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高清简谱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知名科学 - 沈长云
沈长云
沈长云,1944年生,中国著名先秦史专家。六十年代在北京师范大学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79-1982年师从赵光贤先生学习先秦史,获历史学硕士学位。曾任河北师范大学古籍所所长,现任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展开

基本内容

社会兼职

  为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国史学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等职务。“无奴派”五家(黄现璠、张广志、胡钟达、沈长云、晁福林)之一,否认中国历史经过奴隶社会,突破“五种生产方式”束缚,在学者们否认中国经过奴隶社会的同时,支持中国上古是封建社会的人数增多,如晁福林认为夏商是氏族封建社会,西周和春秋是宗法封建社会;张广志则认为夏商西周春秋是村社封建社会。而沈长云教授则认为是三代社会是以“族长役使制”为基础的部民社会,并不是以农奴制为基础的封建社会,提出“我们似亦不好把商周时期众人、庶人在公田上的劳作与农奴劳动等同起来。从实际情况看,商周时期众人、庶人的劳动尽管带有被剥削的性质,但仍是作为公社成员在祭祀共同祖先的名义下在公田上进行的,尚不能说已发展成了农奴性质的劳动。并且其时真正的土地私有制亦未产生,因而把平民在公田上提供的徭役劳动解释成所谓的劳动地租,亦是说不过去的。”这更加精辟准确的论述了中国上古的社会性质。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先秦史》、《上古史探研》、《战国史与战国文明》(与杨善群合著)、主编《赵国史稿》、《崛起的士人》、点校《国语集解》(与王树民先生合作)等十余部著作。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文史》、《文物》等中国史学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这些论文都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研究了先秦的社会性质、土地制度、中国早期国家起源等问题,有很高学术价值。

代表论文

  (按发表时间先后为序):

  1、《西周二韩国地望考》,《中国史研究》1982年第2期。

  2、《周代司徒之职辨非》,《中国史研究》1985年第3期。

沈长云

  3、《谈铜器铭文中的 “夭王”及相关历史问题》,《考古与文物》1989年第6期。

  4、《华夏民族的起源及形成过程》,《中国社会科学》1993年第1期。

  5、《<俎侯夭簋>铭文及相关历史问题的重新考察》,《人文杂志》1993年第4期。

  6、《夏后氏居于古河济之间考》,《中国史研究》1994年第3期。

  7、《论殷周之际的社会变革》,《历史研究》1997年第6期。

  8、《禹都阳城即濮阳说》,《中国史研究》1997年第2期。

  9、《论成康时代及成康时期的青铜器铭文》,《中原文物》1997年第2期。

  10、《郑桓公未死幽王之难考》,《文史》第43辑中华书局1997年版。

  11、《古代中国政治组织的产生及其模式》,《史学理论研究》1998年第2期。

  12、《说殷墟卜辞中的 “王族”》,《殷都学刊》1998年第1期。

  13、《殷契 “王作三师”解》,《文史》第44辑,中华书局1999年版。

  14、《说燕国的分封在康王之世》,《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99年第2期。

  15、《论清中国古代非西方发展道路的特色》,《历史研究》2000年第2期。

  16、《社会形态与历史规律再认识》,《历史研究》2000年第2期。

  17、《先秦史研究的百年回顾与前瞻》,《历史研究》2000年第4期。

  18、《骊戎考》,《中国史研究》2000年第3期。

  19、《琱生簋铭“仆庸土田”新释》,《古文字研究》2000年第22辑。

  20、《关于中国早期国家的几个问题》,《史学月刊》2001年第2期。

  21、《关于弧壁方彝的断代问题》,《文物》2002年第8期。

  22、《在历史研究中坚持与发展唯物史观》,《史学理论研究》2003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2003年第5期全文转载。

  23、《中国早期国家阶段的社会形态问题》,《河南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先秦秦汉史》2003年第5期全文转载。

  24、《中国古代国家起源与形成问题的几点思考》,《光明日报》2004年6月22日。

  25、《“长狄”解》,《中国史研究》2004年第4期。

  26、《春秋官制与“周礼”的比较研究》,《历史研究》2004年第6期。

  27、《夏代是杜撰的吗?》,《河北师范大学学报》,人大复印资料《先秦、秦汉史》2005年全文转载。

  28、《说“夏族”——兼说夏史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文史哲》2005年第1期。获2005年唯一“名篇奖”。

  29、《古史辨派的史学遗产和中国上古史的建立》,《史学集刊》2006年第4期。

  30、《酋邦理论与中国早期国家形成问题》,《天津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

  31、《夏族兴起于古河济之间的考古学观察》,《历史研究》2007年第6期。

  32、《黄帝、黄帝部族和黄帝发祥地》,《文史知识》2008年第7期。

更新日期:2025-01-22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免费下载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zhdjxd@foxmail.com

Copyright @ 2023-2024 pc.pingguod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