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感生 - 简介
朱感生来自台湾,上个世纪70年代来美求学并扎根。曾经是电机工程师,在IMB工作了十八年,与妻子在圣荷西国家机场拥有一家餐馆。他又是社区组织的活跃人物,先后担任亚裔法律联盟、抗日战争史实维护会和欣欣教育基金会等多个组织委员。他还是州议员和选区的联络人,曾经出任州参议员和众议员的地区代表。他更是民选官员,目前担任圣荷西巴利雅沙学区教育委员。
2007年6月5日,美国加州圣荷西举行第四区议员选举,华裔候选人朱感生获胜,成为该市一百五十七年来第一位华裔市议员。6年前,朱感生参选功亏一篑,对手瑞德去年当选为市长,留下议员空缺。朱感生再次出战,以第一高票在今年三月的初选获胜,最终获得大多数选民支持。
位于旧金山南部硅谷中心的圣荷西,是全美第十大城市,去年被评为最安全大城市,人口近一百万,也是加州生活费用最高的地区,包括惠普、IBM、思科和雅虎等著名公司均在此安营扎寨。
朱感生 - 竞选之路
朱感生这次竞选,他已经废寝忘食了半年,全身心地投入到每一天的准备中。在选举结束前,该报记者跟随朱感生度过了他参选后一个普通的周末,体味了朱感生当选背后不为人知的五味。
义工半年接触七千多户
朱感生选举前最后一个星期日是从参加小区活动开始。早上11点多,朱感生携妻子周云菊来到圣他克拉县政府,参加旧金山湾区华运会圣火和升旗仪式。前一天忙碌到很晚的朱感生夫妇看上去有点疲惫,不过朱感生向来重视小区活动,即使忙于竞选也不能例外。
同时,朱感生位于圣荷西Zanker路的竞选总部中,竞选经理简凯正在准备资料和路线图给义工们,他们帮助朱感生挨家挨户地向选民说明政见和拉票。周六,约有300名义工来帮助朱感生,主要是来自圣荷西当地联合工会的成员。半年来,义工们共接触了7000多户选民。
三明治矿泉水路边充饥
中午12点,朱感生夫妇又赶到圣荷西市政府大厅,这里正在举行一个针对越南裔的小区信息展览,展览由越南裔市议员阮麦迪主办,朱感生的竞争对手林虹(HonLien)以及支持林虹的市长乔克力也在现场。朱感生感慨道,就是因为没有人为华裔出头,圣市才没有针对华裔的类似展览。不想放过任何与选民接触机会的朱感生想在这次越南裔盛会上向选民介绍自己,却遭到主办方的拒绝。
朱感生夫妇的午餐是用三明治和矿泉水在路边打发的,吃完之后匆忙赶回竞选总部,因为还有前来拜访的支持者和新义工,朱感生要回去迎接他们,并安排义工们的午饭。周日来的义工中,不少是从中谷佛斯卢、沙加缅度、屋仑、旧金山等区域来的,当天的义工共有35人。
下午2点到4点间,陆续有出去拜票的义工完成任务后回来领取新任务,打电话的义工开始向未投票选民展开攻势。朱感生忙着更新最新的投票人数、看支持者发来的邮件、查询还剩多少文宣,与简凯和义工们讨论目前的形势。原本要去巴里沙路Safeway超市门口接触选民的计划,因为人来人往而没有实现。
每天步行三个多小时拜票
下午4点,朱感生出发自己去拜访拉票,他要走访的是位于Morrille大道以东的一片住宅区,大约有30户人家,随行的除了星岛日报记者还有一位越南裔记者。朱感生有针对性地选择那些在前五次选举中投了票而这次还没有投票的选民,逐门逐户地敲门,不过周日下午居民大部分都不在家,朱感生吃闭门羹的次数多,但他仍然会认真地留下便条,告诉选民自己来拜访而不遇。
少数开门的选民中,只有4户表示会投票给朱感生,其它的不是还没有决定就是冷淡表示不感兴趣就关上大门。遇到这样的情况,朱感生不说话,在太阳下落寞地继续向前走。半年里,朱感生步行接触过的选民有3000多户,通常每天要走3个多小时。
两个小时后,朱感生回到竞选总部,义工们已经坐在桌边开会。会议由周云菊主持,支付各种竞选开销,整理文档,交流信息。
22年从政步伐越来越宽阔
会议之后,大部分义工都已经完成任务离开,只有少数中坚分子继续留下工作,给选民的电话会一直打到晚上10点。在所有人都结束工作后,朱感生夫妇还要面对很多的电子邮件,又是一个很晚才能入睡的夜。
第二天,即6月4日,是选举前的最后一天,朱感生还要去县选民投票办公室看看缺席选票的保管情况,然后下午四点,朱感生仍然坚持要在这天下午去走路拜访选民。
烈日下,朱感生不管前方有多少荆棘和阻力,大步向前走着。22年来,华裔在参政的道路上一直大踏步走着,前面的道路越来越宽阔,该报表示,愿所有的华裔政客,包括朱感生在政坛上一路向前,不再孤独。
朱感生 - 改写美国华人参政历史
朱感生改写美国华人参政历史,他成为硅谷重镇圣荷西市一百五十七年来第一位华裔市议员。
在当地时间六月五日晚间结束的圣荷西第四区议员复选中,朱感生战胜唯一对手越南裔候选人连秀凤。自此,华人社区代表终于走进市议会。
面对鼎力支持的家人、亲朋好友、竞选团队和义工,朱感生百感交集,将自己的胜利归结为各族裔选民和华人社区始终如一的支持。他坦言,在圣荷西居住了二十九年,一直关心和参与公共事务,最终促成参选的动力,是始终体会着华人移民历史中的种种艰辛和不平,感悟华人要提高在美国的社会地位,一定要积极发出自己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