又收留了成吉思汗的仇敌乃蛮部屈律罕子赤腊喝翔昆。罗世昌力谏,德旺不听。罗世昌遂请求致仕归里。世昌家居银州,已被蒙古军占领,只好流落龙州(今陕西志丹境),知夏国将亡,着《夏国世次》20卷藏于家。

乾定四年(1226)二月,成吉思汗亲率大军10万从北路进入夏国境,度沙碛深入河西,攻破黑水城。四月,蒙古军为避暑驻兵于肃州(今甘肃酒泉)北之浑垂山。五月,招降肃州不下,破城后尽屠城中军民。六月,甘州被围,蒙古军使人招降夏甘州守将曲也怯律,副将阿绰等36人杀曲也怯律和蒙古军使人,率城中军民浴血抵抗。城被攻破,阿绰等人以身殉国。七月,西凉府(今甘肃武威)又被攻破,夏守臣斡扎箦战败投降。蒙古大军所到之处,势如破竹,城邑崩溃,人民逃亡,夏国危在旦夕。这时德旺惊忧交加,已束手无策。继五月间神宗遵顼死后,德旺也忧悸病亡。终年46岁。庙号献宗。

夏献宗 - 政治统治

夏献宗在位期间,政治制度受宋朝影响很大,官制的设置基本上模仿北宋。中央行政机构有:中书省、枢密院、三司、御史台、开封府、翊卫司、官计司、受纳司、农田司、群牧司、飞龙院、磨勘司、文思院、蕃学、汉学等。地方行政编制分州、县两级,在特殊的政治中心和军事国防要地有时也设郡、府。

枢密院是西夏最高的军事统御机构,下设诸司。军队由中央侍卫军、擒生军和地方军三部分组成。中央侍卫军包括“质子军”、皇帝卫队和京师卫戍部队。“质子军”人数约5000人,是由豪族子弟中选拔善于骑射者组成的一支卫戍部队,负责保卫皇帝安全,号称“御围内六班直”,分三番宿卫。

另有皇帝亲信卫队3000人,是从境内各军中精选出来的强勇之士组成,皆为重甲骑兵,分为十队,每队三百人,随皇帝出入作战。

在地方官制改革方面,把夏初万户、都统(军帅)司与兵马都总管府三种路制统一为封建制性质的兵马都总管府路。划为十九路,路下设府、州、县,州分三级,即节度、防御、刺史。路、府、州官兼管军政,这是党项族军政一体的特点在汉官制中的延续。县官只管民政。

西夏族居住区,路下设万户路及猛安、谋克三级机构,与汉族地区府州县自成两个系统。夏襄宗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一项重大的改革,是仿照宋朝的制度,实行科举。一一四七年八月,正式策试举人,立唱名法。又设立童子科,通过科举策试任用官员,是对拥有政治特权的贵族的一个限制,但广泛任用文人执政,又不能不使夏国统治集团走向文弱了。

实行科举,就必须广设学校培养生员。西夏献宗时设立国学,招收贵族子弟三百人。四四年六月,夏襄宗下令各州县普遍设立学校,增子弟员至三千人。又在皇宫中立小学,设教授,宗室子孙七岁至十五岁都可入学学习。一一四五年七月,建立大学。一一四六年三月,尊孔丘为文宣帝。一一四八年三月,又建内学,夏献宗亲选名儒主持讲授。学校讲授汉学,主要是儒学。科举也以儒学取士。夏献宗从多方面接受汉文化,模仿宋朝,是封建关系确立后的反映,从这方面说,是有积极意义的。

夏献宗 - 经济政策

西夏献宗时,银州党项族部落首领拓跋遇便向宋朝边吏诉说赋役的苛虐情况,要求允许他移居内地,以逃避繁重的赋税和劳役。遇到严重的自然灾害,农民生活更是陷于绝境。大庆四年,兴州、夏州地震,“逾月不止,地裂泉涌”,林木皆没,数千居民死亡。夏献宗采纳御史大夫苏执礼的建议,下令兴、夏二州,遭地震家中死二人者免租税三年,死一人者免租税二年,伤者免租税一年,但是人民无以为食的情况并没有根本改善。

西夏献宗在位期间,西夏的土地所有制,有皇室、地主和小农三种占有形式。皇室占田,主要是通过战争掠夺而来,或者是宋、金割予的土地。朝廷驱使士兵在战争间隙时进行耕种,占有全部收获物。所谓“夏国营田,实占正军,一有征调,辄妨耕作”,就是指的军垦而言。另一种则是官僚、贵族和地主所占有的私田。他们将掠夺来的或皇帝赐予的土地,役使无地的农民耕种,或将土地分租给农民,收取高额的地租。

西夏的赋役十分繁重。夏国境内的农民,十五岁为丁,二丁抽正军一人,为统治阶级服军役、垦田。按照规定,在服军役时,必须自备弓箭、盔甲等武器装备,所配的马、骆驼作战死亡,得由自己赔偿。此外农民还得向朝廷和地主缴纳各种租税。

内蒙古黑城出土的天盛末年卖地文契,反映了西夏普遍存在的土地买卖现象。西夏的法律条文中,还明确规定生荒地归开垦者所有,他和他的族人可以永远占有,并有权买卖,说明西夏除朝廷和地主官僚占有大量的土地外,还存在着拥有少量土地和农具的自耕农阶层。

西夏襄宗在位时,西夏的情况和当时内地的封建社会一样,“地主、贵族和皇帝、拥有最大部分的土地,而农民则很少土地,或者完全没有土地。农民用自己的工具去耕种地主、贵族和皇室的土地,并将收获的四成、五成、六成、七成甚至八成以上,奉献给地主、贵族和皇室享用。农民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同样是西夏社会的基本矛盾。

夏献宗 - 历史评价

西夏献宗发兵万余骑,攻打金葭州(今陕西佳县境)从而意味着两国关系的破裂。其破裂的原因有二:第一,蒙古围攻中兴府,夏献宗向金求援,金拒不出兵相救。这是夏金关系破裂的直接原因;第二,西夏统治阶级已从贪图安逸保守发展到腐化堕落。

在国内生产停滞,社会矛盾激化,以及蒙古连年入侵的情况下,为了摆脱困境必须对金实行经济掠夺,来满足党项贵族的贪欲,于是附蒙侵金。这是夏金关系破裂和战争的根本原因。夏金战争首尾13年,大小战役计25次,平均一年就有二次,其战争次数的频繁,在夏国历史上实为罕见。

两国虽然交战频繁,但双方照样派遣使者。这次战争的性质,金方是正义的,夏方是非正义的。战争给双方都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其后果之一,是“精锐皆尽,两国俱敝”。也就是说,夏、金两国的军事力量因这场战争而大大削弱,加上两国均已精疲力尽,从而为蒙古的灭夏、灭金创造了条件。后果之二,是使夏金两国人民饱受战争灾难。如公元1223年六月,西夏发兵侵金陇安军,到处烧杀抢掠,“掠民五千余口,牛羊杂畜数万而去”。至于西夏,“自兵兴之后,败卒旁流,饥民四散”,说明西夏人民因战争而流离失所。后果之三,是使西夏经济上蒙受巨大损失。

夏献宗

更新日期:2024-12-04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免费下载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zhdjxd@foxmail.com

Copyright @ 2023-2024 pc.pingguod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