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高清简谱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各国艺术家 - 魏文亮
魏文亮
魏文亮,男,演艺 相声演员、国家一级演员,天津市政协委员,师从武魁海,艺名“小怪物”。在六十余年的艺术生涯中,他积极活跃在各地的舞台和电台,电视台上,被中国文联授予“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是一位在全国影响较大并深受观众喜爱的相声演员。代表作《要条件》、《百花盛开》、《爱与美》、《二重唱》。
展开

基本介绍

       姓名: 魏文亮

       性别:男

       出生:1940年

       国籍:中国

魏文亮

       民族:汉族

       籍贯:天津市

       朝代:现代

       职业: 相声演员 

人物介绍

  魏文亮出生在一个艺人家庭,父亲魏雅山是一位弦师,母亲魏墨香则是一位老鸳鸯调演员,姐姐魏文华是一名相声演员。他7岁登台演出,以“小怪物”的艺名在东北走红,同年在锦州拜张文斌为师。1950年回津,1952年拜相声大家武魁海为师,其表演技艺大增。1956年加入专业曲艺团体。1956年,年仅16的魏文亮加入了天津南开曲艺团,成了一名专业相声演员。在此期间,他与张寿臣、马三立、赵佩茹、侯宝林、高凤山、李润杰等大师们的合作让他受益匪浅。这段时期的锻炼也使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1965年参加中央慰问团的为期半年的西南之行,那一次魏文亮走了万里长征三分之一的路程,每台慰问演出,他的节目都是最多的,既要说对口词又要表演相声、快板,有时还要即兴表演一段舞蹈。说起那段经历,魏文亮感慨万千:“那些日子,虽然很苦很累,但心里却永远是甜的,能代表中央去慰问可爱的战士们,我感到非常自豪。”慰问归来,魏文亮获了个三等功。

  在六十余年的艺术生涯中,他以精湛的技艺活跃在全国各地的舞台和电视屏幕上,被中国文联授予“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他的作品在历届“津门曲荟”和一些全国性的相声大赛中获奖。

艺术特点

  魏文亮善于广采博取,融各家之长,他表演的主要特点是“新”,没有“陈旧”和“迂腐”的东西,于大俗中见大雅,于大雅中见大俗,抖包袱火爆、干脆,技艺全面,功底扎实。说、学、逗、唱有着自己所独有的风格和特点。

主要成就

  被中国文联授予“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他的作品在历届“津门曲荟”和一些全国性的相声大赛中获奖。获奖作品有:《要条件》、《二重唱》、《评剧新貌》、《谁的耳音好》等;特别是《要条件》被评为建国以来相声小段精品,曾参加1979年录制的艺术片《笑》。晚年的魏文亮致力于传承相声艺术,多次带领艺术团在国外表演,深受外国友人好评。

主要作品

  魏文亮整理表演了一批传统节目,代表作有:《武坠子》《闹公堂》《反七口》《树没叶》《黄鹤楼》《汾河湾》《揭瓦》等。2001年第十一届津门曲荟上与李伯祥、王佩元表演过用传统相声整理改编的《新酒令》。2009年与王佩元合作表演相声《老有所思》。

获奖作品

  《要条件》、《百花盛开》、《爱与美》、《二重唱》、《评剧新貌》、《两种态度》、《爱情之歌》等,特别是《要条件》被评为建国以来相声小段精品。魏文亮是一位在全国影响较大并深受观众喜爱的相声演员。

徒弟介绍

  魏文亮的弟子有:李相友、李建忠、李宝忠、赵松涛、罗峰、高玉凯、刘增楷、朱德刚。后两位是著名的台湾相声演员。

相关轶事

“小怪物”成名在关东

  魏文亮出生在一个艺人家庭,父亲魏雅山是一位弦师,母亲张墨香则是一位老鸳鸯调演员,在那个烽火连天的时 代,艺人们在困境中挣扎着。实在维持不下去了,父母一商量,都说关东的日子好过些,干脆全家一起走吧!于是,4岁的魏文亮便随着家人到了锦州。7岁时,魏文亮与第一个合作伙伴张文斌初登舞台,魏文亮一亮相,观众们便炸了窝,一个脖子细、脑袋大、留着一尺多长的小辫、穿着棉大褂站在板凳上的小孩说相声,真是够怪的了!大家纷纷议论着:“这个小怪物是谁呀看着就这么好玩!”于是“小怪物”的名声便传开了,没多久,他便成了锦州的名人。

