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珍珠 - 简介
余珍珠,属于另外一个群体。生长于香港,自幼受港式教育,余珍珠对中国近代历史的知识,只到鸦片战争。1970年到美国留学,在伯克利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中,才对近现代史有所了解。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她看斯诺的书,读毛选,学习《人民日报》。在哈佛大学读书时,听说中国在联合国需要翻译,就抱着为国家服务的念头,跑到纽约当起了同声传译,从1974年到1979年,一干就是5年,年年向组织打报告,申请回国服务。“文革”结束,让余珍珠的“左派梦”幻灭。她开始回归学术世界,写论文,评教授,在美国的大学等级塔上一层一层上升。1989年,偶然间被朋友拉去普 林斯顿大学听了吴家玮的科大招募演讲,听到吴家玮在讲台上侃侃而谈自己的创校理想,不仅要创办一所大学,而且要创办一所好的、麻省理工学院式的研究型大学,为国家服务,余珍珠的心动了。“那段时间,身边的朋友,电话突然变得特别勤。说不了两句,话题就转到,怎么样,想不想回去?” 已经忘了是怎样与吴家玮搭上了线,她只记得,两个月内,吴家玮每隔一个晚上,就会给她打一个电话,邀请她回香港参与香港科技大学的创办工作。“那时候招募那么多教授,吴校长这么做的,肯定不止针对我一个人,这种精神和他谈起大学时开放的怀抱,的确让我非常感动。” 虽然感动,但余珍珠并没有马上回香港。先生在美国有自己的事业,而且也抛舍不下年纪尚小的孩子。
1994年,她在美国的大学拿到终身教职,生活很舒服,有大房子、花园、草坪,但却突然惊觉,长远看,将只是重复自己——该是对自己的人生做个改变的时候了。 1995年,余珍珠请了一年学术假,到香港科技大学,在人文和社会科学学院当教授。假满后,又续了一年。到了第三年,索性从美国的学校辞职。 “很愚蠢。”她自嘲地笑言,“在很多人看来,从一个美国还算不错的大学跑到一个无名的香港大学。好在薪水不错,还可以跟家人、朋友交代。” 在香港科技大学招兵买马阶段,由于香港的大学教职人员收入与公务员挂钩,各院系中同一级别的学者工资相同,对于在美国就业市场冷清、薪水普遍偏低的人文学者来说,相当有吸引力。此外,香港科技大学的教授退休年龄为65岁,而在新加坡,退休年龄为55岁,港大和中文大学,也是60岁退休。一些年龄较大的人文学者因之跳槽到了科大,曾任教于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庄锦章教授,就是其中之一。所以,看似与科技不相关的人文与社会科学院,却是科大初创期间最先实现兵 强马壮的一个学术分支。
不过,余珍珠表示,薪水绝不是让她回港的最重要原因。“如果香港不回归,我相信,很多人都不会选择来到香港科技大学。”
余珍珠 - 投身文学
余珍珠从小就喜欢文学,虽然理科成绩不错,但仍选择最钟爱的文学作主修。因为她喜欢探索、反思人的感情世界,而文学与自己的性情最为接近。余珍珠小学时开始读《红楼梦》,到了博士论文还是写《红楼梦》,从中可一窥她对文学的那份坚定的热爱。她说:“小时候看黛玉葬花我会流泪,现在看可能更理性些,会将它摆到世界文学的范围中,与莎士比亚、但丁、歌德的著作比较。”她认为,曹雪芹对心理的细致刻画及对社会的精细描写,这些特点只有中国文学才拥有。余珍珠表示,在美国求学让她享受到自由开放的气氛,亦使她体会到真正的卓越从何而来。在哈佛读书时,每个学生都全情投入学习中。只要老师在课堂上略提过的书名,一下课所有人都会冲向图书馆,大家都想第一个借到那本书,她说这在香港实在很难想象。
更新日期:2024-11-23
最新车载视频
推荐车载音乐
车载音乐下载榜