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朋来,字与可,豫章(今江西南昌)人。南宋咸淳甲戌(1274)年进士。宋亡后,隐居乡里,传授儒学。曾任福建、庐陵(江西吉水县东北)两郡教授,“所至,考古篆籀文字,调律吕,协歌诗,以兴雅乐,制器定辞,必则古式”(《元史·儒学传》)。又常鼓瑟而歌以自乐,为当时著名的经学家和音乐家。
熊朋来 - 生平
熊朋来为人颇有志气,他面对国破家亡的残酷现实,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在宋亡以后,他不肯到元廷作官,情愿当个郡学教授,抚瑟歌诗,用以寄托自己的情志。他认为,诗歌之所以能感人,不仅在歌词,还要靠“声音”(曲调)。
他不满足于前代所传的“诗旧谱”,在教学之暇,选取《诗经》中的古诗,重新谱写了20多首新曲,命为“诗新谱”,收在他编的《瑟谱》一书内。该书记载了宋末元初鼓瑟之法,并为后世提供了大量的曲谱资料。据说该书里的3个曲子,因民族感情过分明显,“寓歌哭之意”,而未能刊印传世。
他编辑创作《诗经》乐谱,目的是为了恢复雅乐的正统地位。这套《瑟谱》共6卷,包括12首传统《诗经》的歌唱谱子和20首熊氏本人创作的《诗经》乐谱。
在他存世的作品中,原为魏风(今山西芮城)的《伐檀》,堪称佳作。《伐檀》全曲共3段,由同一曲调变化反复3次构成。音乐的基调,愤激慷慨,颇为感人。熊朋来曾经指出:真正的知音——“善听者”,能从《伐檀》曲中听出伐木的“斫轮声”。另外,其作品《考槃》,《七月》也堪为上乘之作。
熊朋来博学多识,以教授《周礼》、《仪礼》、《礼记》“三礼”闻名遐迩。他一生致力于著述、讲学,著有《燕京志》、《五经说》、《魏氏乐谱》、《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瑟谱》、《小学标注》、《家集》(30卷)等。另有《天慵文集》(32卷)传世。《五经说》共7卷,内容为诠释易、诗、书、礼、乐、春秋、书篆、音韵、章牒等。《四库馆简明录集评》载:“朋来之学,恪守朱儒(朱熹),故于古义,古音多所牴牾。然其发明义理,尚为醇正。于‘礼经’尤疏证分明,有裨初学。
现存世的作品有《伐檀》、《考槃》、《七月》,以《伐檀》为代表作。
熊朋来 - 作品
中国以瑟为伴奏乐器用于歌唱诗经的乐谱。宋末元初人熊朋来(1246~1323)编著,共6卷。内容包括介绍瑟的形制及演奏方法,歌唱诗经的旧谱12首和他创作的新谱20首,以及孔庙祭祀音乐的乐谱等。
《瑟谱》共6卷。卷一说明瑟在先秦至汉代是广泛流传的弹弦乐器,古者歌诗必有瑟,为了恢复诗乐,乃拟古造瑟,为诗乐伴奏。接着说明他依古制作二十五弦瑟的形制及演奏指法。卷二为“诗旧谱”,采自南宋赵彦肃所传唐开元“风雅十二诗谱”。卷三、卷四为“诗新谱”,是熊朋来自己的创作,用律吕字谱与工尺谱并列谱配,一字一音,依燕乐二十八调系统的音阶调式创作,运用旋律、调式的多种变化表达其内容。如《伐檀》、《考》两诗,他说可使“善听者于《伐檀》闻轮声,于《考》闻和乐声”,取得较好的音乐效果。但有的作品,如《七月》,共8段歌词,作者为附会古代“随月用律”之说,把每段歌词都配上不同的宫调,说明与某月某事相关而选用相应的宫调,形成频繁的转调,是不足取的。卷五为“孔子庙释奠乐章谱”。卷六为“瑟谱后录”,辑录了诸家言瑟之制的文字。作者目的是为了恢复古代雅乐的正宗,不切实用,所以未能流传后世。但“诗新谱”所载各曲,作为对古代音乐家的创作实践的研究,仍然是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资料。
瑟谱
六卷(永乐大典本)----出《四库总目提要》