  “小怪物”成名不仅仅靠着“怪”,魏文亮嘴皮子上的功夫也是锦州的一绝,过去小孩一开始学相声,基本上学的都是《六口人》、《反七口》、《小孩论》、《五红图》这些相对容易记忆、剧场效果好的段子,可第一次演出,“小怪物”说的竟然是《报菜名》,这可是个颇显功夫的段子,连搭档张文斌也捏了一把汗,可一场说完,掌声四起,大家都在夸奖魏文亮:“这孩子可了不得,6岁就能说得这么好!”从那时起,魏文亮便成了东北的一位“名角”,与他合作最多的是比他大4岁的姐姐魏文华,两个不到10岁的孩子便这样开始挣钱养家了。

立了一个三等功

  1949年,魏文亮一家带着对家乡解放的喜悦和对美好新生活的希冀回来了。那时,他和姐姐一起在南开区的许多戏园里演出,艺人地位的提高让魏文亮这个早熟的孩子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一次次精彩的演出让魏文亮在天津出了名,著名相声演员武魁海曾经发誓不收徒弟,但当他看过魏文华、魏文亮的演出后,却找到了魏雅山,执意要收这两个孩子做徒弟。

  1956年,16岁的魏文亮加入了天津南开曲艺团,成了一名专业相声演员。在此期间,与张寿臣、马三立、赵佩茹、侯宝林、高凤山、李润杰等大师们的合作让他受益匪浅,这段时期也使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提起那些日子,最让他难忘的还是1965年参加中央慰问团的为期半年的西南之行。那一次魏文亮走了万里长征三分之一的路程,每台慰问演出,他的节目都是最多的,既要说对口词又要表演相声、快板,有时还要即兴表演一段舞蹈。说起那段经历,魏文亮感慨万千:“那些日子,虽然很苦很累,但心里却永远是甜的,能代表中央去慰问可爱的战士们,我感到非常自豪。”慰问归来,魏文亮获了个三等功。

  “文革”时期,相声不许再说了,可这也难不倒意识超前的魏文亮,他开始演起了话剧。《五洲风雷》、《农奴戟》、《槐树庄》效果好得不得了。排演话剧《农奴戟》时,魏文亮患肺结核正在住院,为了不耽误他的病情,导演开始只让他演一个有一句台词的“石头”,魏文亮可不干了:为什么这么好的戏不让我来!最后他还是争取到了男一号农民领袖的角色。那时候缺少道具服装,大家在魏文亮的带领下一齐用大锅煮染料染成各色的布,自己动手做服装。魏文亮个子矮,可剧中人物是个起义领袖,他的岳母也来帮忙,给他纳了一双鞋底加厚的布鞋,他再上台去,果然高大了许多。排练对于病中的魏文亮是件很累的事情,一次排练中,魏文亮眼前一黑,吐出了一口鲜血,站立不稳的他一头栽倒到台下,眼镜、手表全都摔坏了,好在没受什么外伤。即使这样,大家刚把他送进医院,第二天他却拖着病体又出现在了排练场。用著名歌唱家克里木的话讲:“他的这种精神,应该拿一等功!”

第二个春天

  “文革”结束了,魏文亮迎来了他事业上的第二个春天。宽松的创作环境、和谐的艺术氛围使魏文亮迸发了创作 的激情。继《百花盛开》之后,魏文亮与孟祥光合作,创作表演了《评戏新貌》、《小太阳》、《众星捧月》等相声。

  知识性、趣味性、现实性的相声,无疑是最受观众欢迎的,讽刺性强的相声更让观众喜欢,魏文亮的作品《要条件儿》便是这样一个深具讽刺意义的段子,尤其是那句“不给买西马,甭打算订婚!”更成为了一句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相声包袱。

  不断耕耘便会不断收获,魏文亮的作品在历届“津门曲荟”和全国相声大赛中多次获奖。著名曲艺评论家、南开大学教授薛宝琨评价魏文亮说:“他是天津旧相声群落里的u2018俊逸u2019和u2018新潮u2019派,除去善于u2018说逗u2019,u2018学唱u2019也享誉京津。”

55年的收获

  今天下午,魏文亮从艺55周年纪念活动的新闻发布会将在津举行,同时以写实手法叙写魏文亮生活的新书《魏文亮的故事》和收录他代表作品的光盘也将面世。

  由天津市文联主办、天津电视台文艺部承办的庆祝魏文亮从艺55周年大型文艺晚会也将于本月31日在中国大戏院隆重亮相。届时多家媒体的代表、著名曲艺理论家薛宝琨、著名相声作家王鸣录、宋勇、刘俊杰、丁润洪等人以及天津文化界的领导都将到场祝贺。青年演员林萍、巩汉林、金珠、刘亚津、郑健、刘维维、王平以及魏文亮的老朋友刘兰芳、侯跃文、张志宽、克里木、李伯祥、康万生等人都会带着精彩的节目前来助兴。

  回顾自己55年的艺术历程,魏文亮说:“我从很小就开始挣钱养家,减轻父母的负担———应该。学艺———更苦。可中国有句老话: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种下的是辛苦,得到的是还算精湛的技艺;我种下的是艺术的种子,得到的是我已经成为广大观众所喜爱的u2018相声演员u2019。而且,我还被中国文联评为u2018德艺双馨的艺术家u2019。所以我说很值得。”

亲情温情师徒情

  魏文亮两个儿子都在澳大利亚,长子魏巍在一家银行做白领,次子魏屹现在一所著名大学读研究生,魏文亮和夫 人刘婉华也经常往返于澳洲和天津之间。说起来,魏文亮也挺难的,因为无论到哪里,总是觉得心里不踏实。在天津呆了这么多年,早就习惯了,可两个儿子全不在身边,每天一睁眼总觉得少点儿什么;到了澳洲全家团圆,可周围的环境周围的人怎么看也不舒服,说来说去还是家里好呀!现在老两口只好经常地飞来飞去,想儿子了就上南半球,想家了再回北半球!

  魏文亮一家被同行们称做“五好之家”,算得上妻慈子孝,在去年魏文亮过60大寿的时候,长子魏巍也专程从澳大利亚赶来。生日会上,魏巍深情地说:“我长这么大,u2018爸爸u2019我都没叫够。今天在这里我再叫一次:爸爸,我爱您!永远爱您!”魏文亮也激动得流下了热泪,和儿子紧紧地抱在了一起。

  魏文亮有3个徒弟,李相友是在1960年拜师的;李建忠1979年拜师;朱德刚2000年拜师。3个徒弟拜师前后隔了40年,但是他们却有一点共同的感觉,他们拜师是因为崇拜他们的老师,崇拜他的人品,崇拜他的艺术。

  朱德刚是台湾的相声演员,2000年魏文亮随天津曲艺团到台湾演出,引起了巨大轰动,被当地媒体称做“最优秀的相声演员”。其实几年前朱德刚到天津来学习时就认识了魏文亮,对这位艺术家他佩服得五体投地,可几年来一直不敢把这个想法告诉魏老师,这次在台湾见到了自己的偶像,他终于鼓足勇气说了出来,没想到慈祥的老师一下子就答应了。

  李建忠是魏文亮的得意弟子,从解放军艺术学院毕业之后,李建忠回到天津电视台,现在成了一位知名的导演、金鹰奖得主,他曾执导过“海河行金街中秋晚会”、“伟业照千秋七一晚会”、“天津电视台2000年春节晚会”、“月是故乡明2001年国庆中秋晚会”等多部大型文艺节目。李建忠提起老师来一片深情:“我现在虽然不说相声了,但在做导演的工作中,在节目、主题、特色等方面还常常得到师傅的指导和帮助,我能够有所作为,关键一点是牢牢地记住了师傅曾经讲过的一句话:做事就要做瓷实!师傅永远都是我学习的榜样!”这次魏文亮从艺55周年的晚会就是由他这位弟子大力促成、并担任导演的。