元熊朋来撰。朋来有《五经说》,已著录。是书大旨以为在礼堂上侑歌,惟瑟而已,他弦莫侑,为古人所最重。自瑟教废而歌《诗》者莫为之谱。既作《瑟赋》二篇,发明其理,复援据古义,参以新意,定为一编。首为《瑟旋律图》;次为《旋宫六十调图》;次为《雅律通俗谱例》;次为《指法》;次为《诗旧谱》,凡《鹿鸣》、《四牡》、《皇皇者华》、《鱼丽》、《南有嘉鱼》、《南山有台》、《关雎》、《葛覃》、《卷耳》、《鹊巢》、《采蘩》、《采苹》十二篇,即赵彦肃所传《开元十二诗谱》、次曰《诗新谱》,凡《驺虞》、《淇奥》、《考盘》、《黍离》、《缁衣》、《伐檀》、《蒹葭》、《衡门》、《七月》、《菁菁者莪》、《鹤鸣》、《白驹》、《文王》、《抑》、《崧高》、《烝民》、《駉》十七篇,皆朋来所补;次曰《乐章谱》为学宫释奠乐章;终以《瑟谱後录》,则古来论瑟之语也。其《瑟旋律图》以中弦为极清之弦,虚而不用,驳姜氏《瑟图》二十五弦全用之非。案聂崇义《三礼图》,雅瑟二十三弦,其常用者十九弦,其余四弦谓之番。番,赢也。颂瑟二十五弦尽用之。又《庄子》、《淮南子》均有“鼓之二十五弦皆动”之文,则姜氏之说于古义有徵,未可尽斥。其《旋宫图》内所列六十调,皆据蔡氏《律吕新书》所推。其十二宫则用《礼记正义》黄钟一、林钟二之次,与蔡氏黄钟一、大吕二之次不同。又改“二变”为“二少”,少与老相应,变与正不相应,实不如《律吕新书》之确。又黄钟一均,惟黄钟宫用七正律,无射商则一正一半,五变半夷则角则二正二半三变半。朋来列七正律于黄钟宫之前,而无射商以下不书正变及半律、变半律,亦为疏略。其《乐章谱》既用唐乐三和之法,注曰“如大吕为角,则于大吕均取中吕起调毕曲。太蔟为徵,则于太蔟均取南吕起调毕曲。应钟为羽,则于应钟均取夷则起调毕曲。”然于黄钟为宫无义,又曰“今释奠迎神或祗用黄钟为宫一曲叠奏之”云云。案范镇《皇佑新乐图记》曰:“黄钟为角者,夷则为宫。黄钟之角者,姑洗为角。十二律之于五声,皆如此率。而世俗之说乃去之字,谓太蔟曰黄钟商、姑洗曰黄钟角、林钟曰黄钟徵、南吕曰黄钟羽。”其论至明。今因大吕为角而取中吕起调毕曲,太蔟为徵而取南吕起调毕曲,应钟为羽而取夷则起调毕曲,则是大吕之角、太蔟之徵、应钟之羽,而非大吕为角、太蔟为徵、应钟为羽矣。至于黄钟为宫,与黄钟之宫则同一黄钟,无以异也。朋来既用唐制,而又云祗用黄钟为宫一曲叠奏,岂非于意亦有所未安,而为骑墙之论欤?他如《後录》中以尧作十五弦之瑟见于《吕览》者误为《乐记》,记忆偶疏,又其小疵矣。然乐律一门,诸家著录,琴谱为多。瑟则东晋之初尚有桓伊歌曹植诗事,以後传者寥寥。钱起所云“二十五弦弹夜月”,李商隐所云“锦瑟无端五十弦”者,特诗人寄兴之词,不必真有其事。古调之仅存者不过郊庙朝会,备雅乐之一种而已。朋来于旧谱放失之余,为之考订蒐罗,尚存梗概。史称其通晓乐律,尤善鼓瑟,则与儒者不通宫调而坐谈乐理者,尚属有殊。存之亦足见古乐之遗也。
朱载堉(1536年—1611年),字伯勤,号句曲山人,明仁宗庶子郑靖王后代。他是乐律学家、音乐家、乐器制造家、舞学家,又是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历法学家,在美术、哲学、文学方面也有惊世的建树。早在明代,朱载堉就为我国夺得了多项世界第一。他是世界上第一位创立“十二平均律”的数理和音准的科学家,被西方赞誉为“东方百科艺术全书式的人物”。
朱载堉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九世孙,明宗室郑恭王朱厚烷之子。明朝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朱载堉诞生在位于今河南省沁阳市城区的明郑恭王府。朱载堉5岁时,因皇族之间的权力纷争,其父朱厚烷被陷入狱。为抗议明朝政治的不公与腐败,朱载堉愤然离开王宫,在附近山上筑了一间简陋土屋,在那里独居数十年,不问政治,避开尘世,以超人的毅力从事音乐、艺术、天文、历算的研究。经过多年研究,他先后写出《瑟谱》、《乐律全书》、《律学新说》 、《律吕正论》、《律吕质疑辩惑》等一系列音乐理论著作。其中《律学新说》是一部不朽的音乐著作,影响最大。但当他在71岁时将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献给朝廷时,却被朝廷束之高阁,未受到重视。
熊朋来 - 相关词条
萧德祥 | 朱凯 | 李唐宾 | 刘兑 | 施惠 |
钟嗣成 | 谷子敬 | 王子一 | 朱权 | 孔文卿 |
熊朋来 - 参考文献
[1]http://www.chinamedley.com/juxian/xiongpenglai/
[2]http://www.plcsky.com/yl/ylsx/lspd/6016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