和谐幸福的家庭

       在我生活还很困难的时候与我相恋/在我迫切需要的时候与我结合/在我心中烦恼时与我相劝/在我风风雨雨中与我相随/在我拼搏奋斗时与我相助/在我生活好转时又为日子操劳/在我生活遇到不顺心时为我操心/在我身体稍有不适时为我担心……我走遍祖国山山水水/我的朋友遍天下/走南闯北任潇洒/你却在家默默地操劳/今日我们老了/我才发现才感觉才悔悟才内疚/我欠你的太多了/人老了千好万好还是有个好老伴好/我大老伴四岁/我享受到了无私的情爱/我一生体会到/相恋相亲相随相伴的人间真情。这是魏文亮写给夫人刘婉华的诗,也可以说是他和老伴刘婉华的真实写照。

       1964年,魏文亮与妻子刘婉华结婚。虽然两人都是从事的文艺行当,可两人的家庭背景却是迥然不同,魏文亮出生贫苦的艺人家庭,刘婉华则出生在一个民族资本家家庭,从小家里住的是小洋楼,出入有汽车。当他们相识时,刘婉华是河北省歌舞剧院的头号报幕员、领舞,她嫁给魏文亮,按现在的话讲是有些门不当户不对的。可刘婉华却说,她和魏文亮是自然而然地走到一起的。刘婉华说起老伴魏文亮时总是盛赞有加,“他是一个很有事业心、责任心的人。魏文亮从小登台挣钱养家,家庭的亲情观念很强。魏文亮虽然是旧社会过来的演员,但他身上没有这个行当里的不良习气。他总有一种追求进步、积极向上的心劲儿。在生活上他很自重,自律甚严,这在当下文艺圈里是非常难得的。”

      魏文亮的家庭是一个充满了温馨幸福的快乐岛,两个孩子都很孝顺,也很努力。如今都已定居澳大利亚。大儿子魏巍是银行的高级职员,在澳洲的银行界很有声望,同时还是澳洲天津同乡会的秘书长。魏屹考进了悉尼麦考瑞大学读研究生。魏文亮60岁生日的时候,孩子们回来给父亲祝寿,大儿子魏巍动情地说:“我长这么大,u2018爸爸u2019我都没叫够。今天在这里我再叫一次:爸爸,我爱您!永远爱您!”父子拥抱在一起,许多人流下了感动的眼泪。

从撂地练出绝活

  新中国成立前,大多数艺人们都是穷困潦倒。魏文亮一家也不例外。实在维持不下去了,父母决定闯关东,去锦州投奔一位亲戚。到了锦州,亲戚没找着,全家人只能在街头卖艺为生。

  就是在锦州,6岁的魏文亮被东北相声艺人张文斌收为徒弟,并开始登台演出。当时他的形象很有意思,大脑袋,细脖子,还留着一尺多长的小辫子,一来二去,被观众亲切地称为“小怪物”,小魏文亮凭着嘴皮子上过硬的功夫,使得“小怪物”的名声迅速传开,他也成为当时锦州地面上有名的小艺人。

  1950年,魏文亮一家回到天津,全家人继续着舞台生涯。有一次,在南开区东兴市场的永和茶社,因为母亲生病,不能演出,小魏文亮为了救母亲的场,便拽上姐姐魏文华临时补场演出,没想到效果出乎意料的好。在小魏文亮打动台下观众的同时,也打动了坐在台下的老相声演员武魁海的心,武魁海是相声界老前辈张寿臣的得意门生,曾立志不收学生,在看了魏文亮的演出后,主动找到了他的父亲魏雅山,表示要收魏文亮和魏文华为徒。就这样,魏文亮有了第二个师父。

  1956年,16岁的魏文亮加入了天津南开曲艺团,成了一名专业相声演员。在此期间,与张寿臣、马三立、赵佩茹、侯宝林、高凤山、李润杰等名家们的合作让他受益匪浅,这段时期也使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上世纪80年代,魏文亮创作并演出的《要条件儿》成为当时著名的一个段子,因为形象地讽刺了当时社会中女青年结婚时向男方索要高档彩礼,而受到好评,一句“没有西马表,甭打算结婚”也成为当时坊间的流行语。

  现在,年近7旬的魏文亮仍然活跃在舞台上,除了本土的演出,他还致力于在海外推广相声艺术的工作。用他自己的话说,“我这一辈子也离不开观众,能在舞台上看见他们,就是我最开心的事情。”

  新报:您从上世纪40年代就开始表演相声,那时候的演出状态和现在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魏文亮:那时候的演出叫“撂地”,最简单的就是找一片空地,拿白色的粉子在地上画一个大圆圈,我们叫“锅”,这个“锅”就是你的舞台。每说完一个包袱,艺人们就一起喊“费心喽”,然后就有小艺人们拿着东西去收观众们的零钱。这对艺人们是很大的考验,因为你说得不好眼睁着就收不上来钱呀。收钱的小艺人们也要有经验,时间,节奏都要掌握得恰到好处,而且哪位客人是听了一会的,哪位又是刚来的,都得分清楚。

  新报:一大圈观众都得照顾过来,那你们脸得对着哪边的观众呀?

  魏文亮:所以当时我们“撂地”的相声都是两个人脸对脸说的,中间摆着一个小桌子,旁边有一个高凳,高凳比桌子矮一点,捧哏的或者师父半坐半站。后来有了舞台,才发展到两个人的脸都冲着观众。

  新报:那时候的艺人们生活都是很艰苦的,据说每天还都要为吃饭发愁,在这一点上,现在的年轻人都觉得无法理解。

  魏文亮:那时候就是这种情况。我们刚到锦州的时候,我得了“大肚子”病,细胳膊细腿,肚子老大,家里也没钱治,幸亏遇到了一个好心的老中医,给我扎针灸,才救了我一命。我们是在住的小旅店里碰到我第一个老师张文斌的,当时的艺人们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今天挣钱了就能吃一天饭,明天下雨了,不能出去“撂地”了,就得饿一天。我拜张文斌的时候,家里包了一顿饺子,师父特别开心,一顿吃了好多。但是师父最后也没享着福,我们当时存了点钱,说是回天津给他找个媳妇,没想到他就病死在路上了。最后就用那点钱给他办后事了。这事想起来总让我难过。

  新报:当时您被称为“小怪物”不是在锦州也很火吗?那还回天津干什么呀?

  魏文亮:当时锦州正打仗呢,我们住的地方附近总有炮弹落下来。我们是一路走着回天津的,类似于半卖艺,半乞讨这样子。我们是1948年开始离开锦州,1950年才回到天津。刚开始我们还借了头驴,有一天在山路上走,迎面来了辆大汽车,一按喇叭把驴吓惊了,当时我和我姐都坐在驴背上,我们都给摔地上了,差一点我们就摔下路边的悬崖了。最后驴跑没了,我们只能慢慢走了。

  新报:那您从小就成名,是不是对童年生活有很多美好的回忆?

  魏文亮:从这么多年的事业来讲,我觉得我一直在走上坡路。我十几岁时说相声,就挣得和老师一样多了,后来还是师爷张寿臣说了一句:“小亮子不能挣这么多,要不他就不进步了。”但是当初在东北的时候,为了说相声我可以说是丧失了童年的乐趣。记得那时候过年,别的小孩子都出去放炮,我还得在家里练新段子,我觉得特别委屈,师父就说了:“孩子,人家玩完了回家还有饭吃,咱出去玩了半天,明天不知道该演什么,咱吃什么呀?”当时我妈也心疼我,可是也没办法,因为咱就是吃这碗饭的。

  新报:现在又是相声走进茶馆的时代了,但是有的茶馆里的相声有“荤段子”,有的人认为这样的相声原汁原味,还有的人认为这样显得低级,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魏文亮:在几十年以前,有的相声场子门口都会挂着一个小牌子:“妇女儿童禁止入内”,那就表明这里的相声有“荤段子”。其实真正相声的魅力不在这里,真正有本事的相声演员也不会靠着“荤段子”来赢得大家的尊重。有人讲这是因为观众喜欢,其实这也是不对的。因为没有哪个演员刚开始上台,观众就要求讲“荤段子”的,这都是演员一开始自己主动在台上说,然后台下的观众知道了你会说这些,然后再上来的时候才会在下面起哄,让你再讲那些东西。其实这些是已经被现在的相声界淘汰掉的不好的东西,不应该再出现在舞台上。

更新日期:2025-01-22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免费下载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zhdjxd@foxmail.com

Copyright @ 2023-2024 pc.pingguod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